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大宗师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老田:《色·戒》表达的“皇民史观”为什么受到内地主流精英喝彩

(2007-12-01 17:28:28) 下一个
老田:《色·戒》表达的“皇民史观”为什么受到内地主流精英喝彩

我觉得有一个地方,应该细化一下,刚才周先生提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什么的,其实像《色戒》所表达的理念,在资产阶级里面也是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我们知道,炮舰政策在旧殖民主义时代是起主要作用的方式,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炮舰政策就已经慢慢被资本主义放弃掉了,用市场和价格的方式能够攫取更多的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旧殖民主义向新殖民主义的转型,旧殖民主义随着日本的战败和英法的被削弱,基本上被抛弃了。正是在这次转型中间,除了定义美国这样依托工业实力要求“门户开放”的“民主”好人之外,还相对地定格了“德意日法西斯”坏人,全世界的主流统治阶级都同意日本及其炮舰政策是坏人干的坏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说海外统治阶级预备为日本法西斯翻案。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独立特行之士,他们不仅不承认与旧殖民主义相联系的灭绝人性的侵略和屠杀是反人性的,而且,他们还进一步认定日本对中国的残暴侵略和屠杀与中国民众的生命财产要求无关,而仅仅与新旧殖民主义的竞争需要相关,所以他们认为日本侵略中国仅仅是反击西方的新旧殖民主义,因此看待日本法西斯并不是“坏人”,这其实就是在台湾的这个地方存在的“皇民史观”,李安的这个片子实际上表达的是“皇民史观”。全世界的主流统治阶级都否定的东西,李安也不好公开叫板,所以只好采取一些地下工作者的智慧,通过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而且还得曲曲折折去通过突出“阴道系统的决定性作用”来正当化其情怀。在李安的影片中间,主题的传达严重地依赖于激情戏对于战争主题的淹没,没有这一点就无法在观众心目中间建立一个“个人感受大于民族战争”的不等式。
国内官员在引进的时候,为了把已经被美国定为***的作品拔高为一级片进入主流院线,删掉了几分钟的火爆镜头,这样一来,显然就造成对李安作品的根本性损害:原本是需要风花雪月的高潮和激情去淡化战争背景的,如果不把人性表演拔高到足够的高度就很难淹没强大的战争背景,虽然这样的替代效果本身是有疑问的,但是少了这几分钟的激情戏就更是大打折扣了。看起来,内地官员的深心是有利有弊的,删节固然把***勉强提高到了一级片,同时也对导演的良苦用心给予了最深刻的亵渎,弱化了人性和战争的对比关系,不利于向观众传达导演需要的那个不等式。
把李安所讲的故事,界定为通过人性表述去压倒政治什么的,并不全面,我们看到,这个片子中间活动的人物,除了女主角王佳芝从阴道感受出发之外,其他人都很难跟人性扯上什么关系,甚至是非常“反人性”的。易先生杀了那么多的人,而王佳芝的同伴采取进攻姿态要刺杀易先生,这些人都没有什么人性。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很清楚,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战争的两个方面,双方都以对方为战争消灭目标。李安先生不是智力障碍,也不是因为对人性给于特别高的地位才出现偏执,说到底他是一个地下工作者,要为无法公开表述的“皇民史观”找一个“公开”的表达空间,才编了一个这样逻辑上矛盾百出的故事。虽说李安先生在电影中间刻意加大风花雪月的数量和质量,但是也远远不足以压倒了日本侵略战争和中华民族的反抗的历史背景,因为风花雪月到底未能在电影中间压倒战争对抗背景,所以硬要把这样一个故事的讲法跟人性联系起来,就显得很勉强。
国内主流媒体精英对这部片子高调喝彩捧场,反过来,从大学生开始有很多人对这部片子持激烈批评态度,有这样的争论才正常。在这一场争论中间,我也不认为争论体现的是什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差别,更不是中国人和日本人——也就是反侵略者和侵略者之间的矛盾,皇民史观恰恰只是关注侵略者之间的主导权争夺漠视被侵略者的感受,甚至不能认定喝彩者是认同李安宣扬的“皇民史观”的。
对于旧殖民主义时代中国饱受欺凌和侵略的史实,中国主流学界的精英们早就给出了颠覆性的结论,社科院研究员雷颐早就写过文章为英法的炮舰政策正名过,还曾经公开说过,说他们这些私下里面早已经取得共识,《走向共和》这个电视片就是反映他们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共识。有些个自诩清流的自由主义者,例如何清涟也在“被贻误的现代化”的题目下做过文章。所以,在中国为西方的炮舰政策做辩护并赋予其正当性,这不是新鲜事,《色戒》在精英们已经达成的共识目前还有什么新鲜的地方呢?新鲜就在于李安拍了这么一部片子来为台湾的“皇民史观”张目,这个算是他们的最新成就。如果硬说国内的主流知识界精英,对“皇民史观”怀有很深的好感而喝彩,那是难以让人信服的,皇民史观毕竟是台湾回归之后那些曾为侵略者效劳并获得过权力和利益群体的幽怨,在大陆生养的精英们并不曾分享“皇民们”的荣耀,很难说他们在为《色戒》喝彩时是准备发扬一把雷锋精神、任劳任怨地把“皇民史观”正当化,这个我是不可能相信的。说到底,“皇民史观”表述的是一段奇特的历史中间造就了一个为数甚少的既得利益人群的感受,他们为自己过去既得利益的幽怨,不可能真的在大陆主流精英中间有什么知音。
近代中国有这么一段历史,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起于中国底层民众的抗争和有组织努力,牺牲了几千万人,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并在政府主导下用不到三十年时间实现了初步工业化——也就是建设了初步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最后在全球格局中间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重新定位。这一个努力过程,与毛泽东这么一个人所领导的共产党及其组织的民众运动有关,这个取得了颠覆性成就的社会变革,在过去的宣传和人们的一般日常经验里面,是把社会阶层的权力的颠覆性转换看作前提——也就是说如果不把中国社会的下层翻到上层成为领导阶级,中国的进步就不可能产生。这一段历史在人们头脑中间留下的印象,构成与晚清王朝、蒋记国民党政权的鲜明对比,在人们不自觉的比较和鉴别中间,是把中国精英阶层在应对内外事务上的无能作为阶级本能局限来看待的,正是因为如此,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才是不可超越的:不彻底颠覆精英阶层的权力和地位中国就不可能取得进步。
在中国重建精英阶层独占统治地位,就必须消解并颠覆这六十多年历史在人们头脑中间的印象,但这个问题不是可以明着讲的,所以往往用写小说拍电影等方式来消解它,内地的精英们这三十年做了许多工作:从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上当吃亏开始、到三大改造过激过早超越了历史阶段、反右是伤害了中国的宝贝、大跃进只可能带来大饥荒、四清和文革都是胡搞、七十年代是经济崩溃边缘等等,没有一件事情在精英们眼里不是罪过和错误,关键就在于中共这些小知识分子缺乏领导能力同时又不让大知识分子掌权,说到底,小知识分子能够掌权是中国革命的结果,所以,逻辑的最后需要是彻底颠覆中国革命的合法性。
从1921年以来,中国有那么一拨人,其中最响亮的名字就是毛泽东,他们所做了那些事业,如果仍然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他们所做那些的事业,在逻辑上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中国精英阶层垄断统治权力的必要性。颠覆被统治阶级曾经成为统治阶级的这段历史,需要颠覆毛泽东和共产党人所做成的每一件事,或者贬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这是内地精英阶层自己的需要,是他们回归统治地位的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为了达成目的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李安的所拍摄的电影,无论是多么不合乎逻辑,关键是迎合了精英阶层回归统治地位的需要,不仅是电影满足需要,而且李安的“大导演”名声也大大有利于提高说服力因此适应精英们的事业。为了颠覆共产党的历史,颠覆共产党取得的成就,颠覆底层民众曾经达到的位置,这就成为精英们的政治使命。到目前为止,《党章》和《宪法》还不开这个口子,所以精英们还不能明确来做这个事情,就隐讳地采取讲故事的方式,编一些电视剧、电影来落实这些意图。
精英们是很高明的,不仅可以从“否定”的形式来做消解工作,也可以在“肯定”“弘扬”的调子之下来取得同样的效果,比如说最新拍的一些片子,像《亮剑》这样的电视剧表面上是弘扬那一段历史的,但实际上,它恰恰是弘扬了完全不同的历史精神并因此实现了否定的实质目标。估计,这样的事情精英们还可以不停地做下去,因为贪官、买办、奸商们现在掌握了钱、掌握了权、还通过主流精英掌握了舆论。精英们有无穷多个选择,在他们看来共产党领导的人们革命可能妨碍了很多价值,比如不符合人性、比如妨碍了爱情等等,李安的电影则说抗日和反侵略妨碍了某个女人的下半生的感受,这些个故事的讲法都将有利于回复精英们的历史地位。看起来,存在一个这样的公式,人们对于中共领导底层民众六十年的奋斗成就的记忆,已经被精英们看作是否定精英阶层取得绝对统治地位的关键,精英们需要动员一切方式去否定和贬低这六十年的一切一切。
在谈论《色?戒》的时候,我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实际上是李安的作品满足了内地精英们的需要,是一种统一战线关系,并不是内地精英们错误地接受了一个宣扬文化,而且,把文化这个概念过分突出出来,明显掩盖了精英们深刻的历史使命感。不能想像,内地的主流精英对于宣扬“皇民史观”的作品有什么好感,甚至还有兴趣为这个高声喝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