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1.
完全为孩子未来着想的父爱和母爱,才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巨大的良性作用,才能使孩子在未来成为成功的人,幸福的人。——柯云路
一
在讲到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很了解这个字眼,在小学一二年级就会学到,但是对爱的真正含义,有的人可能终生都不理解。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字里包含的巨大内容。把这个搞清楚了,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对孩子,才能有更真实、更深刻的了解,在当好家长的同时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
我们知道,对民族的爱常常可以拯救一个危难的民族。家长之爱,医生之爱,经常可以拯救一个个危难的生命。古往今来的许多爱情故事创造出惊人的奇迹。爱是艺术家实现创造的动力源泉。分析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会发现爱怎样转化为巨大的社会力量。爱心可以使我们更团结,爱可以使事物在逆境中转危为安。
天下的爱很多了:父爱、母爱、兄弟姐妹之爱、恋人之爱、民族之爱、祖国之爱、集体之爱、科学之爱、艺术之爱、自然之爱、生命之爱。总之,这些爱都有巨大的力量,都能产生奇迹。
在众多的爱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爱。这个爱是使人类得以繁衍,得以不断地传递自己的文化遗产,使人类向文明的道路上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我们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时候,要特别善于运用爱的力量。
二
然而,爱并不都产生相同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爱并不都产生好作用,良性作用。
一个人可能很爱一只鸟,但他把鸟关在笼子里,让这只鸟饱食终日,结果鸟慵慵怠怠,早衰早亡。鸟死了,他还很悲痛。
那么,这种爱对鸟是否有益?值得思索。
同样,我们对孩子有很多爱。但是当我们的爱变为溺爱时候,就对孩子产生了非常不利的甚至可以说是恶劣的影响。
不都是爱吗,为什么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孩子的成功、健康、自在,是源于父母的爱;而孩子不成功、不健康、不自在,也可能源于父母的“爱”。
三
很少有人讲对爱要做分析,但是我们提出要对爱做分析。这里要分析的主要是父母对子女之爱。分析清楚了,就可能刷新我们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洞察力,成为家庭教育专家。
一定要放下过去习惯的、笼统的所谓父爱和母爱观念,笼统的对父母之爱一律采取讴歌、肯定的观念。
父母对子女之爱是由方方面面构成的,概括起来有十二种:
第一种,之所以爱子女,是因为把子女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是发自生命深处的一种爱。
这种爱从其低级形式来讲,一切动物都具有。一切动物都知道爱子女,哺乳和养育它们,这是生命的天性。人类的爱更大程度上还不是动物性、自然性,而带有社会性和文化的意义。在生命的延续中,有人类特有的文化色彩。这种爱常常显得很圣洁,不讲究任何条件。
第二种,父母把孩子当做爱情的果实和纽带,是爱情的象征和延伸。
许多父母怀孕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有这种成分。只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对这一点模糊了、淡忘了。
第三种,把子女当做传宗接代的象征。
对这个概念可以不置褒贬。就人类的文化观念而言,血缘的传接、财产的传接、事业的传接,都体现在这个方面。农村人可能想,我姓张,我张家要后继有人,这叫传宗接代的概念。财产的传递同样是重要的因素。至于事业的传接,有些行医的人,希望子女接着学医。从事艺术、绘画、书法的人,也希望子女能够继承。这都属于把子女当做血缘、财产、事业等方方面面传宗接代的象征。
第四种,把子女当做自己特殊的劳动和以哺育、教育为内容的劳动成果。爱子女,像爱自己劳动的成果一样,像作家爱自己的作品一样。
这种爱并没有什么不好,孩子是你劳动支出的一个重要的作品啊,你教育他,付出了心血,付出了劳动,付出的越多,感情越深。
很多家长还会因为自己把孩子培育得很好,比如健康、美丽、聪明、学习好而感到骄傲。那和人类热爱自己任何一个劳动成果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第五种,孩子带来了欢乐。
一见到孩子就快乐,这是爱孩子的重要原因。如果一见孩子就苦恼,就怨气冲天,就不会有这份爱。
第六种,孩子带给自己人格完整的骄傲与满足。
能够生养孩子,表明父母有这个能力,在人格上获得一种骄傲与满足。
第七种,孩子常常给自己相对比较空虚的生活带来充实。这在目前某些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第八种,孩子是家长在社会文化中有一定能力、一定地位和一定教养的标志,因而常常给家长带来虚荣的满足。
你看,你的孩子没有电子琴,隔壁的孩子有,你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也拥有。看到社会上比较时髦钢琴,你的孩子虽然并不爱好,你也无心培养他一定搞音乐,但也要为孩子买一个。买了以后有可能弹两下就不用了,然后尘封土垢。为什么要买?满足的是家长之间相互攀比的虚荣心。
第九种,孩子常常成为一些父母在人生萎缩时的自我安慰和开脱。
这个问题就很尖锐了。年轻时,夫妻双方对人生充满了理想,有很高的目标,有各种各样的计划。但是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炼,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了,这辈子不能有什么出息了,于是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在这种寄托中,一方面表现出对孩子的爱,表现出中国父母培育孩子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也有这样一个背景,为自己人生的妥协找到了开脱。我现在要教育孩子,我的人生由此已经获得意义了。只要孩子以后有作为,我这一生也不枉活。
第十点,可能是比较少数的情况,但同样要指出来,孩子成为父母自虐倾向所需要的供奉与牺牲
巴尔扎克有一部小说《高老头》,讲了一个父亲爱子女爱到了完全不顾自己和自虐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精神倾向,有一种倾向是折磨自己,以苦为乐。这种倾向虽然很隐蔽,不是多数,有时甚至作为美德来歌颂,但是从心理学来讲,这是不健康的。
正确的人生应该是,为了社会,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有幸福、成功、完整的人生,你做该做的事情,也付出该付出的劳作,得到该得到的快乐。当我们不得不经受某些苦难和牺牲的时候,是为了建设社会和幸福人生所付出的必要代价。
用自虐的方法使自己得到一点生活意义,是不健康和不正常的。
第十一种,把孩子当做财富,当做劳动力。
就像农村某些人讲,他三个大儿子往身边一站,觉得自己的实力很强。
第十二种,少数甚至极个别人,而且往往是母亲这一方,由于夫妻爱情生活的淡漠,感情方面的不满足,在不自觉中把孩子当做爱人的替代物。
这里就有一种隐蔽的性爱含在其中。比如有的母亲对别人炫耀,我儿子十三岁了,经常睡不着觉,还要我搂着他、拍着他才能睡着。
这种情况令人警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孩子得不到适度的父爱和母爱,可能造成性格不健全。而任何一种爱超过了一定限度,也可能适得其反。
更强调一点,一个女孩得不到适当的父爱,可能终生在男性面前找不到自信。但如果对父爱依恋过深,产生恋父情结,也有可能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找不到适当的角色。
同样,一个男孩子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母爱,他将终生在女性面前缺乏自信,缺乏成功的感觉。但是如果母爱过分,他产生恋母情结,同样会在生活中找不到一个成熟的男子汉那种独立自主的自信。
如果能够对十二种爱的原因和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在社会上就会比别人多一只眼睛,知道为什么所谓的“爱”,恰恰经常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爱讲求合理与适度
以上十二种爱都有其合理性,都不应该简单地肯定和否定,它只要在一定限度内就都是合理的。哪怕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财富和劳动力,你在农村,孩子是劳动力啊。多一个劳动力,感到骄傲,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只把孩子当做劳动力,跟雇工差不多了,这是多么可怕的心理。所以,一定要适度。
你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个作品,这很合理呀。作家写书也要尽可能写好,女人做衣服也要尽可能做得漂亮,建筑师设计图纸也要尽可能设计好;现在塑造自己的孩子,要塑造得尽可能好,塑造得越完美越好。这很有道理,不允许这种爱是不合理的。
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内容,只把孩子当作一件作品妥当吗?唯作品功利主义对待孩子,无疑是有点可怕的。
至于有些人把孩子当做自己人生萎缩的安慰和解脱,当做爱人的替代物,或者当做自虐倾向的牺牲和供奉,就越出了界限,肯定对孩子非常不利。
为什么子女有的时候会出现偏差?且不说你爱的方法,从爱的内容、根源,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有可能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可是不少家长还觉得自己很冤,觉得自己义正辞严,我很爱孩子呀,孰不知对自己的爱缺乏分析。
四
通过以上十二种对子女之爱的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任何对子女的爱从其一开始的发生来讲,都是父母从爱自己出发的。
你为什么爱自己的孩子,没有爱别人的孩子呢?记住,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是从爱自己出发,延伸到对子女的爱。
因为他是你生命的延续,你爱自己的生命;因为夫妻之间相爱,把他作为爱情的果实和象征;因为你爱自己的劳动;因为孩子给你带来了欢乐;因为孩子是你的劳动力,是你的财富。如此等等,十二种爱最初都源于对自己的爱。
人作为一种高级生命,不爱自己是没有道理的。世界上几十亿人都不爱自己,都迫害自己,还有人类吗?所以,从爱自己出发是有道理的。但是,人们常常把这一点掩盖起来,觉得自己很高尚,只是在爱孩子,在牺牲自己。
第二,十二种爱中的任何一种在一定意义上都有其道理,有其合理性。
第三,任何一种爱都可能因其不适度,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但家庭教育却千差万别。
因为从一开始,爱的原因和内容在不同家庭已经有了差异。
所以,想当一个好家长,想对家庭教育有透彻的认识,就要对爱做出分析。
五
当我们对各种各样的爱进行了分析之后,就有必要提高认识,使爱得到升华。没有升华,爱只停留在十二种爱的某一种、某几种不自觉的组合之中。我们对这十二种爱做出分析,并做出选择和调整,同时升华到这样一种高度,从现在开始,爱是真正为孩子着想的。
爱心需要分析、调整和取舍
家长要对自己的爱心作出调整、取舍和分析。坦率地说,我也经常需要做这种分析和调整,我也避免不了社会文化对我的制约和影响。莫非我就没有做家长的虚荣心吗?但是,我警惕。很简单的例子,孩子学习好,考试分数高,做家长的很骄傲。这就是家长的虚荣心,而不是想到孩子学习好,他未来一定特别好。
孩子过生日,我也很愿意买个好一点的礼物,希望给孩子安排好一点的活动,给孩子更多的物质享受。但我知道这样对孩子并不好,所以,我从来是克制这种看来很难免的心理,有时候克制这点也很不容易。买个礼物,孩子高兴,做父母的也很幸福哇。但是你知道这样做对孩子不好,就必须按照对孩子未来有利的方法来做事。
如果因为你的爱,使得孩子在未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成为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都有用的人,这才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
如果你现在显得对子女很好,但你爱的出发点和方式不妥当,孩子未来人生并不受益,这个父爱、母爱要打问号。
一切为孩子着想的爱,才是伟大的爱
要把对子女的爱升华到完全为子女着想这个高度,才是值得提倡的父母之爱。审视一下过去对子女的爱都是由哪些因素构成,在满足你的哪些心理?
为了孩子好,父母有时要克制一点自己心理上的某种享受。
今天拿出比较多的钱给孩子过生日,你很享受,觉得当父母很幸福。可是它对子女不好,就不要这么做。
如果现在孩子住校对他有好处,可是你舍不得,希望孩子留在身边,就不让孩子住校了。这样的父爱和母爱是自私的。现在硬硬心让孩子离开自己,他一开始可能不适应,有点紧张和压力,但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立有好处。这时候父母心硬一点是真正为孩子着想。
要克制通常所说的父爱、母爱的心理享受,完全为孩子着想,这是目前家长需要进行的一个大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六
不仅对子女的爱要升华,爱的方式和方法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教育孩子,有很多经验,有很多方法、技术要研究。就好像医生特别同情病人,要全心全意把他救活,根本没有考虑自己。这个出发点是医生的高境界。可是,方法和技术呢?你用什么方法救活病人,这就不仅是愿望和出发点能够解决的。
所以,伟大的父爱和母爱落实下来转化为教育成果,要研究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