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作家周国平曾评价杨绛: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杨绛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悲欢苦痛。
早年她经历颠沛流离,晚年又饱尝生离死别。
但无论低谷还是高峰,面对赞美或是诋毁,她始终淡泊从容,活得优雅而通透。
我们爱杨绛,爱她的生活态度,更欣赏她的处世智慧。
她用自己的百年人生告诉我们:遇事的反应中,藏着一个人的见识与格局。
遇急事要静
苏洵曾说过一句话:
处世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正所谓心静则明,人生的很多智慧都藏在沉稳与冷静里。
越是情况紧急,越要保持头脑的清醒,沉着应对。
《杨绛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件往事。
抗战后期,上海形势严峻。
那时候,经常有日兵闯入民宅逮捕市民,很多人被抓后就再也没能回来。
一天,钱钟书在学校上课,杨绛在家辅导女儿功课。
突然佣人慌张地跑进来,说有两个日本人在外面敲门。
女儿听后,吓得紧紧抓住妈妈的袖口。
杨绛却面不改色,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吩咐佣人打开了门。
日本人来后,高声嚷道:“谁是杨绛?”
杨绛淡淡地回答:“我就是。”
他们打量了一下她,说:“明天来一趟宪兵司令部。”
说完就走了。
那天晚上,全家人都翻来覆去睡不着。
杨绛却像往日一样,倒头就睡,一觉睡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醒来,她还特地精心打扮了下,然后带着一本书,就出门了。
到了宪兵司令部,同时被传唤的其他人,全都脸色煞白,坐立不安。
杨绛却独自坐在会客厅一角,旁若无人地读起书来。
日本人来了后,见她如此淡定,感到非常惊讶。
随后,他们威逼恐吓,问了很多问题,杨绛从容不迫,应对如流。
审讯结束后,日本人毫无所获,只得客气地将她送到大门口。
原本饱含凶险的一次危机,就这样被化险为夷。
作家米贝尔说:
有恬静的心灵才能够把握自己,有稳定的精神才能够指挥自己。
生活像一场拳赛,心浮气躁,就容易自乱阵脚。
冷静下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见招拆招,有条不紊地解决所有麻烦。
《昭徳新编》里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当你遇事能够不慌不忙,平心静气地面对一切。
你会发现,生活中所有突如其来的难题,都早有它的应急方案。
02
遇烂事要离
很认同这样一句谚语:“一怒之下踢石头,只会痛着脚趾头。”
遇到烂事,越纠缠事就越多,最终拖累你的步伐,使你难以脱身。
只有不予理睬,你才能避免被那些破事的影响,从而轻装前行。
杨绛在清华任教时,曾在一次全校大会上,被推到风口浪尖。
当时,一个女学生突然站起来,控诉她:
杨先生上课不讲工人,专讲谈恋爱,说结了婚的女人也应当谈恋爱,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人们议论纷纷。
杨绛并不认识该女学生,那些话,她当然也没有说过。
当几千双眼睛都盯着她时,她却依旧若无其事地坐在位子上,既不回击,也不辩解。
会后,有朋友问她为何不解释,她说:
不了解我的人,就随他们怎么想去吧。
回到家,杨绛看了一会儿书,倒头便睡去。
第二天,她照常像平时那样,读书写字,上课教书,继续做学问。
慢慢地,议论的人越来越少,没多久,这件事便再也没人提起。
到了下学期,选修她课的人,反而比之前还多了不少。
漫画家几米有句话,说得很好:
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
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所以无论多别扭,你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面对他人的污蔑、指责或伤害,别去较劲,及时远离,把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
正所谓:“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一滴墨汁落在杯中,则黑色晕染一片;若融在海里,大海仍万里澄清。
当你眼界足够广阔,你会发现,那些烂事,都只是你来时路上毫不起眼的石子。
与其在不可理喻的人事中消耗自己,不如低下头来,专心赶路。
03
遇难事要熬
杨绛先生一生经历了时代的浮沉变幻,遭遇过人生的种种风霜雨雪。
年轻的时候,一家人挤在法租界避难。
她先前就职的学校被迫停办,钱钟书又找不到工作,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都成了头等大事。
为了补贴家用,她当起家庭教师,在离家很远的一所小学代课,每天来回辗转近一个多小时。
尽管生活清苦粗粝,杨绛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
她将经历的苦难悲伤写进剧本,同时也把希望与勇气融入剧情。
1943年春,戏剧《称心如意》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这也使她正式开启了文学之路。
到了晚年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本以为可以过上清闲舒适的生活。
却没想到,刚经历了岁月动荡的苦难,她又迎来了生离死别的绝望。
先是女儿钱瑗因肺癌晚期药石无医,仅仅一年多就离开人世。
不久后,患了膀胱癌的钱钟书也撒手人寰。
耄耋之年,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换做常人,早就崩溃了。
可杨绛坚韧如昔,在最难的岁月里,她忍住锥心之痛,埋头于书斋。
一边整理钱钟书遗稿,一边继续创作,最终活出了丰盈的百岁人生。
杨绛先生曾说: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越细,香得愈浓烈。
人生浮浮沉沉,生活起起落落。
你所遇到的所有磨难,熬不住,就是障碍,熬过去,就是你更上一层楼的台阶。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当你会感到特别难的时候,那正意味着光明就在不远处,不妨再咬牙坚持会。
耐住风雨,蹚过泥泞,那些考验,终会变成命运的另一种成全。
04
遇顺事要敛
孔子有一句话,“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格局越大的人,在顺风顺水时,越是懂得内敛。
杨绛先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拥有无数高光时刻,但她却始终保持谦卑的姿态。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光环,她却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2014年,杨绛曾就读的牛津大学艾克塞特建院700周年。
学院推选了一批杰出校友为荣誉院士,杨绛入选,且还是仅有的两位女性之一。
消息传来,亲友们都为杨绛高兴,中国社科院甚至准备专门为她举行研讨会。
没想到,几天后,她就致信牛津大学,谢绝了荣誉院士的头衔。
在回信中,杨绛先生说:
“我只是曾在贵院上课的一名旁听生,对此殊荣,实不敢当。”
相比浮名虚利带来的快乐,她更喜欢躲在书斋潜心治学。
冯骥才说过这样一句话: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无论到了哪一个台阶,都应放低姿态,将光华敛于内,把聪慧藏于心。
正所谓: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
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以低求高,以谦自持,才能不断拔高自己。
05
听过一句话:“品现于事,心藏于身。”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在于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在于面对问题时的心态。
沉着坚韧多一些,困难就少一些;眼光胸怀大一点,事情就小一点。
人这一生,所谓修行,其实都是修心。
先改变自己处理事情的态度,才能改变你人生的高度。
点个“在看”,愿你我守一分清净,持一分平和,在历练中成就人生大格局。
作者:每晚yebo,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