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2014世界杯足球赛今天已拉开帷幕。这为期一个月的世界杯赛事让很多中国球迷成为夜行动物,球迷的疯狂行为让很多人不理解:“至于吗?看22个人抢着把一个球送到对方大门里?”“真不可思议,整整一个月时间,他为了看球不分昼夜,足球比我和整个家庭还要重要。”非球迷,尤其是女性非球迷的典型抱怨莫不如是。球迷为世界杯如此疯狂,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心理现象?
(1)宣泄压力。世界杯是球迷解放自己的节日,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人们工作压力大,处处面临竞争,更需要宣泄心理压力。四年一届的世界杯,给球迷们创造了这样一个释放的环境,大家在深夜里呐喊、助威。看球,是思维的体操,更是思维的休息、放松,是头脑对城市的过快生活节奏、工作压力、复杂人际关系的反弹,通过反弹,大脑暂时得到了放松。
(2)男人比女人更热衷赛事的原因。为什么男球迷多于女球迷?这是因为男人不像女人那样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内心体验,而足球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的途径。
(3)运动与心理宣泄。宣泄是缓解抑郁、焦虑的处方之一。因此,有研究表明,热爱运动的人,会比普通人患抑郁、焦虑的几率更小。
(4)足球与人类攻击本能。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人在潜意识中都有攻击的本能,这种本能只可能被疏导,却不可能完全被压抑。足球正是一种充满攻击性和竞争性的运动,它可以帮助人们将心中压抑的攻击冲动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象征性地发泄出来,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在足球场上球员冲、抢、踢的行为和原始社会里冲锋陷阵、捕猎、保卫领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使人产生共鸣,以达到释放本能攻击欲望的目的。这种攻击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被接纳的,而足球,用体力冲撞的方式,给我们有机会接触更原始、更本能的自己。
(5)看世界杯与挑战社会规则。看球的另一个快感在于,如果一件事可以让全民狂欢,那这种全民狂欢可以蔑视已有的社会规则。因为热爱足球的人众多,甚至因为足球调整了整个工作的节奏和进程,社会在一个非常态的、过节的气氛里,这种秩序被突破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曾有研究小组专门收集赢了球赛后球迷的唾液,并进行测试,发现唾液中的雄性激素水平与平时相比升高许多,这说明足球比赛确实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6)看球与归属感。人都需要有一个精神家园,即所谓的归属感,而中国目前人口的高流动性不利于这种归属感的建立和维持,足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心灵上的归属感。我们喜欢的球队和球星,有一些是和我们的自我认知相符合的。当符合自我认知个性的球队胜利时,我们仿佛看到自己的胜利一样。我们看球的方式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方式,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投射在自己爱的球队上。
另外,与朋友或家人一起看球,或与球队身着相同的队服的人在看台上掀起人浪,发出统一的口号,这都涉及人们对身份的归属感,形成同仇敌忾的气氛,这种深刻的连接,满足了人们对归属感的需要,让人们不再觉得孤独。
(7)赢球与成就感。与归属感相伴的,是赢球带来的成就感。支持的球队赢球之后,自己有很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因为球队实现了自己无法完成的愿望,填补了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大家都渴望成功,但现实中有很多羁绊,通过替身来完成梦想,无疑是美好的。普通人内心都有英雄情结,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而崇拜的球星,其实就是我们的“替身”,卡卡、梅西等球星过人、射门让我们的内心有巨大的满足感。
(8)伪球迷与从众心理。有一种人,他们既不喜欢足球,也不讨厌它,而处在周围都是球迷的圈子里,不看球,就不能谈球,就和周围的人在未来的一个月里失去了共同语言,这种被边缘化的危险让这些本来中立的人有了从众的压力,往往会转入看球者的行列。他们被称作伪球迷。伪球迷充分证明了从众心理的作用。
法国的勒庞曾经写过一本《乌合之众》,在这本书中,他表示在宗教情怀丧失殆尽的今天,群众找不到“想入非非”的感情,从而得到集体赋予他的力量感和幸福感。勒庞说:群众不需要什么别的,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群众需要这个“上帝”把它带到集体中去,让它变得强大。世界杯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群众的心理,更加上由于大众传媒的发展,世界杯的教义便被无限地传播开来。当然世界杯只是上帝的替代品,它更安全,更非暴力,也更有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