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叛逆者的不归路---蕭紅 (ZT) (图)

(2007-08-16 21:31:22) 下一个


立冬前夕,北京寒氣襲人。11月3日的《在文學館聽講座》仍然吸引了大批聽眾。演講開始,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員介紹說:今天我們請來了中國作家協會創作部研究員季紅真女士。季女士是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學者、蕭紅研究的專家,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中國現代作家傳記叢書《蕭紅傳》的作者。這本傳記,我認為是近幾年已經出版的《蕭紅傳》中最好的一部之一。今天,季女士的演講題目是:叛逆者的不歸之路——蕭紅。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偉大的女作家,過去多年被忽略,對她的文學思想、藝術成就研究的不夠。我很早就讀過她的作品,有較深的印象。受朋友的推薦撰寫《蕭紅傳》,使我有機會深入調查了解蕭紅的一生及作品。現就蕭紅的生平及藝術成就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 生平經歷

 蕭紅,黑龍江呼蘭縣人。呼蘭一年之中多半飄雪,但盛產珍珠、人參、木 材等,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清朝時被稱為索倫三部。黑龍江流域被清朝統治者視作龍興之地,對東北實行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禁止關內漢民出關謀生。以漢族為主的農民不顧禁令,源源不斷擁進東北移墾,東北土地得到開發,手工業、商業也得到發展。由於人民的反抗鬥爭,清政府也被迫做出了一些讓步。

嘉慶年間,原籍山東莘縣農民張岱的長子張明福,次子張明貴兄弟到阿城縣跑馬佔荒,建立起家業。同治年間,張岱又和三子張明義到賓縣開拓荒地,耕種糧食。經過十幾年的創業,他們都建立了一份家業。到了第四代,由於家業大了,內部矛盾重重,張氏家族逐漸瓦解。蕭紅的祖父張維楨于19世紀末,帶領父母、妻女從阿城遷到呼蘭。張維楨讀過詩書,但不善經營,祖母范氏經營治家,生有三女一子。其子幼年夭折,過繼張廷舉為嗣,這就是蕭紅的父親。

張廷舉不顧家庭勸阻,到齊齊哈爾去讀書,畢業于黑龍江省立優級師範學堂,分配到湯原縣任農業學堂教員,後轉到呼蘭教書。此人善於運籌變通,從校長升任教育局長。日偽時當過呼蘭縣協會會長。日本投降後又充當縣維持會副會長。人民政府成立後,由於他擁護人民政府和土改,支援兒女參軍參戰,被確認為開明士紳,還被選為省參議員。他家有40坰地,全部租給農民耕種,是個中小地主。

張廷舉與士紳的女兒姜玉蘭結婚。婚後第三年(1911年)生下了女兒蕭紅。母親希望是個男孩,不那麼高興,可是祖父非常喜歡。蕭紅自幼活潑、聰明。祖父教她唐詩,伯父教她語文,她喜歡繪畫。上小學後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蕭紅從小受到家父反封建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曾參加呼蘭民眾聲援五州慘案的募捐和義演。在一齣反封建的話劇《傲霜枝》中扮演一個小姑娘。小學畢業後,為了繼續升學,他和家庭爆發了第一次衝突,通過她的吵鬧和騙術,家庭還是對她妥協了,終於同意她到哈爾濱上中學。

1927年秋,蕭紅進入哈爾濱東省特別區立第一中學。學校的前身是從德女中,以培養新式三從四德的女性為宗旨。教學嚴格而刻板。但在教師中有不少進步力量,如後來成為我國文化界知名人士的楚圖南,還有高仰山、王蔭芬等。而王蔭芬又是魯迅作品的愛好者,在課堂上講解魯迅的文章,介紹郭沫若、鬱達夫等,使她進一步開闊了眼界,吸收了許多新文化、新思想,也激發了蕭紅的愛國熱情,她積極參加了反對日本侵略的宣傳和遊行。家中聞訊後,中斷了她的學業並給她訂了婚,許配給了王恩甲。

蕭紅為了反抗家庭對她的桎梏,曾二次到北京:一次與表兄陸宗舜:一次是九一八以後搭車到了北京。後來由於因經濟上的原因,跟找上門來的王恩甲回到哈爾濱同居。不久蕭紅懷孕。這時哈爾濱被日寇佔領,他們欠了旅館600大洋,王恩甲回老家取錢,一去不歸。旅館老闆天天逼債,並揚言要把她賣到妓院。她無奈中寫信給哈爾濱《國際協報》主編,敘述她的遭遇。該報文藝副刊主編裴馨園,看到蕭紅的信以後就安排一部分作者、編輯去旅館採訪,並警告了旅店老闆。老闆迫於報社的壓力,使蕭紅的生活有所改變。在採訪與聲援蕭紅的作者、編輯中有蕭軍、舒群、羅峰、白朗等。

蕭軍這個有著軍戎經歷和俠骨柔情的多情郎,對蕭紅的遭遇甚為同情。二人通過交談、詩書來往很快就結合了。由於無多少經濟來源,二人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蕭紅的小生命生下來也死了。他們雖然也在報刊上發表詩歌,但生活仍然非常窘困。直到蕭紅寫的《王阿嫂之死》在徵文中獲獎後,有了名氣,他們作了記者,每月20塊大洋,生活稍為安定。不久他倆完成了小說《跋涉》。舒群是共產國際的代表,資助他們出書。日本當時在東北進行文化圍剿,書被查抄,進步人士被抓。他們經舒群聯繫就到了青島。在青島,蕭紅寫了《生死場》,並與魯迅取得了聯繫。當他們接到文壇巨匠魯迅的回信時,高興的不得了。

由於叛徒出賣,黨組織遭到破壞,舒群等被抓,他們受到牽連,心裏非常恐惶,於是乘船到了上海。到上海以後,租了一間亭子間住下,立即與魯迅先生取得了聯繫。魯迅作為一位熱愛青年的德高望重的長者,首先從生活上接濟了他們,先後將蕭紅的《生死場》、蕭軍的《八月的鄉村》寫了序言並推薦出版。作品問世後,他倆很快成為上海的文化明星、一對引人注目的知名作家。他們的經濟寬裕了,社交範圍也擴大了。但是蕭紅很快陷入了新的煩惱,二人感情出現了裂痕。起因是蕭軍與陳涓的頻繁往來。此後二人再到魯迅家,彼此沉默寡言,許廣平很為難,二人決定分開一段時間。

蕭紅在朋友黃源建議和幫助下,買了上海至東京的船票(8塊大洋)到了東京,住在正在日本學習日語的黃源夫人許粵華家裏。生活還可以,但她的處境總是孤獨的,期待會面的弟弟提前回國,寫東西因心神不定很難下筆。社會對華人的歧視,刑事的騷擾,使她煩悶。她的詩作《異國》反映這種心情,使她下決心回國的,是魯迅先生的逝世。

魯迅逝世後,許多文化名人守靈,扶靈樞。宋慶齡、蔡元培、沈鈞儒等發表了安葬演說。蕭軍代表四個雜誌社的同人,作了簡短的致詞。蕭紅回國後,首先謁拜了魯迅墓,出席了有關紀念魯迅的聚會,參加了魯迅著作的編輯活動。

蕭紅在編輯抗戰文藝的活動中,與另一位文化人端木蕻良結識相處。端木與蕭軍不一樣,他較為文弱,一種前衛青年打扮,二人經常來往。上海淪陷後,蕭軍、蕭紅、端木蕻良等同許多左翼文化人輾轉武漢、西安、重慶。蕭紅與蕭軍的矛盾未能彌合,而與端木的情感進一步加深,以致由蕭紅向朋友們公佈了她與端木蕻良的關係。在處理婚姻問題上,胡風婉轉地批評過她,她懷著端木的孩子到重慶,由白朗照顧她。臨產時,由白朗送她到醫院,孩子生下,蕭紅還算平安,而小孩卻死了。

由於日軍對重慶的狂轟濫炸,蕭紅同端木蕻良乘飛機到了香港。蕭紅在香港文壇很活躍,出席招待會、報告會、會見了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蕭紅還把書稿交給史女士請她帶到美國出版。在這期間她創作了《呼蘭河傳》、《後花園》、《馬伯樂》和若干短篇。由於勞累,她病倒了,經史沫特萊介紹住進了醫院。知名人士柳亞子、周鯨文等都去看望她並給予幫助。這段時間的蕭紅身體是病弱的,而創作是高產的,是她短暫生涯中的又一個豐收期。

後來,蕭紅曾一度出院,最後終因病重,住進了香港瑪麗醫院。由於工作上的原因,端木委託駱賓基照顧病重的蕭紅。在她生命最後的一段時間裏,與駱賓基互吐由衷。蕭紅臨死之前說: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蕭紅漂泊流離反抗的一生,就這樣結束在戰爭的硝煙之中,未竟的事業,卓越的才華,都隨風飄逝了,只有心靈與那不朽的作品,還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二、 思想與才華

蕭紅在1933年至1941年不到十年的歲月裏,寫下了近百萬字的作品,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多產作家。

蕭紅無疑是一個有著深刻思想的作家,她由幼稚到成熟,由投身到左翼文藝思潮到逐漸獨立,有意識地疏離意識形態話語,思想經歷了明顯的兩個發展階段。

二十世紀初,中國內憂外患。蕭紅讀中學時,就熱衷於學生愛國運動。她閱讀了大量國內外左翼文學作品,啟發了她社會人生的思考。她的早期作品反映出了對人民革命的理解與同情,《看風箏》甚至寫了職業革命者的生活,說明當時她的思想是激進的。

《生死場》是蕭紅早期創作的一個巔峰。這部作品奠定了蕭紅作為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特別是魯迅為之作序,胡風為其寫後記,都使《生死場》成為一個時代民族精神的經典文本。

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她卻放棄了正面描寫抗日題材的創作,除了一些散文記敘了抗日戰爭的場面外,她主要精力放在描寫故鄉風俗及童年回憶及社會諷剌上。在《七月》編輯部的一個座談會上,蕭紅明確表示:作家不是屬於某個階段的,作家是屬於全人類的。現在或是過去,作家寫作的出發點是對著人類的愚昧。

促成她的這一思想從朦朧到明確,顯然和魯迅對她的影響是相關的。1936年,她抵達上海之後,即受到魯迅的關懷與幫助,成為魯迅圈子中的一員。蕭紅對魯迅的理解是深刻而獨到的。她向聶紺弩說:魯迅小說調子是低沉的,那些人物多是自在性的,甚至可以說是動物性的,沒有人的自覺。他們不自覺地在那裏受罪,而魯迅卻自覺地和他們一起受罪。但如果他不寫小說而寫別的,主要是雜文,他就立刻變了。從最初起,到最後止,他都是個戰士,是個勇者,魯迅是個自覺的知識分子,從高處去悲憫他的人物,他的人物,有的也是自覺的知識分子,但環境卻壓迫著他,使他變得聽天由命,不知怎麼好,也無論怎麼都好的人了。

蕭紅同情人民革命,但不願參加黨派之爭,她寧肯離群索居,過著孤獨的生活,這反映了她自由主義的立場。這種立場是不能為她的那些共產黨員朋友所認同,自然也會使她感到孤獨和寂寞。

蕭紅身為女性,很早就敏感於男權文化的壓迫,她的女權思想由來已久,一直是她創作的主題之一。

蕭紅的晚期作品,還觸及到人生與人性的隱秘之處,這與她早期對生殖與死亡的獨特敏感相呼應,成為貫穿她全部創作的線索。

蕭紅雖然極有思想,卻極少有意識形態說教。她幾乎是用女性獨到的經驗,洞察歷史,忠實于自己的感覺,以細微的筆觸,深入到語言所不能抵達的隱秘之處。

蕭紅的感知方式是充分感性化和個性化的,這使她的作品具有鮮活生動的特徵。

蕭紅的藝術才華還表現在表達方式的充分自由。她不屈從什麼權威,也沒有一定的圭臬。即使對她極尊崇的魯迅先生,她也不盲目傚法。她說:有一種小說學,小說有一定寫法,一定要具備幾種東西,一定要寫得像巴爾扎克或契可夫那樣。我不相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說。

蕭紅具有詩人的天賦,這不僅表現在她寫作的詩歌中,也浸透在她的小說裏。《呼蘭河傳》不僅語言精練,韻律感強,而且具有復沓的節奏。

蕭紅還具有諷刺的才能,這在女作家中是非常罕見的。她鞕辟入裏地揭示出社會上的各種醜惡現象,同時又用輕鬆而詼諧的語言表達出來。

蕭紅的偉大之處在於她用生命和鮮血寫出了自己的跋涉之路,這既是整個民族解放之路,也是現代女性艱辛的解放之路。她以自己的思想和才華,使她的大部分作品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



傅光明研究員最後說:叛逆者的路往往是不歸的。我們後來者的很多路,實際上是在先驅者的不歸路上開拓出來的。很多革命者、文學家,都是叛逆了自己的階級和家庭。季女士的《蕭紅傳》是部很好的傳記。我覺得,好的傳記一定一要有貨真價實、詳實可靠的史料,二要有作者與傳主兩顆心靈的精神契合。第二點更重要。季女士寫得好,是因為她以女性的視角切入、貼近了另一個才女深廣的心靈世界。蕭紅是中國現代的才女作家,她的《生死場》和《呼蘭河傳》寫得是多麼悽婉、深刻而優美。(文字記錄、整理:薛連通)

*萧红专辑*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x/05-xiao_h/xiao_hong.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