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落俗套的,仿照一些人的例子,问起我十岁的儿子(已申明是编的故事):如果我是养母,他的生母以前因为穷得无法养活他,而把他安排在养母我家。但现在条件好了,要他回去时,他会怎么办。虽已申明在先,看我严肃的神情,儿子还是来了一句:You are not my real mom? 我为了逼真,也不强烈地表态,但眼神告诉儿子,不是真的。儿子才放下心来,全神贯注地与我讨论。想了一下,儿子毫不犹豫的回答: I will live with her, but I will visit you. 我一听,心里有点像被揪一下痛,我也不知此刻此痛,是作为养母的痛还是生母的了。我意识上还是在想作为养母,但情感上却是无法控制的。但又有一点高兴,这无疑是作为生母的高兴。听起来有一点矛盾,因为在我一人身上。其实,就是有点替这个“养母”难受。我马上醒悟过来,意识到我作为“养母”,可情感上一定也包括了生母,对儿子说到:可是我是那么爱你呀!儿子是很聪明的,并未被我弄糊涂,但也有一点假戏真做了,或说是真的表露了他的真心: This is why I said I will visit you ,but she is the real mother. 我以亲生母亲之身,可在理智上是在扮演养母之实,(不知反过来,我是养母之身,生母之实,是否一样,也许都是一样的),何以受得了儿子的“访问”制安排啊(这时置换成了养母)。看我面露难色,儿子懂事地摸摸我的脸,来了一句我从未想过的答案: Why they couldn’t live together? 我忙问:你是说 raising mom and real mom? 儿子点头。我很高兴儿子的安排,虽然实行起来有点困难,小孩也没法考虑得那么周全,但这个方向是唯一对贺梅好的,可以变通, 起码不要隔绝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