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在内蒙古的日子(13)- 大学生们 (2007-08-25 11:26:53)
冬天有时没事干,我们这一伙子人最爱坐在五奶奶家炕上聊天,那时没有零食,老乡就炒些大麻籽嗑着吃,那麻籽就一半绿豆那么大,嗑了后把仁吃了,皮吐在嘴边上,慢慢地嘴上就像长了胡子一样,等嘴边上都粘满了,再一抹嘴扔到地上。
有一次大家跟着这算命的活题聊起来了,广西的韦建中家里是广西建筑设计院的,他说人家给他算的卦说他将来是坐小汽车的,我们那时候一点都没想过,出山沟都不知什么时候,这样的希望一点儿都看不到,自然没法接茬。他后来分在县农机厂工作,不久回家娶了个媳妇,结婚没过三天回来了,过了两三年就是不回家,后来马家爸爸问他,他说离婚了,好像是发现那个姑娘不是处女,那时候可是严肃的事。他比我们都早调回了南宁。
内蒙工业大学毕业的王凡一表人才,也说起他的经历来了。他说毕业时他们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一个同学的朋友来了,聊了一会儿天儿,就给他们算起卦来,先问王凡算什么,王凡问他会被分到哪儿,那人说大青山南边。结果他真的被分在了南边,他又问一个女生,那人想知道婚姻,这位就说她将来会嫁给一位在旅途中认识的人,后来果真如此,其他的我也记不住了。王凡没怎么干活,成天回呼和浩特去,路过县城就去汇报汇报, 早早就分配到了县农机厂工作。他娶了个漂亮的大夫,79年以后也调回了呼和浩特。再后来听说被抓了起来,因为爬到人家女生澡堂子后面窗户偷看。这叫什么事呀,那算命的没算到这个。
湖南的刘建平调到公社广播站,每次马家爸爸去公社买粮,领工资就去看他。他那里有个火炉,有个尺半大的锅,有一次从他那儿回来,马家爸爸高兴得很,我说怎么回事呀?他说小刘买了个羊架子(整个的羊骨头)他们煮了一锅面条,那个香呀,一人吃了五大碗,那可是北方的碗呀。后来他也调到了县农机厂,干得不错。他是个很会值产业的人,每月发了工资就先买东西放着,什么毡子呀,皮袄呀,总之不乱花钱。后来他在老家娶了个媳妇,很结实,再后来就调回湖南去了。80年代他到北京看过我们,在他们县里也搞得不错,自己都建了楼了,那时还刚开始改革开放哪。
内蒙的老高是个老实人,老家是邻县托克托县的,他一直和我们在村里,直到我们都给分配工作。他家在农村给她找了个老婆,也不错,一直在县农机厂,后来我们都走了,他还在那儿。
这几个在大汉沟锻炼的人中,只有我们两对儿是结了婚了。我们怎么结的婚你们都读了,那朱秀英和董化民可不一般。他们是河南工学院毕业的。1963年,我们入学时正好国家教育部有规定,不许抽烟,不许喝酒,不许跳舞,不许谈恋爱.......我们真是听话,努力地学习。可是朱秀英她们俩一个是书记,一个是班主席,借着工作关系就爱上了,越爱越明显,闹到人人皆知的地步,学校领导生气了,叫他们不要谈下去了,他们不听,最后杀一警百,把他们开除了。这两人不低头,还叫了个三轮车,坐在上面在校园里转了好几圈,以示抗议。后来文革开始了,好像她们又杀回了学校,要不怎么分配了哪?我可是从来没去追过根挖过底,现在写东西了想该说清楚呀,太晚了找不到了。他俩的脾气够大,动不动就听见他们大吵大闹,时不时还摔碗摔盆,五奶奶就去劝。他们因为有关系,没劳动锻炼完就回了河南。
马家爸爸和我悠悠哉哉地在村里,他穿着一身百衲衣,天天出工去干活。为什么是百衲衣哪?那时候的人只有两三条换洗裤子,不像现在几个礼拜轮不上一次。那活又重,砍的柴又带刺,衣服裤子就破得不成样了,到处补的都是补丁,那时候的口号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虽然生活不如城里,但鸡蛋很便宜,从老乡那里买4角一斤。有时候也会改善生活,农村有个习惯叫“打拚伙”,就是几个人想解馋,一起出钱买一只羊,杀了煮好大伙分,(当然不能每天杀,全队的羊也没多少)。 记得有一天他们说好了,等了一晚上没动静,我们就睡了。 半夜,忽然被惊醒,原来是海亮子来敲门,开开门,递进一碗羊肉来,没有佐料,白煮搁点盐,我不吃嫌膻,马家爸爸披着衣服,棉裤也没穿,趴在风箱上(那时没桌子)三下五除二把那一碗羊肉吞了下去,那是内蒙的冬天啊也不怕冷。可真是馋呀,到现在我还记得他趴在那里吃那碗羊肉的样子。我那年怀了孕,过了冬天到三月就回了北京,等到生了马大,过了产假,我们已经被分配在县种子站了,就直接去上班了。
到现在我们这些人天各一方,失掉联系了,韦建中肯定是坐上小汽车了,我们现在连家里带店里就四辆车哪,时代真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