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太平洋

爱情,友情,亲情,事业,健康,金钱,读书
正文

中国式的人脉和财富

(2005-03-13 12:40:46) 下一个
“圈子”是什么?它是中国人生活的文化,它代表了你的社会地位,它令你的人脉不断延伸,它可以为你带来滚滚财富。作为商人,“圈子”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圈子”有时会像一个城堡,对外人他不一定开放。外界渴望知道“圈子”里面的生活,也有更多人希望进入不同的“圈子”。 那么究竟谁是“圈子”的主人?“圈子”怎样运转?哪里是“圈子”的活动基地?“圈子”又给“圈里人”带来多少财富?本期英才调查中将深入探究,一一披露。 开篇 “在中国人的社会关系中,常常会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 中国式的人情交易 张玉川拿出4本厚厚的相册,里面珍藏了各界名流参加其创办的欧文沙龙的所有照片,无疑,这不仅仅是一部照片集,更是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而维系这张网的便是本期策划所关注的两个字“人情”。 本期英才调查共调查了70位企业家,在回答“您最看重哪种性质的组织或者聚会?”的问题时有62%的企业家选择了“看重与经济利益有关的聚会”。这似乎说明,现在的“人情”交往更看重的是交往后面的“利益”二字。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人情法则”已经演绎成社会的法则。台湾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黄光国认为:“‘人情法则’不仅是一种用来规范社会交易的准则,也是个体在稳定及结构性的社会环境中可以用来争取可用性资源的一种社会机制。” 心理学研究揭示:社会交易或分配社会资源有三种法则,分别是“公平法则”、“均等法则”、“需求法则”。 “公平法则”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依其贡献比例大小,获得相当的报酬。 “均等法则”不管每个人客观贡献的大小,要求大家一律平等分摊利润及损失。 “需求法则”认为利润、成果或其他利益的分配应该满足接受者的合理需求,而不管他们个别的贡献大小。 以上三种法则除“公平法则”外,“均等法则”、“需求法则”都可能发生有利于交易某一方的情形。 因此,交易双方的感情纽带紧密还是松懈,便会影响到以何种法则来进行交易,进而最终导致交易成本的多寡。显然,参杂了“情感关系”的交易行为会比单纯“工具关系”的交易行为付出小得多的交易成本。 那么,如今何种交际方式最能够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呢? 从数据调查中可以看出:同学聚会是最为普遍的聚会形式。这或许是因为同窗之情比其他形式的感情更深厚,也更真诚一些吧,而企业家报名上MBA、EMBA有很多也正为交情而来。《英才》在采访中,甚至有企业家称:“花20万能认识这么一个圈子很值得。” 然而,调查中显示,中国企业家很少参加国际通行的商务俱乐部的活动,这可能与国内企业家不喜欢商务俱乐部的固定规则有关,在对“关系线人”的采访中,卢霆说“中国企业家的随意性比较强,制度往往不起作用。”而对此,商务俱乐部的老板是否也应该换换思维,有点“中国特色”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中国这种关系取向的社会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权力。人家要不要“做人情”给你,除了考虑自己的代价和你的回报之外,你拥有的关系网有多大,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也是人家要考虑的问题,人情、关系之重要可谓越来越明显。 说了如此之多,“情”字被刀血淋淋地解剖开,你或许会恍然大悟,原来“情”字在表面温和的面纱下会隐藏如此之多的玄机。但或许正因为你认识到了“人情”为何物,你才需要结交更多的人,融入属于自己的圈子。 交际圈里的核心人物,总有些不定因素,因为他们有数不清的应酬。 张玉川是欧文沙龙的创办者,他的时间被安排得非常紧凑,采访之后,他还要立刻到制衣店试穿为重要活动定做的礼服。 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是影视界的大腕,每年末更是有逃也逃不掉的各式颁奖典礼,这让他忙得力不能支。 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田源的采访更是被安排到晚上8点半进行,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有时间坐下来和记者聊聊。 作为交际圈里的核心人物,他们总是衣着光鲜地穿梭于各种场合,觥筹交错中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换名片,他们有各式各样的朋友,每一个电话可能都蕴含了商机。然而他们也有心力不济的时候,甚至会为各种交际心烦意乱,但这就是他们的工作,生活。 忙总要忙出一些成果,很多人因圈子中的核心人物而结识,也随之带来滚滚财富。如果概括起来,“忙人”只是状态,“经济”才是结果。 “都说我是社会活动家” 当朋友把张玉川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时,总要加上一个称谓:“京城著名社会活动家”,这就更加深了人们对他固有的印象。 虽然张玉川否认了“社会活动家”的评价,但他也想刻意去改变什么。“毕竟一个人对你的判断,总是基于对你的最初印象。” 至于欧文沙龙的起源,张说当年在对欧洲社会的考察访问中,上层社会的交际方式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国后,张玉川利用《现代企业导刊》为平台,举办了一系列由编委和理事参加的晚宴。 “我们杂志的编委基本都是司长,而理事也都是国内各大企业的老总。由此就想到组织一次欧洲沙龙风格的聚会。” 为了更好的沟通,第一次举办活动,张玉川就大胆的取消了中国传统的圆桌晚宴形式,采用了在当时还不流行的冷餐酒会形式。而新型的聚会方式,为参与者带来了很高的热情。 “当时反应很好,因为参与者交流充分。传统的圆桌会把你的交际范围限制起来,而冷餐酒会没有固定席位,你可以和很多人交流,它会带来更大的交际空间,也会给参加者平等的感觉。” 第一期的主题是由外经贸部条法司司长张月姣主讲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内幕》,谈到选题张玉川说:“我有理由让这些英才吃点‘小灶’。” 随着欧文沙龙的影响力日趋扩大,渴望参与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张玉川最终并没有扩大规模,而是把与会者数量固定在70-80人。他说这个数量便于服务,同时也会让会场气氛很热烈。 限制数量的同时,张玉川还严格限制参会者的身份,政府官员级别为司级到副部级,参加的企业家则企业净资产要达到3亿以上,而对于服务性质的行业,则规定必须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张玉川还邀请了一些文化、演艺界人士参加,但数量控制比较严格,每期最多为8人,演员则要求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作家毕淑敏、余华,诗人汪国真也都曾参与欧文沙龙的活动。 对于收费问题,张玉川称对参会者并不收取费用,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与会者的平等。而沙龙的活动经费则由企业赞助,每期有一个赞助单位,提供3万元。而张也会为赞助者吃点“小灶”,比如根据赞助者的需要安排一些与参会者单独见面的机会。 虽然张玉川说欧文沙龙不是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但是有时候也给张玉川带来意想不到的收入。“有的人谈成了生意后,还主动找上门来,给我们以丰厚的报酬。” 同时,张玉川并不否认沙龙也给自己带来了商机,张目前的投资顾问公司,就是通过沙龙结识了上上下下许多朋友,但是具体的获利金额,张却不愿意透露。 “跟朋友做生意没顾忌”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是一个敞亮的人,对于娱乐界和商界更喜欢哪个圈子,他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他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商圈。 王中军参加过各种商业聚会,还参加了由IT界人士发起的“数字中国”。乍看起来这和他的生意有些不搭调,但王中军确实从圈子里认识了朋友,做成了生意。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王中军的第二轮私募。华谊兄弟最初选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是SONY,签订的合同是惟一性谈判,双方锁定了谈判期。但是由于SONY当时正在大裁员,没有资金用于收购,所以与华谊兄弟的谈判最终流产。 而后,王中军便和TOM的王 开始了实质性的接触。“其实,我和王 认识很早,最初就是在一次论坛上认识的。我知道他们希望向娱乐方向发展,但是当时我们正和SONY在谈判期内,便不能进行实质性谈判,见面时就留了一个话头。” 与SONY谈判结束后,王中军便与王 进入了实质性的谈判,而在谈判中,王中军选择了自己的好朋友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汪潮涌作为投资顾问。 对此,王中军认为:“朋友之间做生意反倒没有什么顾忌,大家互相都很了解,投资人也知道华谊兄弟的价值所在,我个人也很直率,所以谈判进行得也很简单。” 王中军把自己定位于一位投资人,所以他更多参加的是企业家的活动。“如果你要刻意强调这些资源都是怎么认识的,我想大概都是在各种活动中。我认识汪潮涌,是因为他太太李亦菲。后来我和汪潮涌的熟识是因为我们去了一趟欧洲,聊得比较多。我和王 是在企业家交流中相识,而这次由于公司的合作,我们就谈得更深了。” 除了参加别人的聚会,王中军还拥有自己的马场。虽然他很坦率地告诉记者:投入数千万修建马场主要是为了给自己休闲的,并非为了交际,但是他也承认由于爱马,让他又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自称“享乐主义”者的王中军,每一次开着车,飞驰在通向马场的林荫大道上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内心的满足,同时他说也希望把这种舒适的感觉带给他所有的朋友。 “一大单生意没让我挨骂” 采访中,中国企业家论坛的主席田源不断地接到各种电话,很多都是来自不久就要参加亚布力论坛的朋友。同时,朋友也给田源带来了各种商机,田源告诉记者其中一个电话就是朋友拜托的洽谈铁矿开发的事情。 当初参加达沃斯论坛后,田源受到启发,回国便创办了中国企业家论坛,他希望能够模仿达沃斯这样一个,一个滑雪胜地,来举办中国自己的高层论坛。 而这个地点正好选择了田源创办的中期公司投资的亚布力进行,可谓一举两得。既有空间邀请各界企业领袖参加,又让公司的资产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田源告诉记者,为了把论坛办好,他自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投入到论坛的准备工作中,但即使这样,还会有纰漏。 “由于后来规模越来越大,服务就有没到位的地方。曾经有一位好朋友,交了会费而没有分到房子,但是他当时也没有告诉我,而是自己找了朋友,借宿了一段时间。当后来我们见面的时候,他提到这件事,我心里当时想:肯定要挨骂了,可是他没有骂我,而是很高兴地告诉我他在亚布力谈成了一大单生意。虽然这单生意没让我挨骂,但我后来还是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公司来运作论坛,希望能避免这种失误。” 后来,田源和一部分企业家发起成立了一家公司来经营中国企业家论坛,每人出资10余万,但是约定永不分红,只是靠这笔启动资金来让论坛运转的更好。 如何成为被关注的人 中国的企业家大都不愿意成为公众人物,俗语中更有“闷声发大财”的教训,但是从现代公共关系学角度来分析,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领导者——企业家自身的形象便代表了企业的形象,所以企业家从企业角度也必须经营好自己的公众形象。 那么经营好自己的公众形象会有哪些好处呢?从公共关系角度,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企业家的良好形象首先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品牌价值;第二,企业家良好的形象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发生危机时的免疫力。当你赢得了周遭的信任与尊重,即使企业经营发生一定的危机,人们也会相信你有能力渡过危机,从而给予一定的援助。 其实很多企业家心中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人们尊重的人,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圈。那么便应该从以下几点对自身进行规划: 首先,你要从内心对个人形象有充分的重视,必须有这个意识。打消掉只要搞定客户,搞好与官员的关系,就能赚大钱的错误思想。 其次,你需要记住树立个人形象的“六字诀”——情报、策略、创意。 情报是指你要对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你必须知道你的受众需要什么,进而根据受众的需要去找到自身的定位。 策略就是要根据情报制定不同的方式进行形象定位,以取得受众的认同。你必须根据情报,把握有限的精力和资源,传递最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创意是指在明确策略的前提下,想到最能吸引目标的方式方法,比如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着装体现自己的个性等等。 明确了以上三点,在维护自己形象必须注意要对已经采用策略从一而终,不能招三幕四。很多人都喜欢用从事慈善事业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但是如果你今天献血,明天关心老人,后天扶贫,然后又去帮助残疾人,很可能并不能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想到濮存昕,便会想到他为艾滋病作过公益宣传,这是因为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其中。 朋友层次决定商机大小 "有一个中国电影人大联欢的活动,想去的会员请回复。”卢霆指法熟练的按着手机键,不到两分钟,他的短信就发送至所有会员的手中,短信的另一头,都是数得上的企业精英。 “通讯技术的发达,大大节省了我组织活动的时间。”卢霆得意的挥舞着手机。 其实对卢霆而言,最更重要的财富是他人脉的积累。 “现在,组织圈子很难” 四年前的一个夏夜,暴雨倾盆。京城俱乐部50层的会议室里,卢霆焦灼的等待着参会者的到来。 此前三个月,卢霆在方兴东组织的I—club论坛上第一次认识了张朝阳等网络精英,第一次发现开放式交流的吸引人之处,也第一次发现在网络大潮中,IT人对知识的渴求,也第一次发现了一种能与各路精英建立关系的方式,那就是办论坛。 筹备之初,请人很难。而请的人终于都答应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北京突遇暴雨。但也正是在这场暴雨中,卢霆见证了企业家们对交流的热情。 能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室挤了200多人,软银、IDG的投资人等都纷纷前来;主讲人之一的亿唐CEO唐海松,从上海坐飞机到天津,再转战北京。当他夹着公文包,进入会场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 “这足见当时企业家交流平台的缺乏”,卢霆至今都颇有感慨,“主要是那个时机很好,如果是现在才进入,就很难了。” “私人聚会的精髓” 卢霆是一个善于发现需求的人。e-salon新经济论坛每月一次,举办了一年半的时间,在业内有了一定影响,卢霆却不想办了。因为他发现企业家们的需求变了。 “他们参加活动的目的分成两类,要么能给他带来实际的商机,要么就是纯娱乐、休闲,也许会有一些潜在的商机。” 在论坛中,企业家们聚在一起,玩“杀人游戏”、滑雪,居然个个兴趣昂然。甚至有人七点多爬起来,滑完最后一次雪,然后再赶早晨九点多的火车, “原来,工作并不是企业家的惟一。”卢霆又有想法了。 回到北京,在朋友们的“吆喝”下,卢霆成立了“周长委员会”。顾名思义,每周举行一次活动。 高尔夫、首映式、慈善晚会、各种时尚颁奖,周长委员会组织的活动丰富多彩,会员可以根据自身爱好自由选择。和熟悉的朋友,以轻松的方法休闲,会员们玩得乐不思蜀。 除了周长委员会,还有一个出名的“绿领俱乐部”,同是企业家娱乐型组织,但侧重户外运动。绿领发起人左仕光对“绿领”的定义是:“有一些事业,但不要放弃了生活;有一些金钱,但不要被金钱统治;追求品位生活,但少些附庸风雅和装腔作势……” “享受生活”正在成为这些私人聚会组织的精髓。 “资源都是会员提供的” “在中国,你必须做成朋友才有商机,你认识朋友的层次决定你商机的大小。”卢霆又补充一句,“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卢霆的公关顾问公司,正随着他人脉的积聚,业务不断扩展,从最开始的网络公司,延伸到手机厂商、电视公司等,“这些资源也都是这些会员提供的。以前往往总限制在IT圈,后来只要是对IT感兴趣、会对之产生影响的,都被纳入圈子之中来。” 人脉被很多人视为商业世界里的一大权力。卢霆组织的“周长委员会”也正被其他很多活动看中,纷纷要求与之合作。 “现在我已经不会自己去组织大型的活动,而是与别人合作,因为我们的会员正是他们想邀请的对象。” 谁能成为财富线人 家庭问题、儿女教育难题、与下属的关系问题等,使身为精英的企业家们面临事业、生活双重挑战。他们每天所面临的压力是正常员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他们很需要支持、理解、放松,需要更高层次的交流和沟通,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缓解和释放压力。 而那些组织企业家活动的线人们,一般具有高人际相容性、高情绪稳定性和较强责任意识的特质。 人际相容性高。他们往往表现出友好、协作、乐群、信任、宽容、适应能力强的特质。通常亲和力强;对人对事不斤斤计较;能宽容别人的过失。 情绪稳定性高。表现在稳健、自信、不易焦虑、不偏激傲慢。当事情做坏时不轻言放弃;在工作中很少感到沮丧压抑;即使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也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责任意识强。他们做事尽责、有始有终、追求完善、成就动机强。这类人一般比较善于调整自己的节奏以便按时完成任务;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则说到做到;与人协作时,不敷衍塞责。 关系部落 20万进入圈子很值 代表部落:中国人民大学EMBA、欧美同学商会 (文·唐凯林 戴璐) 每次从青岛来北京上课,青岛颐中投资发展公司副总经理裴建军都会有意识地将行程提前一天,裴建军说这样能给自己一个宽松的时间与同学交流。 当初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EMBA圈子,裴建军想得并不多,只是时间上的宽裕使得裴建军动了读书的念头。 年过不惑而遭遇同学,裴建军爱上了这个“高级圈子”。裴建军把EMBA圈子里的人大致分为三类,“40岁以上的人,心态比较平淡,主要是想在学习的同时把自己的经验奉献给大家;40岁以下的人,则是希望能增强自己在仕途、创业及择业上的能力和机会,而民营企业老板更多的是看重人际关系这个圈子”。 裴建军认为EMBA圈子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未来的事业发展有帮助,二是对现状有所改变。如果把裴建军的“圈子人员动机分类理论”和“圈子作用理论”套用在自己身上,裴建军用几十万代价换来的这个圈子似乎有些不值。 “我一直在国有企业工作,但我没有仕途上的什么抱负,读书只是能够延长我的工作时间”。另外,裴建军正属于“40岁以上”的类型,属于圈子里的“奉献者”。 但是正是因为裴建军此类人的存在,更能体现出EMBA圈子的含金量。“我们班里有一民营老板说花20万能认识这么一个圈子很值得,平时要认识这么一个圈子,20万肯定拿不下来,请客,送礼,跑关系样样麻烦”。 此话听起来虽有些势利,但从同学的口中说出来,倒没有想象中刺耳,用裴建军的话说,“只有同学间能达到这种状态”。“如果有同学叫我帮忙,没有任何条件,完全是尽义务”。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裴建军在人大EMBA尽管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已经帮两个同学运作一些事情。“班上有一个做化妆品的同学一直想去山东发展业务,但一直苦于没有熟悉的人引路,我在青岛接触的面很广,于是我就把青岛几乎各大商业的总经理都给他做了引见,他在青岛已经开三家店了”。 在2004年12月17日欧美同学商会举办的海归联谊会上,UT斯达康的吴鹰就曾感慨,“这次活动让他与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重逢”。但有谁能够保证,这些“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在“重逢”之后会不会携手合作? 对此,国内最早涉足民间商会的王辉耀认为,商会在近3年里已成为了商业精英们最踊跃参加的一类组织。精明的商人们参加商会,最看中的是商会给他们提供了的交际平台。在这里,企业家们可以找到自己中意的合作伙伴,巧妙地得到未公开的商业信息,当然更可以促成日后的商业合作。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留日回国创办了公关公司的魏雪和TCL老板李东生就是在商会活动中加深了相互了解,并最终促成了一单大生意,魏雪凭借留学时期对日本的亲身体验,成功地帮助李东生开拓了日本市场。 据王辉耀介绍,一些刚刚学成回国的千里马在这里得到商业名家的赏识,从而找到了自己事业的落脚点;一些怀揣“藏宝图”的创业者们在这里得到了资本大鄂的青睐,从而为尚在襁褓中的企业获得了宝贵的资金;一些在生意场上遇挫的企业家,也在这里得以和乐于传道解惑的前辈交流,从而开启心智,重新上路。 在商会会长们看来,商界的大腕们钟情商会,还在于这里提供了政府公关的重要机会。在商会的论坛、联谊活动中,企业家可以与政界高层结识,了解政策走向,反映受到的委屈,为企业争取政策优惠、降低日后投资门槛。 属于我们的阶层 如今已经不流行“阶级”这一概念,取而代之的是“阶层”。而在不同的阶层中就会出现不同的“圈子”。 有人曾把富人与穷人的交际圈子做过比较,发现穷人喜欢走亲戚,于是穷人的圈子里大多是穷人,日子长了便形成了穷人的心态,穷人的思维;富人更喜欢把陌生人变成熟人,具有开拓性,而且在交往中讨论更多的是如何赚钱,如何享受生活。 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贴有不同的“标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标签的背后就是一个“圈子”。比如,拥有中国的身份证,就表示是“中国公民”,拥有国外绿卡就意味着进入了“华侨”圈子。而在如今的“身份社会”中,影响人们相识的重要因素就是这些人是否具有相同的归属感。 归属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种“圈子”所带来的归属感以及生活品味的彼此认同比商业价值更具诱惑力?例如,归属感会增强人们主动结识的勇气,让对方更容易地说“我们”。 在不同的“圈子”部落中,EMBA同学圈子表示有着相似的学识,有着一段已经很成功的工作经历,EMBA圈子的另一种归属感则是圈中人将来会更成功,这一圈子是社会精英的摇篮;而商会的归属感则来源于与政治、文化、艺术等行业的区别,圈子中的成员所从事的是同类别的工作。 圈子归属感的第一个关键是圈子所带来的“满足感”,或者说是“成就感”,是一种对生存状态的如实评价,它的衍生物叫做“品位”。譬如,进入宝马车俱乐部至少意味着拥有一辆这样的座骑,而加入品红酒沙龙也至少表示你已经衣食无忧,是上流社会中的成功人士。 圈子归属感的第二个关键是对一件事物的认同,都觉得“好玩”,例如户外极限运动联盟,登山俱乐部,这种圈子中的归属感一般来源于对某种生活价值的坚定维护。 最后,圈子中会有利益,虽然圈子所带来的归属感以及生活品味的彼此认同比商业价值更具诱惑力,但圈子交际中并不排斥商业利益,很多人进入一个圈子也正是“为利而来”,对于这样的情形,与其说它“浮躁”,还不如说它“务实”。 商会 名称:美国中国商会 成立时间:1996年 主要活动:多次举办中美商界高层次商务活动,如联欢会,座谈会等。 名称:中国企业家联合会 成立时间:1976年 主要活动:维护企业、企业家(雇主)的合法权益 名称:中国国际商会 成立时间:1988年 主要活动:推动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为会员提供展览、法律、信息、培训服务等。 “我做的是1%高端” 代表基地:上海外滩三号 这天,钟荔娜突然接到电话,当晚有一群中国银行家要来此聚会,她作为Jean-Georges法式餐厅的首席侍酒师必须在席间招待贵客。 尽管从未试过,但惯于用英语服务的新加坡人钟荔娜还是迅速地在两小时内,背熟了100多个跟葡萄酒有关的华语名称——“non-vintage,无年分、oak,橡木、winery houses,酒庄……”以准备为晚上在此聚会的银行家们介绍各种葡萄酒。 这间法式餐厅坐落在用金、银、大理石等材质包裹而成的上海外滩三号里,而用电话通知钟荔娜的,正是外滩三号的联席主席、华人资深律师李景汉。 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一个中国移民家庭的李景汉,其父母是清朝大臣的后裔,1991年,他作为美国文森·艾尔斯律师事务驻中国首席代表来到中国。 在记者面前李景汉严谨认真,他的中文虽然流利却带口音,其间夹杂着若干英文单词,仿佛在不经意间暴露了主人从小在国外长大的海外背景。在外滩三号一举成名之后,作为创办者,他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还因此被某杂志颁了一个“年度敢为天下先奖”。 自2004年5月开始启用后,耗资3500万美元改造而成的外滩三号便成了据说是上海最豪华的聚会场所,精致的Giorgio Armani服饰间、挂着昂贵画幅的沪申画廊、地道的法国餐厅,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道”,难怪连它的缔造者李景汉自己也选择了“奢华”这样的词来形容它。 李景汉为何要设计如此奢华的一个地方?李景汉解释:“这不是给大多数人聚会的地方,你看在北京在上海,已经有99%的场所是比较大众化的,但我做的是1%的高端,很认真地去做,让他们来experience(体验)这里。” 不过在李景汉看来,自己理解的“体验”,并不限于那1%的高端人士,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外滩三号,去体会它的建筑和艺术,而不一定得花费很多的钱才可以,“你可以去顶层New Heads,喝一杯咖啡或饮料坐一天,跟朋友聚会聊天,花几块钱你也能享受,那里还能看到整个外滩浦东呢!” 从外滩三号的设计风格可以看出,李景汉是一个喜欢高档优雅生活品质的人,除了沉迷于艺术之外,他还有喜欢玩哈雷摩托、骑纯种英国马的个人爱好。而早在外滩三号之前,他所造就的一个同样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场所,是他在1997年建成的北京四合苑画廊,那又是另一种风格的去处。 这家经营当代艺术的商业画廊,就在故宫的护城河边上的四合院内,里边还开设了一家西餐厅,与画廊合为一体。李景汉介绍,在这里经常聚会的首先是艺术家,每到周末,都会举行一个展览开幕酒会,总能吸引众多的艺术界和商界人士参加。 他这样解释自己建立四合苑画廊的初衷,“在中国,艺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有距离的。因为距离,很多中国人没能欣赏当代艺术带来的感动;因为距离,中国最好的当代艺术家、最棒的艺术作品,都在国外。” 李景汉说自己想在中国拉近艺术和人的距离,所以他在四合院里又做了这样一个餐厅,“跟朋友一起吃饭喝茶聊天,一边看看画,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 李景汉喜欢把做事情、做人比喻为做艺术品。在他看来,北京四合苑画廊是他的一幅小油画,上海外滩三号是幅巨作,不知道他准备新支起的画架上,要绘制的下一幅作品又会是什么? 聚会场所:另类名片 聚会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聚会场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人们可以在其间交流情感、沟通信息、增长见识等。 比如,一些封闭式的私人俱乐部或是豪华的消费场所,会成为上流社会人士热衷交往的地点,比如上海的新天地、外滩三号等,参加在这种场所举行的聚会也就成了很多企业界人士的一种社交渠道,而且还具有上流社会身份的某种标志,一般来说,多为工商界的杰出人士。 曾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参加聚会的工商人士中,其中约有36%的人主要是工作或商务需求。 所以外滩三号这样的场所,比较容易成为这类人群的聚会地点,也就是沟通的平台。外滩三号对他们来说,可以在那里休闲享乐、交流分享,包括做生意,形成“聚会文化”。所以这样的聚会能把企业家、商界人士带入新的生意圈,找到新的赚钱模式或者新的投资项目。甚至我认为一些比较著名的聚会场所,可以被看作是参加者在他活动的圈子之间进行交流的某种另类名片。 另外,组织和经营这样的聚会场所,本身可能就是一种生意,这对场地提供者来说,也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