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至简至效的止痛按摩法方法:就是一句话:“伸张对侧筋肉” 来源:《妙药奇方》撞伤疼痛,伸张其对面之筋肉,速愈。如胸部受伤,将手贴于胸部,伸张后背之筋肉,伸张几次,止痛。——总共就这两句话。 我的实践: 1、对于跌打损伤,只要是没出血的,都有快又好的止痛效果。我的经验是,如果是找对对侧,快的4、5下就减轻疼痛,轻的10几下就完毕。如果十几下还没一点效果(操作过程中常问点有效果没),马上重新找对侧,我的经验不能彻底止痛,也一定会减轻大半,肯定都有效果。另外如果青肿的很严重了就要敷药了(芒硝),这个方法对青肿没有手到病除的效果。 2、咽喉肿痛,这个来的最快,治疗的效果最好,基本上能几分钟就能止痛。我儿子今年感冒就是嗓子疼,一片药没吃,按上述方法按摩就好了。 3、颈椎病:很多人都有,我发现这种病不是电脑玩家的专利。 我治的第一例是妻子的弟媳,09年正月来我家,闲说话时,她说左肋下疼有一年多了,去医院检查大夫也没说出什么。我就抱着试试的心里用上述方法治疗,没想到,也就几分钟就彻底好了,直到现在也没犯,当然现在我也不知什么病。见我的方法这么有效,她就说颈椎病也非常严重,我一时兴起,治不好也治不坏,没想到当时就好了大半,我记得共治了两次,有10多分钟。嘱咐她回家(在外地,一年能回来一趟)以后按这种方法按摩。后来电话中询问,没有继续按摩,好了三个月后就又和以前一样了。 我的妻子在几年前,成人高考紧张学习时,颈椎难受,抬头低头都难受,没法看书学习了,我就用这种办法,几次就彻底好了(一次也就3-5分钟)。 上班时,有一天我的颈椎因长时间坐电脑前非常难受,没办法就自己治,也是一次2-3分钟,几次也就好了。(电脑玩家,可用此方法) 4、落枕:今年我教的学生有两个得了落枕,都是一气呵成,十多分钟治好了。 5、咳嗽:治感冒引起的咳嗽也很快。今年给儿子治了两次,都是十多分钟内分几次治疗就好了。上学时学生也有得的,利用课间按摩,不过有两例只见效了,但没治愈。 6、胃疼:我儿子今年有过一次胃疼,我先是揉足三里,捏内关,都没管事,没办法才试用这个方法,没想到真的好用了,四、五分钟吧就不疼了,而且还持久,不象穴位按摩,可能过会又不好了。 7、慢性咽炎的发现:给我同士按摩颈椎时,她说多年的咽炎感觉好多了,而我伸张前面的肌肉(我认为治疗咽炎应该伸张后面的肌肉),偶然的发现。 我的经验: 1、无痛疗法:不论病人跌打损伤多疼,你不碰他的痛处,所以不用担心更严重。 2、按摩不费力气:就是抻肉皮就有效果。 3、最好是手接触皮肤,隔衣服的话手会滑,费力效果也不好。 手心的对侧是手背,前胸的对侧是后背,左脸的对侧是右脸。 但且记,一定一定是正对,差开一点就没效果。如咳嗽,先让病人直立,并告诉发痒而致咳嗽的地方,然后找到后背或后颈正对的地方,我的方法是两手心向下,一手在胸前——发痒的位置,一手在后背按住正对的位置(方便的话用笔画个红点),然后让病人趴在床上,然后一手在红点下不动,另手在红点上来回运动抻肉皮。不是反应点,也不是放松。仔细看我上面的回复,关键是一个“抻”字。再说说三十晚上的治疗吧,春节在内弟家过的,晚上看电视时内弟说左膀缝痛,有三年了,医生说是后背筋膜炎。我帮他按摩了一会,他说好多了,过不长时间,他又说和和先头差不多了,我第一感觉是他的病灶是游离的,就是说不在一处,他确认我所说的对,以补充说有时窜到右膀缝去疼。另外以我的经验和颈椎有关系或说病根在颈椎。这一点他说颈椎没啥事,只是有时颈椎处有响动, 我心里想到什么程度才算有病呢。我先为他抻了颈椎和胸椎对侧,然后是左右膀缝对侧。他说他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不会超过十五分钟,保准疼,这次看来是有效了。“抻”的方法,我以为大家理解了,我的错。好了,我举个例子说一下:如果是男同志,就请把肚皮露出来,体验一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直接接触皮肤,然后左手不动,右手上下运动,两手中间的部分一松一紧就谓“抻”。还有拇指是没那么大的力量的,最好是用手掌操作。腰间盘的对侧是小腹,我间接治疗过两例,效果很好。不是你理解左手放在右手之上的呀,两手之间有一点距离,两手之间的部分正是疼痛点的正对侧皮肤。两手的手心都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呈上下的平行排列。是对的。 病灶很少有一点点的,另外自我感觉用手掌能使上劲。不过你提的非常好,目标是治好病,明白道理,手法是多变的,患者体位也是多变的,只要在此手法的适应范围内,操作者能用上力就好,你拇指能用上力就用拇指好了。我的方法也是在实践中体会出来的,不要拘束,只记住一句话“伸张对侧肌肉”就对了。颈椎的操作确是一个问题,如果真按我上面说的方式找对侧,颈椎上部的对侧可能就是嘴了,真的没法操作了,我的操作是:患者略抬头,再找对侧就在喉部了,然后轻抻皮肤就有效了。手法是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的,不是死的。没人教我,我知道的只是一句话“伸张对侧肌肉”,多实践就会懂的,而后会随心所欲的。不妨找你身边的亲人实践一下手法。 ![]() 找对侧的方法 操作者的方式 ![]() 我以前治咽痛用的是手部穴位,也特好用,记得在大学时一同学咽痛都不能吃饭,我就捏手穴,然后一边捏她一边开始吃东西,但让我不解的是嗓子不痛了,但过一会又反复了,最后我加合谷才疗效持久。不过现在基本不用了。感觉抻比点揉好在以面代点,以大面覆盖小病灶。以前看刊物上介绍一种治疗麦粒肿的方法,就是用手指按住眼角,向耳朵方向多次抻,效。(原意是这样的,原话不记得了),我理解,其实和我介绍这种方法是一脉相通的,说白了就是抻上眼皮,我治过一例,很简单。 懂了就会正确操作,不懂就是盲目去做,效果当然也会打折扣。①我介绍一种方法,是止痛的,一句话::“伸张对侧筋肉” ②找法:看图片,如前胸痛找后背正对处,其它以此类推。 ③手法:“抻”,参见相关楼 ④效果:我的实践至简到效,你的实践……。这个方法可能对抽筋不能取效,它不是简单的损伤。给你推荐个我摘抄的方吧。猪爪芍药汤:药用虎杖50克,芍药50克,甘草10克,猪爪蹄1只洗净,加水2000ml,用文火炖2小时,将汤和猪蹄一并服之,一般1剂取效,严重两剂即愈。 《祝你健康》8/94这个方子我用过,六十多岁的老人,两剂愈。我想每个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这个也不例外。 我以前碰到过有关眼睛的,我记得是拽后脑的头发以抻动对侧的皮肤来治的,在哪是谁什么结果我都忘了。 现在眼病我一般都是按上眼框中央的小凹陷处,很有效,比这个方法来的更便捷。如我一次与朋友出去吃饭(上月17日吧),店家的椅子面也与下面分离,我挪椅子,当时也喝多了,手指被压了三次,(手指放到了椅面与腿之间,自己实实在在坐了上去),可想而之会怎样,指甲下敷药也没用,严重的事后指甲都容易脱落,还好别人帮我揉,我又用这个方法治疗,现在打字时瞧瞧我的手指,没有痕迹。 1、我没有治过痔疮,原因是我及家人没有得过的,没机会试。 2、既成痔疮,就真的不能向我上面所述立马就有效果,当然没有尝到这种方法的至简至效就更不会有信心坚持下去。 3、如果你定要试,就取坐姿,感觉坐沙发并向后仰点的姿势正好,然后两抻阴部上边部位(阴毛部位)。抱歉,没这方法的经验,不过考虑我介绍的“抻”不行。给你找了篇文章看看能不能借鉴。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 妙法莲花的BLOG(2009-04-08 11:14:21) 有一天,正在上班,一位女同事一瘸一拐的来找我,说头天晚上下楼时不小心把右脚给扭伤了,到现在脚还肿的高高的,不能平放,一使劲就钻心的疼,今天连班也没上,问我有没有外用跌打药酒。 本站野雪老师口授心传于我:“上下左右,以痛为腧”,说人体的四肢及躯干都存在着左右对称,上下对应的情况,如果你的左膝出现疼痛,时间一长,右膝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相对应的左肘关节也会出现不适。针对这一情况,当左膝出现疼痛时,你去按摩右膝及左肘部相对应的部位,同样也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那么右脚扭伤了,按摩左脚相对应的部位不是同样有治疗作用吗?我试着先在右脚扭伤处找到最痛的那个点,然后在左脚相同的部位进行按摩,约5分钟后,这位同事说,怎么左脚越按越疼了,我叫她再坚持一会,并减轻了按摩的力度,与她聊天,分散注意力,半小时过去了,仔细一看,左脚按摩的部位浮肿了一大块,可这时再看受伤右脚,肿居然消了很多,她站起来,走了几步,发现不怎么疼了,不影响走路了,第二天看到她时,已恢复了正常。后来,只要遇到脚扭伤的,我都爱用这一招,还真灵,一般一次治愈。 为什么人体可以左右互相影响呢?据《内经》记载,两千多年前,我国早有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针灸法,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在身体上都有交会的腧穴,经脉气血是相互流通的,因而可以左右互治,以上是古人的见解。在今天,生物全息理论也证明了这个问题,人体的一部分如耳、手、足、第二掌骨等叫全息胚,每个全息胚都是整体的缩影,即全息胚上有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代表区,称为反射区,反射区即可诊断疾病,又可治疗疾病,按摩各个反射区都能治疗全身各处的疾病。 运用这一原理,还可以自己动手治疗许多的疾病。前几天,我去朋友家玩,看见她的左前臂上贴着一快纱布,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是不小心被儿子(正生牙期间)咬了一口,没想到三个星期过去了,经常去医院换药,可伤口就是不愈合。我说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你试试看,你不是左手臂的这个地方受伤了吗,你有空就按右手臂相同的部位,一次按压5-10分钟,一天内多按几次。第二天,这个朋友告诉我,右手臂被按压的部位很疼,不敢再按了,我告诉她,疼的厉害时,按压的力度就轻一些,但必须去经常的刺激这个部位,等右手臂被按压的部位不疼了,你左手臂的伤口就该痊愈了。一个星期后她告诉我,这个方法还真灵,伤口真的愈合了,而且再按右手臂也不疼了。 还有一次,一个朋友右手大拇指被重伤压,痛的晚上都睡不着觉,我告诉他有空就去按捏左手大拇指相同的部位,结果当天右手大拇指的疼痛就减轻了,二天后全好了。 这种治疗方法非常简单,你只要找准左右对称相同的部位按压就行了,对身体又没有任何的副作用,特别适合四肢部位所发生的病变很实用。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试一试。虽然我没有施治过骨折患者,但我相信一定是有效果的。 我的妻子有两次左侧小腿骨疼,而且是晚上,也没什么别的好办法,比如吃药。我就用了这办法,当时就不痛了,也就一分钟吧。 看了“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方法,我给我提了醒,以后再有患者时,先试试。 另外你可借鉴一下,周尔晋的《人体×形平衡法》。 提醒你,注意医患纠纷,患侧不要碰。 还有,我相信,如果骨折去掉石膏后在对侧肌肉上按摩一定会恢复既快又好,当然我只能在自己亲人身上做。腰间盘突出,我治过,一邻居是司机,老病犯了,猫腰90°,上楼梯一步一步挪,我看不过就叫到我家给他按摩,有3-4次吧,每次就10分钟左右,时间长我也累呀,最后离开我家是正常走路了,第二天见面说又有些疼了,针灸大夫说扎三个月再看看。我想,这病不是小病,一次就解决掉好象不可能,反复是正常的,顶多再按摩几次吧。① “我的理解是在痛点或病灶点的对侧找准反应点” ——我的解释就是“对侧”,因为对侧可能既不痛也不痒,没有反应点的特征。 ②“双手掌心都是朝内的” ——操作者的双手心按住皮肤。 ③“然后健侧反应点之手上下 或左右来回轻轻揉动(抻,是否有拽的意思是否拉起手下皮肤肌肉)” ——抻(字典:拉长东西的意思)。不是揉,也不要拉起。抻(字典:拉长东西的意思)。不是揉,也不要拉起。痰,中医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但应该不是气管本身的事,根不在气管上,来源不明,所以这个办法解决不了。 就如头痛吧,有些农村人喜欢吃止痛片,其实就是麻醉神经,头痛的根你没去治,过后还会再痛的。 心血管病没治疗经验,但如胸闷和心区痛倒遇到过,有效。 我学过手诊,观手发现心肌缺血的的人很多,然后渐变成心血管病,当然和肝气有直接关系(有的人心脏病的根在这),如能解决患者心肌缺血的问题(按摩??),心脏有力,恢复正常了,心血管病就会好转。 给你提供个思路,思之。从我操作的情况看,抻二十多下左右(小病少些)就停下来, 一是自己也累; 二是让患者动下患处,感觉一下见没见效。我的经验,如果在这个方法的适用范围,没有不见效的。如说疼痛没减轻,马上重新找对侧,毛病在对侧没找准,偏了。 三是见效则继续了。是针对骨折患者康复的问题吧。建议你看周尔晋的大×形平衡法。 一是找痛点,即是他说的反应点,高升点,按压。然后按处要痛,再抻。 二是我觉得搓热都见效的。 三抻的程度,建议你先从小病入手,这种方法有没有效果,立马可知,从而增加自己的经验,因为到现在为止我还做过,只是你问起,才让我有这么个想法。另外我不知道骨折患者的恢复过程,疼痛是什么情况,真的没法告诉你抻的情况。老婆头痛,主要痛点在右侧太阳穴。按楼主介绍的方法试了一下,果然效果神奇。我取左侧太阳穴 用拇指撑其皮肉, 老婆怕痛只进行了不到一分钟。结果右侧头痛立马明显减轻,几近消失。 另外提醒,大家抻的时候注意不同部位手法轻重,如脖颈下要轻抻,不要以为患者不说话就以为没事,有的人能挺,也迷信医生。我介绍的方法是以“无痛治痛”,不是“以痛治痛”。其一、有肿大的不能一次解决问题,要多次,另外,对于淋巴结肿大的我还没遇到过。 其二、左侧淋巴结肿大疼痛抻喉结右侧是最正确的,因为怎么弄它都是正对面。 其三、抻的手法是上下抻,不是左右抻,左右抻会牵扯患处变得更严重。 其四、抻颈椎的左右侧问题:脖子很近似是一个圆柱,如果上下抻对侧只是抻了一条切线,病灶完全可能不在其对面,一点效果都没有。如果左右抻,颈椎左侧的正对面是喉结右侧。图片左右手之间的部分就是疼痛处(按穴位说就是 间使 )的对侧,然后左手按住皮肤不动,右手向手背方向来回抻动。如果是左撇子就是右手不动,左手向手肘方向抻动。 如是左肩井痛,就把左臂伸直,抻左腋窝 对,可以理解为一手固定,另一手做上下的推法。 提醒一下,大家看了“18年珍藏之~~快速治愈腰椎间盘突出法”有什么感想吗? http://www.iiyi.com/bbs/thread-1937151-1.html “上海曙光医院推拿科医师范兴发的“沉腰斜板”组合手法,更使我感到治腰椎间盘出症并不难,间直如同儿戏!经范医师对几千次临床观察,轻的几次,严重的三十多次就就能使症状消失。” 有没有想过,它和我介绍这种方法道理是相通的。沉腰法其实也是抻对侧肌肉。十年前在报刊上我就看到丹麦用类似的方法治腰痛,施术者抬头又抬腿的,太麻烦了,道理没弄明白。如治麦粒肿向眼角拉上眼皮,一两次就好,都是这一个道理。很快缓解了就说明操作正确了,没有到位不到位的区别。 单纯的外伤,病灶确定,没有后续力量让病灶继续扩大,治病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而太阳穴痛可能当时都彻底好了,但过一会或半天就又犯了,实在是因为患者的心理影响生理。如表面看起来乐呵呵的人可能内心正在纠结,你说有病怎么能治彻底。 有些病想治彻底,就再加点穴位吧,疏通一下经络,把病气分散开,另外也不让它再源源不断的向病灶汇集。 取的位置是手心朝上,找到腕横纹,它的大拇指一侧相应位置就是它的对侧。 我介绍的方法是在患处的直接对侧取治疗位置,即如果左手手背痛,就在左手手心找对侧。①找脚后跟,这是人体×形平衡法周尔晋老先生的方法,你可以试试,这要找痛点按。 ②我的方法要在下颌位置找,看实际情况可能要加上拽耳垂的,不明白可看我前面的回复。 ③建议再看一下《刘善人讲病》,对头顶痛你会了解一些。膝关节有问题就让患者趴在床上,抻他的大腿弯处。看来兄台真是想把我介绍的方法扩展成万能按摩法呀。实在话,牙痛我都想不起来用这个办法。 我介绍的方法的应用范围基本是外伤痛,牙痛已超出了它力所能及的范围。不过我们应该去探究,去变通的应用这种简易而实效的方法。 打个比方吧。 我想立马喝上开水,壶水正坐在炉上并且沸腾了。 方法①:把炉火闭掉,再用办法把炉水降温,立马喝上开水不是问题。 方法②:不闭炉火,直接用扇子或其它办法让水降温,好象我们立马喝不上开水,也好象待到炉火自 己燃尽才能喝上。 我在想,我们用这种方法治疗头痛和牙痛,肝痛,肚子痛等内伤痛是不是如方法②了。我想能不能撤掉底火应该是治类似病的关键,再加穴位怎么样? 提出思路,供大家思考与实践。其实我也在找谁在使用这个方法,到什么程度,以便可以借鉴一下。 另外我感觉香港这位不一定是这个方法,因为腰突按摩显效不会用半年,当时就会有效,几天就应该缓解很多,如果用半年的话,这个方法我不学,也不会去做。只要找准痛处的对侧就可以,至于抻的方式是用手指还是手掌没要求,以你能使上劲,不太累为好,就如条条大路通罗马,到达就是目的。 手臂如何固定,抻肩前就让患者仰面躺在床上,抻肩后就趴在床上,肩隅穴要抻腋窝位置,患者把手臂伸开轻放在比肩稍低物体上,就能操作了,记住,患者不可用力。我的做法是上下抻,而且部位不要决对固定,抻一会后再找最痛点,始终保持这样就好了。 “抻”的方法是我自己理解出来的,可能是我搞复杂了。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如自己右手手背痛,手指伸直并上翘,感觉手心——皮肤崩紧了,然后手指再返回放松状态,多次重复操作,如此而已。再以此类推其它的痛处治法,就懂了你说的一张一驰没错。俗话说“黑猫白猫抓住耗子是好猫”,照葫芦画瓢能止痛就是正确的方法了,再细琢磨就懂了。语言表达的说法就多去了,其实都是一个。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激素药亦会导致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原因为外因和内因,且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的失恒而生疾,亦称"髀枢痹"、"骨痹"、"骨萎"。 我介绍的止痛方法其实就是促进了气血的运行,所以可行。只不过一是有信心和耐心,二是掌握方法和分寸。就是此方法本身是无痛疗法,不在疼痛处或面操作,只会减轻疼痛不会产生丝毫疼痛,如果因为操作疼痛是方法错误,加重病情。还有操作时不能压迫骨折部位,只是抻皮肤(当然是在石膏去掉之后)。先期肿胀或手术刚过不要触动,用周尔晋先生的《人体×形平衡法》比较稳妥实效。 谨记,想好再做,用心去做,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昨晚的俩分钟真好使 早上醒来也不疼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有病人在深圳按摩治腰突不明显 后经香港的一位只按摩腹部近半年 轻松缓解很多 当时我还理解认为那人的功力厉害 他能够通过腹部渗透到腰椎附近 但想不通的是那位病人刚好腹部很胖 呵呵 现在回头看看楼主的方法 那才是大道至简 赞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