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谈新统一观

(2006-12-04 00:51:13) 下一个

     “统一, 不能仅是当权者的项上花环,  却是百姓的海市蜃楼 。”

      “也许, 统而不一, 分而不裂, 这才是中国人新的集体意识和新的国家意志? ”
                                      2004年 7月2日

            统一, 是中国人的集体意识, 也是中国的国家意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中国如此悠远和执着的统一观。 从春秋开始, 人们就憧憬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汉书.王阳传》)。世界各大文明起起落落, 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千年不绝, 其中统一意识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统一不仅是一种理想, 也是一种权利, 一种利益。 如同在经济生活中, 个人和企业不能轻易放弃财产所有权一样, 一个国家也不能轻易放弃本来属于自己的领土主权。 统一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 统一观之所以萌生于春秋, 正是因为“春秋无义战。” 一般而言, 分裂造成战乱,统一带来安定。  统一的国家还形成统一的市场,而统一的市场造成顺畅的人流物流,从而导致经济繁荣。
         然而,  千百年来,在追求统一的春秋大梦中, 搀杂了几多帝王的贪婪, 个人的野心。 他们念念在兹的, 是“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卧榻之旁, 不容他人酣睡, 为建树一家一姓的霸业,  而罔顾天下苍生的死活。 中国传统的统一观, 是以帝王为中心的统一观, 它霸道,绝对, 一元。也可以说, “统一, 多少罪恶假汝以行。” 
         所以,在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路上, 统一观也必须与时俱进。 透视大陆的对台政策, 从1981的“叶九条”,  到1995年的“江八点” ,再到今年北京的“517 声明”, 从中可以发现, 中国的统一观其实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之中,  一种新的统一观正在逐渐成型。
         首先, 这是和平的统一观。 在中国历史上, 几乎所有的统一, 都是在剑与戟, 血与火之下实现的。杜牧在《阿房宫赋》 中写到, “六王毕,四海一,”  而这个“一” 字背后, 就是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而今天,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和平的统一观已经成为主流观念。当然, 和平统一,只是优先的手段, 而非唯一的目标。实力和武力往往才是和平的坚强后盾。  
          第二, 这是阶段的统一观。 许多人注意到,“517声明” 中未提到“一国两制” ,而提到诸如“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 ” 其中的隐含之意,或许是把“一国两制”作为一个远期的目标。 完全可以设想, 中国的统一之路, 可以分若干阶段逐步推进。
          第三, 这是多元的统一观。传统的统一观, 是“统”而“一”。不仅政治权力结构,而且意识形态, 文化社会, 甚至语言, 服饰,都必须整齐划一。新的统一观应为“统”而“多”。大陆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 就开辟了在统一国家内部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先例。 大陆已经承诺, 台湾所实行的一国两制会更为宽松。统一之后, 则会形成在“一个中国”的大屋顶下,各具特色, 相对独立的房间。而且,这种相对独立不仅限于对内各个方面,  甚至可以在对外领域。如在“517声明”中, 大陆甚至认可台湾可以获得“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
          第四, 这是民本的统一观。 统一, 不能仅是当权者的项上花环,  却是百姓的海市蜃楼。 统一,还必须最终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才能具备吸引力, 才能动员更多民众的参与。在“517” 声明中,提到“建立紧密的两岸经济合作安排”,提升台湾经济和产业结构,台湾农产品 “在大陆获得广阔的销售市场,” 均属此类考虑。
          新统一观的形成,折射了大陆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 为统一开辟了新通道。 当然, 新统一观的实现,还有待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坚强的后盾。 否则,有再多的善意,宽容, 也会是缘木求鱼。   
          而且,我们更期待的是, 新统一观背后所透露出来的这种多元, 民本, 宽容的理念, 不仅可以应用到统一大业上, 也应当出口转内销, 应用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促使大陆内部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良性的变化。
 所以, 中国人在高扬统一的旗帜时, 也应更新统一的观念, 力求减轻统一的成本, 避免统一的弊端。 也许, 统而不一, 分而不裂, 这才是中国人新的集体意识和新的国家意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