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孩子不宜出生,因为农村的孩子一旦出生,就不太可能存活。即使侥幸存活了,也很可能长不大。存活不了长不大,就是一个悲剧。
我说的嘛是实情。你说农村的孩子一旦生下来,总得吃奶吧?他们的妈妈都要到城里边去打工,他们就只有吃奶粉对不对?他们吃得起进口奶粉吗?吃不起进口奶粉,就得吃廉价的淀粉香精奶粉是不是?吃淀粉香精奶粉就成了大头娃娃,或者吃三鹿奶粉,成结石宝宝。你看有多少大头娃娃,结石宝宝是体现在我们农民身上的?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包括我们六十多年的文化,就决定了我们是这样的一个农业国家。所以我们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出生。
要是这些娃娃命大,奶粉没把他们的命给断了,他们也得上学吧?幼儿园可以免了,留守的爷爷奶奶种承包田的时顺便就可以照看。可小学中学是免不掉的呀,娃娃们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的挡箭牌上是写了的。而且挡箭牌上也没有把农村娃娃单摘出去,明说只是城市里的娃娃才有。所以我们只有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出生。因为农村的孩子一旦出生并存活了下来,我们还得给他们盖学校。在农村盖学校有多困难,多不容易,你知道吗?盖学校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乡盖一个学校,干部就脱贫了。而且,校舍的质量是很难保证的,连政府大楼的质量也不能保证在地震的时候不摇晃一下,我们怎么能保证农村娃娃的学校呢?所以呢,在地震的过程里,有很多乡村学校的横梁都给断了,然后娃娃们就换了一种生存方法。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包括我们六十多年的文化,决定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农业国家。既然是一个这样的农业国家,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这种文化。那些娃娃就在地底下成了传承我们这种文化的载体。成了地底下的载体,就是一个悲剧。
要是他们侥幸没有成为载体,他们还必须注意不要生疮害病。因为农村的孩子一旦生疮害病,他们比城里的孩子优越多了。你们不知道,乡村里有合作医疗,田头上那个八九十岁的老中医比我们有本事多了!人家坐在田里面,看看天,就知道这孩子会不会拖得过明天,预后好不好。而且在农村里买药比城里可便宜啦,你看看现在的假冒伪劣药品,有多少都是体现在我们农民身上的?可以说,农村的孩子就是这些假冒伪劣药品的主要载体。我们不能说这是一味的落后,大家应该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农村。我们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这种文化,让这种中国文化现在只是在农民身上体现。以后嘛,以后所以我们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出生,假冒伪劣药品就没有市场了,就会慢慢绝迹。
要是他们侥幸得连病都没生,他们还得要有一份超强的体格。农村的孩子一旦出生,就要吸比城里更有害的空气,因为高污染的厂矿都从城里搬到了乡下;就要喝比城里更污浊的脏水,因为放毒排污的低端乡镇企业就在村边。农村的孩子一旦存活了,还必须就地消化严重污染的田地里产出的镉米和毒菜,不然城里销售的超标食品就一定会高于百分之十。所以,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成长起来了,有强胃,有硬肝,有熏肺。因为农村的孩子在这一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他们打工的妈妈从事城里人不干的有害工种,使他们在娘胎中就经受了高血铅高血苯的免疫锻炼,他们在高粉尘环境下工作的爸爸,把开胸验肺的坚硬遗传给了他们。要是他们都跑到城里来,我们在没有污染的地区和远在非洲建立的食品基地,就不能保证供应了。好了,他们自己这一代牺牲了就算了,将来还得有他们的第二代。要是他们的第二代都跑到城里了,还牺牲谁呢?所以我们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出生。不小心让出生且存活了的,只有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我们民族传承的载体,把我们的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要是他们侥幸也强健的话,那么多半就快到高考的年龄了。(不容易啊,同样的条件下,我们有这个本事吗?我们没有。)关于是否应该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我们有委员代表已经有了精辟的阐述。农村的孩子就是读了大学,他们的爹妈能给他们找到工作吗?就算找到了工作,他们的老子有多余的福利房,保障房,存量房吗?委员代表讲得直白,分析得透彻,我就不再这里罗嗦啦。只补充一点,很重要的一点:没工作,没房子,又受了点教育,那就是不稳定因素!咱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把一切不稳定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至于萌芽状态是从受精怀孕算起,还是从分娩算起,委员代表们还可以再深入议一议。总之就一条:农村的孩子不宜出生。农村的妇女不宜怀孕。农村的青年不宜结婚。因为农村的孩子一旦出生,长不大就是悲剧,长大了就是不稳定因素。
要是农村的孩子侥幸熬成了不稳定因素的话,那么当然还是留在家乡,在乡下传承延续的好。所以啊,不要匆匆忙忙把大山上的不稳定搬到平原,把牧区的搬到郊区,然后把郊区的搬进城。其实呢,我们的领导们政策还是把握得很好的,方向感强。发展经济,圈地开发搞拆迁,都是把城里的不稳定搬出到郊区,把郊区的不稳定搬到平原,把平原的搬到山区。这才是正确的大方向,才是天经地义的,符合我们中国这种文化的大方向。顺着这个方向搬,事情就顺畅了,就稳定了。农村的娃娃上大学,是唯一一个逆着这个大方向的漏洞,不稳定呀,要赶快给封严堵死。所以我们也不要鼓励农村娃上大学。要鼓励他们在乡下成为传承我们这种文化的载体。做这种载体,是非常光荣的。你看我的儿子孙子呢,他们就不光荣,天生就不是这种中国文化的载体。他们没出息,只好去和世界接轨,唉,没办法就让他们去接好啦。
当然,乡下的载体太多了,也有问题。比如搞开发拆迁,载体多了就非常麻烦。你们不知道,失地的载体有多难缠。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这么多失地的载体?政府哪能都补偿得过来?你们知道,国家也有困难,拆迁是要很大费用的,咱们花了多少钱安置拆迁户?所以我们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出生。要是农村的孩子不出生,你看我们拆迁该多方便?该省多少钱啊!我们的维稳费和援外费就宽裕多了。所以,归根到底,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包括我们六十多年的文化,决定我们就是这样,农村的孩子不宜出生。我们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这种文化。
什么?你问我为什么水平这么高,能讲得这么透?嗨,我不也就是想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嘛。我就一边琢磨,一边向水平高的代表委员学习呗。你看我们的代表委员发言有多棒!要说呢,还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好。他们西方选出来的能作这么高水平的发言吗?这么发言的能选得上吗?我先慢慢学着好好练着,没准哪天领导就看上了,把我也指定成代表委员。你放心,我也绝不投反对票,不给领导添麻烦,只为领导排忧解难。等着瞧吧,说不定下一届,我就整它个最牛的提案。
3-11-2011
附录:女委员语出惊人:农村孩子不宜入大学
中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7日在无党派联组分组讨论中,语出惊人,奉劝农村的孩子不要去上大学,她解释培养一个大学生成本不低,而且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而城市就业又困难,于是身处夹缝,势必成为一个悲剧。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她表示,自己常年深入农村地区,认为城镇化让每个地方都千篇一律,甚至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中国文化要在农民身上体现”
她认为,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因为我们的地理环境包括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决定我们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既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文化。”她认为中国的文化也要在农村广大老百姓身上体现,只有他们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民族传承的载体,“他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她认为,城镇化不要匆匆忙忙把大山上的老百姓搬到平原,把牧区的搬到郊区,然后把郊区的搬进城。“在搬迁的过程里,我们是把每一种文化的发源地都给断了,然后换一种生存方法强迫他生存。”她认为,快速的城镇化,会导致“我们只剩下北京上海了,所有地方都是这个样”。
她表示,中国文化的延伸,农民也是一种传承,“我们不能说它是一味的落后,大家应该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农村,你们不知道田头上那个八九十岁的老头比我们有文化多了!人家坐在田里面,看看天,就知道会不会下雨,收成好不好。我们有这个本事吗?我们没有,所以我们对文化的看待,不是说我们拿哪种文凭来论事。”
“不鼓励农村娃上大学”
在小组发言上,她更是语出惊人,“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在会后记者就此采访她时,她表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而且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还说,供完了大学生进城以后,就不回农村了。
她还表示,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自己不愿回农村。“在城市里呢,蜗居在北京或者蜗居在他读书的地方,可是蜗居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好了,这样他自己这一代牺牲了,将来他还得有他的第二代,到那个时候,他可能才适应这个城市。”王平认为,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或是高中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
她解释说,自己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要鼓励包括城里人在内,人人都一定要去读大学;也不是要鼓励农村人都进城才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