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歷史名城 - 巴爾的摩

(2007-12-16 12:28:13) 下一个
 
女兒的生日,這是除公差外的又一個理由,再次駆車千里,來到這歷史名城,自她選上這裏的大學以來,已經是第四次了。逺離家郷在外求學,這獨闖天下的性格,到是很象她爹。二十多年前,不顧母親的反對,他也是生活于陌生的城市,完成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大學生活。

短短不到三月時間,她已是如渔得水,樂不思蜀了。期末大考將近,母親還在家裏为她的學鄴無用地膽着心,而準惫利用第一個感恩節,外出訪友,已是她日程上的重要內容了。看她如此獨立而有主見,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心中自是非常高興。這裏的家長们,與國內的相比真是太幸福了,除好好上班爲为孩子赚那畿年學费外,剩下的,就是出門訪友,周游世界了。

既已周游到了巴爾的摩,難得四處尋覓可去之處。內港外港,前畿次都已去過了,這次就選中了麥克亨利要塞( Fort McHenry )。



使建于一七七六年革命戰爭期間,當時叫威特斯通( Whetstone )要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扼巴爾的摩之咽喉,三面環水,是从帕塔普斯科( Patapsco )河進巴爾的摩的必經之地,使之成爲巴爾的摩的天然屏障。戰爭結束後的巴爾的摩,也因此而絲豪未受戰火的影響。




進出巴城的船只,都要經過這些大炮的眼底。




一七九八年,巴爾的摩正式建市,法國工程師金•瓬欣( Jean Foncin )受命扩建威特斯通要塞,新要塞以喬治•華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總統的作戰部長詹姆士•麥 克亨利( James McHenry )命名。一八一二年戰爭,凸显了该要塞的重要性。一八一四年九月十三日,英國皇家海军的艦隊,從从帕塔普斯科河,對麥克亨利要塞狂轟滥炸,長達二十五小時,守軍將士的顽强堅持,迫使英軍放棄進攻,從而成功的保衛巴爾的摩不失。




這一尊尊昂首的大炮,就像當年的守軍將士。




三十五歲的律師及詩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 Francis Scott Key )正在麥克亨利要塞對岸小住,目睹了英軍對麥克亨利要塞進攻,和美軍的英勇抵抗。九月十三日這天凌晨,弗朗西斯•斯科特•基透過炮火的硝煙,看到一面美國國旗仍然在城堡上迎風飄揚,他被這景像深深感動,隨手在一封信的背後寫下了幾行詩。第二天,他把詩稿送給法官尼科爾遜( Nicholson ),得到大力讚賞,並建議用一首當時非常流行的曲子, 约翰•斯塔夫特•斯密斯(John Stafford Smith)作曲的「 To Anacreon in Heaven 」做為配曲,同時取歌名為「星條旗之歌」(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 ),這首歌深受美國人民的喜愛,很快就傳遍全國。 一九三一年被正式定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國歌。

哦,你可看見,透過一線曙光,
我們對著什麼,發出歡呼的聲浪?
誰的闊條明星,冒著一夜炮火,
依然鋟風招展,在我軍碉堡上?
火炮閃閃發光,炸彈轟轟作響,
它們都是見證,國旗安然無恙。

你看星條旗不是還高高飄揚
在這自由國家,勇士的家鄉?

Oh, say can you see by the dawn's early light
What so proudly we hailed at the twilight's last gleaming?
Whose broad stripes and bright stars through the perilous fight,
O'er the ramparts we watched were so gallantly streaming?
And the rocket's red glare, the bombs bursting in air,
Gave proof through the night that our flag was still there.

Oh, say does that star-spangled banner yet wave
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這天正好有畿會目睹了升旗儀式,如果你留心的话,會發現對麥克亨利要塞的國国旗很特别,不是人們常見的星條旗,她只有十五顆星,而不是五十,也不是十三,這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面國旗。





仔细看看,不多不少,正好十五颗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