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没有宽恕,随处即狱中——我看南非政治家曼德拉(文/化外人)
去年2月,29岁的社区协警齐默尔曼(拉丁裔白人)在佛罗里达一个社区巡逻时,射杀了17岁美国黑人青年特雷翁?马丁。经过数周的开庭辩论,今年7月,这个酝酿一年半的“世纪大案”终于宣判了,陪审团认定齐默尔曼是自卫开枪,于是无罪开释。
此案的宣判震动全美。似乎,它远比埃及的危机、斯诺登的泄密更严重。为什么?因为它再次牵动了美国种族之间紧绷的神经。
这个案子,让我更看到曼德拉在南非种族问题上所做的贡献之可贵。
南非从1948年起推行种族隔离政策,这是少数族群(欧洲血统的白人)制度化、系统化地歧视、压制与迫害多数族群的政策。
说到南非,让人不能不想到曼德拉。革命者曼德拉经历了27年的铁窗生涯,受尽折磨。南非当局迫于国际压力,终于在1990年初释放他出狱。1994年,在南非第一次不分种族的普选中,他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特别邀请看管他、虐待过他的3位狱警到场,参加他的就职典礼。这3位狱警忧心忡忡,不知道曼德拉会如何当众奚落他们。
在典礼上,曼德拉逐一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他介绍说:“能够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我深感荣幸……可更让我高兴的是,当年陪伴我在罗本岛度过艰难岁月的3位狱警也来到了现场!”然后,他把这3个人引介给大家,并逐一与他们拥抱。
曼德拉解释说:“我年轻时性子急、脾气暴。在狱中,正是在他们3位的帮助下,我才学会了控制情绪……”曼德拉这番出人意料的话,让这3人无地自容,更让所有在场的人肃然起敬,人群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仪式结束后,曼德拉再次走到狱警身边,平静地说:“当我走出囚室,经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的那一刻,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伤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狱警禁不住泪流满面。那一刻,他们终于知道,告别仇恨的最佳方式就是宽恕。
复仇与暴力无法消除仇恨,只能使好人变坏;宽恕则能消解仇恨,使坏人变好。可是,宽恕只有在公正和公平的社会前提下才有意义。因此,在两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曼德拉总统和图图主教的领导下,南非公布了《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解法案》,并在该法案下组成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图图主教担任委员会主席。
委员会宗旨为:在弄清过去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促进全国团结与民族和解。
其具体任务是:1)全面调查自1960年3月1日至1994年5月10日这段历史时期内,各种严重侵犯人权事件的真相;2)让受害者讲出真相以恢复他们的公民尊严,并提出如何对这些受害者给予救助;3)考虑对那些服从政治指令而严重侵犯人权,但已向真相委员会讲出所有事实真相的犯罪者实施大赦。
此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人权文化”、实现民族和解,使因社会不公引发的种种灾难不再重演。在全国电视上,全程现场播放委员会的听证会,以达到全民教育的目的。
数年后,工作完成。委员会取得的成果虽然并非十全十美,但在这样一个曾粗暴践踏人权的国家,政权交替竟然没发生大规模的暴力事件,“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成就被认为厥功至伟。抚平了南非人心中的怨恨,为稳定种族关系与种族和解奠定了基础。
那么,是什么力量和理念在支持着曼德拉呢?
曼德拉不是一个经常把宗教信仰挂在嘴上的人,不过,他从小就信仰基督教,属循道会。他的宗教信仰不但给予他内在的力量,更塑造了他的世界观,让他能够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宽恕和仁爱,拒绝苦毒与仇恨。
他说:“在那漫长而孤独的被囚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心灵的解放。”
曼德拉的个性乐观、坚强,常常藉着说服自己内在的恐惧来给他人以勇气。他目标坚定,行动踏实,不偏执于意识形态,可以为政治效果约束自己,甚至改变策略。例如,1985年,他在狱中率先与白人对话,这让同党颇为不解。
他可以把个人的不幸遭遇,上升到政治的层次来处理,以淡化个人的恩怨。在传记里,他强调自己并非圣人,而是一个需要经常悔改、不断努力的罪人。这并非自谦之语,这不仅因其早年的荒唐,也不仅因其面对家人有无限的歉疚,还因为,作为一位政治家,他虽有坚守信仰和信念的一面,也有政治野心和善用政治手腕的一面。
与他合作多年的作家、《时代杂志》主编理查德·施腾格尔(Richard
曼德拉年轻时曾到过伦敦,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他读到一段对他影响巨大的碑文:“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世界;当我日渐成熟明智,我发现无法改变世界;我将眼光缩短,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但是,这没有可能;当我进入暮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仅仅想改变我的家庭,但是,唉,这也不可能。如今,躺在临终之榻,我突然明白:如果一开始,我只改变自己,成为榜样,我就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就可能更好地为国家做事,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世界!”
是的,凡事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是多么好的座右铭!
曼德拉说:“人性真正伟大的光辉并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靠着上帝的恩典,95年来他衷心地履行着这条金律。或许,这就是我们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如果政治家都有这样的度量和视野,问题就解决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