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主耶稣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7)
诚信,社会道德的底线
--有感于先知米该雅的故事
文 | 任运生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王上22:1-40
亚哈是以色列历史上一个邪恶的王,他的妻子耶洗别更是恶名昭彰。这一对儿臭名昭著的王与后将以色列陷入历史上灵性最为黑暗的光景。然而,正是在这最黑暗的时期,耶和华神造就了一个以以利亚为代表的伟大先知时代。与以利亚同时代的,还有另外一位刚正不阿的先知米该雅。列王纪上二十二章记载先知米该雅的故事。
犹大王约沙法去见以色列王亚哈,“亚哈问约沙法说:‘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吗?’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你我不分彼此,……请你先求问耶和华。”(王上22:4-5)
于是以色列王亚哈便召聚四百位先知,问他们是否可以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他们便异口同声地说:“可以上去,因为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王上22:6)
约沙法从这些先知的行为举止中感觉到异样。于是便问亚哈,难道这里没有一个耶和华的真正先知我们可以求问吗?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还有一个人,是音拉的儿子米该雅,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约沙法说:‘王不必这样说。’”(王上22:8)
于是以色列王亚哈便打发一个太监去招先知米该雅。
“那去召米该雅的使者对米该雅说:‘众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王上22:13)
这位使者显然体察王的心意,他是一位识时务者。当然他也清楚先知米该雅的性格,因此他委婉向先知进言建议。但遇到米该雅这样的“不识时务者”,先知显然并不领情。
“米该雅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王上22:14)
于是先知米该雅被带到王的面前,亚哈以同样的问题询问他,“米该雅啊,我们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王上22:15)
“米该雅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华说:'这民没有主人,他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各归各家去。'’”(王上22:17)
亚哈王恼羞成怒。以色列王说:“将米该雅带回交给邑宰亚们和王的儿子约阿施,说:‘王如此说: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来。’”(王上22:26-27)
“米该雅说:‘你若能平平安安地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借我说这话了。’又说:‘众民哪,你们都要听!’”(王上22:28)
“众民哪,你们都要听!”(“Mark my words, all you people!”)
“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王上22:29)
但以色列王对先知米该雅的“凶言”还是有点心虚,万一真有什么不测?于是亚哈王改装上阵,他却要约沙法仍穿朝服。亚哈以为这样就可以隐藏自己。
有时候一个人的自欺和愚蠢可以到滑稽可笑的地步!
亚哈忘记了先王大卫的警告:“耶和华啊,……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诗139:1-7)
旧约时代判别一个人是否是耶和华的先知,要看他说的话是否应验。
那么,米该雅的话有没有应验呢?
“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到晚上,王就死了。”(王上22:34-35)
以色列王亚哈死了,正如先知米该雅奉耶和华之名所说的话。
“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唯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赛40:8)
亚哈王喜爱虚谎,最后赔上自己的性命。
列王纪上二十二章的主要篇幅是亚哈之死。但本文要讨论的乃是先知米该雅,一个刚正不阿、敢于讲真话、勇于为真理作见证的先知。这样勇敢诚实、不畏权势的人,今日已经很少见了。
传说一个大公司,要招聘一名销售经理。在经过几轮筛选之后,最后剩下三名候选人做最后的面试。
第一个候选人进去,老板问他一个问题:二加二等于几?候选者虽然对于这样的问题感到奇怪,但还是直接回答道:等于四。
第二个候选人进去,问的是同样的问题:二加二等于几?第二个候选者想了一会儿说,应该介乎于三和五之间。
第三位进去,还是这个问题:二加二等于几?那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先生,您希望它等于几呢?”
(What do you want it to be, Sir?)
最后的结果是:第三个候选人被顺利录取了。
这个社会历来都不乏这样的人,揣摩在上者的心意,专说好听的虚话,而不敢或不愿讲真话。
英国历史上在血腥玛丽统治的最后四年里(1555-1558),共有288人因为反对“化质说”(在祭司祷告之后基督的身体和血真实地临在于饼与酒之中的教义)在火刑柱上殉道。(莱尔著,维真译,《旧日光辉》,九州出版社,2015年,第22页)
敢于讲真话,历来都是要有代价的。司马迁宫刑,海瑞罢官,都是历史的明证。
传说光绪年间,内务府虚报冒领,光绪爱吃的鸡蛋要十两银子一个。一次光绪问他的老师翁同稣,“鸡蛋如此昂贵,先生您吃得起吗?”翁同稣深知个中猫腻,便支吾推脱道:“回皇上,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
欧美也是如此。因为政治正确,人们不敢对同性恋、同性婚、变性人等议题自由讨论,更别说批评。甚至连问候“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也不得不噤若寒蝉。
有人说:“不敢说真话是个人的耻辱,不能说真话是时代的耻辱!”
说真话是要付代价的。“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王上22:27)米该雅被假先知西底家打耳光,被亚哈王下在监里受苦,吃不饱、喝不足。
主耶稣说:“‘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15:20)
大祭司审判耶稣,耶稣什么也不回答。但当“大祭司对祂说:‘我指着永生神叫你起誓告诉我们,你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太26:63)时,耶稣回答他说:“你说的是。”(太26:64)
同样耶稣在彼拉多面前也不回答,但当彼拉多问“你是犹太人的王吗”时,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太27:11)
“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约18:37)
耶稣被定罪的唯一罪名,是自称为神的儿子。祂为给真理作见证,其代价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使徒保罗为福音的缘故忍受了极大的逼迫和苦楚。但保罗说:“弟兄们,我若仍旧传割礼,为什么还受逼迫呢?若是这样,那十字架讨厌的地方就没有了。”(加5:11)
彼得和约翰为给真理作见证被囚禁和鞭打,然而“彼得、约翰说:‘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4:19-20)
为真理作见证,这是要付代价的,正如我们的主。现今不少地区教会的弟兄姐妹正在遭受试炼,但神必保守祂的儿女靠主站立得住。
主耶稣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7)
基督徒做盐做光的社会责任,要求基督教会和基督信徒,应当引导社会道德;而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底线!
任运生 来自中国大陆,牧师,现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