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westo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米开朗杰里大师弹奏贝多芬奏鸣曲第三十二号

(2009-04-29 19:03:52) 下一个
(告示: 油管灭了一个playlist虫子, 但产生了新问题. 有些旧的playlists可能看不见. 如果见到,请留言或者qqh给我.请注明林克).

Beethoven Piano Sonata #32 In C Minor
贝多芬把c小调用于特殊场合.
19世纪以来音乐分析家认为这是他的"艺术本色"--c小调的作品包括命运交响乐,悲伧奏鸣曲,合唱幻想曲等
这个Op 111作为贝氏的最后奏鸣曲,有辞世的意思(按托马斯·曼的解释)
米开朗杰里这里正值他的艺术顶峰年代.他的演奏极具理性的张力.

4/6/2010:原来的一个录音被删了.重新登一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wes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罢了的评论:
好一个信手拈来.
贝氏一生是两元极端里寻"解".在这里第二乐章里,他周游于阿波罗和狄俄倪斯之间(头三个variations),地狱和天堂(后面两个variations).
当然这个"解"不是理性意义里的.
就像顿悟也不是理性过程.
大概只有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和禅有共性.
wes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种菜得菜的评论:
就等你浮水了:)
Arrau弹得极为庄重,他的第二乐章差不多近二十分钟.远超过一般的十五-十六分钟.尽管我也被他的弹奏感动,不过多了葬礼气氛.
这里第三variation的确是jazzy.预示了Scott Joplin的诞生!
第一至第三变奏,每次音符长度减少一半.演奏的气氛从阿波罗式的庄重到酒神的狂欢.
这个jazzy的部分是应该是酒神的庆祝(贝氏作曲里常有希腊神话的影子).
这个米大师的弹奏现在越来越makes sense.


种菜得菜 回复 悄悄话 没听过32号是一生的遗憾~~

记得在睡前听过一次Annie Fischer弹的此曲,竟失眠了,以后再也没敢晚上听。米老的琴声在高音区十分明亮剔透,听起来有些Jazzy:)

听Schnabel和Arrau的弹的同样令我激动不已。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eston的评论:谢谢你的回帖。你的回帖让我想到“戛然而止”这个成语,也让我起了宋代禅宗大师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想必贝多芬在生命戛然而止之前,已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第三重境界,彻悟中将生命由繁从简,返璞归真,以两个乐章来代表与完成入世和出世。

怎么觉得自己像在解释老毛诗词似的。哈哈哈。。。凑凑热闹。

(烦请把我下面那帖去掉)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eston的评论:谢谢你的回帖。你的回帖让我想到“戛然而止”这个成语,也让我起了宋代禅宗大师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想必贝多芬在生命戛然而止之前,已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第三重境界,彻悟中将生命由繁从简,返璞归真,以两个乐章来代表与完成入世和出世。

怎么觉得自己像在解释老毛诗词似的。哈哈哈。。。凑凑热闹。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
wes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罢了的评论:
猜测是他让op 111第二乐章成为(奏鸣曲)绝响,因为生死历程和拯救都在那里完成了.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eston的评论:能不能谈谈为什么只有两个乐章?我很想知道:))。 先谢过!
wes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trad的评论:
Arturo Michelangeli
The great Italian master. Some consider him the greatest pianist ever, but that's a matter of taste.
Strad 回复 悄悄话 太棒了!请问米开朗杰里的字母怎么拼?
wes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罢了的评论:
哪里. 那是属于IMO,IMHO之类的意见.
因为这是贝大师最后一奏(鸣曲),后辈钢琴家都很下功夫研究.虽然没月光,悲伧甚至暴风雨,田园等出名,但含义深刻是众认的.
甚至为何只有两个乐章(你前面提到),也有涵义.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eston的留言:同意你的看法,特别是在乐曲结尾部有那么点沉静有余,热情不足,缺乏撞击力。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米开朗杰里的风格比较内敛严谨的缘故。欣赏你的直言不讳,我通常对大师们的东西不太敢批评:))
wes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eston的评论:
漏了说,第一乐章弹得非常完美(包括情绪定位).
米大师一直是弹Steinway.但经他手指发声的晶莹度胜过Fazioli.当然后者不可能有Steinway在各音域的变化幅度.
wes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罢了的评论:
对他的音色评论很到位.
米开朗杰里是近代钢琴家里具有最完美音色的.他的姿势,从背部位置到肩部和手臂,手腕,手指,最符合力学原理,以致能发力透彻和有极佳的协调性.大概只有Gould对音色追求化过类似的功夫.
虽然Richter也具有出色的指尖力,但音色就没有同样的晶亮圆润.

不过我对他这里的弹奏,特别是第二乐章演奏有些保留---偏于冰晶.
相比之下,他学生Pollini的阐释令我感动不已. Richter(原来这里登过,但油管把那个删了)和Arrau的弹奏也同样令人动容.
第二乐章的变奏大范围地概括了人生情绪色谱.依我看,那第三个variation应该更具狂欢纵乐,米大师弹的过于冷静.

贝氏这个作品给我的感觉像是体验莎氏李尔王(贝的伟大也由此可见),所以我偏爱更具情绪变化的弹奏.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贝多芬的《命运》和《悲怆》是脍炙人口的作品,所以比较熟悉,对这首钢琴奏鸣曲谈不上熟悉,所以不像前两部作品那样在我心里有明显的情感效应,缺乏感觉中的抒情与柔和性,这当然不是作品的原因,而是因为我对乐曲不够熟悉所致。这部奏鸣曲很独特,只有两个乐章,不像其他奏鸣曲有三到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紧张、激烈、缜密、快速利落; 第二乐章比较缓慢、细腻,变奏也比较多。

米开朗杰里的演奏技巧,就一个字:“漂亮”!。他弹的每一个音都充满了张力与弹性,节奏感奔放跃动,指法干净利落细腻、变化多端;音色晶莹剔透、圆润饱满,如熟透了的稻穗。或许是因为他的手大,不需要踩太多的Sustain,因此,我几乎听不到明显的Sustain。

米开朗杰里的触键之美,收放之间的细微控制,令我叹为观止。我非常欣赏米开朗杰里运指细腻内敛的演奏风格,所以我在女儿学钢琴的过程中,我再三提醒她不要在演奏时摆动太多,不要夸张,要稳重、含蓄、内敛。

谢谢分享!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油管堵塞。想起老爸血管堵塞,搭了四根桥,现在都可以跑高速公路了。等一会通了再来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