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24)
2009 (117)
2010 (106)
2012 (75)
2013 (117)
2014 (105)
2015 (93)
2016 (72)
今天下午,朋友在巴黎卢浮宫的时候,寄来几张图片,令剧团想起上次在巴黎春天的快乐日子,但是留下的唯一失望,恰好是巴黎的美食,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有传统历史的高档餐厅里面,令人感到意外。
人们在向往世界上最浪漫之都巴黎的时候,也期待与巴黎的美食一见钟情,可是,当剧团面对巴黎色香的美食,食之以后,惊掉下巴。
剧团去巴黎探亲,亲戚一定要去吃大餐。首先点的海鲜大餐,这个一般没有啥问题,配料酱碟始终就那两种。
两个人的海鲜盘
问题出在下面的菜盘:
鸭胸脯肉,并不是新鲜制作的,只是把食材拿到微波炉里面温热的,汁的味道不敢恭维。基本没有吃。
这道雪鱼,配盘的菜基本是冷的,而且不是新鲜的,配汁味道牵强人意。
最后的甜点,更是对巴黎的西点产生怀疑,成了,不新鲜
里面有法国著名的泡芙,歌剧院蛋糕,法式焦糖布丁等
法式焦糖布丁,剧团在欧洲品尝到最差的一次。
等回到瑞典,在网络刚好看到了一个法国大厨揭露了法国美食是如何堕落的,法国大厨揭潜规则:餐厅七成菜肴由微波炉加热制成
大厨对法国目前的美食制作讽刺道: 微波炉已变成厨师最好的朋友”
法国知名大厨德纳米尔日前在新书中爆料,称现在在法国餐厅和咖啡店用餐,10道菜有7道其实是从食物工场订购,再用微波炉加热上桌,狠批此举形同“作弊”。
报道称,德纳米尔在巴黎拥有5间餐厅,因在书中公开业界不良做法而得罪其他同行。他称制作一道正统的红酒炖牛肉,材料费加人工,成本为7.5欧元,相反从食物工场订购则便宜得多。
德纳米尔称,由于政府对业界实施重税,愈来愈多法国餐厅为节省成本无所不用其极,俨然成为“饮食界的廉价航空”,又嘲讽“微波炉已变成厨师最好的朋友”。
食物工场出版的目录里,各项菜式应有尽有,部分更教导厨师如何只利用名录上的产品,便能炮制出全套法国大餐。
报道指出,法国菜多年来享誉全球,不过锋头近年有被其他国家盖过的迹象。法国政府为了救亡,去年推出“自家制” 标志,让餐厅向食客宣传菜式全部由厨师亲手炮制。不过措施成效不彰,更被揭漏洞多多,例如允许厨师用急冻蔬菜或预制面团。法国当局承认规管太复杂、难以给予公众信心,承诺会改善及收紧规则。
不少名厨也致力对抗法国菜“廉航化”,知名大厨杜卡斯去年便推出自己的“优质餐厅”认证,只颁予食物和环境均达致最高水平的餐厅。杜卡斯当时估计,全法逾10万间餐厅中只有1成达标。
不过,法国应该真相其自己独特的美食传统,以及对美食的态度,不然迟早会毁掉信誉,失去顾客。
但是,暴走在巴黎的各个小巷,依然有生意兴旺的晓餐厅,特别是中国餐厅,越来越地道的,盛行于国内的诸如麻辣烤鱼,辣子鸡丁,沸腾辣子鱼片,吸引热爱美食的人们排起长队,情愿耐心等候,也算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吧。
参看剧团博文: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6804/201509/172756.html
问好剧团,你的文章很好!
谢谢!
去过巴黎,有个印象:餐馆是居民区附近的好,不贵,而且新鲜、好吃。Go where the locals go.
不过游客遇到的巴黎人大多并不是巴黎人,巴黎是一个居民区,游客区区分比较明确的地方。譬如我在巴黎14年了,基本很少碰到游客,平时如果不是带孩子去逛个什么地方的话,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区域里。偶尔跑到旅游观光的地方,总觉得像出了巴黎。也是觉得特别乱和嘈杂。你真到巴黎传统居民区不是这样的,路上的人也不会是那样的言行举止。但游客一般也不会去,因为没啥可看的。国内大城市过来的人会特别喜欢住游客区,因为那边才能找到大城市的感觉,居民区他们觉得安静得可怕。
甜点你实在是怪错了。现在的法律规定,甜品出炉之后必须立刻冷冻在零下15度的冰箱里,所以现在除非你是去甜品现做现吃的餐厅,那基本都是要提前预定的,甜品都是感觉像解冻的样子。就算你现在去甜品店自己买,都是这样,必须回家自己解冻两小时。除非你跟老板说好几点来拿,不要冻。
最后,也不用觉得解冻的甜品就那么不堪。中国人天天吹捧的la duree和pierre hermes的马卡龙,不如某些超市的冰冻的好吃。
不用觉得我没品味,工作关系,巴黎的大星级餐厅都吃过。朋友中正好有人还是法国蓝带厨校毕业的,实习全在两星以上餐厅,里面用的材料我知道,哪些是真好东西我也知道。她带我出去吃饭,也从不去星级,偏僻街头某处,自有美食天地。
想不到巴黎的正式餐馆也有这样图省事的,遗憾。
谢谢分享。
“食物工场订购,再用微波炉加热”,太糊弄人了,米国也有这样的,群众的嘴是很刁的, 吃出来下次就不会再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