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28)
2008 (195)
2009 (139)
2010 (93)
2011 (90)
2012 (50)
2013 (77)
2014 (72)
2015 (67)
2016 (62)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办了多少企业?
中国工业化始于1860年左右. 这里贴一些有关洋务运动的数据, 可看出其范围是很广的.
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前, 中国工业化在已经有相当规模.
当初道光皇帝(1850左右)拒听取林则徐忠言, 斥之为"无理取闹", 以致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
之后, 清廷痛定思痛, 达成共识:
--"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务须得其密传,能利攻剿,以为自强之计”
开始走自强路线, 咸丰同治先后委托奕?, 及上面的三大汉臣们, 开始改变满清闭门造车的陋习.
其中曾国藩走过不少弯路: 他手下的花了十几年时间, 一直造不出开花弹. 这才意识到,依靠旧有的传统工艺作坊, 是没法跟欧美列强竞争的. 才决心走机械化道路. 因此, 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成了最大的进口机器代办.
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有大家熟悉的江南造船厂之前身,江南制造局, 于1865年成立.
同期办的还有影响广泛的: 苏州炮局, 天津制造局, 汉阳兵械厂, 安庆制造局等等.
工业化的规模:
据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辑录的资料显示,晚清建立的新工业(即机器工业或近代工业)有工厂19260家;甲午战前平均每年进口机器633972台,甲午战后平均每年进口机器3793259台;1915年(民国四年,与清朝末年接近),机器工业有工人1109万多人;1895年(甲午战争结 束)前,机器工厂中,官办厂占28.7%,民办厂占71.3%,机器工厂的工人中,官办厂占56.1%,民办厂占43.9%。
清廷鼓励私人投资企业. 投资达到一定数量,封赏爵位
工业化对清朝财政的收入:
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南京条约》签订之年)清政府岁入(全年财政收入)银3714万两,1891年(光绪十七年)岁入 银8234万两,1911年(宣统三年)预算岁入银29696万两(因为辛亥革命,无决算数)。
1911年的岁入为工业革命前(1842年)的8倍, 是1891年的3.5倍. 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里, 因工业化,朝廷的财政收入有了惊人的变化.
可惜, 一场庚子赔款闹剧, 把辛苦攒起的家底, 都赔了
数字来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19983e010192x3.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19983e0100zlp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