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中国为假想敌 对华态度强硬
(2004-12-30 07:17:39)
下一个
摩擦不断的中日关系近来进入了一个更加寒冷的冬天:日本骤然执行对华强硬路线,一个曾经侵略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公开将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视为假想敌人。
对华态度强硬
早在11月底的东盟“10+3”会议期间,日本政府高官就不断扬言停止对中国的“经援”。中国与东盟签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令日本、美国震惊,美国感受到这一区域将其排除在合作框架之外的寒意,而一直推进东亚共同体计划并欲获得控制权的日本更加失落。
随后,日本出台《2005年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以及《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05年-2009年)》,放宽了自日本1967年以来实施的武器出口禁令,第一次明确提出把中国和朝鲜视为假想敌,日本高官甚至公然表态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
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日本将在明年2月与美国共同发表的《新安保宣言》中,公开表示朝鲜和中国是地区不稳定的来源,同时指出中国军事现代化影响亚太地区的安全体制,日美将加强军事合作。
紧接着,日本政府批准“台独分子”李登辉访日,为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两次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提出“强烈抗议”,并警告说,日本政府的决定给中日关系带来“严重困扰”,日本“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与此配合,日本政府公布一年一度的“外交问题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民对中国抱有亲近感的受访者为37%,比去年下降10%,创下该调查自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对中国没有亲近感的人达到58%,比去年上升了10%;认为目前中日关系良好的受访者只有28%,下降了19%;认为中日关系不好的为61%,比去年上升了18%。
做政治大国
日本如此明目张胆地将中国视为安全“威胁”被认为是刺激国民的“危机感”,并借此推行国家主义。这与长期以来日本“政治大国”的理想有密切关系。
早在1983年7月,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就发表演讲称:“日本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这是战后日本首相首次用“政治大国”的概念代替“国际地位”的提法。
日本外务省1991年版《外交蓝皮书》也指出:日本已能对有关国际秩序的所有问题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必须在亚太稳定与发展方面“起到中心作用”。
到世纪之交,日本外交的思路基本确定为:走出一条既能坚持日美同盟,又能获得政治大国地位的两全之路。
2000年,1918年出生的中曾根康弘撰写《21世纪日本的国家战略》一书,顿时成为日本政坛的一本圣经。中曾根康弘的主要思想是,日本外交与内政没有战略性。日本应在坚持日美安保条约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多边外交。
在这本书中,中曾根康弘认为现行的日本宪法是在日本几乎没有发言权的状况下由占领军制定的,这使日本丧失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民族自尊。他呼吁修改宪法和教育基本法。而在刚刚过去的12月21日,日本自民党召开为制定《宪法》修正案而成立的“新宪法制定推行总部”的首次大会,小泉呼吁自民党在明年建党50周年之际总结制定出一份修宪案。
日本有人把小泉看作是中曾根康弘的化身,还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小中曾根”。中曾根康弘本人也不否认这点。他在和右翼极端分子石原慎太郎合写的《成为永远的日本》一书中就说过:“小泉身上确实带着我及石原慎太郎的政治DNA。” 2001年,日本自民党成立“国家战略本部”,小泉亲自担任部长,中曾根康弘则担任最高顾问,开始制定“日本国家战略”。
增加亚洲不确定性
在日本看来,中国的崛起损害了日本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尤其是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更刺激了日本敏感的神经。
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并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战略成为日本最大的苦恼,日本在“接触与遏制”、“协调路线与强硬路线”之间彷徨。而目前看来,日本正在选择“对华强硬路线,强化日美同盟,遏制中国”。
尽管中日之间的摩擦起于历史问题,但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分子不断否认侵华战争的举动,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政府也多次提出抗议。小泉内阁似乎正在利用中国的抗议和中国的崛起引导日本国民对中国的“不满和恐惧”。
基于当前形势,观察者认为中国应该制定相应措施,如中俄印应该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目前,中俄两国已经决定明年在边境地区举行首次军事联合演习。
台湾问题是中国最大利益所在,而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暧昧态度起到了纵容和支持“台独”的影响。观察家说,在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中国应该明确表态,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因为作为有战争历史的邻居,日本“下注”遏制中国这一路线将为亚洲的未来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