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鹜者。。。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个人资料
正文

门户相当,性情未必相当(2)

(2008-08-07 01:33:30) 下一个
和婆婆共同生活至今,比较婆婆妈妈为人处事的风格,不难看出,门户对个人性格性情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很有限。
“如果这些孩子生在别人家...”“他们自己就长成这样了。。。“
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婆婆的五个孩子中有四个上了大学,这在当地引起了一阵小轰动.婆婆毕业于师范学校,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因为家里没有老人来帮忙,缺乏经验和正确的指导,小娃娃三天两头地闹病,婆婆只好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做起了家庭妇女,接下来的十年里,老二老三四五的相继问世,让婆婆彻底放弃了重返学校的想头.尽管很不甘心.
为了孩子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终于在五个孩子都成为大学生后,得到了补偿.因此每当有人说"如果这些孩子生在别人家“,婆婆就会底气十足地接着说:“那就没有现在这么幸运了",信心满满地表达了“对这些孩子而言,我是最好的母亲”。
我家的弟兄姐妹们,年龄间距大,每个孩子的成长,似细水长流般地悄然进行着,走过去很远再回头,才能看到妈妈也把孩子们都培养成了大学生。
.若是以学历来取人的话,小学肄业生的妈妈,作了一辈子家庭妇女,好像也没有什么可委屈的,牺牲似乎就更谈不上了.这当然不是我的看法,这是妈妈自己的说法,所以每当听到“您真会教育孩子”之类的夸奖时,妈妈就会笑吟吟地接茬说".....我可不懂教育,他们都是自己教育自己,就长成现在这样了.没准儿,他们生在别人家,会比现在更好呢。"

“做继母不容易”,“没妈的孩子是棵草”
妈妈在家乡还没读完高小,因家庭变故,离开了山东老家.新生活刚刚开始,妈妈的父亲和继母也多次敦促妈妈回校复课.妈妈说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是有心表现乖巧,想给继母留下一个"懂事"的好印象呢,还是因为伤痛难过怕生,好歹就是"不敢去学校".好像是自愿又好像是不得已,就这么轻而易举稀里糊涂地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辍学在家,.从此成为一个照顾弟妹,洗衣做饭,讨人喜欢的"小保姆".
多年以后,妈妈那些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们分别从名牌大学毕业,渐渐成为各自研究领域里的带头人,我曾问过妈妈,会不会因此而对继母有所抱怨,"如果是亲生的,不到十二岁,怎么能够由着孩子不上学呢?",但是妈妈可不这么想,"低学历这笔账,要算也算不到继母的头上,做继母不容易,你们的外婆还是不错的".时至今日,妈妈和九十五岁的继母,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逢年过节问好请安.外婆住在北京,前不久我老公回国,抽空看望老人家,电梯间的服务员确认了老公的身份后,说,"您家老太太真有福气,不仅儿孙满堂,而且个个都那么有成就.".此时电视台正在播放由大舅主讲的"中国名画赏析".
婆婆父亲的新家在成都,在婆婆抵达成都以前,婆婆的父亲就已经为婆婆联系好了一家私立学校,学费高一些,对转校生的成绩要求低一些.看到父亲每学期为自己支付一摞大洋的学费,,婆婆知道了,虽然有了继母,父亲还是爱女儿的.因此婆婆用努力学习来报答父亲.功夫不负有心人,婆婆的成绩最终有了名列前茅的那一天。
或许因为被一个男人同时所爱着的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有成为天敌的可能,从一开始,婆婆和继母就处于对峙状态.以至于在婆婆师范毕业以后,婆婆不得不登报声明,与父亲继母脱离一切关系.从此骨肉之亲,天各一方,杳无音讯.一直持续了近三十年,直到1979年婆婆的父亲病危住进了医院。当婆婆风尘仆仆地从大西北赶到南昌某医院父亲的病榻前时,父亲已经带着遗憾,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又一个三十年即将过去,如今,每当谈起这些往事,婆婆总是哽咽着说:“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是棵草,做继母的要善待这棵草。”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独孤小鹜 回复 悄悄话 舅舅和他的'中国绘画作品鉴赏' 2007-12-24 03:46:20

姐姐来电话告诉我,说舅舅主讲的”中国绘画作品欣赏"系列讲座,正在北京电视台播放.我在美国看不到这个节目.只好上网搜索了几篇文章,来表示我对舅舅工作的关注和敬佩。.



北京卫视名牌文化栏目《中华文明大讲堂》近日推出“中国绘画作品鉴赏”系列讲座,共分11讲,依照大致年代顺序介绍9位不同时期中国著名画家以及敦煌艺术赏析。

  这些画家包括唐伯虎、徐渭、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昌硕等,唐伯虎是第一位登场的人物。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陈虎说,继品三国、解红楼的古典名著热,以及历史、军事题材之后,艺术品鉴赏正在成为电视讲座节目的大热门,美术史是《中华文明大讲堂》在众多同类栏目中率先开垦的新领域,已经播出过的西方美术史节目编纂出版,在图书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出乎意料。“中国绘画作品鉴赏”系列讲座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美国夏威夷国家大学客座教授杨琪主讲。

杨琪教授做这系列节目把握的特点是“画中有诗,诗中有人”,要通过画家的故事传达一种人生哲理,从作品说到艺术家,说到艺术家的灵魂。

在《唐伯虎艺术赏析》一讲中,最吸引普通观众的话题就是唐伯虎的身世了。杨教授说:“唐伯虎大家都很熟悉,唐伯虎点秋香啊!其实这些都是虚构的,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不但没有点秋香,也不是什么风流才子,却是个生活非常不得意、吃了很多苦的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后代的文人正是出于同情,才赋予了他许多轻松、诙谐的故事,那都是想象。”



杨琪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多年负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和阅卷工作。从事中外美术史教学研究20余年。1935年生,山东省即墨市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近年出版的著作有:

《艺术学概论》(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指定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教材。

《艺术理论基础》(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美术欣赏》(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等。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上世纪末还参与几本哲学著作的编写,有《唯物论的命运》、《哲学范畴史》、《艺术与哲学》等。发表哲学、美学、艺术学论文数十篇。

中央电视台《世界文化广场》栏目从1998年—2002年聘为艺术顾问,审核、修改“美术欣赏”节目的解说词,前后播出《西方艺术的里程碑》、《印象派绘画》、《名画赏析》等数十集节目。

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从2005年至今聘为嘉宾,前后录制、播出《西方艺术欣赏》节目十余集。应广大电视观众的要求,节目反复播出四、五次。2006年获得北京电视台颁发《名师讲坛》最佳贡献奖。

杨琪教授授课循循善诱,生动活泼,尤其以押题精准而受到广大学员的尊敬和爱戴,杨琪教授是未名动力艺术硕士培训核心团队独家名师。


acme 回复 悄悄话 杨琪教授是您大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