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亚美尼亚/剧情][游吟诗人][rmvb/413M][中字]UPL

(2007-12-20 07:48:45) 下一个


电影中文名:吟游诗人
外语片名:Ashik Kerib (Soviet Union: Russian title)
The Hoary Legends of the Caucasus
The Lovelorn Minstrel
国家/地区:苏联
首映日期:1988年10月1日 美国
色彩:彩色
片长:74 min
字幕:中文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1924年生于前苏联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父母都是亚美尼亚人。从小就显示出他对色彩的敏感和天神一般的绘画天赋。除了绘画,从小他就对电影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1945年,他21岁,求学莫斯科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进入俄罗斯电影学院(VGIK)导演系学习拍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著名电影学校,为欧洲大陆贡献了大批电影大师。之后成为老师杜甫仁科的助手,杜甫仁科是苏联诗电影的祖先,塔尔科夫斯基和帕拉杰诺夫都得益于他的教诲。

根据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的故事改编。一个游吟诗人在路途上花了一千个白天和黑夜,随时随地尽其所能为人们带来快乐。他的流动的生活方式看似毫无目的,其实不然。他希望在一千个日日夜夜之后,能够挣到足够的钱举办婚礼......如果新娘还在等他的话。






[img]http://photo15.yupoo.com/20071218/101449_2002237213.jpg[img]






导演介绍


生平简介: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Sergei Parajanov,原名:Sargis Hovsepi Parajanyan,俄文:Сергей Иосифович Параджанов),1924年1月9日生于前苏联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1990年7月20日逝世,父母都是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导演。
从小就显示出他对色彩的敏感和天神一般的绘画天赋。除了绘画,从小他就对电影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1945年,他21岁,求学莫斯科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进入俄罗斯电影学院(VGIK)导演系学习拍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著名电影学校,为欧洲大陆贡献了大批电影大师。之后成为老师杜甫仁科的助手,杜甫仁科是苏联诗电影的祖先,塔尔科夫斯基和帕拉杰诺夫都得益于他的教诲。帕氏拍摄了毕业短片《摩尔达维亚的仙女传说》,崭露头角。1954年,在杜甫仁科的电影实验室里,他拍摄完成了现存他最早的短片《Andriyesh》(1954)。但是他并不满意,这部作品与后来他创作的一些零散短片都被他称为“垃圾”。
帕拉杰诺夫1964年在基辅拍摄了著名的《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Tini zabutykh predkiv,1964)。这部作品为他带来巨大的声誉,同时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电影根据一部乌克兰民间史诗改编,大胆、独特、又令人吃惊,与开创苏式电影风格的《战舰波将金号》(Bronenosets Potyomkin,1925)比较,这部作品颠覆了前苏联的电影传统,因为先锋和大胆的姿态,令古板的电影局领导无法接受,同时,桀骜不驯的他公开声援被逮捕的知识分子,于是帕拉杰诺夫上了政府的黑名单。
他1968年回到亚美尼亚拍摄了《萨雅·诺瓦》(Sayat Nova,),这是一部天才的杰作,整部电影几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很快受到当局的关注,被强制重新剪辑,改名为《石榴的颜色》(Brotseulis kvaviloba)重新放映。1973年12月,前苏联逮捕了帕拉杰诺夫,判处他5年苦役。世界著名艺术家、电影导演组成了一个营救团进行抗议,包括著名诗人刘易斯等。即使这样,帕拉杰诺夫还是在监狱里度过了可怕的四年。他返回到第比利斯,但是当局仍然禁止他拍摄电影。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伟大的拼贴画,充满了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色彩,如果他不是个电影导演,他依然会作为一位伟大的画家而不朽。1984年,勃列日捏夫政权垮台,局势开始有了变化。在格鲁吉亚知识分子的请求下,政府终于允许他拍摄作品——《苏拉姆城堡的传说》(Arabeskebi Pirosmanis temaze,1985),这已经是他拍摄完《石榴的颜色》的15年之后了。
1986年帕拉杰诺夫根据诗人莱蒙托夫的传说拍摄了一部短片《Arabeskebi Pirosmanis temaze》,他把他这部作品和《游吟诗人》(Ashug-Karibi,1988)一起献给他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塔尔科夫斯基。流亡海外的塔尔科夫斯基客死他乡,去世的时候心中始终郁结着一股乡愁。两个朋友虽然相处时间不多,却是心神相通的挚友。塔尔科夫斯基曾经问他,“成为导演我还缺少什么”。帕拉杰诺夫对他说:“你缺少牢狱之灾。”
拍摄于1988年的《游吟诗人》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一个穷小子爱上了富家女,为了赚取可以娶自己心上人的钱,他离家,作为一个游吟歌手而流浪。但是他离家不久,对手扬言他已经死去,可是心上人始终对他不渝,一直等了1000天,直到有情人终成眷属。帕氏的电影里始终表现的是一种游吟精神,流浪和命运无常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与前几部作品的晦涩不同,晚年的大师缺少了先锋的姿态,电影开始向简易过渡,我们从中看到了镜头的运动,和简单但是凝练的情节,甚至画面的构成都显得更加成熟。又一部帕拉杰诺夫风格的电影仿佛是他为自己立传,但是命运对他太不公平了。同样坎坷的他始终在寻找自己的心上人。
长期的牢狱生活摧残了他的身体,这位不朽的艺术家于1990年癌症去世。帕拉杰诺夫的影迷费里尼、罗西、托尼诺·格拉、贝尔托鲁奇、著名演员马塞罗·马斯托亚尼、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对他的逝世万分悲痛,他的家乡也为专门为他修建了一所博物馆。直到今天,他的名字在国际上几乎无人知晓,目前为止,甚至没有关于他的一本英文著作。

主要作品

《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

根据乌克兰作家科秋宾斯基的小说改编。伊凡的父亲被杰诺科人杀死,但是他却爱上了杰诺科姑娘玛丽起卡,恩怨纠葛不允许他们在一起。伊凡远走他乡,后来才知道,玛丽已经死了。爱人的死使他痛苦,直到他又娶了巴拉格娜。但是巴拉格娜是个淫荡的女子,她背着伊凡与一个巫师偷情。最后,伊凡在与巫师的决斗中死去。

这是大师的长片处女作,一出世就震惊了苏联电影界。被认为继杜甫仁科早期作品之后的又一次“电影风暴”。电影的价值在于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打破苏联电影的常规与教条,把电影分割成很多个主题,从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基石建立自己诗意美学的叙事。

导演说:“我始终酷爱绘画,而且早已习惯把镜头当作独立的绘画作品。我知道,我的导演艺术会很乐意地融入绘画。我想,这也许是他的第一弱点,也是第一长处。在自己的实践中,我最为经常的是采用绘画式的处理,而不是文学式的,只有就实质而言是绘画变形的文学才是我能够企及的。因此,可以说,影片与小说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导演对没一幅画面都打造得很精致,没有一处不是煞费苦心地经营构建的。

葬礼的场面给人印象最深刻,黑暗阴影如同狂欢的妖魔。黑色的十字架和遥远的祖先们被遗忘的故事,乌克兰民族风情在导演的手中又有了丰富的展示。这一切类似与民俗画一般的东西在导演手中构成了隐喻的符号,通过这些组合到一起,导演执着地描绘出一片远古。

《石榴的颜色》

电影根据亚美尼亚的民间诗人萨雅·诺瓦的传说改编。萨雅是十八世纪亚美尼亚著名的吟游诗人,被人民尊称为萨雅·诺瓦(歌王)。年轻时候得到格鲁吉亚国王的宠幸,被招入宫廷,成为专门的宫廷艺人。美丽的安娜公主爱上了这个会唱歌的年轻人,他也被安娜所吸引。两个人相恋的事很快被国王知道,萨雅被放逐。萨雅最后在一个修道院里出家,过着凄凉地生活。直至最后被入侵格鲁吉亚的波斯王国士兵所杀害,两个恋人再也没有相会过。

我们只能够对这部作品进行大致的描述和小心地推测,任何试图用文字概括这部电影内容的想法都是荒谬的。整部电影没有一句对白,构成电影的元素是一个又一个的哑谜。在这部电影面前我们显得浅薄无知,甚至无法解读那些精彩的画面。电影混合着亚美尼亚民间艺术,包括这个充满智慧的民族的伟大传说、习俗、绘画、服饰、舞蹈和独特的音乐。同时受欧洲天主教和东亚回教的影响,亚美尼亚民族有着不可思议的血统和习俗。单从建筑上看,他们就混合了欧亚两种建筑风格。两种宗教力量的大冲撞赋予了这块土地神奇的传说,而传说又构成了电影新鲜的血液。

帕拉杰诺夫是位诗人、画家、音乐家。上述的三种元素同时表现在这部电影的叙事、镜头和配乐中。导演是用诗人的思想拍摄电影的。大量看起来令人痛苦的意识流,经常找不到前后的逻辑关系。电影运用的是诗人逻辑,观众只需用心感受每一个语句包含的力量和整体的诗意。《石榴的颜色》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有着民间画的风格,色彩以鲜艳为主,特别是一片又一片醒目的石榴红。

导演在电影的开头说,“本片并不是单纯地复述一位诗人的故事,而是尽力重现诗人的内心世界。描写他内心的恐惧、激情和痛苦”。电影通过大量晦涩的隐喻制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围绕整个电影的玄奥的艺术感觉道出了中世纪亚美尼亚民族的传统,游吟诗人的遭遇象征这个民族的苦难。但是电影始终流动着鲜红的希望,仿佛是一股神秘的力量,源源不断地给人以震撼。

言论
我相信导演是天生来的。这像是个童年的冒险:你在孩子们中主动创造了一个神秘的事物,你观察事物的形状来制造东西。你用你的艺术气质来折磨人。一个导演不能训练而成,甚至是在VGIK(苏联国立电影学院)这样的电影学校。你不能学会。你必须天生就具有它。你必须在母亲的子宫里就拥有它。你的母亲必须是个演员,所以你能够遗传到。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都是艺术上的天才。


导演展示的是根本的事实,还有它转化成的想象、悲哀、希望、爱、美丽。有的时候我告诉其他人我剧本里的故事,我问他们:“是我编造他们,还是他们就是真实的?每一个人都回答,它是编造的。不,它只不过是我观察到的事实。
那个时代的苏联电影,不紧紧是我的,就像一个恐怖时期的心电图。他们是恐惧的心电图。你失去拍摄电影权利的恐惧,你饿死的恐惧,你也会为你的作品恐惧。

一个法院以超现实主义者的罪名判处我,说我把这个社会看成了个妖怪。把我看作是巴黎圣母院顶上的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妖怪,有着厚猪嘴和大蹄子,面朝巴黎上空。或许我就是这样一个妖怪,面对着令人无限神往的新的一天。

我不需要那种肤浅的荣誉。我的所有电影只有一样是相同的:风格上的相似。我的生命陈述得足够了。我不想找个学校教课,谁试图模仿我都是错误的。

他人评价
戈达尔:“ 曾有一座电影的神庙,那里有光,有影像和现实,这座神庙的主人就是帕拉杰诺夫。”

风格特点:

诗电影:把俄罗斯传统的抒情诗融入影象里,成就影象诗或诗的影象。乐于采用非习惯性的叙事。他的电影的价值在于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打破苏联电影的常规与教条,把电影分割成很多个主题,从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基石建立自己诗意美学的叙事。导演通过精美绝伦的画面展示了亚美尼亚民族的诗歌和艺术,他的成功在于诗意的镜头作为他表达的方式,他放弃了一般的戏剧叙述逻辑,而是利用镜头之间大量的象征、隐喻,迷一般的哑剧,制造出他独特的诗歌叙述方式。

绘画感:在整个电影风格上,帕拉让诺夫离传统更远,更狂野,也更倾向绘画。在大师的镜头里,饱含了亚美尼亚民族鲜艳的色彩,他那融合着梦幻和哲理的鲜红。高加索山是亚欧的分界线,比邻伊朗和地中海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显得神秘而诡异。他的电影也可被称作绘画电影,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看不到镜头的运动,他总是喜欢把镜头定格在某处,如同静物写生一样,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这个世界。而在他表现的这个世界里,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梦幻般美丽和不可捉摸的色彩。影象有如一幅幅中世纪的壁画、或拼贴的画作,所有的物质都呈现在同一平面上,没有透视与景深,宛如被禁闭在画框里无法移动向外,却又象向镜框外作无限延伸。帕拉让诺夫说:“我始终酷爱绘画,而且早已习惯把镜头当作独立的绘画作品。我知道,我的导演艺术会很乐意地融入绘画。我想,这也许是他的第一弱点,也是第一长处。在自己的实践中,我最为经常的是采用绘画式的处理,而不是文学式的,只有就实质而言是绘画变形的文学才是我能够企及的。因此,可以说,影片与小说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导演对没一幅画面都打造得很精致,没有一处不是煞费苦心地经营构建的。

宗教感:帕拉让诺夫的独特风格来自于他的亚美尼亚血统,那属于高加索的神话传说,以及回教与基督教交错的宗教圣灵,是他所有创作汲取的灵感源泉。他的作品将高加索的草原复活在中世纪的时空下,隐隐透露出一个着魔的宇宙,神秘而诡异,并充满强烈的仪式性质,人和动物在其中不免沦为牺牲祭品。这些与土地偎依的人物,在帕拉让诺夫的镜头下具有庄严的美,乍看俨然如图画里的宗教圣像,而失去了写真性。而所有人物的心理都没有加以刻画,主角通常摆荡在牺牲、服从和热烈追寻自由中,最终毫无动作,也无作为,只是在土地上生与死,因为帕拉让诺夫从不以连续性的叙事来描述人物的遭遇。

电影年表:

《帕拉杰诺夫最后的春天》(Parajanov: The Last Spring),1992
《游吟诗人》(Ashugi Qaribi),1988,
《Arabeskebi Pirosmanis temaze》,1985
《苏拉姆城堡的传说》(Ambavi Suramis tsikhitsa),1984
《石榴的颜色》(Sayat Nova),1968
《Hakob Hovnatanyan》,1967
《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Tini zabutykh predkiv),1964
《石头上的花》(Tsvetok na kamne),1962
《乌克兰狂想曲》(Ukrainskaya rapsodiya),1961
《第一少年》(Pervyj paren),1959
《Dumka》,1957)
《金手》(Natalya Ushvij),1957
《Zolotye ruki》,1957
《Andriyesh》,1954
《Moldovskaya skazka》,1951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