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剑胆琴心,阴阳相和,从体育到艺术

(2012-07-30 10:59:27) 下一个

剑胆琴心,阴阳相和,从体育到艺术

古人说,练剑必练琴,才能阴阳相和,只练剑不练琴,过于阳亢,刚极易折,只练琴不练剑,过于阴柔,柔不可守。故此,以练剑增强气魄,以练琴熏陶气质。

放到现代教育中,就是体育与艺术,应当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经常看见妈妈们发愁,孩子学琴,开始很热情,过了一段时间后,厌倦了,每天都在磨唧。有心想逼吧,又怕伤害了孩子,放任不管吧,又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

我认为,艺术是一个非常“FRAGILE”(脆弱)的东西。有太多不确定,不能量化的因素,它与人的情绪,情感,灵感密切相关。一味的逼迫很难成就艺术。就连象朗朗这样激情四射的天才,也曾被老爹逼得伤透了心,不想再碰钢琴。

但是象钢琴这类的艺术形式,又必须勤学苦练,才能出成绩。这样,就产生了矛盾。我觉得可以尝试在钢琴之外来寻找解决办法。

孩子不想练琴,你很难判断,他是心里厌恶,还是只想偷懒?也很难判断,如果家长逼迫,他是更加厌恶,还是重新发现了学习钢琴的乐趣?

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他的坚韧意志,再反作用于他的艺术学习。与艺术相比,体育有着更明确实际的目标。只要不产生伤病,不过度疲劳,你尽可以推,逼。总而言之,哪怕今天把小孩练得叫苦连天,疲惫不堪,如果睡上一觉,他又生龙活虎,那大可放心。(如果恢复不了,就得减少运动量了。)

试举两例:

家附近的公园里有“MONKEY BAR”(猴架,供儿童攀爬游戏的金属或木质杠连接而成),儿子四岁时,就兴致勃勃地尝试过,后来因年纪太小而放弃了。六岁多,看见与他同龄的一个小女孩在爬,我让他试一下,他居然说,我怕怕,不干。

连女的都比不过,这怎么行?我立即严肃起来,要求他练习。他开始磨蹭。我说,你今天要爬十次,做不完,不回家,如果你要拖,那就加次数,我数三声,你如不动,就开始加次数。

我开始计数,1,2,3。
他没动。
十一次。
我说,然后又开始计数。这下,他动了,我开始讲动作要领,他很不情愿,东张西望,也不专心,爬了一格,就掉下来。
“这次不算”,我说,你没有认真练,只有按照我说的要求去做,才算数。当时有两位母亲在旁观,都说,哎呀,算了,小孩子害怕了,他不想练,就不要练啦。

我不为所动。就这么站在大庭广众之前,看着他,坚定地说,接着来。一次一次地掉下来。因为有周围气氛的影响,慈母们的态度让他倍觉委屈。很不认真,有几次不是脚先着地,而是整个身体掉在了下面的沙滩上,他说肚子跌痛了, 我让他休息一会,再练。我对他说,不要求你一次全部爬完,只要你做出有效动作,就算数。

最后他做了十六次有效动作(加上罚的次数),我告诉他,如果你好好练,本来十次就完了,结果今天你练十六次,这就叫越想偷懒,越偷不成。

又练了几天,他会了,每天兴高彩烈地爬着。有一天,他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回家后,对我们说,某小孩喜欢装蒜。
为什么?
儿子说,他比我大四岁,我们比赛跳坎,那么高的一个坎,我都敢跳,他居然不敢跳。(顺便说一句,那孩子钢琴弹得极好,颇有艺术家气质,就是不爱运动。)
我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终于知道什么叫装蒜了?那天,我要你爬MONKEY BAR,你说怕怕,是不是在装蒜?
他笑着点头。

儿子在上击剑课时,学了一个新动作,第一次做时,大概是因为新鲜,他很有兴趣,完成得很好,后来一次不如一次。课后,有些小朋友把家里带来的糖果与大家分享,儿子拿了几包,因为他练习有问题,我没收了,顿时嚎啕大哭。(俺准备好挨砖)我问,那个动作,你明明能做好,为什么做不好?

在家里,我带领他复习这个动作,他做得很好,也很认真,正想表扬几句,他突然对我说,我知道为什么在课堂上,我没做好,因为那个时候,我老想着要吃糖。

我特想笑,又特感动。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自我反省,而且找对了原因。不枉我的一番苦心。孔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要想有成就,怎么可能不经历几次深刻的自我反省?那一天,我没有吝啬我的赞美之词。

孩子练体育,除了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外,还能领悟一些人生道理。而这些道理是通用的。对于孩子学艺术时,也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当他开始厌倦学琴时,我可以旁敲侧击,上一次,你练某运动,你也烦了,因为坚持,后来你不是又非常喜欢它了么?现在何不坚持一下呢?

个人觉得,家长的督促与孩子的兴趣,如是运动,可以五五开,如是艺术,应二八开,二分靠督促,八分靠兴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