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宗教和信仰的一些思考 续一

(2007-04-10 12:38:48) 下一个
昨天,贴了我个人的一点心得,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讨论,很高兴大家能参与讨论这个话题,能这么快的,如此多的人参与进来,这也是如今互联网的一个极大的好处.关于这个问题以及对讨论问题的行为本身,我有一些观点与大家分享.

关于宗教,信仰, 我的一个根本的看法和出发点是宗教,信仰和众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门萨会员的论辩练习和智力游戏.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之所以存在到今天,主要是因为它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紧绑在一起,看看基督教世界的节日,多少是有其宗教渊源的,普通人们一生中很多重要的时刻,无不和宗教联系在一起,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一些区别,但这不是重点; 伊斯兰教除了称为信仰支柱的五功以外,教法的内容从宗教礼仪、社会伦理、政治制度、经济活动到法律规范,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的全部行为;印度教是印度的传统宗教,它在约公元前2000年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而兴起的,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其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规定所有生物从出生之日起,根据任务,权力,责任和能力,严格地相互区分,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种姓制度已经给每一个印度人打上了宗教烙印。种姓阶层最高的婆罗门占人口的4%,却拥有接近半数的国会议席。佛教相对上述三大宗教是对日常生活规定最少的一个宗教,虽然其有出家众和在家众之分,但其讲究成佛,修行戒律甚多,虽然禅宗和净土宗简化了修行方式,但由于其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远不如其它三大宗教紧密,所以其教众相对较少.
有人说这是宗教用各种方式在愚弄普通老百姓,我不这么认为,其实这才是凝聚力.人们对于节日的共同期盼,对人生各种时刻的共同话题,这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根源.所以宗教,信仰不只是理论教义,不是玄学,是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具体的生活细节,而这种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上千年的积累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大家可以回顾自己小时候的节日,端午节的棕子(很多时候还是父母自己包的棕子,就好象美国人每家人自己烤火鸡一样),舞龙舞狮,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串亲戚,放编炮,包饺子,大家在节日之前的期盼,聚在一起说说节日中难忘的事情,这些形式和过程无不产生凝聚力,这些传统节日是万万不可弃的.

关于讨论问题的方式和思路,我觉得万事都要从基础谈起,首先要有一个稳固的基础,试想如果盖一个房子,根基不牢靠,建在沙滩上,那地基以上的部分用的材料再好,设计得再漂亮,也改变不了房子倒塌的命运.而且,用的材料越好,设计的花的工夫越多,最后的损失越大.另外一方面,如果根基越深,越广,这个房子就可能盖得很高,很结实;有了牢靠的根基之后,然后从这个基础开始讨论,讨论过程中每句话经得起推敲,要遵循严密的逻辑,在讨论中不可断章取义,从一本书中摘出一段来论证,要有上下文.要不厌其烦,抛根问底,不能只是"给你本书看去,你去看看某某写的书"云云.最后才能得到牢靠的结论. 举个例子来分析讨论问题的方式和思路:
   比如说,有人看了我写的文章,就说:"你以为你是谁啊?"分析这句话,质疑"你"能是"谁"吗?,这里有两个对象,"你"已经很明白,那就是"我",写文章的人,那么"谁"呢? 可能是指"卢梭,伏尔泰,杰佛逊,甚至于柏拉图,孔子等等" 或者只是说话者心目中泛泛的一个不是普通人的群体,伟人,大学问家等等;这里有一个预设和判断,"我"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不能和大学问家相比,所以"我"怎么能和这些人比呢?这个预设和判断就是他说这句话的根基. OK,之所以成为伟人,大学问家首先是因为他们在某些领域有很深的思考和研究;但是,对一个在一个HOUSE住了十年的普通人来说,有哪一个人能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住了十年的房间内的陈设呢?在这方面,他就是一个大学问家! 所以普通人也能成为大学问家.前面的预设"普通人不能和大学问家相比"就不能成立,"你以为你是谁啊?"这样一个怀疑就不能成立,任何人都可以是"谁".这样一个分析的过程也说明一点,任何人要有自信,尤其对自己从事的事情,你完全能成为顶尖人物,因为逻辑上没有任何阻止你成功的理由.衍生一点: 大家在说出一个观点的时候,最好是"我认为如何如何..".而非"黑格尔说...,萨特说...,格林斯潘说...,<<南华经>>说..."云云,比较两种状况: 自己掌握一个道理,和引用别人说的话; 那种情况下,你会更有power,显然是前者.如果自认为懂了一个道理,但不敢说"我觉得如何如何..",那很难说你真正掌握这个道理.当然掌握一个道理不能只是字面上和思辩上的理解,而是要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才能说是真正掌握.

关于讨论问题的态度,要从讨论问题的目的说起.参与讨论问题的目的无外乎以下四种: 弄明白一个道理; 一种思辩游戏; 娱乐和打发时间; 为了某种好处. 后两种和前两种的区别在于,后两种的目的不在于把道理搞明白,在与道理以外的东西,在此我不予讨论; 思辩游戏满足于辩论技巧而不着眼在道理本身的实际应用价值方面,所以也不予分析.
那么如果想真正弄明白一个道理,应该一什么态度参与讨论呢? 首先要吹毛求疵,对别人要吹毛求疵地问,对自己要吹毛求疵地找答案,事实和真相永远是唯一的,讨论的道理是要融合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去的,因此讨论得越仔细,越深入,对自己就越有好处.第二不要怕丢面子,错了就错了,已经是明摆着的事实,越早接受,越有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弄明白道理,才能变的更有power.

关于文学城能否找到真知灼见,参与到文学城的有来自全球的中国留学生和上班族,各个行业,各个专业,各种人生阅历,各个国家.如果这样一个平台产生不了真知灼见,那还有哪可以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