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鹜者。。。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个人资料
正文

不怕补风涨

(2006-12-18 06:11:28) 下一个

不怕“补风”涨

 本来文章的题目是“补风不可长”。所谓补风,一是指以赚钱为目的而大办特办补习班的风气,二是指为应对考试获取高分而纷纷加入这类补习班的风气。

 四个孩子的妈,来自中国福建的林太太最近很“郁闷”:老大老二明年后年就要上大学,双胞胎的老三老四今年秋天上高中,因此林太太成了各类补班争夺的大客户,除了每天都要来搅扰的邮递广告电话促销外,最让林太太心烦意乱的还要数那些尝到了补习甜头的家长们的现身说法了,比如甲某的孩子原来不如乙某的孩子,但是甲某通过补习班这块“跳板”,奇迹般地将孩子送进了常春藤名校,相反舍不得花钱送孩子上补班的乙某,最后只能让孩子凑合着找了所不入流的大学来上,眼睁睁地断送了孩子的锦绣前程。

 林太太的家境并不富裕,靠先生经营餐馆维持六口之家的衣食住行,如果不是政府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法规,四个孩子很难一一走进学堂,和所有的孩

子一样幸福快乐地读书学文化。四个孩子都能体谅父母的心意,学习都很努力,只要按部就班跟着学校的教程走,顺利毕业并且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太太对于美国的教育体制相当满意,心怀感激地想:等孩子们都进了大学,经济稍稍宽裕点儿了,不管多少都要捐献一笔钱,表表心意,支持教育事业。

 眼看林太太快要熬出头了,平地而起的“补风”,破坏了林太太的好心情,让林太太不知所措,“进补”吧,实在没有钱“接二连三连四”地支撑下来,不“进补”吧,又担心可能会像上边提到的乙某那样耽误了孩子。因为没钱进补提高竞争力,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是极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所以当林太太知道我属于社区活动的“啦啦队员”的时候,便问我能不能帮忙呼吁一下,纠正这股“不正之风 。

 虽然目前“补风”还不至于让我“郁闷”,但是居安思危往远处着想,就不敢熟视无睹了,于是就想到了“补风不可长”这个话题。

在动手写文章之前,我特意征求了我的一位在公立高中担任教师同时也在某私人补校兼职的好朋友的意见,听完我的说法后,她很惊讶,说你怎么会如此幼稚地小题大做自己吓自己呢?“补风”哪有那么可怕,不过是平平常常的商业运作而已,对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确实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未来的竞争中,分数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从没沾过“补风”而进入名校的出色学生比比皆是,非名校毕业的杰出人才比比皆是。用不着推波助澜也用不着口诛笔伐,“补风”是涨是落,只取决于家长和学生是否相信这样的道理:前程只能建立在自己发奋努力的根基上,靠“勤”不靠“补”。

 朋友到底是专家,经她一指点我也豁然开朗:只要中小学教育始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合格毕业生为宗旨,只要在大学招生中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过于重视考试分数,只要雇主聘请雇员采取“择贤能录用”而不是“择名校录用”的方针,只要社会风气的主流不追求虚荣,那么教育作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基本国策,就不会沦为有钱人独享的商品,变成压在穷人头上的一座大山。至于眼下如雨后春笋似的“补班”,其本质是和“补药”一样的消费品,有些人能用,有些人不能用,有些人想用但用不起,有些人用得起却又不想用。

看清楚这一点,对待“补风”就不必如临大敌了,就可以用平常心来面对:不怕“补风”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