个人资料
正文

数字启动 AppleTV和TiVo到底谁强谁弱 (图)

(2007-04-01 23:44:11) 下一个

不少Apple TV的支持者认为,就像iPod能成功的融入随身听这个成熟的市场一样,AppleTV同样能顺利超越TiVo和卫星广播,甚至是猫王、披头士和史林怀特曼。AppleTV真的能打败TiVo吗?身为数字电视录像机的先锋部队,TiVo拥有极高的顾客忠诚度,但其顾客群和Apple王国的相比,还是相差甚远的,那么这个带着大家换个地方看电视的白色小盒子,和那个帮助观众换个时间看电视的黑色大盒子相比,又是孰强孰弱呢?节目内容的丰富性:Apple宣称其握有各大广播及电视网(像是 Bravo,NBC 旗下的有线电视网,全美共有 7,900 万的收视户)70%的主要节目,TiVo则可录下使用者订阅的所有节目,端看硬盘的大小或可直接连接DVD刻录机,因此在此评分项目,由TiVo胜出。

安装的难易度:对一般使用者,安装TiVo通常会牵涉到许多线路连接的问题,若使用CableCARD和HDMI,在安装TiVo Series3时情况会稍有改善,但这并非长久之计,相较之下,同样需要HDMI cable的AppleTV在安装上会容易些,但使用者还需安装iTunes,而且最好有高速网络连接,因此整体安装难易度和TiVo差距不大,若和TiVo最新推出的Series 3相比,我还是给 TiVo比较高的评价。 使用者接口:Apple TV的使用者接口简单到有点太过简单,TiVo的使用者接口则有复杂到看不懂操作说明的疑虑,就算把iTunes也包含在Apple TV的操作接口,Apple擅长的设计技巧还是占了上风,因此此局Apple TV胜。

弹性:有了Home MediaOption功能后,使用者同样能用TiVo欣赏储存在电脑中的音乐、照片,也能从电脑上自行设定TiVo节目表,此外,就像AppleTV一样,使用者能从Amazon Unbox onTiVo上买到来不及录下电影或电视节目观看,虽然加上之前就付过的TiVo的录放机和信息服务费,好像重复付了三次钱,此局还是TiVo胜。价格:和昂贵的Series 3 TiVo相比,Series 2 TiVo的安装需求和Series3差不多,价格却已经降到美金100 元(约人民币750元)以下,而Apple TV的价格则介于Series 3和Series2之间,不需另外支付信息服务费,一个电视节目的Season Pass大约是美金35元(约人民币 262元),还不到3个月份的TiVo服务费,从这点来看,或许对一些只收看一、两个节目的使用者来说,使用AppleTV比较划得来,但订阅一年期的TiVo就能随意观赏各时段的黄金节目,而且Series3除了能录下高分辨率的节目,同样具有一般TiVo的功能:观看「现场」节目时能随时暂停、倒转及跳过广告,因此将时间拉长后,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装设TiVo会比较划算,此局TiVo胜。 很明显的,AppleTV并非设定成直接主攻TiVo的产品,由于能在电视上观看从iTunes上买下的电视节目,无异吸引着有固定收视习惯的使用者,而在iPod刚推出时,算是昂贵的奢侈品,随着Apple推出较为低价的iPod shuffle后,使得更多人能买得下手,如果AppleTV同样也能在市场上打响名号后,推出价格较为低廉的版本,凭借着优美的外观、同步化的系统构造、丰富的内容及与iTunes的成功整合,很容易就成为跨电脑、电视的媒体主流,但若真要取代消费者手中专为「管理」电视节目而设计的产品,或许还无法办到吧。我不知道楼主是否有用过TGC的产品,以致发出此种论调。
作为一个试用过TGC产品半年以上的用户,我觉得我有必要从我的观点发表一下对TGC产品的感受:
我现在特别爱看的第一财经的《波士堂》和去年东方卫视的《武林大会》 从我知道这个节目的第一天起,就一集都没拉地看下来,而且通常都选择在最放松的双休日时间靠在家里软软的沙发上一边吃着薯片一边翘着二郎腿的时间里在我的 大彩电上看的。这种感受不是坐在床上顶着笔记本看小小的笔记本液晶放BT电影的观感可比(笔记本还真挺沉的,长时间扛着还真不舒服,而且床上也不能乱吃东 西555~~~)。TGC的机器会定期自己连接到服务器下载最新的电子节目表和热门精选,对一些固定节目如《波士堂》,《第一时间》等只需选择一次全影集 录制以后机器会自动录下播出的每一集节目,甚至会帮你跳过重播的节目,而我也会经常翻翻时下的TGC热门推荐,全影集选录一些时下比较热门的电视连续剧, 一旦选中某个电视剧,每天到那个时候机器就会自动录下这个节目,80G的硬盘可以帮我录下9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而且一旦磁盘空间不够时机器还会自动清理 掉一些录制时间比较久远的节目来给新节目让出磁盘空间,省了我手动删除的麻烦,更不用担心一旦磁盘空间不够会错过一些比较精彩的节目。直播节目的半小时缓冲,有时候刚刚打开电视,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访谈节目,已经放了一段时间,换在以前,我可能会觉得遗憾,但现在TGC的机器帮我大大减少 了这种遗憾,因为她会预先帮我预录下半小时的节目,我大可以跳到半小时前看起,而曾经错过的这半小时我现在可以很好的利用,中途去拿一杯水,我可以按暂停 键停一下,拿完水继续看,看到可恶的广告,可以快速跳过去,原先可能要1个小时看的电视节目,现在可能四十几分钟就看完了,大大节省了看电视的效率。慢慢 我开始学乖,不管什么电视,都晚那么二三十分钟开始看,用这些时间来跳广告,或者干脆就干脆连直播都不看蓄到周末一起看,看起来那个过瘾阿。。。
Tivo的体验营销一直被视为一个很经典的案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一个非常体贴入微的产品,怎么敢那么有信心做什么可能会吃力不讨好的体验营 销,有什么理由上榜美国近10年十大最具影响力IT产品第二(GOOGLE排在第三)。TIVO的很多贴心的功能如:非常简洁友好的用户界面,简单明了的 遥控器(很简洁的键盘,每个键都能得到很有效率的应用)…..TIVO也好,TGC也好,关键是要有好的产品,好的内在,大家都很喜欢的西红柿原来也只是 秘鲁丛林中的“狼桃”,事实上她美容又多汁全世界人民都爱吃它,也没有听说哪个国家的西红柿有特别的不好,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那只是水土不 服的一个例子,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自有分晓。每天早上的NBA录得可真爽啊。不用担心看不到姚明的比赛了,想咋看就咋看。
凌晨的欧冠看的也方便,提前设置录好然后早上6:30起床直接看比赛,和看现场直播没啥区别,而且碰上沉闷的比赛还可以快进节省时间。嘿嘿。懒人的机器啊
唯一的缺憾就是现在的电视节目预告做得不够好,准确度不是很高,要是能改进就更完美了。 我们是否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电视革命——如同1964年广播电视网的诞生那样推动人类娱乐方式的深刻转变?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甚至,它可能是该产业革命中最为轰轰烈烈的一次。多年来,微软和其它主流公司数次尝试通过网络电视,将网际内容和传统电视结合起来,但 均告失败。这是些伟大的失败,因为它们为那个自由主义的娱乐理想平添悲壮。而现在,胜利的号角终于从寒冷的北欧一路响来,以反其道而行的思路将电视业推向 变革的临界点。

    是的,不需要任何硬件厂商,Joost成功地将电视搬到了网络之上(而不是相反),并将于2007年夏天为大众带来一种全新的娱乐体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可以下载Joost软件,免费上千个频道的电视节目,绝不会遭遇网络拥堵或时断时续的麻烦。

    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乔纳斯·弗里斯(Janus Friis)和尼古拉斯·曾斯托姆(Niklas Zennstrom)顽皮地扮演着媒体行规的破坏者。6 年前,他们的Kazaa音乐分享网站撼动唱片业,随后,Skype让电信运营商咬牙切齿,甚至,在2005年,Ebay出价26亿美元将Skype收入囊 中之后,曾迫不及待地让两位创始人签署协议,答应不再将P2P技术应用于电信行业。然而,所有对其心存忌惮的大公司都清楚,这两个坏小子的商业理念具有无 可匹敌的杀伤力:免费,分享,自由,和极端的个人主义。

    Joost就是他们最新的武器。正如乔纳斯的个人博客所示: “Joost既保留了传统电视中最棒的部分,同时融入了互联网中最好的因素”。对Joost来说,好消息不断: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电视广告 的增长将低于4%,而在线广告的增长将达到21%,而最重要的是,2007年2月20日,维亚康姆正式表示与Joost签署协议,允许其播放 MTV Networks、BET Networks 等电视频道的节目。这意味着传统媒体与入侵者冰释前嫌,而电视革命可由此推进。

    不过,对传统电视业来说,Joost的威胁仅仅是个开端,渠道的多元化和交互方式的不断更新将使任何一个娱乐终端都卷入这场革命。

    数字化时代的电视很可能成为一个前景无限的快速消费品,你尽可随时随地任意享用——个人电脑、手机、镶嵌在汽车后座上的微型屏幕。在此过程中,人类被赋予 了更多的控制力——如果你擅长PC技术,甚至可以按个人兴致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私人频道,从而成为个人娱乐帝国的王者。

    对诞生不过百年的电视产业来说,这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演进,充满挑逗,又暗藏致命风险。
 
独裁式娱乐

    乔纳斯和尼古拉斯的机会在于: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下的观众似乎渴望着一种全新的电视体验。但多数时候,观众无法将需求清晰地描述出来,乔纳斯这样的改革者,有必要因此深入到“沙发土豆”们难以言说的尴尬中去——

    晚上8点半,你缩在沙发上,在42个有线电视频道间盲目选择,久握遥控器的手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真令人沮丧,屏幕上出现的都是些雷同的东西。而作为中 国用户,境遇只会更加惨痛:想看里约热内卢的足球比赛?有线电视频道不予转播;想目睹新晋名牌美剧《越狱》?不得不披上大衣去租张光盘,另一个选择是花上 至少三个多小时上网下载——该死的宽带啊,一旦中断,又将成为一个痛失娱乐快感的夜晚。

    人们对有线电视的忍耐趋近极限:频道繁多,但其中的大部分人们几乎从不涉及;相反,等真正中意的节目颇为不易。

    滥竽充数、多重束缚、以及毫无意义的大众化的选择性,这一切暴露出了有线电视的最大流弊:互联网推进了媒体从泛指时代向特指时代的演进,而有线电视仍对人们迥异的娱乐需求置若妄闻,统一进行死板的体制化处理。

    电视革命者意识到,在有线电视被普及十余年后,人们内心其实开始贪婪地渴求“定制电视”,即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它都可以提供符合个人需求的数字化 娱乐。具体来说,技术玩家们鼓吹的“数字电视”所带来的变革,将是全方位的。而定制电视作为电视业的主流趋势,则有赖于不同的公司从多种方向逐步推动。

    作为近十年来电视领域最知名的创新,高清晰度电视首先在图象表现力上颠覆了传统的欣赏标准。由于视觉感受能最直观地激发观赏兴趣,更宽阔的屏幕、更逼真的图象相当于为定制电视的普及设置了一个诱人的“陷阱”。

    8年前的一场技术革新进一步确立了定制电视的发展方向。TiVo公司和ReplayTV公司几乎同期开发出收集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公司信号的存储器,能在记录信号的同时播放节目。

    和传统电视相比,新式存储器颇为神奇:人类似乎成了电视的主宰,可以肆意处理画面——暂停、静止、后退、快进、反复播放。被视为数字录像机先驱的TiVo 产品在当时引起娱乐业的大面积恐慌,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商试图投资TiVo和ReplayTV公司,或成为合伙人,以确保不会被排除 在外。

在当时的技术背景下,第一代个人数字录像机受到了天然限制,如宽带尚未普及,窄带无法支持交互欣赏,但它所代表的全新娱乐方式从根本上撼动了传统媒体的地位。今年年初,TiVo以替您录(TGC)的名字进入中国市场,将后者引领进新体验之中。

    新的游戏规则就此确立了么?2000年之前,远非如此。这年11月,Replay TV公司宣布停止定制产品的开发并被收购,早期定制电视时代就此终结。不过,新的尝试并未停止,电视与个人电脑共同搭建的信号传输渠道在公司们的种种努力下逐渐通畅。

    2001年,微软以“终极电视”(UltimateTV)打入零售市场,它为观众接收DirecTV的卫星电视节目,不过同时,其组件中也包括了微软的网络电视(WebTV)软件,使用户通过电话线连接互联网,将网页和电子邮件显示在电视上。

    然而,像TiVo一样,终极电视下载网络视频文件的速度太慢了,而且无法提供隐私权和版权保护。数年后,Joost以激进派的角色改变了这个行业停滞不前的局面。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Joost并不主张“用互联网来取代电视”的简单概念。它致力于从界面到整体感受上,使观众体验全面提升。

    高清晰度是不可忽略的,但只有在画面流畅的时候,高清晰才成为可能。值得称道的是,Joost同时实现了这两点。这一切有赖于乔纳斯和尼古拉斯所擅长的 P2P技术,在Kazaa和Skype上,该技术曾让网络下载变得异常高速,现在,它被运用在了网络电视Joost中,多重优势得以发挥:节约带宽成本, 又可以获得清晰而流畅的画质,而且无需视频下载的难以控制的时间。

    同时,Joost所依靠的互联网平台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人机互动的灵敏度。其中包含了革命性的个人定制功能,比如能为喜欢的节目贴上标签的RSS 订阅器,以及包括诸如留言板、即时通讯程序、好友列表、节目分享之类的社区功能。

    就现阶段看来,Joost在定制电视这个方向上,是个集大成者。数字化技术借此显示出了它对电视产业的影响力。

    不过,就定制电视的未来趋势而言,Joost的出现只是个预警信号。人们在互动娱乐方面的渴求是永无止境的,这最终会带动整个行业进行集体升级,联盟的形 式在此必不可少。就是说,维亚康姆和Joost之间的协议不得不签,不仅因为目前谁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在这个崭新的生产链条上独占鳌头,更重要的,联盟符合 创新时代开放、自由的风向。

    事实上,早在6年前,行业联盟的局面已初露端倪:包括摩托罗拉、TiVo、OpenTV、 Liberate Technologies在内的20多家公司宣布组成一个基于源代码开放的操作系统Linux的联盟,消费者可购买他们想要的任一款电视、机顶盒或数字录 像机,选择任一家电视公司的服务。

    站在未来的角度,这类联盟很可能以“行事粗放的新电视业行会”的定位被载入史册。新产业总会转向正轨,届时,这个阶段性历史产物已经消失,一种全新的媒体 公司应运而生——通过一个平台将数字内容发行集成,人们最终会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对所有电视节目、电影、音乐和在线游戏的定制化选购。如果运气不坏的话, 它的应用可能更为广阔。随着宽带技术的精进,新型的功能强大的机顶盒将接受宽带,而宽带将成为任何数字化东西传入家庭的最好通路,这些数字化内容不仅来自 有线电视网络和卫星传输,还包括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接下来,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屏幕进行欣赏——无论它出现在电视、电脑还是手机。

anytime,anywhere

    早在电视诞生初期的1946年,好莱坞名牌制作人达利奥·F·赞纳克(Darryl F.Zanuck)就曾预言过这一新事物的灭亡。他充满恶意地讽刺说:每天晚上盯着一个呆头呆脑的木板盒子,不出六个月,人们就会厌倦了。

    不过事实上,赞纳克的讽刺不无洞见。一旦定制电视真正扭转了电视的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娱乐习惯,那么电视的形态势必会千变万化。具体而言,在渠道多元化的同时,作为终端平台的电视屏幕也会冲破固定的想象。

    从技术角度看,通过互联网将高清晰视频直接传递给受众的所有技术要素都已具备,确保在互联网上发布高质量视频的软件也得到了发展。微软和思科的Linksys公司已开发出相关产品,使网络视频不仅能在PC显示器上播放,而且更适宜电视屏幕这个新领地。

    当然,所谓的多级终端决不仅仅是指显示器与屏幕之间的简单置换,对于播放领地的争夺体现出媒体公司们多向度的思考能力。一家名为EdgeStream的技 术公司已经与数家内容提供商达成了交易,包括占意大利电信网络通信量75%以上的Digital Identity公司、提供俄罗斯流行电影、卡通、纪录片和经典音乐的英国TV Plus公司,以及日本最大的卫星电视广播服务公司SkyPerfect Communication。使用EdgeStream 技术的网站Bollywood.tv推出了一项可提供730多个印度电影的网际服务。

    那些被现实迷惑的媒体CEO们需要警惕了,不错,传统电视仍占据大众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新崛起的势力不过是些头脑灵活的小玩家,但正因为它们带来的改变潜移默化,不易察觉,才蕴藏着真正的危险。

    况且,新玩家的野心超出了基础设施的搭建,它们渴望凭借技术天分成为新标准的制定者。如何保证内容所有者权利、网络不会受到病毒攻击,以便方便用户访问高 清晰视频内容?面对这一网络电视最核心的难题,Kontiki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它开发出应用于数字权利管理规则的软件,确保视频不会被盗用。现在, 越来越多的内容提供商(特别是美国之外的提供商)表示出对网际分布的浓厚兴趣。BBC 已经在2004年开始测试Kontiki公司的技术,而隶属新闻集团的卫星电视提供商Sky公司也推出一个使用Kontiki服务的互联网电视服务。

    事实上,电视业多平台的发展方向制造了一条新的产业链,EdgeStream、Kontiki这样的公司只是依靠技术创新瓜分了部分利益,内容提供商的思路一旦打开,电视屏幕所蕴含的潜在商业价值将被不断挖掘。

    新媒体领袖Google在两年前首次表现出对这个行业的征服欲:推出了一项基于网络的视频搜索服务。而2006年11月,尝试性的举动转变为一个重大举措——与YouTube高达16亿美元的“天价”交易令传统媒体没齿难忘。

    其实,尽管一些内容提供商已开始线上发布,但大多数还只处于在试验性阶段。类似维亚康姆旗下的MTV公司似乎就担心,如果Google这样的强势入侵者提供了对各个TV秀或内容剪辑的访问,MTV们可能会失去对自己品牌的控制力。

    不过,在雷石东的深思熟虑下,压力成功被转变为创新的动力。数年之前,雷石东把MTV电视音乐节目放在宽频个人电话和欧洲移动用户手机上,让青少年观众可 以在任何地方收看MTV,这一运作模式使维亚康姆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作为经营者,雷石东相当乐于看到MTV节目在手机上塞车的记录。

    雷石东坚信基于宽带的手机是电视节目运行的另一重要平台,“我们的观众比他们的父母用更多的时间看电视”,他说。而更重要的洞见在于,观众并不专注于某一 种形式,而是同时使用各种媒介:上网聊天,手机短信……因此,“MTV准备把自己品牌打到任何他们会出现的地方。”雷石东如是说。

    尽管雷的看法击中了这场电视革命的要害,但维亚康姆无法占尽先机。满足人们随心所欲看电视的欲望,已作为业界共识被多次实践。苹果公司就曾在2005年推 出了可播放视频的iPod,并在iTunes音乐商店货架上摆放了包括《绝望的主妇》和《迷失》在内的流行TV秀专题节目。在中国,上海文广传媒的SMG 移动电视业务早在若干年前悄然进行,CEO黎瑞刚表示,上海文广要“创造一个电视媒体与互联网、手机垂直整合的价值链”。上海文广的合作伙伴英国Rok公 司则着力于国际化的努力:美国和英国的手机用户能够通过RokTV和FreebeTV手机的电视服务,观看到中国的春节晚会。

    不过现在,手持终端对电视业的杀伤力被它自身的局限所束缚——即使解决了网络、资费、电池等问题,让移动状态的人们观看节目也是勉为其难,因此,屏幕之战的未来大有可为。

    例如,人们空闲时间可以被无限细分:长度不超过5分钟的移动短节目(MSP),控制在5-20分钟的中等长度节目( MMP),20-45分钟的移动长节目(MLP)将会满足不同的欣赏需求——多元的节目类型一旦被催生出来,更深入的变革会横扫内容为王的电视业。

    比如,会导致节目内容供应方式的巨变。目前,最流行的方式是节目在电视上播放后,做相应删节平移到网络、手机等新型平台上,用同样的内容完成多重收益。但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 ,一种被称为“自娱自乐的电视”可能更符合人们对未来电视的想象——允许用户用手机拍摄视频,绕过Google的YouTube或雅虎公司,将其发布在一 个平台上,供其他手机用户观看。类似的服务在英国和亚洲已经出现,作为向手机用户提供与互联网类似的互动式、自创型内容的先行者,这些服务也被视作互联网 公司和电信运营商之间激烈争夺客户的最新武器。

共谋的年代

    事实上,电视之战的焦点正在于此:传统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有线电视公司和互联网创新者之间的利益将无法保持原有平衡,所谓新屏幕、新渠道乃至新型互动手段,无非是对整体利益的重新划割。更何况,这平衡本就脆弱,每个游戏参与者都对此保持敏感,冲突随触即发。

    2007年3月中旬,YouTube及其母公司Google收到了来自维亚康姆的起诉书——在要求YouTube从网站上撤下10万部侵权视频一个月后,维亚康姆发起了迄今为止最猛烈的进攻。

    起诉书上的措词火药味十足:“蓄意大规模侵犯版权”、“漠视财产法”,要求判处YouTube支付高达10亿多美元的赔偿金。随即,维亚康姆的发言人公开 表示,在那10万部盗版视频撤下之后,YouTube上又出现了5万多段侵权视频。这说明YouTube在版权保护上非常不力。对YouTube来说,维 亚康姆无异于代表传统媒体挑起事端:已经在YouTube上建立频道的NBC最近也表示自己的视频版权没有很好保护。

    维亚康姆和NBC的举动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出于一个媒体公司对未来的本能警惕。悬而未决的版权问题、未经付费的侵权内容让传统媒体公司的观众遭到分流,且减少了其应有的收入,这种威胁对于维亚康姆们来说更为严重——年轻的电视受众同时也是互联网的主流消费力量。

    其实,从根本上,传统媒体公司并非固执地排斥互联网,它们乐于以审慎的态度尝试“分利”与“共赢”的思路。例如,维亚康姆已经和苹果建立合作,在 iTunes 里面以1.99美元一集的价格销售“The Daily Show” 和《南方公园》。因此,只要版权问题得到解决,电视产业的未来将会沐浴在和谐之中。

    好在,曙光已经出现,维亚康姆与Joost的合作,意味着这座最坚硬的冰山开始融化。Joost两名创始人的思路是:通过免费而清晰的服务获得用户,尊重 内容商的版权,以此吸引广告商。“我们将成为互联网上唯一的最遵守法律的平台。”Joost的广告总监表示, “如果链条上的某一方没有获得利益,那么整个生态链就会断裂。”

    对于数字媒体行业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面对互联网渠道的冲击,内容制作商的版权限制确已有所松动——维亚康姆CEO 菲利普·多曼(Philippe Dauman)表示了难得的友好:对于尊重版权的在线分销商,维亚康姆非常愿意与之合作。

    同样的松动来自于以“盗版”面目出现的内容提供商。自2004年BitTorrent公司(简称BT)诞生以来,它所提供的下载软件就成为传播盗版影视产 品的重要渠道。全球用户量超过1.35亿的BT有着令人怅然若失的往事——数家好莱坞电影公司多次将其告上法庭。为此,BT于 2005年5月与好莱坞达成合作协议:BT须遵守数字版权法案条款,删除盗版电影网络链接,其中包括美国电影协会7家电影公司拥有版权的电影。

    现在,BT开始努力扭转这种局面,并换取利益。今年3月26日,该公司正式推出了名为“BitTorrent娱乐网络”的新网站。华纳兄弟、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和米高梅等好莱坞主要电影公司都已与之签署协议,允许其提供收费影视剧下载服务。

    如此看来,在线分销商主动表达出对内容所有者的“尊重”,这一点对缓解冲突至关重要。而在据此制定的策略上,BT显示出独特的魄力:除了网络下载,线下出 租业务也同时展开,目前,新电影日租金3.99美元、普通电影日租金2.99美元的定价计划已吸引到34家公司,BT成功得到3000多部电影、1000 多个游戏和上千部音乐MTV等资源。

    对这种循规蹈矩行为乐观的估计是,至少有1/3的用户愿意通过付费下载这些质量更高的正版影视剧,而不是盗版。当然,在线分销商做出转变的根本动力在于争 夺市场和用户的压力。例如,BT公司的用户定位是年龄15岁至35岁之间的网民,后者习惯在网上搜索最新、最热门的影视剧,或自己下载、或在网上发布,因 而,BT必须对他们的上网时间进行充分发掘。

    某种意义上,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是内容制造商和新兴技术公司之间的一场共谋。他们联手打造出可无限延伸的泛利益带,然后就各自的势力范围进行商榷——维亚康姆们的敏感正是两者共谋关系的旁证。

    的确,只有每个参与者都获得赢家的资格,这场重新改造电视业的运动方能持续下去。

    然而,如若成真,个人主义的电视果真能使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快乐感受么?或者,这种独裁者的方式只会将人类引向更深的孤独?甚至,人们能否真正放弃传统电视所带来的完全放松的观赏习惯——种种疑问,都将在这场电视革命的行进中获得解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