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westo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此音能得几回闻?Gould,Rose演奏贝大提琴奏鸣曲三号(3rd mvmt)

(2007-03-02 23:27:30) 下一个
Glenn Gould – 不用再介绍。
Leonard Rose (1918-1984)美国出生的伟大的提琴家,也是马友友从九岁到十六岁在Juilliard Pre-College 的老师。马是 Isaac Stern介绍给Rose的。 Rose 第一次听到马试奏,就告诉他女儿马会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提琴家之一。马那时就有非凡的音乐记忆力,只有Rostropovich和Gould能比的上。
 马在15岁时即被哈佛录取,他延迟了一年。那一年中,他开始疯玩包括醺酒等等,也很少练琴。他父母对他的反逆毫无办法。后来是Rose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渐而改斜归正。
Rose 比Gould 年长~15岁,两人都是出名的重视音色和有着超越的技术。在风格上一个内敛,一个外扬。他们的组合有着罕见的默契同时又富有自我特性。这样的配合才会有这样动人的演奏!



[ZT] 钢琴象诗人,感情敏感而丰富;大提琴象哲人,性格沉静而内敛。当诗人和哲人相遇时,就自然会有对话,有交流,也有冲突。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就赋予了两个最富个 性的乐器之间最完美的对话方式。
贝多芬是对大提琴音色真正赏识的第一人,这在他的《第五交响乐》的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乐》的第四乐章就表现出来,在这两部交响乐中,贝多芬大大提高了大提琴在乐队中的地位,但它们还只是交响乐里的一个角色而已。真正得到个性张扬和淋漓尽致的发挥是在《大提琴奏鸣曲》中。这五首堪称精华的乐曲,充分地利用了大提琴天然的那种抑郁哽咽的音色,让乐器的歌唱带点悠悠愁绪,悲戚而感人。然而,钢琴的演奏则让大提琴不至于沉溺在过份的忧郁之中,它听来精神抖擞,激情昂扬,优柔之中兼收刚强。
第一号和第二号(OP5)是早期作品,但已经非常成熟,贝多芬的音乐个性在这两部俊朗刚健的作品里凸显无遗。第三号(OP69)为中期作品,是五部《大提琴奏鸣曲》中最优美,最感人,也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首乐章两件乐器互相唱和,心有灵犀;次乐章又似乎在激烈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第三乐章时而深情款款,时而相互竞赛,你追我赶,深情和激情交织为一体。这部作品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整个作品充满力度、速度的对比和思想感情的强烈变化。第四号和第五号(OP102),不用说,从作品编号就知道是晚期作品,这最后两部的思想性更为突出,感情更复杂,更丰富,也更耐人寻味,和《第九交响乐》、《晚期弦乐四重奏》、《晚期钢琴奏鸣曲》一样,代表了贝多芬沉郁顿挫,雄浑浩大的音乐风格,是贝多芬晚年心血的结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collector 回复 悄悄话 淋漓尽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