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太平洋

爱情,友情,亲情,事业,健康,金钱,读书
正文

中芯CEO张汝京回应人才流失说 炮轰新加坡政策

(2005-01-23 06:39:10) 下一个
中芯国际总裁兼CEO,张汝京坦言:“过去一年里,中芯国际有160多人去了新加坡,其中有80名熟练工程师和80名一般操作人员。虽然辞职的员工不足总员工人数的1%,但80人的熟练工程师在我们的工程师队伍里比重很高。”尽管新加坡的公司开出的薪水是中芯的5倍,但张不承认是薪金问题造成大量的人才外流。他说,“5倍薪水的同时,相应的开支也增长了5倍,实际上是绿卡等特殊待遇,对一些大陆员工很有吸引力。”张对新加坡政府制定的相关吸纳人才的政策表示不满,而新加坡的公司正是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前往上海“挖墙脚”的 炮轰新加坡政策 人才逆流知多少?同一个问题,作为中芯国际总裁兼CEO,张汝京在不同场合被不同的人提起。 这一设问,来源于本报2004年10月13日的《上海芯片人才大逆流》一文。文章说,来自中芯国际、宏力、华虹NEC等沪上知名半导体企业的200名工程师群迁新加坡。报道一出,海内外广为传播。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有关官员透露,该报道引起国家最高决策部门的密切关注。2004年11月15日到17日,由相关部委专家组成的调研小组还为此专赴上海调研。 1月14日上午,在中芯国际总部宽敞的办公室里,张汝京首次正面回应本报记者:“过去一年里,中芯国际有160多人去了新加坡,其中有80名熟练工程师和80名一般操作人员。” “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失败?”张汝京坦承,“虽然辞职的员工不足总员工人数的1%,但80人的熟练工程师在我们的工程师队伍里比重很高。” 据最新统计,中芯国际现有7000多名员工,其中海外员工仅有1084人。中芯国际内部人士介绍,在中芯国际设立以来,张汝京一直非常强调对大陆本地IC人才的培养,“但偏偏辞职的基本上都是本土人才”。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成熟的工程师至少需要打磨5到7年,而这些辞职的本土工程师刚有2-3年经验就跑掉,对中芯国际来说非常可惜。”上海半导体行业协会一人士分析。 尽管新加坡的公司开出的薪水是中芯的5倍,但张汝京不承认是薪金问题造成大量的人才外流。他说,“5倍薪水的同时,相应的开支也增长了5倍,实际上是绿卡等特殊待遇,对一些大陆员工很有吸引力。” 张汝京对新加坡政府制定的相关吸纳人才的政策表示不满,而新加坡的公司正是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前往上海“挖墙脚”的。 “甚至其他公司的员工去新加坡,都拿中芯做挡箭牌。”张汝京说,“2004年9月人才大逆流期间,一家国内半导体公司的老总还给我写信,说‘过去你聘用了不少我们的人,这次一定要先给我们打个招呼啊,因为我的员工都说是去中芯国际的’。” 张汝京同时表示,在芯片行业里,人才流失是每个企业每年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新加坡的几家企业,不仅从我们这里,也从台积电、联电那里招揽人才,相对于整个台湾地区同类厂商的人才流失率,我们的比例还是最低的。” 事实上,中芯国际一直在考虑应对策略。 张汝京说:“我和附近几家同行谈过,结论是不能在薪水上搞价格战。因为拼价钱会抬高成本,会把整个行情搞坏。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就只有忍痛再招新人,他雇一个,我可以雇五个。” “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福利制度,我尽量对员工实行全面照顾。”张汝京说,按照中芯国际的经验,员工最看重的依次是:成就感、学习规划、升迁机会、福利措施以及对老板的认同,“我们这5个方面都在做,并不只是特别强调高薪。” 令张汝京欣喜的是,流向新加坡的那部分员工,已经有10%左右的又回来了。 张汝京还提到,去年中芯国际损失了一部分人,除了很大一部分去了新加坡外,还有一部分台湾籍的员工在返回台湾后,因茨芑竦锰ㄍ宓本值呐?寄壳拔薹ɑ乩垂ぷ鳌?/p> “我们允许人才正常流动,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也像其他商品一样受价格波动影响,流向报酬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我们无法控制。但曾经离开的,我也欢迎他们回来。”张汝京毫不掩饰对熟练工程师的渴盼。 中芯国际的人才需求更在于,今年下半年,中芯国际将有10个厂进入正式运营。 记者看到,在浦东新区张江路18号,中芯国际的八、九、十这三个新厂即将封顶。除了最早的一厂、二厂、三厂在上海外,四厂、五厂、六厂分布在北京,收购过来的七厂在天津。 与台积电恩怨化解? “请务必澄清一下。”采访中,张汝京站起身来接连向记者作揖。 “先前有报道说我们0.18的逻辑芯片卖到1000美元以下,最近又说我们0.35微米芯片卖到500美元以下。”张汝京表现得非常生气,“过去一周,这些不实的消息已经给我们和客户造成了很多困扰,有客户问我,为什么你们卖给别人是500块以下,给我们却那么高呢?” 据有关媒体报道:继2004年第四季喊出0.18微米制程1200美元的优惠价获得台湾IC设计业者热烈回应之后,中芯国际进一步以0.35微米制程500美元的报价企图吸引更多客户,此举已对台湾芯片双雄联电与台积电构成威胁。 换句话说,中芯国际的代工价格比“影子对手”台积电低30%-40%. 张汝京否认为抢客户而大打折扣。“排行靠前的这几家公司的价格相差并不多,我们从来不打价格战,我们与大客户签署的都是长期合同。” 他举例称,“比如我们与英飞凌的合同一签就是5年,与日本一家大公司的合同也是5年,彼此都有一个互利的保护价格。” 张表示:“我们的生产成本比海外低5%-10%,但我们决不会用低价竞争来搞乱市场。我们的价格相对于台积电还是有竞争优势的,如台湾的水费是上海的2.5倍。在大陆建厂,电力、水以及场地、人力成本等方面支出的费用要低于竞争对手,同时我们还有政府的政策扶持,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 上海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张汝京极力想澄清的价格战,是为了与台积电的官司不再滋生波折。 张汝京笑称,“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彼此都不再讲了。”但他拒绝向记者进一步透露双方具体的妥协。 此前,台积电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中芯国际侵犯了该公司技术专利,其中包括生产技术和训练手册。 在获得台湾当局批准后,2004年下半年,台积电在上海投资近10亿美元开始修建一家晶圆工厂。张汝京对此的表态是:“我们绝对欢迎台积电、联电到大陆来,事实上他们的后端客户在大陆的比例也很高。” 张汝京说,“大陆市场成长很快,我们只能满足国内市场的13%,剩余的87%基本上由国外公司占领。我们不想这个市场被海外竞争对手抢占,因此欢迎台积电、联电来跟我们共同服务大陆市场。” 张汝京对台湾方面限制封装测试厂到大陆表示不满。他说,“这块市场的需求非常大,台商不来,于是国外的安靠、阿法泰克们就过来了。我们做过相关评估,在大陆做封装测试比在台湾的成本要低15%左右,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策略联盟的形式,带动伙伴们共同获得市场空间。” 国内市场仍将增长 对于2005年全球半导体已进入下滑的拐点,张汝京预计,全球半导体业的下降趋势可能在上半年就会有所扭转,因为去年圣诞期间电子产品出货情况不错,各厂商需要回补一些芯片,这样就会看到全球的需求上升。 张汝京表示,由于全球芯片市场增长缓慢,中芯国际去年第四季半导体业务下滑,公司已调整扩张步伐,将2005年底的芯片产量目标由此前设定的每月18.5万片减至14万-15.5万片。 他指出,中芯去年底芯片月产量为11万片,低于原计划的12.5万片。今年的资本支出也由原来的13.7亿美元下调到10亿美元。 对于2005年全球半导体即将进入下滑的拐点,张汝京从容面对,“中国内地芯片市场的迅速增长,足以帮助公司应付全球市场需求减缓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但截至2004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已经超越了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商。2004年3月,中芯国际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通过首次公开招股融资18亿美元。 张汝京说,“我们预测今年全球市场有可能持平,但国内市场不会受到影响,还是将有所增长。” 他分析,一方面国内的设计公司已经快速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从0.35微米直接迈进0.18微米工艺;另一方面,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的持续需求旺盛,快速发展也将给半导体企业带来相应的市场需求。 “消费市场和电信市场总是同步的。”张汝京说,“2003年手机产量虽很大,但只有不到5%的手机带有摄像头。2004年这一比例达到了20%到25%,今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5%,今年我们的营收将持续增长。” 1月12日,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报告亦给张的话一些佐证。报告指出,今年将是半导体业下降的第一年,中芯国际产品平均价格将有明显的压力。由于全球芯片市场供大于求,摩根士丹利将中芯国际2004年第四季度的收益预期下调了39%,同时将该公司2004年全年的收益预期下调了17%.(郑良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