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yuanyuan8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迩东/园园:《月牙泉》 flash:迩东

(2011-05-23 19:24:44) 下一个


下载【月牙泉】FLASH


【'08故乡行】碧波荡漾月牙泉 by 迩东

十月份去敦煌,路上问司机,听说月牙泉没水了?他反问:谁说的?

敦煌书载:“鸣沙山中有井泉,沙至不掩......绵历古今,沙填不满。” 月牙泉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古称沙井,又名药泉。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月牙泉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有很多传说,我比较喜欢这个故事:月牙泉是位美丽痴情的南国少女,带着南国的灵秀,不远万里,来到浑朴犷悍的北方,寻觅她深爱的情人,可她太累了,于是倒在浩瀚的大漠上,一躺就是千年,漫卷的黄沙牵绕着她着梦幻。沙岭似长弓微弯,清泉如半月巧秀,真乃天地间奇妙地结合。

到了敦煌,应该不会错过鸣沙山;到了鸣沙山,你就应该看到月牙泉--鸣沙山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月牙泉就在鸣沙山下。我有一个朋友几年前去了敦煌,当时俺真是羡慕S了。这次俺西北归来和朋友聊天时,才知他当时只去了莫高窟,没到鸣沙山,当然也没看到月牙泉。看了我的照片,后悔S他了:)

“月牙泉明日是否会消失”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些资料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月牙泉本身的地质结构、低洼地的地形条件和高定位的区域性地下水位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上世纪40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区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左右,在这种较高水位条件下,西北部平原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形成了月牙泉,较高的区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数千年长期不干的基本保证。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在当地老百姓中有铁背鱼、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宝的说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

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至0.8米。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会消失”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此后,敦煌市采取了多种方式给月牙泉补水。

1985年至1987年,敦煌市在景区下游修建了一个1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力图通过人工引流注水来缓解月牙泉水位下降的局面。但没有想到的是,在试用半年以后,正如当地老百姓所说的“井水不犯河水”,由于水温等因素的影响,采取人工注水之后,月牙泉水面出现了浑浊现象。在此情况下,当地政府官员当即决定停止人工注水这一拯救方式,同时意识到,探寻水位下降的真正缘由并科学进行保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2000年开始,敦煌市采取应急措施,在月牙泉周边回灌河水补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暂时免于枯竭。2004年的水位下降至1.3米,泉水面积减小到7.8亩。目前,月牙泉水位在1米左右回旋,如果不进行根本性治理,月牙泉这一世界级遗产将面临干涸枯竭的危险。随着国家开发银行2000万元贷款落实到位,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也将于2006年年底开工。 将通过“节水”、“补水”、“引水”等多种方式来解救月牙泉。1994年1月10日,甘肃省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由于周边地区生态恶化,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水位总下降幅度达6至7米,水域面积大幅缩减。为拯救鸣沙山月牙泉这一神奇的大漠景观,总投资4100万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于2007年初正式启动运行。应急治理工程在月牙泉周围修建四个渗水场向地下渗水,通过提高月牙泉周围的地下水位,保持并提高月牙泉的水位。

随着甘肃敦煌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部分投入使用,月牙泉水位不断回升。今年4月份时,旁边不远的低洼处渗出泉水,面积约400平方米,形成“二泉相映”和“三泉相依”的奇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