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地中海北 (九) 文藝復興之城 - 弗洛倫萨

(2016-07-17 07:27:47) 下一个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城,有文献记载,佛罗伦萨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曾经是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中世纪,价值两先令的佛罗伦萨硬币,金弗洛林,是欧洲工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柱,佛罗伦萨的银行家,在百年战争期间为英王提供了财政援助。

佛罗伦萨还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贵族家庭,美蒂瑟,的故乡。劳伦斯美蒂瑟,被认为是十五世纪末,意大利政治与文化的设计师。十六世纪初,还有两个家庭成员,利奥美蒂瑟十世和克勒门美蒂瑟七世,成为了教皇。此外,凯瑟琳美蒂瑟高嫁法国亨利二世国王,并在亨利去世后,摄政法国国事,后来退位,受爵塔斯坎尼大公。正好我有个公司同事与朋友,他的姓氏就是美蒂瑟,以前只知他是意大利后裔,却不知他的家族如此显赫。下次碰到刚刚退休不久的马克,这一定是个可以和他好好唠唠嗑儿的话题。

去弗洛伦萨这一天,我们与大部队结伴而行,两辆面包车在利沃诺港口接客,车上我们又认识几位新朋友,一路交谈,很快车至弗城郊外。其余密西根同行者,则有计划包车到更远的地方,塔斯坎尼和一处皇宫旧址,一天的行程,时间仓促,总是不能兼顾。我们的原则是,著名的胜景或者胜地,一定要慕名而来,换句话说,需要事前了解,做足功课知其所然。第一次来,我们就想了解城市而已,真正可以说到过这里。

这天的目的,就是文艺复兴之城,佛罗伦萨。

进城之前,经验老到的导游司机,带领随行人等于城外一处高地,举目一望,整座城市尽收眼底。

弗洛倫萨及亞平寧山脉

小学地理课曾经知道欧洲的名山阿尔卑斯和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这次发现佛罗伦萨就坐落在阿尔诺山谷,有亚平宁山脉为背景,自然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个平坦的高地中央,矗立一尊大卫雕像。大卫,这尊代表圣经英雄的雕塑,是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巨匠米开朗基诺的名作,原本应该是雕塑系列作品,置于佛罗伦萨教堂屋脊线上,然而却最终立于瑟纽厄亚宫殿外面的公共广场。原作由白色大理石完成,这里的雕像应该只是复制品而已,我们后续游程,还是到了瑟纽厄亚宫广场,欣赏到了米开朗基诺的原作。

城邊的大卫

米開朗基洛原作

面包车进城之后,直接把我们带到佛罗伦萨老城,这里车辆管控严格,几乎都市步行街,游人可以漫步街头,周围全是意大利文复兴时期所建的著名建筑、教堂、宫殿和城市雕塑。

我们一行沿卡勒马拉大街,走过圣玛利亚,直至阿诺河上的庞维基欧老石桥。这座源于中世纪罗马的拱桥,构成阿诺河上不可缺少的风景画,桥上小型现代商店与艺术画廊林立,金表名店橱窗,也在吸引着朋友的眼球。

折返朗哥诺阿克瑟阿诺里,沿河岸人行道上,地摊小贩众多,他们一字铺开的油画制品,很有讲究,重叠有序,几经观察,方明白个中缘由。皆是商贩们对付佛罗伦萨城管的妙招,可以从一头推送,迅速打包,逃之夭夭。

其中的一对朋友夫妇,购得几幅这样的油画制品,其中的另一对朋友夫妇,开始了关于这些制品的工艺制作方法的论战,夫妇之间展开的嘴上交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停歇的。从别人买画开始,直到参观阿布卢乌菲兹广场,他们一直在争吵。好不容易进入瑟纽厄亚宫殿广场,众多雕塑与景观终于分散注意力,开始平和下来。好事的朋友,开起了玩笑,说让买画的朋友,再另买一幅,好让他们另外再吵半小时。

吵归吵,夫妻情深才是最重要的,在广场拥挤的游人堆里,总能看到他们夫妻两人,摆谱造型,攥动快门,相互留影。这种旅游花絮,团体观光人多出众才有意思,也更值得记忆。

老城大街边,太太和与丈夫争嘴油画的太太,驻足一家皮货店,在土耳其,两位女士已有斩获,估计他们只是随便看看,并无心真买。这店看起来不像名牌店,我与女店主随便一聊,原来是乌兹别克斯坦倒爷,不成想他们的生意都做到了意大利,原以为只有中国人跑得远。

五光十色,一家冰激凌店面,各种口味的冰激淋,着实让走得有些乏了的人吊口水,抵挡不住的诱惑让我们打开钱夹坐进店内,边吃冰激淋边观街景。想上厕所的人赶紧,一欧元的入厕费又省了下来。

再往前,来到圣玛利亚菲奥雷大教堂,教堂外观华丽而又独具一格,是本次所见众多教堂中最有特点之一。参观完毕大家席地而坐,掏出背包里的食物,开始吞吞吐吐,稍事休息。还有精力的人不甘寂寞,我们要围着着不小的圣玛利亚菲奥雷转一圈。来到拐弯处,争过嘴的夫妻俩,又开始抬上了杠,一个说往东,一个说往西,互不相让,为本次旅游的情趣加油添醋。他们亲热的拌嘴,其实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日常没有少干同样的事情吗,在别人的眼里又是如何认为的呢,生活就是万花筒,没有这些调料,还真就难说乏味了不是?

聖瑪酈亞菲奥雷大教堂

按时回到城中心的广场,找到导游司机,两辆面包一前一后,我们前往比萨。窗外开始落雨,借助面包车所提供的无线网络信号,我打开了艾丰,屏幕上全球定位系统的蓝色小圆点显示着我们这辆面包的行进状况。

两只面包停在比萨斜塔观光处,这时的雨滴也大了起来,可是并不少见游人,大家面对斜塔,冒着风雨,举起相机,摆出各种低档古塔倾斜的姿势,虽然雷同,但仍止不住要仿效。

比萨斜塔

上塔参观则要另购门票,并且有预定的时段,大约是为了限制灯塔人数,门票收入则是用于古塔维修之需。十八欧元一张门票,我们的时段四点三刻。所有大小背包均不能登塔,统统需要寄存在售票处的电子储柜里。

进入斜塔,登顶之前,有一段古塔的介绍,工作人员详尽叙述斜塔的历史,也算是十八欧元中的服务费用。

比萨托雷蒂塔,原来是为比萨城市大教堂修建的一座钟楼,因为塔楼土壤偏软一端的地基不够坚实,修建第三层过程中就开始倾斜,偏移持续数十年,直到完工都未停止。一切皆因土质调查不够,地基强度设计错误所致。

建筑师是谁?迪奥德萨维,一个在同时期设计了比萨城内圣尼古拉和巴特斯萃钟楼,老爱在自己作品上签名的十二世纪比萨建筑师,被后来的学者研究认为是他的作品。然而人们并未发现比萨托雷蒂塔有迪奥德萨维的签名,这不合他的行事风格,因而原设计作者是谁,还要打个问号。

钟塔一度倾斜五点五度,后经现代技术处理,倾斜度目前保持在三点九九度,塔内共有二百九十六,或者,二百九十四级阶梯通至塔顶,七层之后,相差两级,就看你从北向还是南乡计数。塔顶平台中心与塔底中心,水平轴向位移三点九米。

石级登塔

比萨斜塔,成了替代托雷蒂钟塔更加响亮的名字,可见不光成功能够名流青史,失败照样可以!

沿室内石级攀登,到了七层石级便延伸至室外,绕塔成渐近线引致塔顶。太太恐高,有我伴随外沿,她也不肯向上挪动半步,无奈先期折返。

比萨城

与其余同仁会师塔顶,塔顶平台地面则是水平,不同方向上悬挂七口吊钟悬于塔顶。原始的吊钟,从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延绵五百年才得以铸就。站在百年老钟旁边,想象钟声响起,定会震惊比萨全城。

比萨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