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养生之道”
(2007-06-15 19:40:34)
下一个
父亲出生于1919年,数羊,今年满88周岁了。
父亲生来体弱,命运多羁,祖母为此担惊受怕一辈子:小时候怕长不大,长大了,又怕成不了人,成人了,又怕病魔缠身,又怕世事险恶,......祖母临终时,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父亲的身体,父亲的时运,唯恐父亲“英年早逝”。
不仅祖母想不到,连父亲自己也没想到,一直看上去不健壮不走运的父亲,六十岁退休以后,身体倒一天天地强壮起来了,境遇也渐渐地步入正常了。旧时的同学朋友同事,每次见到父亲,总是情不自禁地问问父亲:如何保养的,一头黑发?如何锻炼的,步履矫健?如何调整的,笑口常开?吃什么?喝什么?一句话,如何养生,才能长寿?
按照现代的观点,所谓养生之道,大概是指个人所能控制的: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愉快的心情.
不过,父亲的养生之道,可比这些简单的多,就俩字:淡泊.
父亲上大学那一年,抗日战争爆发,父亲的母校"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西迁至川陕边境的古潞坝.那时候在流亡学生中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华西坝是天堂,沙坪坝是人间,古潞坝是地狱,可见古潞坝生活之艰苦.父亲的胃病,就是在那时候落下的.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淡泊",恐怕就要终日与药罐为伴了.
父亲是土木工程师,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的铁路建设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父亲参加陇海铁路建设时的"实习日记",至今保留在南京国家第二档案馆.但是由于家庭出身的问题,父亲从解放后,一直属于"内部严格控制使用"的人员,没有被政治运动整垮,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敢奢求工资住房等等待遇?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淡泊",恐怕就要借酒浇愁,自己麻醉自己了.
父亲退休以后,原单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1986年,分给父亲一套"三室一厅"不到60平方米的住房,虽然在五楼,面积也不大,但毕竟结束了几家共用厨房和厕所的不方便.从那时候起,父亲每天要上下五楼好几次,直到现在.这期间,父亲多次主动放弃了换个更好的住处的机会,这份"淡泊",无意中又成就了父亲,坚持不懈地保持"适当的运动"吧.
淡泊名利,淡泊得失,这大概就是父亲的"养生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