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苏东坡的一则笑话

(2006-12-22 17:59:18) 下一个

        每个人都能看出此blog的名字窃取自苏东坡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原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今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本诗见《东坡七集》。嘉祐六年( 1061),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府(今属陕西)签判,  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送作者至郑州,此兄弟俩平生第一次分开。苏辙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首《怀渑池寄于瞻兄》寄赠。五年前,父亲苏洵带他们兄弟俩赴京应考曾经过此地,那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一路坎坷记忆犹新。

        苏轼依韵写下本诗,当时作者只有25岁。短短五年的时间,故地重游,苏轼却发现这一偶然经过的地方已是物是人非。
老僧二句忆昔年与老僧奉闲相知相交而如今僧人已故去而筑起墓塔,旧日题诗之壁也已破坏而无法再见。诗的结尾以问句提起前次来渑池时的狼狈,道路崎岖而马又死去,只能骑着跛驴而行。而  “飞鸿雪泥”以其特别生动贴切而优美的文字禅寓,进而演化为成语广为人们使用。


  苏轼一生坎坷,屡次政治风波中,长期贬窜各地,甚至饱受牢狱之灾,死里逃生。但他均能豁达地走过。从本诗里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里,不难窥见其后期刚强达观的底蕴。人世无常,变幻莫测,不必过于计较,面对人生艰难总要采取一个超越的态度。自古真能如东坡这般潇洒者并不多,譬如屈原、李白虽亦浪漫,而牢骚颇盛。

        东坡豁达开朗向上的人生态度深受佛教影响。东坡家世奉佛。受家庭影响,东坡自小就接触了佛教。居官期间,每至一处,东坡都要与高僧共游,从其参禅学佛。东坡一生结识的禅僧很多,其中以东林常总、大觉怀琏、玉泉承皓和佛印了元禅师最为密切,并留下了很多趣闻佳话。

         东坡的一则有名的笑话如下:

         再贬谪黄州期间,东坡与佛印了元建立起亲密关系,有次东坡作了首偈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自以为体现了较深的禅学功夫,便派人把偈子呈给住在江对岸的佛印禅师。

        就本偈语本意,气概非凡,意境很高,显示出东坡居士才华横溢,不可一世。香港天坛大佛落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提词还是用的这首偈颂。“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是这首偈颂的中心思想。一方面固然是在赞颂佛陀;另一方面,是隐喻作者具有超俗,不为物累的境界,是自负不凡的得意之作。

        禅师看后在上面批丁「放屁」两个字,就让人把偈子带回去。东坡看到批话,一时无名火起,遂乘船渡江亲自来找禅师,当即责问禅师何以秽语相加。禅师听说呵呵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东坡一时省悟,方感自愧不如,叹服不已。(参见赖永海《佛道诗禅》第六章,《五灯会元》卷十六《云居了元禅师》。

       也从此看出,明理和致用是完全两回事。 颇有解悟,但如果缺乏实践工夫,顶多是个面子光,受益与否就难说了。就像每个人都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于个人的事业发展和性格锻炼是有益处的,但能真的持之以恒的勤奋上进,总不松懈的人却很少,成功的也是少数。大家也都知道应该助人为乐,但真正事到临头时候,如果需要自己经济精力上付出太多时候,很可能就会犹豫止步。所以,不但要知道怎么做,而且要看能不能真的用心用力去执行,这才是难得可贵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