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鹜者。。。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个人资料
正文

半塘老人和杨锐的一段往事

(2007-03-30 17:37:00) 下一个
 杨锐(1857—1898),字叔峤,绵竹人,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父兄教养,少年时代即开始显露头角。参加院试时,张之洞将杨锐与其兄杨聪二人比为蜀中当代的苏轼和苏辙。及长,入已升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幕府,任职期间以其卓越的才华与高尚的品格深得张之洞的敬重,成为其重要幕僚。

光绪十五年(1889),杨锐考取内阁中书,获章京记名,协编《大清会典》,书成后晋升内阁侍读。杨锐身入政坛以后,即义无反顾地投入救国活动。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中,和议传出,杨锐深切愤慨,而慈禧却在此时要办六十大寿,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太监寇连才阻谏被杀,无人再敢直言劝阻。在御史王鹏运(半塘老人)进谏上奏那份著名的《请暂缓驻跸颐和园疏》时,杨锐给以支持的同时,并提醒半塘老人要谨慎。果然,奏疏中“齐顷公败于鞍,七年不饮酒食肉,越勾践败于会稽,二十年卧薪尝胆”之句,让慈禧看后甚为恼怒,要恭亲王奕诉严惩半塘老人,奕诉回答:“言官无邪。”方得免。

从6月11日“明定国是”诏发出到维新变法正式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维新变法结束,前后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当天即由慈禧下令逮捕康有为。康有为逃往日本,只抓住他的弟弟康广仁。24日凌晨,杨锐在绳匠胡同寓所被捕,与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同时关押刑部监狱。28日,杨锐与以上五人同时遇害于北京菜市口,年仅41岁。

半塘老人在“半唐僧鹜自序”中,提到杨锐时说,“......友人以疑罪死于法,吾哀吾友吾忍忘吾鹜也,”,鹜翁这一自号,也是为了纪念杨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