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鹜者。。。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个人资料
正文

燕怀堂的女儿们之“从璞曾到仆人”

(2008-11-03 11:35:39) 下一个
璞乃有玉之石或未琢之玉,我的大姑妈,名璞曾,字筱云,生于1913年。1981年,年近八旬的大姑妈,受洗归主,给自己改名“仆”,仆人的意思。

拍摄下边这张照片时,姑妈(后排右二)已经四十三岁了。从姑妈阳光般的笑容里边,谁能看出姑妈是活着从镇反三反五反肃反,这类杀气腾腾的学习班里走出来的历史反革命呢?


1913年,原任满清政府河道的曾祖父,成为民国河南省的河务局长,在改朝换代的变迁中,曾祖父以他的识时务,带领着燕怀堂,与时俱进地完成了和平过渡,跨入新的时代。

璞曾姑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做为燕怀堂曾字辈中的老大,来到这个世界。虽是女儿身,但沾了老式大家族中“长”字的光,集家长们的宠爱于一身,享受着男儿的待遇,上洋学堂,学新文化。姑妈从开封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了,上门提亲的世交络绎不绝,但姑妈受当时思潮的影响,非要破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规矩,走自由恋爱这条路不可,家里人拗不过,只好迁就姑妈,婉言谢绝了各家的好意,为此还得罪了不少人。

“七七事变”的那一年,璞曾姑妈已经二十四周岁了,还是闺字待嫁,身边有不少志同道合的男女朋友,抗日的热情,让他们投身到由国民党华北战地督导团所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中,演讲演出,唤醒民众一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随着华北的沦陷,宣传抗日的活动,渐渐西移,到达西安以后,璞曾姑妈和金雁秋先生一见钟情,恋爱结婚。婚后跟随金先生去了陕西汉中——金先生刚刚被任命为那里的警察局的局长。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婚后不到一年,金先生患急性盲肠炎,需要动手术切除治疗,而汉中当地的医疗条件很差,只好连夜赶往西安,待到达西安时,病情进一步恶化,不等上手术台,三十岁刚刚出头的金先生,就与世长辞了。安葬了金先生以后,璞曾姑妈离开了陕西这个伤心之地,开封已经沦陷,回不去了,洛阳的环曾姑妈家条件比较好,更适合于疗养康复疲惫不堪的身心。

环曾姑妈是我的二姑妈。二姑丈周德藩先生,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在国民党军统机构担任教官。因着这层关系,二姑丈的老同学老同事,军统头目戴笠的大红人,国民党第一战区少将Z,向寡居的璞曾姑妈表达了强烈的爱慕,展开追求。璞曾姑妈一生的不幸,从这里开始了。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该如何讲述璞曾姑妈和Z之间的故事,做为以特工为生的军人Z,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政治的漩涡之中,不能死于疆场而死于军统中统两派系的斗争,由蒋介石亲批“立予枪决”,不仅是“党国的败类”,也是个人的悲哀,同时,Z也是戴笠的得力干将,直接参与和指挥了数起暗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行动,是共和国的罪人,因此在传说中,z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不过在当时,作为一个长相英俊呼风唤雨的中年男人,Z对于一个没有政治远见的年轻女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璞曾姑妈接受了Z,成为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抗战夫人",并且怀上了Z的孩子.“一失足,成千古恨”,很多年以后,在我家的家训里边,增加了一条不成文的训诲:远离政治,远离政治人物,这是璞增姑妈用整个人生换来的血泪教训。

璞曾姑妈怀孕四个月的时候,z君被处决。不过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在z君的老家四川成都,z家的一大家子人,包括z的原配夫人,根据流言蜚语和想象,认定了z玩命挣来了“万贯家财”,都攥在了璞曾姑妈的手里,为了争夺这些子虚乌有的“财产”,z府以照顾孕妇安胎待产分娩为由,把姑妈从洛阳接到了成都。

虽然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奶奶的日子,但姑妈感到很不自由,从一举一动都有人监督汇报这样的蛛丝马迹里,姑妈明白了这是变相的软禁,于是作了最坚决的反抗,把随身携带的值钱的不值钱的,和z有关的没关的一切东西,除了腹中的胎儿和挡寒遮体的一身衣服,统统扔在了z家。在即将分娩前,姑妈离开了四川成都,洛阳是不敢回去的,那是姑妈的流泪谷。

曾祖父是1941年过世的,爷爷奶奶把曾祖父安葬之后,历尽艰难,逃离开封,本来可以在洛阳落脚,一来那里有份法院的工作(爷爷是清华大学法政学院毕业的),二来二姑妈也在那里,方便彼此互相照应。但是为了大姑妈的缘故,爷爷接受了甘肃天水秦城法院院长的邀请,到西北任职。就这样,璞曾姑妈来到了生活艰苦的甘肃天水,现在这里就是燕怀堂女儿的娘家。

1943年的春节到来之前,璞增姑妈在娘家生下了我的梅表姐。按照燕怀堂的老规矩,婴儿的哺乳工作是由奶妈来完成的。爷爷奶奶逃离开封时,走得匆忙,来不及携带足够的盘缠细软。虽然爷爷在法院工作,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吃穿是不必发愁的,但是七七八八的开销算下来之后,请奶妈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璞增姑妈"把面子往口袋里一揣"(用姑妈自己的话说),放下了小姐的身段,拿出了仆人的架式,自己当自己孩子的奶妈,待梅表姐满月了,就开始满世界找工作,想赚钱贴补家用.今天看来,这都不算什么,但在那个时代,在我们这样的家庭里,璞增姑妈的所作所为,是空前的.

七七事变后,甘肃省成为国民党抗日的大后方,沦陷区的学校工厂商家有一些西迁至甘肃的东大门天水市,急需有文化的专业人士。一家招聘文员的织袜厂录用了璞增姑妈.这次的录用,不仅让姑妈从此成为职业妇女,而且璞增姑妈的第三次姻缘,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袜厂的老板,(后来成为我的彭姑丈),河南濮阳人,早年在开封小住过,听说过一门三进士,父子俩二品的燕怀堂.(今天就到这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