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日本艰辛成名的邓丽君,翁倩玉,徐若瑄,周冰倩,金城武......

(2006-11-29 02:10:53) 下一个

在邓丽君赴日发展前,在日本歌坛闯出名号的华人女星屈指可数。最先成名的是在日本出生、成长的翁倩玉。翁倩玉随着父祖旅居日本,虽然未入日本籍,但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几乎已是半个日本人。随后来自台湾的动感歌星欧阳菲菲走红日本,后来欧阳菲菲嫁作日本媳妇,与日本也有渊源。来自香港的陈美龄算是第一位成功以华人身份打入日本歌坛的女星,她走的是当时日本流行的青春偶像路线。

  在前人开疆辟土后,邓丽君受到宝丽多公司的赏识,转战日本。在一片东洋风中,她勇敢地以中国女星的温婉形象出现,也经常穿上象征中国女性的旗袍,意外博得好评。邓丽君也始终以代表华人形象为荣,而且在排外性相当强的日本歌坛,邓丽君坚持不取日本艺名,不是用中文名,就是用英文名Teresa Teng。

  1973年,欧阳菲菲和陈美龄双双在日本拿下唱片大赏,引起日本唱片公司对华人歌手的兴趣。日本宝丽多(Polydor)唱片派出星探,目标指向具有青春气息的少女歌手。三个月后,在香港东方歌剧院,星探发现刚满二十岁的邓丽君,她清新的外形和甜美的歌声正符合唱片公司的需要。宝丽多在香港的负责人郑东汉立刻与邓丽君签约,第二年就将她送上日本舞台。

  邓丽君的弟弟邓长禧说,邓丽君到日本发展完全在计划之外,因为这等于要暂时放下东南亚市场,但在唱片公司主动与她接触后,邓丽君对这突如其来的邀约仔细考虑了一阵子,认为日本市场更大,才毅然赴日。

  “起初邓丽君在日本的生活很苦。”邓长禧指出,日本歌坛一年有一两千名新人争相出头。邓丽君作为一名新人,日本唱片公司先安排她学习新的歌唱技巧,学日文。为了打开知名度,她还有一连串的访问。“日本人做事一个萝卜一个坑,早上十点半接受访问,十二点吃中饭,下午一点坐电车……什么时间都不浪费。”

  在日本,邓丽君每星期只有一天是自由的,其余六天全部交给公司,因此在仅有的休息时间里,邓丽君总是睡到下午二三点钟,然后跟妈妈开着白色小金龟车上街买东西、看电影。

  第一次到日本的邓丽君虽然有妈妈在身旁照顾,但是经常住饭店的她因为吃不惯生生冷冷的日本菜,不到一个月就瘦了几公斤。唱片公司赶紧替她换房子,搬到附近有华侨的住宅区。邓丽君搬进了位于明治通和表参道十字路口的新家——占美大厦,这里可是日本东京数一数二的高级社区,最重要的是,房子里有自己的厨房,邓妈妈赵素桂可以亲自下厨,帮女儿进补。

  邓丽君的日本新家的附近社区被称为“日本香榭丽舍”或“小巴黎”,因为旁边有许多富有法国风情的露天咖啡座,还有许多高级服装店。空闲时,邓丽君不是和妈妈逛街,就是躲在家中看书练歌。虽然生活紧凑,但日本歌坛的制度健全,歌星只要专心唱歌,其他都不必烦恼。

  邓丽君在日本是以《空港》一曲成名,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邓丽君在日本推出的第一张专辑其实是1973年的《无论今宵或明宵》。只是,这张专辑与熟悉的“君式唱法”不同,邓丽君穿上短短的迷你裙,留了长发,一边唱歌还要一边摆出日本偶像歌手惯用的手势,一点也不适合邓丽君,因此只打进排行榜第75名,销售量不过十多万张。在日本的第一仗可说出师不利。

  第二张唱片《空港》回复到了邓丽君擅长的唱法。邓长禧说,这张唱片“打破日本惯常的演歌用流行歌曲的唱法表现,带给日本听众全新的感觉”。好歌找到好歌手诠释,1974年6月《空港》一出片就进入排行榜第41名,一个月内快速推进至前15名,不仅前三个星期卖出20万张唱片,《空港》高达70万张的总销售量让邓丽君一雪前耻,彻底打响她在日本的知名度。

  在推出《空港》同年10月,邓丽君参加日本富士电视台每年定期举办的“第七回新宿音乐祭”,甫以《空港》一曲成名的邓丽君获得评审585票的肯定,抱回“银赏”大奖,这不仅是邓丽君在日本歌坛领到的第一座奖项,也奠定她在日本发展的基础。紧接着在11月,邓丽君以一名外籍歌手的身份,再获得“全日第十六回唱片大赏”的新人赏,这一年她才二十二岁。

  在日本虽然还只是新人,邓丽君已获得不少歌迷支持,每回公开演唱时,一名年轻男性歌迷总要坐在前排,默默地看着她,久而久之邓丽君也注意到这位男歌迷。虽然邓丽君对于拥有这么死忠的歌迷感到高兴,然而他“痴情”的程度也让年轻的邓丽君不知所措,有时不禁担心他是否会有疯狂举动。有一天,这名男歌迷捧着一束花,终于开口对她表达仰慕之意,身边还带着太太和小孩,这才知道,他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她的歌。邓丽君哑然失笑,原来她是想太多了。

 

  刚到日本发展时,有媒体注意到邓丽君有一双修长美腿,在报纸上特别称赞她的“脚线美”,但当时唱片公司将她打扮成偶像型的歌手,要她穿有袖子、有领子的衣服,留起长发。直到三年后的1976年,邓丽君偶然穿了一件腿部开着高叉的中国旗袍上电视,给歌迷留下深刻印象,有人索取她穿旗袍的照片,有人写信称赞她旗袍开叉露出的腿部线条很美。对于这些赞誉,邓丽君受宠若惊,但很谦虚,她对媒体说,“因为脸蛋不好看嘛,只好穿高叉旗袍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啦!”

  至1977年为止,邓丽君在日本共推出八张大唱片、十二张小唱片,每张唱片都进入排行榜前30名。在日本奋斗的这段期间,邓丽君平均每个月举办一场个人演唱会,每次要唱35首歌,一唱就是1小时45分钟,这是对个人体力与歌唱技巧的一大挑战。但也因为这四年的训练,奠定邓丽君舞台表演的基础,而且她将全新的表演概念引进港台,让其他艺人有了模仿对象,无形中也为华人娱乐事业注入进步的泉源。

  前前后后五年,邓丽君每天工作12小时,跑遍全日本,固然辛苦之后带给她高知名度,成就她歌唱事业的转折点,可是邓丽君的心情总是无法定下来,由于父亲曾参与抗日战争的经验,以及从小接受的教育,潜意识里,她还是抗拒这个国家。这五年,她说,“工作充实,却没有一点乐趣。”

  在日本,邓丽君是道道地地的外国人,她学说日语、唱日文歌,但她坚持不取日文艺名,顶多只用泰丽莎·邓(Teresa Teng)的英文名,从来不掩饰自己是中国歌手,而且以中国女歌手的形象为荣。每次演唱会,邓丽君一定准备一件旗袍亮相,有时还要特别从台湾订制空运到日本。与经纪公司的合约,邓丽君约定,每次演唱会至少要有一首中文歌,《何日君再来》、《高山青》和《泪的小雨》是她最常唱的中文歌曲。不只自己唱,邓丽君也常教同台的日本歌手唱中国歌曲,因此直到现在,“邓丽君”在日本还是华人歌手的典型。

 邓丽君的弟弟邓长禧说,邓丽君到日本发展完全在计划之外,因为这等于要暂时放下东南亚市场,但在唱片公司主动与她接触后,邓丽君对这突如其来的邀约仔细考虑了一阵子,认为日本市场更大,才毅然赴日。
  “起初邓丽君在日本的生活很苦。”邓长禧指出,日本歌坛一年有一两千名新人争相出头。邓丽君作为一名新人,日本唱片公司先安排她学习新的歌唱技巧,学日文。为了打开知名度,她还有一连串的访问。“日本人做事一个萝卜一个坑,早上十点半接受访问,十二点吃中饭,下午一点坐电车……什么时间都不浪费。”
邓丽君曾经在10年前连续三届获得日本有线大奖冠军
1973 与日本“宝丽多”机构签约赴日发展
1974 以《空港》一曲当选1974年“最佳新人歌星赏”
于日本以《东京夜景》获得“正顽张中赏”
赴美进修日文、英文、生物及数学,四月首次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演唱会 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登台
邓丽君身在美国,然而其歌声却响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众为邓丽君歌声而醉倒。据悉,连小平同志也甚为欣赏邓丽君独特的演绎方式十月返台于国父纪念馆义唱,门票收入全数捐作自强爱国基金
年底赴东南亚作巡回表演
1982 于香港举办个人演唱会,推出《邓丽君演唱会》双唱片,面世即双双成为白金唱片
重返日本推出《偿还》专辑,立即打入日本唱片流行榜,停留榜内接近一年,刷新日本乐坛历史记录。邓丽君也因此获得无数奖项,其中包括“年度有线大赏”、“最受欢迎歌曲赏”,更被提名角逐“日本唱片大赏”之“最优秀歌唱赏”。其卓越成就,为中华民族添上一抹缤纷艳丽的光彩
1985 在日本凭借新歌《爱人》连续十四周蝉联日本广播“点唱流行榜”冠军,并再夺“有线放送大赏”,同时在日本乐坛创下两项历史记录
《爱人》一曲不费吹灰之力便入选日本“第36回红白歌合战”十二月在日本NHK大会堂举行演唱会
单曲《任时光从身边流逝》蝉联日本年度有线电视大赏
再度以大热门姿态顺利入选日本“第37回红白歌合战”
出席日本“第38回红白歌合战”


翁倩玉 出生於台灣的台南﹐爺爺是抗日戰士翁俊明﹐而父親翁炳榮則是中國廣播公司派駐日本的代表﹐於是她2在歲的時候便開始在日本生活。
8歲時進入了東京的向日葵劇團﹐13歲時被發掘演出美日合作的電影 The Big Wave﹐那是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 Pearl Buck 賽珍珠的同名短篇小說。16歲時翁倩玉跟隨聲樂家松田敏學習聲樂﹐並在 Nippon Columbia 唱片出版首張單曲“戀ってどんなもの”﹐ 即在歌唱界漸露頭角﹐同年又與台灣中影簽下電影合約。翌年的單曲“たそがれの赤い月” 單曲突破了50萬張銷量﹐1968年在台灣拍攝電影“小翠”﹐票房極佳﹐兩地都發展不俗。

除了在日本 Nippon Columbia唱片旗下推出單曲及專輯外﹐翁倩玉也開始在台灣推出專輯﹐當中許多歌曲都是改編她的日語歌曲﹐並且由其父親翁炳榮填詞﹐由海山及麗歌唱片出版。這時期的名曲便有“再會吧十七歲”﹑“珊瑚戀”﹑“淚的衣裳”﹑“祈丁暴p“春去春又來”及“海鷗”等。1972年她主演的電影“真假千金”更為她獲得第 10 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項。1973年在日本轉投 CBS/Sony唱片﹐而電影“愛的天地” 又為她拿下了東南亞電影節特別演技獎﹐電影中的插曲“海鷗” 更紅極一時。由於她的外語能力﹐同年與坂本九拍檔擔任“世界歌謠祭”的司儀﹐一做便10年。


周冰倩
上世纪90年代,周冰倩带着她心爱的二胡赴日本发展。在一次日本有线电视大奖赛上,仅是新人的她和作为嘉宾出场的邓丽君共用一个化妆间。“一开始,因为她没有化妆,我根本没有认出来,还觉得她很烦,一直在那里练声。在日本这样在化妆间肆意练声的人很少见”经人提醒,周冰倩上前得到证实后,“特别激动,完全是一种歌迷的心态。邓丽君很随和,先前没有打招呼是因为她以为我是日本当地的歌手”。然而不久后,邓丽君就离开人世,“我记得很清楚,是5月2日,当时我正在去演出的路上”。周冰倩表示,自己在日本发展时,制作人就是曾经为邓丽君谱下多首经典歌曲的制作人,“这是因为他们都认为我和邓丽君的风格和性格很相像”。但是随后由于日本和国内的工作方式区别很大,周冰倩考虑再三后决定回国发展,并唱响了《真的好想你》这首歌。



 1990年,15岁的徐若瑄国中毕业,她选择参加了华视的“TV新秀争霸战”才艺美少女选拔活动并一举荣获冠军。然后与另外两个女生组成“少女队”,但在短暂的辉煌后便宣布解散了。1993年,18岁的徐若瑄接受公司的建议,接拍了大胆的写真集和三部三级片。徐若瑄的做法在台湾激起了千层浪,她选择了远走日本。

 1995年,20岁的徐若瑄开始了在日本的独立生活。经过一番努力,她不仅成为日本的一线明星,还与南原清隆和天野博之组成了“黑色饼干”乐队,迅速赢得了日本民众的喜爱。但在后浪推前浪速度快得吓人的日本,由于当年的单曲《Bye-Bye》销量没能达到日本当红节目“火焰大对抗”的要求,“黑色饼干”被迫解散。此时的徐若瑄选择了回到台湾发展,主打依然是唱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