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rierman

(2006-12-03 12:07:36) 下一个


A

日尔曼




吴乐 编写




十七世纪荷兰发展成为航海和贸易强国.
十八世纪,世界文明的重心在巴黎.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世界文明的转移到了伦敦。
二十世纪世界文明几乎由美国取代.
  
据说,世界上社会福利最好的地区----北欧,_
最幸福的地方----丹麦.
最美丽的国度---瑞士,
技术最强的国家-----德意志,
音乐之乡----奥地利
还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列士敦士登澳大利亚新西兰.....
这些国家的人均GDP和竞争力都居世界前列,他们对人类在科学、艺术、政治等各个

领域都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 
这些国家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统统是由日尔曼民族为主体或主导的.

着实叫人不敢相信,日尔曼有如此厉害?日尔曼何许人也?从何而来?又将从何而去?



日尔曼人的起源




“当天地还没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仅有一处无底深渊,其两旁分成冰寒和焦
热两个世界,有一天,从焦热世界刮起一阵热风,把冰寒世界溶化,生成水气和云
雾,不久出现巨魔伊米尔。又过了很久,天神欧丁和弟弟杀死巨魔,进入深渊,于
是世界起了变化,天神欧丁的肌肉成为大地,骨头成为山脉,鲜血成为江海,毛发
成为草木,牙齿变成岩石,脑浆成为白云。”这是古老的日耳曼神话。

A





究竟人类从何而来?日尔曼人从何而来?恐怕时至今日无人能作出完美的回答。
人们只能从历史的痕迹中去找寻答案,通过考古和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
考证了。




四百万年前,在非洲大草原上站立起第一个人类的祖先.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今中国元谋一带,已能制造和使用石器。
约70万年前就有人踏足欧洲.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发现了距今5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遗骨_.尼安德人不属于现代人
.

约4万年前,现代人来到欧洲,尼安德人才消失了。

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摩拉维亚地区发现了一座距今2.7万年前的墓穴遗址,竟发现,
在欧洲史前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著用活人进行祭祀的古老仪式。





据最新报道,德国一支考古队在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和斯洛伐克境内发现了150多座
大型古代神庙。据推测,这些古庙是7000年前建造的。

A公元前2800-2200年有人在英格兰南方竖起了巨大的石柱群
前2686年 - 前2181年埃及古王国时期。国家统一完成,大规模兴建金字塔_。

公元前 2350多年前,幼发拉底河右岸,一位国王正在为他的爱妃建造巴比伦“空中花
园”._
公元前2100-1600年是中国传说时代的夏朝.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100年古希腊的爱琴文明 时代.克里特岛上盛开着美丽的
番红花,王公贵族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宫殿楼阁._

这个时候,一个属于印欧语族的雅利安人的分支离开
了中亚草原开进了蛮荒的欧洲大陆,他们也许就是欧洲最早的族群,根据相近的语言、
文化和习俗逐渐分为,凯尔特人,古罗马人,古希腊人和日尔曼人等。

公元前2000年日尔曼最早的原始部落居住A在A 欧洲北方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
德兰半岛(Jutland)和北德平原。
A
其后日尔曼部落逐渐向凯尔特人居住的南方渗透。
那个时候阿尔卑斯山脉以北,法国北部到巴尔干的广大地区属于凯尔特人活动的区
域,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斯基泰人;阿尔卑斯山脉以南属于罗马人的地盘。

A至到公元前500年日尔曼部落(Germanen)的扩散区域


约前200年东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乃人进入今天的罗马尼亚东部并与马其顿和巴尔干
半岛上的其它民族发生战争。



日德兰
A
冰河时期北欧几乎全部被冰川覆盖,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加上局部地面沉降,
使原来的陆地分成许多半岛和岛屿。

日德兰半岛介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构成了今丹麦国土的大部分,与德国相连。

岛上林木葱茏沼泽密布,众多的湖泊和连绵的 丘陵,终年雨雾弥漫。
在这里居住着日尔曼的三个部落:A
辛布里人(Cimbri)、条顿人(Teutones)和阿姆布昂人(Ambrones)。他们与当
时生活在欧洲南部的古罗马人相比,除了声音和肢体绝对不像人,谈不上文化文明,
赤身裸体,居无定所,只是些游移在人类生活圈边缘的两只脚的动物而已;在当时
的丹麦,大约有6万至8万人散居在几百个村落里。


A
根据辛布里人定居点 Borremose出土的资料用计算机复原:院落是由坑,壁垒和木
栅组成。考古学家推测,那是一个国王的居所,在大约20多个长形的房舍里居住了
180个辛布里人。A


关于辛布里人的生活也许还可以从那片沼泽地里找到答案。1952年在丹麦 Windeby的
泥炭开采时发现了一具尸体,身体被架在木棍上,手里还握住一根桦树枝,经鉴定,
他死于2千年前,年仅16。



用特殊x光透视发现了在她的胫骨里,发现由于
肌饿营养不良导致发育不正常,大约12个发育延迟期,即在她14年里忍受了12个饥
饿的冬天。
在另一尸体的胃里仅能找到一些燕麦榛子,更多的是杂草籽及鸟食水蓼。

公元前2千至8百年在北欧出现过暖和时期,之后开始降温,也许是这个原因,人们
更难在这块土地上寻找到食物。

大约在公元前120年左右,一部分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离开了他们的家乡。






前程未仆


A
这是一个10万人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地扛着武器,拖儿带女,向着温暖的南方前
进。

他们曾经从那些来自南方的向他们购买毛皮琥珀的商人那得知,南方有明媚的阳光,

温和的冬季,丰饶的草场,肥沃的田野,甜蜜的瓜果,醉人的佳酿,以及说不尽的
富足和奢侈。

也许他们当初并不确切知道南方为哪方人士的天下.
阿尔卑斯之南就是当时已经扩张成为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大国----日尔曼人未
来的难缠的邻居._




走出日德兰半岛,迎面碰上了一条大河,也就是当时被罗马人叫做阿尔比斯河(Albis)的
易北河(Elbe) .他们沿着河畔的古老商路逆流而上,向欧洲内陆腹地进发。
A
牛车拉着他们全部财产艰难前进,只有头人才能骑马。
他们曾经靠土地猎物为生,如今靠掠夺开路,特别是对于那些较弱的对手。


A易北河中上游



他们要穿越其他日尔曼部落的居住区。
日尔曼人互相杀戮,不问是否属于同一种族,烧杀掠抢无所不为,只要利益的趋使,
敌人可以变为朋友,朋友也可以变为敌人。
战斗的游牧生活成了他们第二天性。沿途不断有其他族人加入,统统被叫做“辛布
里人”。其实日尔曼人与种族血缘关系不大,日尔曼语“人民”一词意为战斗团伙。


A
路途上常常遇到在家乡时的那种饥饿的袭击,不得不吞咽草根山毛榉籽熬的粥。不
时也享用草莓蜂蜜;无仗可打时,就去守猎。他们吃生肉,连皮也未剥。他们甚至
吃自己女人的奶水。
冬天,在冰冷的河水里洗澡;赤身裸体睡在地上。

A
每个辛布里人腰间别着一个口袋,里面装有剃牙的小木棍,理发的剪刀,刮胡须的
刀具,以及用于鼻毛掏耳朵的器具。甚至梳头的梳子。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管风霜雨雪,一直沿河向南。但河道有时也能构成天堑,
需要用好几天的功夫才能前进一步。

在易北河上游,日耳曼人遭到了凯尔特人波希(Boji)部落的顽强抵抗.后来波希人被
驱赶走了,却留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波希米亚(Bohemia)”,现为捷克共和国一重
要组成部分。
A
穿过波希米亚森林,奔向另一条大河-----多瑙河。
他们顺流而下,在公元前118年前后抵达多瑙河中游平原。他们驱逐了在那里的另一
个凯尔特部落斯科迪斯克人 (Scordisci)。至此终于获得了一块可以安身立命的沃土,
便立即定居下来,在今克罗地亚东部的VukovarA 附近建立了自己的"条顿堡城"(Teutoburgium)




其后,有一队人继续沿多瑙河东进,一直抵达黑海,与当地的色雷斯(Thrace)发生
了接触。
另一些人离开了多瑙河。
此去何方?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他们还不会靠天上的星星来判断方向,只
能不断向人打听,或是用一种日尔曼式的占仆-----用石头和俘虏的鲜血来判断前进
的方向。

诺里亚



后来他们还是沿Sava河向西前进.
与此同时,在罗马城建成规模宏大的图拉真广场_。
这是
公元前113年春,大约百万日尔曼人出现在阿尔卑斯山前沿A

靠诺里亚(Noreia)的一个地方.据罗马人的记载,这里曾经是凯尔特王国首府,根据
发掘的资料表明在今奥地利的Steiermark地区,1030年把这个发掘地的村庄改名Noreia。
(顺便一提,美国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就来自Steiermark地区)。
这里陛邻罗马帝国。罗马人感到恐慌,立即封锁了阿尔卑斯山的关隘以防日尔曼人
通过。
辛布里人表示他们无意发动侵略,只想想寻找他们适宜的居留地。罗马执行Papirius
Carbo表示很乐意帮助他们,要他们绕道前进,意在从背后突然袭击。正当日尔曼人
在休憩时,遭到一万二千人组成的二个罗马军团的攻击 。
耳曼人在战斗初期确实措手不及,但很快就稳住阵脚发起反击,A日尔曼人在战斗中
凶猛迅急,发出动物般的喊叫声,把罗马军杀得落花
流水。这时突然天降大雨,雷电交加A迷信的日耳曼人以为是天神武丹发怒,势必天
踏地陷。于是他们停止了追击。


A武丹神像碑

几千年以后,考古学家就在罗马人与日尔曼人首次交战的地方找到了当年留下来的18个
铜盔,
它们现存在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头盔上刻有神秘的文字,从右至左的字母: HA-RI,
GAS - TI, TEIVA 。显而易见,这是日耳曼文字, HARI意为主人,GASTI意为客
人 TEIVA可能是神,日尔曼的战神 。这是日尔曼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 至今发现
的辛布里人留在丹麦以外的唯一痕迹。

维也纳人种学家Teschler-Nicola 曾用发掘出来的日尔曼人和罗马人的骨骸做过比
较,
许多日尔曼人高大魁伟,辛布里人平均身高1,74米,比罗马人足足高出一个头。

1891年在丹麦的泥炭沼泽地里发现一些银釜的碎片,考古学家将他们复原,它如今
安放在丹麦国家博物馆里。
A

日耳曼人向神还愿的方式是将奉献品沈入沼泽或湿地里.他们没有神庙,但家族或氏
族拥有自己的圣地。

银釜上面描绘的是凯尔特神话。
据推测那是公元前一百年一些返回的辛布里人从多瑙河流域带回故乡的。

_及银釜上显示一位有角神的细部。



罗讷河




公元前113年日尔曼人大败罗马人后不可理喻地折向西方,顺内卡河而下,于公元前
110年前后渡过莱茵河,深入高卢地区(Gau)l意为“凯尔特人之国”,现法国和意大
利北部)。

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几乎横扫了那里的所有凯尔特部落,并日益深入高卢
地区,有把战火燃烧到罗马行省山南高卢的意向,再次激怒了罗马人。公元前109年
命执政官希拉努斯(Silanus) 率领四个军团北上与两万凯尔特人抵达罗讷(Rhone)
河上游,A迎面正碰上辛布里人的主力部队。日耳曼人还是主动派使者请示罗马人,
能否考虑在这附近划给他们一块居留之地。希拉努斯将对方的请求一口回绝。辛布
里使者气冲冲地回去了,同日下午两军合战于罗讷河谷,希拉努斯当场阵亡,四万
多罗马、高卢联军将士无一生还。

 日尔曼人就在这当定居下来。
   
时间到了公元前105年春天,可能是由于歉收导致粮荒的原因,辛布里人、条顿人和
阿姆布昂
人又离开了罗讷河上游,沿着河岸向南方的马赛城前进。他们此时估计并不知道,
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罗马野战军正在那里等着他们。
  
  
    公元前105年10月6日,欧洲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两支军队在罗讷河中游的阿
劳西奥(Arausio)A小镇郊区相遇了。日耳曼方面总人数约为30万,其中能够战斗
的成年男子有15万左右,主帅是辛布里国王波伊奥里克斯(Boiorix),副将是条顿
国王条顿伯德(Teutobod);罗马方面投入了16个军团,加上联盟部队及随军奴隶,
总数超过12万人,主帅是执政官马里乌斯(Mallius),副将是代执政官凯皮奥(Caepio)
和前任执政官斯考卢斯(Scaurus),半数罗马元老均随军参战。为了树立统帅的权
威,马里乌斯和凯皮奥事先均被元老院授予大元帅军衔(Imperator,后来演变为罗
马皇帝的头衔),这在此前还绝无仅有。
.A



 
    阿劳西奥大血战实在过于残酷,以至于后人对于战况的发展全然不清楚。
似乎马里乌斯制定了一个东西合围的战略,和凯皮奥把军队平分为两部分,打算先
把辛布里人引入他设在罗讷河谷内的圈套内,然后夹击消灭,最后再来收拾包围圈
外的条顿人。凯皮奥当面答应,但为了抢风头,却在作战时执意率本部提前突击,
结果一触即溃。由于战线过长,马里乌斯对此全不知情,反而被正杀在兴头上的日
耳曼人团团包围,虽然尽力死战,但终于还是无力回天。总而言之,就在公元前105年
 10月6日这一天之内,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便于阿劳西奥战场上全歼了
16个罗马军团,执政官马里乌斯阵亡,前任执政官斯考卢斯在被俘后惨遭斩首。可
伶12万罗马将士竟然仅有十人生还,其中之一就是战败的罪魁祸首代执政官凯皮奥。
他后来遭到军事法庭审讯,很不名誉地死在监狱里。
  
    与战斗本身相比,日耳曼人在战后对待战利品的行为更加令人发指。如前
所述,他们此时还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对奴隶制度完全不理解,自己不想
当奴隶,也不要别人给自己当奴隶。因此,所有罗马战俘、乃至于随军的奴隶,不
分贵贱,均被就地处决,他们的内脏和鲜血被用来祭祀日耳曼人的战神武丹;更有
甚者,日耳曼人连罗马人的武器装备和金银财物都不要,反而把它们一律扔进罗讷
河里祭祀河神,河水为之不流。由于日耳曼人古怪的宗教信仰,即便罗马人的随军
牲畜都无法幸免:在方圆数十里的树林中,树干上遍钉着罗马人的首级,树枝上挂
满了从战马、驴、骡身上扒下来的皮毛,鬼哭狼嚎之声直上云霄。
 

 截至到公元前104年为止,罗马已经与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正面交锋四
场,加上因日耳曼人南迁所直接引发的三次与凯尔特人的冲突,九年内七战七败,三
名执政官阵亡,26个军团只轮不返,再加上同盟部队,损兵折将总计高达二十余万
众。






高卢






阿劳西奥战役后,由于人口过多,后勤补给不足,日耳曼人决定兵分两路,到高卢各
地去收集粮草。按照计划,辛布里人西进加龙河(Garone)流域,既而南下西班牙;
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则北上塞纳河 (Seine)流域,然后向莱茵河方向开去了。A
  与此同时,罗马执政官马略在罗讷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工事,还特意造了一条运
河以连接军营和地中海,保证运粮渠道的畅通。
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罗马士兵们摩拳擦掌,就等着日耳曼
人送上门来拼杀了。

辛布里人在西班牙山区遭到当地土著的层层阻击,进展很不顺利,终于在公元前103年

折回高卢;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则横扫了高卢北部的所有凯尔特部落,唯有莱茵河

西岸的比利时人(Belgae,也译作比尔及人)能够抵挡住他们的攻势。有证据表明,

条顿人中的一部分曾经在不列颠岛南部登陆,另一部分甚至还东渡莱茵河返回中欧

.

公元前102年春天,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已在塞纳河上游会师,正向东南

方向移动。他们同居住在今瑞士地区的赫尔维提人(Helvetii,也译作厄尔维几人)

结成了同盟,打算通过后者的领地向意大利进军。
在罗讷河上游地区,由于人数过多,给养不足,日耳曼人再次兵分两路:辛布里人

选择了汉尼拔之路,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则直接南奔地中海.
阿姆布昂人一头撞上了罗马
军。他们在山丘上用三层牛车圈住自己的家眷,然后全体成年男子猛扑向罗马军的

壁垒。战斗一连持续了三天没有分出胜负,到了第四天早晨,"野蛮人"突然躁动起

来,带著他们所有的财产,绕过罗马营垒走了。A
不久罗马大军就从侧翼超过了日耳曼人,并且在山顶上发现:阿姆布昂人正在河谷

中洗澡.
初秋的高卢南部干燥而闷热,让习惯寒冷气候的阿姆布昂人非常不适应。饱受长途
跋涉之苦的他们全然忘记了可能潜伏在身边的危险,把衣服和武器都扔在河岸上。
这条小河名叫六水河(Aquae Sextiae在今法国南部)。
正当日儿曼人在清凉的水中嬉戏时,
罗马大军如猛虎下山.
阿姆布昂人毫无准备,但仍然进行殊死的拼杀,就连妇女和少
年也都奋勇地举起战斧和罗马人肉搏。

尽管阿姆布昂人殊死抵抗,但无一人生还。
在西北方遥远的山谷里,正回荡着条顿人撕心裂肺的悲歌。
罗马人既无心庆祝他们的胜利,也不敢安心睡眠,他们担心条顿人会杀回来报复。


  两天过去了,复仇大军却并没有出现。马略定下心来,决定以阿姆布昂人的尸
体为诱饵,给条顿人设计一个陷阱。他派副将马克卢斯带三千精兵秘密埋伏在右岸
的山林里,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大摇大摆地开到六水河的左岸,越走离旧战场越远。
果然,次日清晨,条顿人就在六水河谷里出现了。正当他们痛哭流涕地掩埋阿姆布
昂人的遗体时,马略突然率骑兵快速返回,在早就布置好的山丘上摆开阵势,向对
方挑衅。果不其然,条顿人在近似疯狂的愤怒驱使下,不列什么高7d势就立即向罗
马军扑了上来。但他们沉重的武器在仰攻中发挥不了作用,而罗马骑兵的集团冲锋
却因居高临下的原因而势如破竹。条顿人在遭受惨重的损失后被挤压回平原地区,
在那里,他们整顿好阵型,在肉搏战中重新占据了上风。马略军的反复攻击都无法
撼动对手那城墙一般坚韧的防线,直到马克卢斯和他的三千精兵从条顿人背后突然
出现,胜利的天平才倒向了罗马人一方。双方激战至深夜,条顿军的阵型彻底粉碎
了,但他们顽强的抵抗又持续了一整天。当条顿人的主营陷落时,成百上千的女子
在里面举剑自杀。A
沙场上倒伏着十万至十五万具条顿人的尸体,另有数千人被俘。条顿王条顿伯德,
这位武艺超群的壮士硬是从罗马军团中杀出了一条血路,逃到北方投奔高卢人去了。






维尔塞莱






仅仅两个月,辛布里人出现在阿尔卑斯山脉的茫茫积雪里A,向驻扎在意大利北部的

罗马军队发动了迅雷般的袭击,并且占领了那里。卡图卢斯和苏拉被打得毫无还手之
力,只得在几天后率领数千残兵败将逃过波河,波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失守。马略此
时依然远在高卢,而意大利本土兵力又极度空虚,正是辛布里人一举攻占罗马的大
好时机。可惜的是,波河平原上宜人的气候令他们流连忘返,葡萄酒取代了牛奶,
温泉取代了冰雪,亚麻取代了兽皮,甜蜜的生活一点点地消磨着这些野蛮人的战斗
力。他们全然忘记了可能来临的危险,决定就在那里过年,同时等待条顿人和阿姆
布昂人从西方前来会师。
  
    次年7月初,辛布里人没有等来自己的条顿兄弟,却等来了死对头马略。还
沉浸在奢侈和幸福中的辛布里人完全不想战斗,他们又向罗马人派去使节,要求把
波河平原让给他们居住,顺便还想向他打听一下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的去向,按道理,
他们早就应该抵达此地了,莫不是在半道上迷了路?
听到这个问题,罗马将士们哄堂大笑,只有马略板着脸回答:“我已经给你们的条
顿兄弟安排好了永久的居住地,不必再为他们的未来担心了。来人啊,把条顿王条
顿伯德给我拉出来!”话说条顿伯德投奔高卢人去后却被引渡给了罗马人。
  
    直到这时,辛布里人才明白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所遭遇的命运。要想获得
居住地,并拯救□
'7d笼中的同胞,他们除了战争已经别无选择。
7月29日,辛布里王波伊奥里克斯给马略发来了战书,请他选择会战的时间和地点。
马略满不在乎地说道:“我们罗马人从不主动选择会战的时间和地点,都随你们定
好了。不过既然你们求战心切,那我们就明日决战吧,西方那块平原地势开阔,是
个不错的战场。”
  
    公元前101年7 月30日,罗马共和国的命运之战在米兰西郊的维尔塞莱(Vercellae)
A平原上爆发了。辛布里人占据着战场的西面,男女老幼加起来约有20万;罗马方面
则都布置在战场的东面,卡图卢斯和苏拉率20300人居中,马略本人指挥着两翼的35000人。


  
    清晨,波伊奥里克斯率领15000名重骑兵进入了战场,身后跟着数万步兵,
都用铁链琐在腰间,组成上百排的连环长阵,这就是辛布里人在战场上有进无退,
百战百胜的秘方。朝阳照耀在辛布里人马的盔甲上,反射起来的光芒比月球还要明
亮。但他们却看不见敌人,因为马略选择在东方布阵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用从
东方升起的阳光掩盖本军的存在,并在战斗中影响敌人的视力。另外,他还早就算
好了当天将刮东风,这个预言在战斗开始后不久就应验了:辛布里重骑兵很快在风
沙中迷失了方向,回撞入本方的步兵方阵之中,成千的步兵被琐在自己身上的铁链
拉倒,或是被战马踩死。然而,即便是当罗马骑兵已经在辛布里骑兵身上取得了明
显优势后,胜利依然遥遥无期.
辛布里妇女在后面疯狂地敲着野牛皮鼓,他们的男人们在这激励下迅速恢复了阵型,
重新像海浪般推过来。要不是马略之前对罗马军的阵型作了改革,卡图卢斯和苏拉
指挥的中军肯定就要崩溃了。A
  
    最终战胜辛布里人的不是罗马军,而是意大利夏天的酷暑。这些习惯寒冷
气候的北方人在高温下拼杀了十几个小时后,由于失水过多,体力终于先于罗马人
枯竭。正午过后,马略所指挥的两翼踏着齐膝深的血水,逐渐压向敌军的心脏地带。
黄昏时分,辛布里王波伊奥里克斯在身被数十创后轰然倒地。
  A
    三天之后,战斗总算分出了最后的胜负,罗马军一共杀死了大约12万辛布
里人,俘虏了6万人。8月2日,最后 300名身着白衣的辛布里妇女被包围在一个小丘
上,她们请求马略能够保全她们的贞洁,而这位可敬的执政官却答复说:那样会违
反战争法。不久后,他就看到了这场战争中最令人悲伤的一幕:那些女人在山丘上
亲手刺死自己的父母,掐死自己的儿女,然后全体自杀。罗马士兵们胆战心惊地走
过一辆辆牛车,车轮下压着婴儿的尸体,车厢中躺着老人的尸体,车顶上吊着母亲
的尸体。A
  
  一个多月后,马略满载着无数的战利品凯旋回到罗马。被五花大绑的条顿王条
顿伯德也同样出现在马略的凯旋式上,罗马人把他拉到体育场里,逼迫他表演田径项
目以娱乐大众。这位近两米高的巨汉不负众望,在那里创造了一项世界记录:他从
并排站立的七匹马背上一跃而过,也就是说:跳过了一座大约1.4米高,5米长的长
方型障碍物(当时的马比较矮)。现代学者估计他这一跳起码有1.8米高,7米远,在
两千年前堪称奇迹。不过世界记录并没有给条顿伯德带来金钱、荣誉、鲜花、掌声,
或者自由乃至于生命:当天他就与全体部落贵族一起被罗马人斩首祭神,其余同胞
全部被变卖为奴隶。

日尔曼这三大部落至此全部宣告灭亡。

  A
    辛布里人、条顿人、阿姆布昂人的整个长征路线图



这一年,司马迁正在专心纂写《史记》.







日尔曼人生活社会状


A

恺撒著有《高卢战记》,以及由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在1世纪末完成的《日耳曼尼亚

志》都对日耳曼人的生活社会状况有详细记载。纪元之初,共约有600万的人。日耳
A
曼人有相当大的体力,大多数人的确有金发。但耐久力比
较低。健康状况往往很坏:营养不良和关节炎非常普及。平均寿命只有35年。A
惯于冰天雪地的北方生活,不适应炎热潮湿的海洋气候。以粗麻为衣,以动物的肉

奶为食。较罗马人,性情更为憨厚、质朴,知识显得较为匮乏。但这却是个崇尚武

力的民族,认为流血比流汗高尚. 平日.酗酒非常厉害。A
A最主要的酒类是蜂蜜酒和
啤酒。他们相信,神也喜欢酒。

武器是一种短矛,短矛的铁头极为锋利,短兵相接时用于肉搏,远距离交战时可以

作标枪投掷。首领或国王主要是根据勇猛程度、同时要考虑其出身选举产生。若要

寻根溯源,近代西方的代议政治还是日耳曼文明的产物A。首领或国王的职位虽然光

荣,但却要牺牲在前、享乐在后,体现著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有许多国王都战死

杀场。

日常的生产生活很多是由妇女操持,所以使得妇女在部落事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

奉行一夫一妻制。西方一夫一妻制的传统、尊重妇女的传统、女子可以当继承人的

传统,大概都 是从日耳曼人这里流传下来的。A他们相信妇女有一种神奇的预见力,

因此遇事也愿意听取她们的意见。
A
日尔曼人的住房,上面住人,下面住牲口


日尔曼人特别好客,认为远来的客人被关在门外,那是一种犯罪。对待客人必须极
力给予款
待,客人在临走时,可向主人任意索要东西,主人必须尽力满足。A

集会时往往要表演舞蹈,不过这种舞蹈也很奇特,只是一群裸体青年手握刀枪进行

比舞。这种舞蹈十分危险,往往会把表演者杀死。

为了不让亚麻衣服掉下来,他们用草绳扎在脖子上。这样一来,风也不能从颈间吹

进去,既保暖又防风,后来他们脖子上的草绳被古代罗马人发现,逐步完善成了领

带。
A
较落后的部落也进行角力和赌博,并且特别认真,输光之后,年轻的、身体强健的人

便允许把自己捆起来变卖。


A

有的认为,神是无形的,故而从不崇拜野兽形象和人的形象。从来不把神的偶
像供奉在居室之内或墙上。
以丛林矮木为崇拜对象。A来到丛林之中,举行祭典仪式。最野蛮的是,往往要
杀死一个活人作为祭品。

也崇拜众神之母。什么叫众神之母?原来是一头老母猪。他们认为所有的神都是
由它生出来的。在作战时,每个人的胸前都佩戴一个老母猪像.

此外,还流传著形形色色的占卜术。使用较多的方法是鸡鸟的鸣叫声,从飞鸟
发出的鸣叫声来推测祸福。还有的用观察马的变化来预示吉凶。他们在树丛中饲养

了许多白马,占卜时,把这种白马套在一辆神圣的战车上,围著树丛慢慢地走着。

此时,酋长、祭司和其他部落首长跟在神车的后面,由祭司注意观察白马在进行时

的表现,如:白马的鸣声、鼻息。这里的人认为,祭司是神的仆人,马是祭司的亲

信,唯有白马的表现和祭司的解释,才是最可靠地传达了神的意志.

A
日尔曼人杀马祭神


部落召开全体大会时,大家都坐在地下,手中持著武器,僧侣贵族,即称为祭司的

人,在这里肩负著维持秩序的责任。首先由他宣布开会并要大家肃静,之后由酋长

发言,接著按年龄的长幼先后发表见解。并且每一个发言的人,都必须施展辩才,

提出充分的论据,否则周围的群众可用大声喧哗或用啧啧的叹息声来表示不满或反

对。欧洲人从他们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在群众场合中乱喊乱叫的恶劣习惯,至今还

有发展,他们表示不同意时,除喧哗吵闹之外,还增加了吹口哨和乱跺脚,搅得会

场一塌糊涂。如果发言受到拥护,群众则像发疯似地挥舞着手中的长矛,并不停地

碰击各种武器。






如尼



A

日耳曼人很晚才有文字,2世纪开始出现的一种拼音字母,与拉丁字母相
比,更接近于早期的象形文字,主要用来作为魔术符号---如尼文字。他们认为,如
果将语言定形为文
字,等于将神秘力量授予敌人。在中世纪的欧洲,特别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不列
颠群岛通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用的如文尼字A被称作Futhark,不列颠岛所用的
如尼文字被称作Futhorc。随著基督教传入北欧,如尼字母逐渐被拉丁字母取代。公
元六世纪左右,如尼字母在在中欧消失;公元十一世纪左右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消失,但在斯堪的纳维亚,如尼字母还常常被用在装饰图案上。



AA








日耳曼语族的分类

_





具体细分如下:

* 西日耳曼语支
o 高地日耳曼语
+ 德语 (deu)
# 中部德语
* 东中部德语
o 低地西里西亚语 (Lower Silesian German)
o 上撒克逊语 (Upper Saxon German)
* 卢森堡语 (ltz)
* 西中部德语 (West Central German)
o 宾夕法尼亚德语(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
部居住的阿们宗派与其他群体使用)
# 上德语
* 阿勒曼尼语 (gsw)
o 士瓦本语 (Swabian German)
o 低地阿勒曼尼语,包括巴塞尔德语 (Basel
German)
o 瓦尔瑟语 (Alsatian)
o 高地阿勒曼尼语 (High Alemannic German),
包括伯尔尼德语 (Bernese German) 和苏黎世德语 (Zurich German)
o Highest Alemannic German,包括 Bernese
Oberland 方言和 Walliser German
* 奥地利-巴伐利亚语 (Austro-Bavarian)
o 北奥地利-巴伐利亚语,包括 Nuremberg
o 中奥地利-巴伐利亚语,包括慕尼黑、维也

o 南奥地利-巴伐利亚语,包括Innsbruck,
Klagenfurt. 意大利 Bozen-Bolzano
* 伦巴第语(已灭亡)
* 哈特德语 (Hutterite German, 又名 Tirolean)

+ 德克萨斯德语(几近灭亡)
+ 意第绪语 (从希伯来语和其他语言输入很多字汇,传统上用希
伯来字母书写) (yid)
# 东意第绪语 (ydd)
# 西意第绪语 (yih)
+ [[Wymysorys]] (从低地撒克逊语、荷兰语、波兰语和苏格兰
语输入很多字汇,几近灭亡)
o 低地日耳曼语
+ 低地法兰克语
# 荷兰语 (nld)
# Brabantic
# 西佛莱芒语
# 东佛莱芒语
# 林堡语 (lim)
# Zuid-Gelders
# 南非荷兰语(从其他语言输入很多字汇) (afr)
# 苏里南语
+ 低地德语 (nds)
# 西低地德语
* 西发利亚话(地名译作威斯特法伦)
* 北低地萨克森语
* 东发利亚话
* 荷兰低地萨克森语
# 东低地德语
* 麦克伦堡-波莫瑞话
* 东波美拉尼亚话
* 勃兰登堡话
* 低普鲁士语
* 门诺低地德语 (Plautdietsch 或 Mennonite Low
German) (pdt)
+ 东弗里西语 (frs)
o 盎格鲁-弗里西亚语
+ 弗里西语 (fry)
# 北弗里西语 (frr)
* 海岛北弗里西语
o Sol'ring(Sylt 语,德国北部岛屿)
* 大陆北弗里西语
# Saterland Frisian (stq)
# 西弗里西语 (fri)
+ 盎格鲁-撒克逊语(由古代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等西日
耳曼诸部族的方言互相影响而成)
# 英语(输入大量拉丁语字汇和语法,大部分通过诺曼法
语而来,很多方言。参看英语种类列表)
* 低地苏格兰语
o 海岛方言
o 北部方言(包括 Doric 方言)
o 中部方言
o 南部方言
o 乌尔斯特语 (Ulster Scots)
o 都市方言
* Yola(爱尔兰东南部)
* 东日耳曼语支(从哥特语继承下来)
o 哥特语(已消亡) (got)
+ 克里米亚哥特语(1800年代灭亡)
o 汪达尔语(灭亡) (xvn)
o 勃艮第语(灭亡) (Burgundian)
o 伦巴底语 (lng)
* 北日耳曼语支(斯堪的纳维亚语言支系,从古挪威语继承下来)
o 西(岛屿)北欧语
+ 冰岛语 (isl)
+ 法罗语 (fao)
+ 新挪威语(Nynorsk, 有争议) (nno)
+ 诺恩语(灭亡) (nrn)
o 东(大陆)北欧语
+ 丹麦语 (dan)
# 日德兰语 (jut)
+ 书面挪威语 (Bokmal) (nob)
+ 瑞典语 (swe)
+ Old Gutnish
# Finland-Swedish





莱茵河





当年辛布里人和条顿人向凯尔特人居住的高卢中部山区的突破沉重地打击了德国中
部和南部凯尔特人的力量。
后来其它日耳曼人(比如斯维比人(Sueben)得以在今天的黑森危b和美因河流域定
居。在他们的
首领阿里奥维斯图斯(Ariovist) 的领导下他们多次侵入高卢(Gallier).。

前58年,罗马征服山北高卢地区的战争。山北高卢又称外高卢,包括阿尔卑斯山以
北、莱茵河以西今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及荷兰、瑞士的一部分。凯撒(Caesar )就
任罗马山南高卢(波河流域)总督后,奉行对外扩张政策。同年春末,凯撒借口制
止高卢部落厄尔维几人向南迁徙,率4个军团2万余人北上,在比布拉克特(欧坦)
附近打败厄尔维几人,把高卢人和正在向西扩张的日耳曼人隔开。随后,凯撒在比
布拉克特召开高卢部落代表大会,宣称罗马保护高卢人不受日耳曼人侵犯。


恺撒派人同日尔曼人谈判,希望和平解决问题。日尔曼人拒绝了罗马劝说他们放弃
被占领的高卢土地的意见。
恺撒以战争来警告日尔曼人,日尔曼人不以为然。
凯撒决定与日尔曼开战。
A高卢(Gallier)


在贝桑松这个地方,
恺撒把自己的两个军团留在后面保护交通后勤线,而亲率剩下的四军团两万余人迎
战日尔曼的10万大军。摆出传统的三列战阵,第一列由刚刚补充的新兵组成;第二
列是罗马军主力重装步兵;最后一列是战斗力最强的老兵。骑兵在两翼助阵。恺撒
亲自指挥右翼,中军和骑兵交给副将普布利乌斯·克拉苏(小克拉苏)指挥。
日耳曼人的步兵以民族为单位列阵,骑兵统一行动。

日尔曼的第一列是轻步兵,他们没有穿任何外甲,只有头盔和小盾牌,以牺牲装甲
换来机动性,他们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与罗马军团接战,避开罗马军团的“投枪风
暴”。日尔曼轻步兵的后面是主力重装步兵,他们的布阵非常密集,厚实,之间没
有空隙,象一面不透风的墙。

罗马军团的第一列通常携带两支以上的投枪,在接敌前,他们会一起投掷出,形成
一道可怕的投枪风暴,虽然投射距离比弓箭差很多,但杀伤力非常惊人,在几十米
内可以贯穿敌人的盾牌和盔甲,缺乏训练的部队单是这一轮风暴就可以溃散了。

罗马军团的鹰徽高高举起,四个军团以整齐的队型开进,阳光洒落在罗马士兵的铠
甲上熠熠闪光。日尔曼军队也发起进攻,他们的轻步兵以奥运会百米冲刺的速度突
破开阔地,直接冲到罗马军团面前,使得罗马军团无法掷出投枪,只好扔掉投枪,
拔剑迎敌。罗马军的第一列与日尔曼轻步兵间立刻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很快,日尔
曼轻步兵就被驱散了,日尔曼主力重装步兵从后面赶上来,他们都拿着大盾穿着重
甲组成了一面由盾牌和长矛的墙向罗马军团压去。血腥的战斗立即爆发,罗马军团
第一列抵挡不住了,第二列迅速前出接敌死死顶住敌军,但是由于日尔曼的龟盾阵
非常坚固,无法攻克,罗马人渐渐被动而落入下风。
A
残酷的战斗进行了很久,罗马军团在右翼逼退了敌军,但中间和左翼,日尔曼仍然
以强大的力量压迫着罗马军团,日尔曼士兵呼喊着,挥舞着手中的利刃疯狂的突破
了罗马军团的第二列使其陷入混乱。很多罗马士兵英勇的战死也没有后退一步,但
仍然无法抵挡敌人的前进。

骑兵指挥官小克拉苏看到情况危急,中央战线有崩溃的危险,立刻命令把罗马军第
三列的士兵全都拉上来展开反击,第三列士兵数量不多,但却是军团战斗力最强的
部队,由青一色的老兵组成,第三列的出战表明整个军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些老兵的战斗素质代表当时罗马军团的最强战斗力,人数不多但很快稳定了战线
并展开逆袭。同时,小克拉苏率领罗马骑兵在侧翼也取得了胜利,开始冲击敌军的
侧后,残酷的战斗持续到此时,强大的日尔曼军团终于象一个巨人一样轰然倒地,
他们再也抵挡不住罗马军队的反击,战斗意志也崩溃了,他们能做的就是以最快速
度逃离战场,没有人去管那些可伶的妇女和儿童。罗马军团全线掩杀,日尔曼人大
部战死,少数人及领袖阿里奥维司都斯乘小船逃过莱茵河。

此战让罗马占领外高卢中部东侧广大地方。凯撒把被俘的大批日耳曼人高卢人主张
把在莱茵河左岸把这些日耳曼人安置下来,把他们置于罗马控制之下。这些人后来
为罗马军团提供了大批精锐的骑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千里望云 回复 悄悄话 谁说女中无豪杰,
横剑江海秋瑾来。

向你致敬!
j123 回复 悄悄话 顶!

和希特勒有的一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