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LinkedIn-China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3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
“大约20年前,我刚搬到洛杉矶,在那遇见了大卫。他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他第一次向我介绍网络,计划有趣的出游,带我到寺庙参加犹太节日,介绍许多我从没听过的、很酷的音乐。”
桑德伯格提到,结婚11年来,丈夫了解她、支持她并且深爱著她,还给了她两个完美的孩子,两人更是真正的事业伙伴。
“大卫是我最坚强的依靠。当我难过时,他保持冷静。当我担心时,他说一切都会没事的。当我不知所措时,他给我想办法。他将自己奉献给孩子,过去几天里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强,更让我确信大卫精神上仍与我们同在。”
她感叹两人相处的时间不够,这几天地狱般的日子,是她人生最黑暗、最难过的时刻,但伤心的同时,也让她感恩自己过去有多幸运。
“如果当年我与大卫步入礼堂时,有人告诉我今天会发生这件事,我依然会走上红毯。因为能够当大卫11年的妻子,并和他一起为人父母10年,比我想像得还更幸运、幸福。我感谢我们曾经拥有的每一分钟。”
“我一生的挚爱今天要休息了,但我们只会埋葬他的躯体,他的精神、灵魂、他惊人的才华将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人们会分享大卫如何打动他们的生活,他将永远活在于家人、朋友的爱里,以及孩子们的精神和毅力里。世事变幻,但因为我与深爱的大卫生活,世界却已经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了。”
前两天夜里,Facebook COO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丈夫大卫·古德伯格(Dave Goldberg)去世了。悲剧发生得太突然,而且他才刚刚47岁而已,难免叫人缓不过神来。
在中国,古德伯格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他管理的在线调查公司调查猴子(Survey Monkey)也没有中国区的业务。照理说,一个陌生人在硅谷的生死没道理激发我强烈的情感反应。但事实上,我有。
这个晚上,我伤感了蛮久的,为他,为他妻子,也为他们两个不满10岁的小孩。
一年前,我看过桑德伯格写的《向前一步》。那个时候,我35岁,刚刚结婚,而且马上就要换工作了,还不得不面临生育的倒计时。在那样一个手忙脚乱的时间点,其实没有人真能帮到我什么。因为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所以每一个建议看起来都像是在添乱。
有一天下午,我看到《向前一步》这本书,而且迅速看完了,觉得安静了不少。几天之后,我还有点多事地把它推荐给我的朋友。她刚刚从媒体转型去了一家大互联网公司,有点受困于新的职业环境。
结果,她也很喜欢这本书,觉得受到了鼓舞。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其实,我会看这本书完全出于偶然。一般来说,我对于这种看起来像是励志、成功学和管理工具的书籍是很排斥的。不过,一旦读过之后,再有人嘲笑它矫情和生硬,我都会为它辩护:它不是那样一本关于机会主义的工具书。如果你还抱有这种观点,要么是因为你还没有看过,不了解它,要么就是出于偏见。
虽然远隔重洋而且素不相识,我还是想要诚心实意地感谢作者的坦率。这种坦率,曾经多少让我受惠。作为一名有10年工作经验的职业女性,不论在我自己的生活里,还是周遭的阅读环境里,都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和我分享如此亲切又有价值的女性经验。
事实就是如此:我妈妈很愿意帮助我,但她是“50后”,已经停止工作20年了,无法理解我面临的工作压力和职业选择。
我的女性朋友们倒是能够百分百理解我的处境,但她们几乎都有跟我一样的困惑,也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至于那些比我更加成功的女性呢,她们应该是做得更好的一群人。老实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采访过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可是她们在谈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时表现得非常自信,好像这件事情是那么理所当然、游刃有余。她们让我觉得,如果我连这么个不是事儿的事儿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还混什么混。
至于我的男性同事和朋友们,他们的建议就更叫人沮丧了:别整那么多没用的,你到底干还是不干啊。
总之,夸张点儿说吧,在我人生的一个关键时刻,《向前一步》这本书出现了。只有雪莉·桑德伯格跟我分享了那些尴尬、混乱和不堪的经验。要不是她开了口,我根本不可能会知道,一名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美国职业女性,竟然曾经因为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在之后很多年里都觉得自己是那种“脑门上刻着‘离婚’二字”的女人”。
每一个女性采访对象都胸有成竹地跟我讲,她们是如何高效地把管理公司的办法用到管理孩子身上,但只有桑德伯格有胆子写出这样的经验:她不仅有过让孩子穿校服睡觉的念头,而且在一次出差飞行中,她的女儿被发现头上生了虱子,而当时同行的人里包括eBay的CEO。也只有她告诉我这样的抉择:她曾经因为备孕,拒绝了管理LinkedIn的机会。
雪莉·桑德伯格帮助我认识到,女性的职业成就根本就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也根本不像其他成功女性表达的那样得心应手(好像如果你做不来,那就说明你笨,或者不够努力)。恰恰相反,除了工作能力和工作时间,它需要一名女性付出比男性更大的努力,其中包括:承受舆论压力的心理准备、豁达的心胸和幽默感、和自己的内疚好生相处,以及,找到一位真正的人生搭档。
在这本书里,桑德伯格花费了相当的笔墨讲述自己和丈夫大卫是如何互相信任、磨合和磕磕绊绊走过来的。她直言不讳地建议,如果你要约会,大可以尝试各种坏男人,但如果你想要定下来,那就真要打开雷达,给自己找一个真正的伴侣。
从选择丈夫的角度来说,大卫确实是个完美的选择。他有自己的事业,而且相当成功。早年间,他创办了一家在线音乐公司,后来卖给了雅虎,成为雅虎音乐的VP。后来,他离开雅虎,管理着美国最大的在线调查公司。
但是,大卫并不是那种忙了一天回到家就只想躺在沙发上放松的男人。他欣赏自己的妻子,愿意和她共度一生,并且有极大的自信和胸怀支持她的事业——小到在家照顾孩子跟洗衣服,大到把自己的公司从波特兰搬到湾区。
桑德伯格承认说,经常会有人把她拉到一边,悄悄问她:嗯,大卫怎么看待你比他更成功这件事?
而她的丈夫表现得比她更自信、更强大,他总是一笑置之、一如既往。
不仅在中国,就算在美国,也不是每个丈夫都能够接受妻子的成功。更有甚者,不是每个丈夫都能够接受妻子有成功的愿望。
就在大半个月前,还有一张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海报在社交媒体上流传。这张海报上面写: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养育孩子照顾家庭,何苦要挤破了头跟男人抢资源争地盘呢?当然,立刻就有有识之士反唇相讥说,职位又不是男厕所,凭什么是男人的专利?
这张海报并非从《玩偶之家》穿越而来,因为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接到了来自她丈夫的最后通牒。她是一家PRE-IPO公司的副总裁,她的丈夫供职于一家大型外企,常年驻外,每个月只有几天时间和妻儿相处。因为夫妻二人都忙,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得不过着寄宿的生活,只在周末由妈妈接送、辅导和陪伴。最近一次期末考试,孩子考了倒数第一名,愤怒的丈夫于是告诉妻子:你没有善尽母责,最好立刻辞职或者换一份轻松的工作,好把孩子接回家照顾。
在这位丈夫看来,照顾孩子理所当然是妻子的责任,而自己的常年缺席则理所应当。我的女性朋友,她到头来除了要上班挣钱,承受和男人一样的工作压力,还要接送和照顾孩子,除此之外,不论她有多么努力,一旦出了差池,还有一份额外的道德指责等着她。
这么看来,尽管桑德伯格承认,自己的婚姻也非尽善尽美,但大卫作为一位丈夫确实难能可贵。去年,为了宣传这本新书,夫妇二人一起上《60分钟》访谈。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大卫的样子。就连我也会好奇,一位管理成千上万名员工的女强人,她的丈夫会是何方神圣?导师型?鲜肉型?青梅竹马型?还是利益合作型?
大卫出现在荧屏上的样子既有亲和力又不叫人失望。
他微微有点发胖,穿干净的深色T恤衫,很镇定,也蛮风趣的。可能是怕妻子紧张,他的右手一直放在她的膝盖上,又不时开个玩笑活跃气氛。
主持人问,你们真的觉得洗衣服会让男人更性感吗?他就笑,哎呀,这么一说,立刻得有多少美国男人往洗衣机跑啊。他也承认说,在妻子和小扎谈offer的时候,他狠狠“教训”过她,因为她竟然打算接受小扎提出的第一个价钱而没有还价的意思。“哪有人这么谈判的啊。”他说。
节目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人问桑德伯格,你花了这么多时间在女性公共事务上,是有从政的打算吗?桑德伯格哈哈大笑,老练地把话题岔开了,但又没把话说死,留下一道伏笔。
其实,她的样子跟希拉里和撒切尔很不一样,不但不穿那种一五一十的职业套装,甚至说话的声音还纤细沙哑,有点羞涩。跟那两位杰出女性相比,她也更愿意面对自己的弱点,因此显得更加有亲和力。
在书里的某个章节,桑德伯格曾经不无遗憾地说,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职位越来越高,身边的女性同事也越来越少。有一次,她代表Facebook去某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融资谈判,茶歇期间,竟然问不到女厕所的方位,因为从来没有女性在这间巨大的会议室开过会。
尽管我们的世界已经比娜拉的时代进步多了,但女性想要向前一步,仍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宿命,那就是,穿过无数道越来越窄的窄门,她发现,“渐渐地,我成了房间里唯一的女性”。
现在,这位房间里唯一的女性,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伴侣。眼看着一个人失去此生挚爱,切肤之痛,感同身受。
愿她安好,愿他安息,而明天还要继续。▲
本文转载自财经天下传媒(微信公众号:cjtxzk),作者雷晓宇。LinkedIn领英授权发布。欢迎更多媒体、企业与组织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联系邮箱bzou@linked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