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耳曼---28維京人

(2007-09-17 13:49:00) 下一个

日耳曼---28維京人

2007-09-11 03:47:31/ 個人分類:日耳曼




                                          维京人


英语Viking,瑞典语:Vikingarna。
维京人今天通常泛指生活于公元800年──1066年之间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
古代北日耳曼人----丹的部落演变而成,即现在的瑞典、挪威、冰岛、丹麦人等.


在这个半岛,早在公元前8000年就有明显的人类活动痕迹.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
最早的土著人掌握了造船技术,足迹开始踏出海岛。公元前3000年,又有一批后来
者到此定居,除了渔猎,他们引进了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那就是“刀耕火种”,
这也预示着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迎来了青铜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制造出很多精美的青
铜饰品和工具,市场上也开始用“以物换物”的方式进行最简单的贸易。

到了公元前500年,半岛迎来了铁器时代,伴随着日尔曼民族大迁徙,更多的日尔曼
部落拥上这片海岛。那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积累财富的时代.


  他们饲养家畜、耕种田地来实现自给自足,辅以打猎和捕鱼,妇女是非常重要
的劳动力。男人在每年秋季天气较好的一段日子出海探险和进行海外贸易,而在冬
天他们则回到家乡,忙碌着修理船只和制造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他们也算得上是彬彬有礼的精明的小商人,他们同希腊人、阿拉伯人,俄罗斯人甚至
整个西欧都发生过商业来往。

到了公元7世纪,日耳曼民族的两个分支高塔人和斯维尔人最先融合在一起,建立了
瑞典王国。这个时候,挪威还不是一个国家,大片的森林和荒漠把这里居住的人划
分成若干个小部落,每一个部落的头领就是他们的小国王。

  9世紀之前維京人還安分守己地呆在半島上---黃色



9世纪初,一方面,气候开始变得暖和,农作物生长旺盛,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上
升,死亡率大大下降。另一方面,维京人的“一夫多妻制”让控制人口成为天方夜
谭,在家里,除了“正室”的地位得到尊重以外,地位形同奴隶的妾室的重要作用
之一就是传宗接代。加之地域限制,更加迫使人们不得不向外发展.
要向海外发展必需要有好的船.

7世纪末,维京人的造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开发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舰
,这就是后来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维京战船.

 



                                                    维京战船




  
  
船头高高翘起,装饰着像龙头一样的怪兽,所以欧洲人称呼它为“龙头船”。这船
从外形到名称都很容易和其他船只区别开来,近三个世纪内,它几乎成为了维京海
盗的标志和象征
船一般长70-100英尺,制作精良,可说是一件艺术品,是维京造船师精湛技艺的完
美体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别。
  
  
  一类是为海上劫掠或远行所设计的海战船,轻而窄,两侧布满划桨洞。当逆风
行使或需要用力划桨时,桨手可以轻而易举的降下船帆,操纵灵活。虽然轻便,却
很坚固耐风浪,容易在海岸停靠或在河上连接成船队。
  
  另一类是运送货物进行贸易的货船,船身又高又宽,船体也很重,42英尺高的
桅杆固定不动,悬挂大块方形的横船帆,这种船的设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载重航
行时可保持稳定,可以穿越大西洋的风浪。
  
  两种类型的船在建造技术上有一个共同点:船身外面包裹着一层船板,用长铁
铆钉固定在船体上。船板间的空隙用由动物毛和植物纤维制成的线索填塞。还有就
是大名鼎鼎的高昂的弯曲船首,用一整块完整的橡木精雕细刻而成。有一条舵,舵
叶长而直,舵柄按直角装进舵头的槽里。维京船制造龙骨的材料取自高大笔直的橡
树。龙骨中部做成弧形以增大承重量,而龙骨两端则逐渐变窄,形成流线型通道。
船肋由结实的橡木制成,材料全部取自天然弯曲的木材,经过细心打造后,安放在
龙骨的各个部分。船肋外面包裹着一寸厚的箍板,由相互交叠的橡木块制成,用铆
钉固定在船肋上再用杉木根制成的缆索捆缚起来。桅杆悬挂大块方形的横船帆,后
来改进了的桅杆上装有侧支索,这些绳索使帆能转向船纵向差不多接近从帆的位置
并由此对桅施力,可以灵活的利用风力,顺风时速度可以很快,高达10节.
  

单从外观上看,除了高高翘起的船头和船尾,还有一张非常巨大的横帆,有100平方
米大小,风帆由菱形的材料拼接,远远望上去像是鱼鳞,并用两层纤维和皮革横向
加固,有的桅杆顶上还装有金属制作的风向标。船身由纵向的木板往上层叠而成,装
有15至20对桨,水手们可以选择站着或者坐着划桨。

船能运载大约200名战士。船首的雕饰物其实不仅仅限于龙头,还有鹰首、蟒蛇、野
牛或者其他的怪兽,这些雕饰物大多数可以拆卸,平时做生意或者走亲访友的时候
就拆下来,战时再挂上去。船首雕饰物的目的,最初只是为了威慑传说中的“神灵”,
只有吓跑这些“本地神灵”,才能开展有效的海上征伐活动。然而其随后很快在不
经意之间便震慑到了整个欧洲,这恐怕是维京人都始料未及的。

  维京战船由于吃水浅,速度快,转向灵活,十分适合远征异地时突袭式的劫掠
活动。常常悄无声息的出现在海岸,径直冲上海滩,船上的水手随之大喊大叫着涌
向岸边。
  
  维京人喜欢把盾牌摆放在船体两边,还在船身雕刻上五颜六色的花纹。想像一
下,当你驾驶着自己的大船在海上,几天几夜也没有赶上这么一艘花里胡哨的小船,
心情无疑是大为沮丧的。


  还有一件令人惊奇的事: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指南针和方向仪,维京人就
能够驾驶这样的小船游历半个地球,他们靠的又是什么?

  实际上,善于航海的维京人那时已经创造出一种方位仪器“扇形太阳盘”,这
种外形肖似扇子的标度盘上有一个活动的指针,指针与罗盘方位标之间的夹角可以
测量出船舶所在的纬度。

  单靠这个还远远不够,维京人在长期的航海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自然认知能力,
他们可以依据风向和风力判断出船速和距离,可以依据海鸟习性、鱼的游速、气温
变化、海水颜色等等估计方位和船速快慢。天体也成为他们判断方向的好帮手:当
太阳和月亮处于较高的方位时,船行向南,反之向北。

  据说维京人还有一种神奇的石头──太阳石。这种石头如果刚好被太阳光垂直
照射(哪怕有云层遮挡),颜色就会由黄变蓝,维京人在大雾和阴天里会用到它。


  对于当时的世界而言,几乎再没什么可以阻挡龙头船的步伐,哪怕干涸无水的
陆地也不能阻挡。为了征讨四方,维京人甚至设计出一套完善的“陆上行船方式”。
在妨碍他们前进的陆地面前,维京人放下桅杆,收起船桨,把舵悬在甲板上,然后
在地面垫上原木,将船抬到原木上,滚动前进,一直到达下一个可以行船的河口。



  无数维京海盗以大海为故乡,以船为家,日常生活也常常是围绕大海和船只来
进行。平时他们在船上根本吃不到热饭热菜,只能以咸鱼干、肉、马铃薯以及牛奶
酸化而成的凝乳为食,所以一旦有机会靠岸,往往会抓紧机会支起大锅煮食。至于
睡觉,维京人都是在船上或是在靠岸后的陆上搭起帐篷,只有船长才能享受躺在可
拆卸的木床上做美梦的快乐,其他人则只能睡在皮口袋中。




  



  林第斯法恩岛(Lindisfarne Island)


 

  据记载维京人的抢劫开始于793年6月8日黄昏;

英格兰诺森伯兰郡的林第斯法恩修道院里灯火通明,修道士们坐在大厅里默诵祈祷。


此刻,远远地看见从海上飘来许多船,这些船渐行渐近,船都有一个很大的横帆,船
首高高地翘起,首尾对称,上面雕刻着怪兽,船身是木壳往上层叠的形状,像海面上
蠕动的大甲虫。
  船静静停靠过来。风很小,空气中游荡着一股海藻的腥气。船队一靠岸便从船
上走下来许多人,他们身上穿着铠甲,头戴着一直遮到鼻子末端的金属头盔,手里
拿着战斧和短刀
。虽然人数众多,却始终没有人说话 ──除了刀和斧磨擦时偶尔发Streitaxt der Wikinge維京人戰斧
出“噌、噌”的声音。还有人从船上牵下了战马。

  渐渐地,月亮爬上树梢,月光洒在那些金属面罩上,散发出阴森森的寒光。这
些人偷偷靠近了那座教堂,其中一个人抬头看看天(估计在校准时间),然后环顾
周围,用力挥手。顿时,人群像决堤的潮水一下子把教堂吞没,到处是凄厉的尖叫
声和呼号声,火光熊熊,鲜血染红了教堂的墙壁和窗户……維京大刀

  第二天,小镇上弥漫着恐慌,人们咒骂着这群洗劫教堂的强盗。以至于三个世
纪后一位英国僧侣达拉谟的西门还留下这样可怕的讲述:“…… 大地卷起旋风,天
上电闪雷鸣,闪电中出现一条巨龙。这些强盗手持刀斧
,在疯狂劫掠的同时,所有
东西都糟蹋殆尽。他们肮脏的脚印玷污了圣地,他们在神坛下使劲挖掘,抢走财宝,
杀死我们的兄弟姐妹,临走时还抓去一批教友,逼迫他们赤身裸体,受尽屈辱……”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这次抢劫在整个欧洲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
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这个时代叫做“维京时代”----掠夺和征服逐渐取代了贸
易。在近三个世纪里,他们的名字和“北欧海盗”、“北欧人,诺曼人Northman”近
乎等同。
维京是他们的自称,这个词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



  
 
 紧接着维京人又洗劫了更多的教堂和修道院:贾罗、蒙特威尔穆什、圣帕特里克、
圣高伦邦…… 这些教堂和修道院全都位于不列颠群岛和欧洲大陆漫长的海岸线上。


为什么喜欢盯着教堂?


獨眼奧丁



  大多数历史学者是这么解释的:一方面,因为基督教的影响,教堂成为地区性
的活动中心,神职人员成了精神上的领袖,打击教堂就可以轻易地摧毁这个地方的
抵抗意志。另一方面,当时的教堂除了祈祷,也成为收集和供奉神器的地方,那些
神器多数做工精美,真金白银,钻石玛瑙,价值连城──林第斯法恩修道院当时就
供奉着英格兰主教圣卡斯伯特著名的神龛!所以抢劫这里省去了挨家挨户搜查财宝
的麻烦。再有,手无寸铁心存感念的教士和信徒们是海盗们最喜欢的对象,不会有
太多的抵抗,获利顺理成章。

  


                                                     


















   












   

19




     
     
     

   
  

 
  
                                              巴黎



 在800年之前,这种袭击的范围往往只限于海岸地带,一般只有一两只船的小队人
马出动,一抢到了财物便迅速地撤走。但不久之后,一支支组织严密的船队便在丹
麦、挪威和瑞典相继诞生,他们在野心勃勃的国王和军事首领指挥下,开始了大规
模的对外扩张和殖民──侵略别国,索取贡品和赎金,掠夺土地.

 814年查理曼.卡尔大帝死后,法兰克帝国开始分裂.维京人更加肆无忌惮到法兰克
沿海骚扰.
  845年,声名狼藉的海盗头子拉格纳率领120艘战船的丹麦舰队向巴黎进发,当
时的西法兰克王国国王“秃头”查理迅速组织起一支军队抵抗。然而他十分草率地
把士兵分为两队,派其分别驻守在塞纳河两岸。维京人以极为迅速的突袭打败了人
数较少的那部分军队,俘获了100多名战俘。然后拉格纳命令在塞纳河边举行盛大的
祭祀仪式祭奠奥丁神,搭起绞刑架将全部法兰克战俘作为祭品绞死。在河对岸的守
军和巴黎市民被这伙野蛮人和异教徒吓得面无人色,士气低落,拉格纳的军队很快
地进入了巴黎。为了让丹麦人离城,秃头查理支付给了他们一笔数目惊人的赎金─
─7000磅法兰克银币。精明的维京人本着打完就跑的精神,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
于是,拉格纳手握一根取自巴黎城门的木条作为纪念品,率领部队离开了这片地区。

  
  付给拉格纳的这笔巨额赎金是西欧封建领主献给维京人的第一笔所谓“丹麦金”。
但这也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在随后的几年中,他们多次采
用这种方式来换取暂时的安宁,否则其领地总是会遭到接连不断的更血腥的袭击,
残酷的烧杀抢掠。在公元9-10世纪,法兰克人有据可查的先后至少15次付给维京人
(主要是挪威人)“丹麦金”赎款,总数超过40000磅银币和600磅金币。同期的英
国人更加倒霉,他们付出了至少15万磅的巨额银币。斯堪的纳维亚人将这些贵金属
的很大一部分加热融化后制成各种徽章、护身符、项圈以及各种装饰品,男女老幼
都戴在身上以炫耀自己家族的富有和作战勇敢。
  
  长远来说,丹麦金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危机,反而刺激维京人更加变本
加厉。国王和领主们也发现这样老是给钱也只能是权宜之计,维京人在弗里西亚和
西法兰克王国为非作歹,大肆劫掠,如入无人之境,并且从老家来的维京人越来越
多。“船只的数目不断增加,维京人有如潮水般铺天盖地涌来,到处都有基督的信
徒遭到杀戮和劫掠。”这是出自一位教士的书信。公元877年之后西法兰克王国先后
有5位不同的统治者继位,政治上的混乱使维京人的野心越来越大,公元885年,丹
麦人再次光顾巴黎。

见面礼是7百战船3万精兵.
NormannenNordmännern
战舰从英格兰驶来,精兵全副武装,穿着填充垫料的皮质上衣(稍微有好一点儿的就
穿锁子甲),手拿精心打造的斧头和双刃剑,或者是包有铁皮的椴木盾牌. 维京王
西格弗雷德威立船头。
  
 
  11月24日拂晓,一个打盹的卫兵在巴黎城头第一次看见塞纳河被遮天蔽日的维
京战船塞满,遂拉响了警钟。巴黎城顿时慌乱起来,恐惧充斥在城中每一条街道上,
凄厉的呼喊声回荡在巴黎上空。

  这些维京人可真会选日子,这一天刚好是复活节,巴黎市民本来打算盛装打扮
去街上游行一番,现在全部躲在家里惶惶不可终日。这是维京人一贯采用的伎俩 ─
─选择节日、周末或是赶集的日子发动袭击。维京人袭击南特,选的是一个节日兼
礼拜日;袭击德国特利尔,选择礼拜五;现在又选择了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节日进
攻巴黎。国王胖子查理亲率大军早已离城远征意大利,整个巴黎只留下200名骑兵守
卫。



  实际上,他们并不打算占领巴黎,而是想要沿塞纳河溯流而上,去抢劫上游一
些富饶的城镇和村舍。那里气候温暖,物产丰富.
  

  关键时刻,巴黎主教高兹兰和伯爵奥多站出来,他俩在巴黎市民中奔走呼号,
做了大量的工作,人民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两个斗志昂扬的领袖身上──“与其
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最终,这场原本应该不起眼的争夺变成维京人心底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天蒙蒙亮,维京人就发动攻击了。一开始,他们显得漫不经心。885年的巴黎只
包括斯德岛在内,还不到今天面积的五分之一。这样一座小小的城堡能抵抗多长时
间呢?

  然而维京人错了。他们并非停靠在无遮无拦的海岸边,可以悄然潜伏上岸突然
发动袭击。也不是在一望无垠的旷野上──实际上,在旷野上作战也是维京战士所
擅长的:他们有着严格的战斗方式,先派弓箭手出列,拉开传说中是用女人头发绷
成的弓弦,将箭矢射向敌人;紧接着是排列整齐的步兵方阵,手中握着能将敌人碎
尸万段的锋利战斧;最后一波则是一手拿椴木盾牌一手持剑的骑兵冲锋。在神的激
励之下,维京战士似乎能忘记疼痛和生死,勇往直前。

  可惜他们现在遇到了巴黎──高墙深垒,城门紧闭。在当时,火药尚未发明,
攻城器械也没多大改进,除了不太牢固的云梯,还有简单的、带着尖角的冲撞器,
而这些在巴黎高大的城堡面前变得毫无威力。即使攻城勇士可以暂时忘记死神的召
唤,那又有什么用?城堡内,雨点般的石头和箭矢从各个地方飞出来,砸在脑袋上,
刺入身体里,勇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人员不断伤亡却没有取得一丝进展,坚
固的城堡丝毫未露出破绽。

  更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巴黎守城的居民和骑士们从城头上一桶一桶地往下倾倒
沸腾的沥青和油,这和地狱里“下油锅”的滋味有什么区别?维京人变成了“油炸
人”,扑哧扑哧地落入河中。在北岸低矮的塔楼上,被“巴黎沸油”烧烤至死的维
京战士堆成了小山。

  一些北欧的妇女参与了伤员的抢救工作,那些呻吟不止的维京战士至少可以幸
运地死在她们温柔的臂弯里。北欧海盗从来不让女人加入他们的袭击行动,她们之
所以会出现在战场,证明海盗此行志在必得,即使不能永远据为己有,至少也要一
度占领。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夜色来临之际,恼怒的维京海盗把城堡外围的房屋点燃了。
一时间,火光映红了整个天幕,远在几百公里外的鲁昂都能看见。

  第二天的进攻和第一天一样,维京人除了丢下几百具尸体外,没有讨到一点便
宜。一连几个星期,天天如此。维京人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他们仇恨这些不解风情的巴黎人,于是不打算再碰这个硬钉子,而是想通过长
期的围困让城堡不攻自破。

  受困的巴黎饥寒交迫,缺衣少食,疾病流行。对这些维京人可不关心,他们睡
在装着武器和装备的皮口袋里,吃着咸鱼干、蘑菇、马铃薯,喝着酸奶和啤酒,养
精蓄锐,枕戈待旦。

  到了第二年2月,涨水的河道把城南的木桥冲垮,维京人借机长驱直入法国,在
塞纳河与卢瓦尔河中来回劫掠。当然,他们不会忘记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包围巴黎─
─这些人就是等着来复仇的。

  而此时的巴黎城困苦不堪,守城的士兵大部分战死,剩下的都是凭着信念苦苦
支撑的巴黎市民,另外由于瘟疫流行,城中到处都是死人,城堡的命运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奥多伯爵又一次挺身而出,他安抚这些曾经创造过奇迹的战士,鼓励
他们坚持下去,然后又趁着夜色悄悄翻越城墙,穿越了丹麦人的防线,把巴黎被困
的消息告诉了附近的贵族,又由贵族把这个信息快马加鞭地传到查理国王那里。
(没有手机的年代是多么痛苦!)为了给巴黎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勇敢的奥多又从
原路返回,再次穿越丹麦人防线回到城里,并带来国王即将回援的消息。巴黎市民
的激情又被点燃了,他们高呼“国王万岁”,并拖着伤残疲惫的身躯斗志满满地回
到堡垒之上。

  几天后,查理三世率领大军回师增援。国王的大部队从数量上已经超出维京人
许多,照常理,这应该会是巴黎之战的转折点。可惜历史的神奇之处往往就在于出
其不意。得道多助的军队居然还是打不过失道寡助的海盗──惟一的理由就是他们
那个昏庸无能的领导。这个领导太懦弱了,几次反攻失利后还开起了小差。他打算
谈判,开出的价码挺诱人:如果对巴黎城解除围困,他将给丹麦海盗700磅的黄金作
为见面礼。





Berserker 是维京人中最勇猛的战士,敬奉战神奥丁,身穿豹皮作战,以便获取豹子的
力量,他们认为豹子勇猛无比.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冲杀在第一线.
他们吃某种菌类,使人产生一种醉意,降低身体对疼痛的感觉.






  886年底,丹麦人权衡利弊之后,拿着查理给的犒劳费解除了对巴黎的围困。然
而他们可没有就此离去,而是再次溯塞纳河而上,抢劫了勃艮第……

  战斗时断时续,直到886年9月,慢动作的西法兰克国王“胖子”查理总算率领
援军抵达巴黎,随之发起反攻,结果就是──又一场的惨败,法军损失惨重,通过
谈判查理国王在11月同意打开上游的河道让维京人通行,并且付给他们700磅白银作
为赎金,条件是不能再骚扰巴黎城。维京人自然是高高兴兴的带着战利品离开巴黎
沿岸,不久之后就如他们所愿发现了适合定居的好地方了。胖子查理的协定激怒了
巴黎人民,他们奋勇战斗了一年就换来了这样的结果,不久声望很高的奥多伯爵就
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罢黜了胖子查理,成为了新的国王。


  到了十世纪初期,北欧人已经在法兰克沿岸很多地方定居下来,公元911年,查
理三世即位西法兰克王国国王,他认为挪威人已经在沿岸定居下来,应该接受现实,
战争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作出让步,与北欧海盗首领罗洛Rollo立约,封他为公爵,
将塞纳河口一带地方划归他统治。作为回报,罗洛则发誓皈依基督教并对法兰克国
王效忠,许诺要努力抗击其他北欧海盗的劫掠行动,同时罗洛与一位法兰克贵族夫
人结婚,以确保誓约的履行。以后这里有大批维京人前来定居,被叫为Normannen诺
曼人(北方佬 ),后来变成Normandie-----诺曼底。
  
这个名字在上一世纪,因为盟军的登陆而变得更加响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