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的博客

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Happy Everyday!
个人资料
正文

虎年11月的黔东南 (1) 十三年一次的轮回

(2010-12-31 22:49:54) 下一个



虎年11月的那一天,清晨醒来,推开我房间的窗户,眼前是这样一番景致。
1



这里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苗寨,全寨1300多户人家,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我就住在寨子的最高处,“鼓藏头”唐守成家的家庭旅馆,和大家一样的两层松木房子。
2



贵州,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黔东南是其最精彩最神奇的一角。我之所以选择虎年11月来到这里,是因为今年的苗历新年在阳历的11月15日这天,并且,雷山西江苗族支系也即将迎来他们13年一次的神圣神秘的鼓藏节, 这是苗族祭祀本支祖宗神灵的最大盛典。

苗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东南亚国家和美国等都有它的支系。但苗族中过鼓藏节的,全世界却只有贵州的雷山西江,丹江,黄里,大沟和榕江八开,台江九摆等几个不大的区域进行,堪称独特极至。

鼓藏节是以血缘宗族为单位的祭鼓活动,不同支系部族鼓藏节的年份也不一样, 有特定的过节程序仪式和专门的“鼓藏语言”。 鼓藏节在先秦以前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已经有了。古三苗国在与夏王朝的战争中解体,往西南迁徙过程中仍然保留了鼓藏节。苗族迁到雷公山地区定居后,鼓藏节更为盛行。

苗族经典《苗族古歌》里有记,说人类祖先姜央过鼓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传说蝴蝶妈妈是枫树生出来的,所以苗族崇拜枫树。既然祖宗的老家在枫树心里,用枫树做成的木鼓就成了祖宗安息的地方,祭祖便成了祭鼓,只有敲击木鼓,才能唤起祖宗的灵魂。

保存于鼓藏头家鼓藏堂中的西江苗鼓
3


苗族,历史上曾经历过5次苦难的大迁徙。一位民族学家曾经这样形容苗族: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

在长达数千年的征战中,苗族被迫一次次离开家园,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寻找山那边的好生活。长期的漂泊使他们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传说西江苗族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虎年来到西江,经过13年的奋斗,在下一个虎年获得了丰收。为庆祝丰收,也为纪念祖先就举行吹芦笙,跳铜鼓舞,杀牛祭祖的盛大庆典。在以后的时间里,每隔13年的虎年都要以“鼓藏节”进行祭祀。

鼓藏, 苗语称“脑合闹”,苗话的本来意思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译成汉语,有写做“牯脏”或“祭鼓”的。说“鼓藏”或“祭鼓”,可能与苗族称作“鼓”的宗支相关。用“牯脏”的,也许与苗族的古崇拜物—牛相联。

多年征战逃离中,为了不给敌人留下线索,苗族人遗失了自己的文字,所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被人们执着地一代代口口相传,得以保留至今。但,也留下了许多只知道形式而不知道内容的谜:节日里客人送的礼物为什么只能是单数的鱼和公的鸭?鼓藏节为什么要放那么多的鞭炮?杀猪为什么要客人来动手?鼓藏节为什么要说特定的“鼓藏语言”?

鼓藏节要过13天。第一天乙丑日是聚客天,三亲六戚于当天下午赶到主人家聚集,寨子里会组织男女老少在寨门前排起迎宾队,吹芦笙,唱苗歌,敬拦门酒,那阵势连村民都说“好久不得见啦,好久不得见啦!”
5



6



7




苗家质朴豪爽,客人来了一定要用米酒招待,而寨中年长长袍者的拦门酒更是一定要喝的。 苗家的敬酒不可拒绝,如果不能饮可少量沾唇以示敬意。 苗家妹妹手中的牛角一般能装一斤二两,按习俗如果接过了牛角就要一饮而尽,否则主人是不会放客人进去的,很多不明了规矩的游人都被整得哭笑不得,有的一听甚至吓得扭头就跑。

我观察了一会发现老人手中的碗小而且不满,也不会像两位妹妹那样使劲灌客人,便悄悄地往老人边上凑,进苗寨不要幻想可以躲过敬酒,那就挑个碗小的喝吧,呵呵!
8




节日中,每家有客人三五十人不等,也有多达上百人的。客人们带来的礼物, 主要是鱼,糯米饭,公鸭和爆竹等。鱼,按礼性,要单数,用绳穿缀成串;糯米煮熟,用糯米稻草或芭蕉叶包扎。客人到主人家门口时就鸣炮庆祝,同时向主人报到,主人出门迎接 .

最重要的是鞭炮,越多越好,至少应在一万响以上。这三位乡亲每人都抱了有一万响,而他们是去看同一位亲戚的。
9




西江苗寨鼓藏头,唐守成家早晨第一拨客人七点就到了,门前鞭炮立刻炸响起来。
10




在清雍正开辟“新疆六厅”以前,西江基本处于化外之地,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与汉族地区有显著差别,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不同性质的自然领袖其职责也不同,相互之间具有分工协作的性质,共同维护苗寨的安全与利益。

“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每个自然地方下辖若干相互有密切联系的村寨。
“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
“族老”则是某一家族的领袖。
“理老”一般由德高望众、学识丰富的人担任,主要负责民间纠纷的调解、裁断。
“榔头”主要负责刑罚,维持地方治安。
“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
“活路头”则主持安排农业生产。
其中,鼓藏头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

清政府在苗疆实施“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方老,寨老等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祭祀和生产的鼓藏头与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

每年的农历十月丑日傍晚,活路头会提着放了少许牛粪的粪筐,手拿一把驱邪的茅草,来到自家田边,嘴里念念有词祈祷来年的丰收,并把猪牛粪倒进田中,用钉耙挥田泥盖上,把茅草插在上面。整个仪式的参与人员还包括11名寨老及一位巫师。活路头回到家中,还要用酒煮好的鱼和猪肉祭祀田神。第二天,各家各户照办,此后就可以开展抬粪,犁田等农事活动了。而开秧门,完谷祭等不同时间的稼穑仪式,也得由活路头先做。

在西江苗寨,世代的鼓藏头都产生在唐家,而且是传给年龄最小的儿子。 西江苗寨内的唐和蒋姓是清乾隆年间,政府为管理苗疆取消了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而用苗名的谐音定出来的汉姓。

唐守成1992年开始做鼓藏头,那年他刚从凯里的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去了别的城市做老师。后来,他的父亲老鼓藏头去世,寨子的其他头领便按照惯例请他回家接替鼓藏头的位子,他也就从外埠转到寨子附近的一所小学。今年是他继1998年以来第二次主持西江的鼓藏节。

“人太多了,阵势大了,热闹很多,日子过好了么!”连日来繁琐的庆典事务,寨内事务,家庭事务使得壮年的“苗王”面露倦意。

11。鼓藏头唐守成




12。第一晚的鼓藏盛宴,就是客人带来的贺礼,俗称“吃客饭”。




这一天的西江千户苗寨,从早到晚都沉浸在鞭炮的轰响和烟雾的包围之中。谁家的鞭炮响的次数多,烟花持续的时间最长,谁家的客人就最多就最富有,主人家就最有面子最受人尊重 。

13。烟花到处都有,然而绽放在苗寨上空的烟花全世界只在这里!




节日第二天丙寅日的凌晨2点,既“丑”时,唐守成在祖先神位前插香烧纸, 口中喃喃地向祖先通报鼓藏节的来临。他把刚刚屠宰的公鸭血与酒一同滴洒地上表达对先人的祭奠,然后将沾了鸭血的冥纸贴在神龛上,那里已经贴满了历届鼓藏节祭奠过的冥纸,又从鸭身上拔了两根毛沾上鸭血帖在冥纸旁边。
14




凌晨4时,杀猪祭祀。按习俗,鼓藏头家开动第一刀, 同时点燃一大串爆竹,随着他院里的猪叫声和爆竹声起伏, 西江1300多户人家的“吃鼓藏过大节”才算是正是开始了。

杀猪的差事不劳主人动手,必须由客人操刀,鼓藏节间特有的“鼓藏语”也开始了:
猪不叫猪,叫“官人”,源自“天篷大元帅”之称。
杀猪叫“抠干兰”, 意为敬拜官,
杀猪刀叫“叶子“,
拜官后要给官人身上盖稻草叫"蒙绷",意为盖绒毯,
点燃稻草给官人退毛称为"拖哈",意为晒太阳,
继而用刀刮毛的过程叫“脱官衣”,整个祭祖过程只有刮毛是不可以拍照的。

猪腿是主人家给来客的回礼,尤其是带尾巴的猪腿,那是送给至亲或是上宾的。 主人为客人准备的猪半腿是有礼数的,每一组客一腿, 主人家杀猪数量,要看组客多少而定. 
 寨里有老人说:“30多年前, 穷啊!西江过鼓藏节 每户仅杀一头猪或两户杀一头猪,现在日子富了,各户杀猪少则两头多则五六头!这次鼓藏的气氛浓多了,也隆重多了!”

唐守成他的亲戚及大哥(右一), 点响第一只爆竹给乡亲报信,并且给第一批官人盖上绒毯等待晒太阳。苗王家今年一共杀了7头猪。
15




“拜官”时第一刀剌下的仓门肉, 既母猪胸前乳房这片肉, 寓意“金银财富”, 煮熟后切成大块, 无盐也无任何佐料, 每块约2-3两,每块要带有乳头. 唐守成在祖先神位神龛前和自家门口烧纸插香,将猪头,仓门肉,米酒,糯米饭各十二份摆放地上迎接祖先回来过十三年一轮回的"鼓藏节"--"脑合闹"。他执香低语,用家乡话追述了祖先频繁迁徙的艰难和他们的辛勤劳作,请祖先喝足吃饱,望祖先保佑全家老少平安健康,保佑寨子来年丰收富足。

从凌晨2点鸭血祭开始,整个仪式过程严肃严谨,唐守成不苟言笑,生怕会惹怒先人招来祸害。
16



祭祀祖先后,所有的食品和酒肉都被摆上了长桌, 宾主此时开始吃鼓藏,过鼓藏,欢庆一堂。与主人家同桌的客每人都分到一块或数块仓门肉, 吃了仓门肉求吉祥如意,望来日生活更美满。

吃鼓藏也讲究用鼓藏语:
食用盐巴叫"脑甘秀",意思是吃草木灰,因为过去苗居地多贫穷落后,交通不便,市场没有盐巴卖,只好到山上割青草烧灰来当着盐巴食用。 吃饭叫“扒沙子”.

唐守成家客人太多,请来好多亲戚朋友帮忙,这两口大锅也是前一天刚在院里垒好的。
17




主人家做完祭祖后,客人用餐前也要从酒碗中取两滴洒地,从每碗菜肴中取一点扔到地上慰籍先人。吃鼓藏要右手捏糯米团,左手抓肉, “大称分金,小称分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粗犷豪放油然而现,13年才轮回一次的节日,吃得越多表示来年越会富足安康!

酒足饭饱后叫"巴如巴栏简",意思是满仓满库了,寓意粮食丰收堆满仓库,未来13年当中年年风调雨顺,都会获得丰收。
客人吃好后,应礼貌地向主人或同桌的人们说"你们慢吃!"
主人听到后讲"再吃一碗,再喝一杯酒!"
客人赶快回答"满仓满库了!“

18



这一天的下午,西江及其周边七个寨子的寨老代表及男女青年100多人,打着自己系部的幡旗,排着队伍在铜鼓芦笙坪举行了祭鼓仪式。

深沉厚重的鼓点,似苗族先民迁徙时沉重的步履,一部悲壮的血泪历史记录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彰显苗族人从不屈服的刚毅性格。
19






按一般习俗,到了第二天寅日中午或第三天卯日,客人会提出“来了已有两天,也是该回去的时候了”。

主人听到后要客气地说:“多住几天嘛”。

客人则答: „我们要赶马回程“!

苗族好客, 若一家来客,寨中的邻居房族都会出来接待,杀鸡宰鸭拉客串寨。“串寨”是苗族接待客人的一种礼俗,也是最高礼节,盛大的节日里还要一路吹奏芦笙击节木鼓,以牛角酒敬宾客,手舞足蹈,全寨人欢乐同庆。

串寨首先从主人家开始,一家家品尝,一家家感受。如果房族过大,一天串不完就两天三天...最后再返回到主人家来团圆,循环一个轮回。如此这般地东家请西家迎,客主们个个喝得是眼泛惺松,半醉若醒。 这种淳朴的民俗风情,似乎只能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找到一点痕迹:“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告别时,各家客人在主人的欢送下,抬着主人赠还的回礼大猪腿,加上一头挑的糯米饭或十来斤糯米和3-5斤肉,跚步行去,赶马回程,悠然尽兴地返回本家,这个过程叫做“龙麻”。几天过后,姐妹或姑妈还要带领姑娘们再回来参加铜鼓芦笙盛会。
20



21。鼓藏第三天卯日, 各家各户要蒸糯米打粑粑,桌上又多了一道美味佳肴。



第四天辰日赶早餐。既然是“赶”,那就得快。天不亮主妇的厨房就忙起来了,这天的早餐又会添上鸡鸭鱼等更多的美味。太阳还不见踪影, 各家各户中堂栏杆外或门口的爆竹便响如雷声,越早就餐预示着家庭越早勤劳致富。

这一天亦是孩子们的节日,有个游戏叫做“拉牛拉马”。孩子们要在夜色朦胧时来到河边,点上一支香之后,捡一块长条石用细绳子捆着拖回家,大声向屋里的老人呼叫:“牵牛牵马来,快把圈门开!牛来圈小装不下,马来门小进不得!”

老人们便答:“大圈开着等,大门迎着开!”寓意招福迎喜,来日牲畜满圈,粮丰衣足,生活更好。

辰日中午,盛大的祭祖活动开始,这天以后的九天时间里整个西江苗寨便是一片沸腾的天空。院前屋后帅哥美女身着艳丽衣衫,吹芦笙,跳铜鼓, 白天跳,晚上唱,还有斗牛,斗雀,刺绣比赛和银饰展览许多活动,山间路口到处是人们质朴的笑脸。

苗族罕见神秘的鼓藏节,十三年才来一次的轮回,我很庆幸自己能置身其中!
22



23



24



25



26



27



28



待续 -


借此帖祝大家新年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玉垒关 回复 悄悄话 好看。。
真好看。。
野猪闲逛 回复 悄悄话 按语言分类,全世界(中国、越南、老挝、缅甸等)苗族有130多个分支,贵州境内有88种(目前发现的),占绝大多数。
北京西城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毛小毛的评论:

是,有很多分支。
毛小毛 回复 悄悄话 图文皆美,我到过平坝,没去过黔东南,苗族也有好几种吧?谢谢分享!
北京西城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eijingconnection的评论:

给您老先拜个早年! :)
北京西城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出喝酒的评论:

谢谢!仍记得你那幽默的笔力 :))苗年每年都有,明年可以去看看塞:))
出喝酒 回复 悄悄话 好看好看!小姑娘真可爱,焰火真美!由衷羡慕您能回去参加这个节日……
beijingconnecti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山东农夫的评论:

你是对的。每十二年有一个兔年,应该是十二年一个轮回麽。
北京西城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静水子的评论:
谢谢鼓励!镇远去了,也只是短暂停留了一晚,因是从古城洪江过去的,一下子觉得曾经沧海难为水了,没找到什么特别好拍的。不过那也是一处恬静美丽的地方。
静水子 回复 悄悄话 好照片!我去过黔东南的镇远县,不过当时不是节日,故看不到这么盛大的场面。
北京西城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hreepalm的评论:

谢谢!去吧,好地方
北京西城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山东农夫的评论:

生肖一共有12个,那么轮一圈轮完的话就是12年,等再轮到虎年自然是第13个年头了 :))
山东农夫 回复 悄悄话 应该是12年一个轮回吧?虎年到虎年该是12年。不是13年。
threepalm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我也想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