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自4年前拆除南门老楼引发争议后,北京大学欲再拆三栋老建筑。目前,北大南门建筑群中的16-18号楼改建工程已启动,这三座楼均建于1952年,已有近60年历史。(南方都市报4月12日)
如4年前北大拆迁南门建筑群的27号楼,遭到校友们质疑一样,这次三栋老建筑的拆除,也引起北大校友的关注。可以预计的是,这三栋老建筑的命运,不会因校友的关注而有所不同,还会重复27号楼的命运,事实上,北大已经拆掉了多座老楼,包括蒋家胡同、赵家胡同、书铺胡同内的一批清代四合院和清代四合院、康熙重臣佟国维的别业佟府3号。只有一次没有拆成功,就是2006年,为建设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北大准备拆除司徒雷登规划的全斋,并占用朗润园、镜春园旧址,但该方案上报北京市政府后被要求暂停。
自4年前拆除南门老楼引发争议后,北京大学欲再拆三栋老建筑。目前,北大南门建筑群中的16-18号楼改建工程已启动,这三座楼均建于1952年,已有近60年历史。(南方都市报4月12日) 如4年前北大拆迁南门建筑群的27号楼,遭到校友们质疑一样,这次三栋老建筑的拆除,也引起北大校友的关注。可以预计的是,这三栋老建筑的命运,不会因校友的关注而有所不同,还会重复27号楼的命运,事实上,北大已经拆掉了多座老楼,包括蒋家胡同、赵家胡同、书铺胡同内的一批清代四合院和清代四合院、康熙重臣佟国维的别业佟府3号。只有一次没有拆成功,就是2006年,为建设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北大准备拆除司徒雷登规划的全斋,并占用朗润园、镜春园旧址,但该方案上报北京市政府后被要求暂停。 如此看来,要保住这三栋楼,必须依靠行政的干预了。这符合当下大学管理的逻辑,与此同时,也反映出校友们的弱势——大学怎么办,学校根本不在乎校友的感受。最近我参加哈佛中国论坛,在会议间隙,去参观了哈佛本科生宿舍,走进宿舍,楼道古老、陈旧——这里“最年轻”的宿舍已有至少八九十年历史,大一学生宿舍之一的Massachusetts Hall更是建于1720年,是哈佛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带领我参观的留学生告诉我,他三年级宿舍的隔壁,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住过,宿舍门对面的墙上,挂着罗斯福总统的画像,每个宿舍的历史同学们都可上网查阅,知道自己的宿舍里曾经住过谁,比如比尔.盖茨。另一位在读哈佛读研究生的同学告诉我,她本科在一所女子学院,自己住的宿舍墙壁上,刻满了曾经住过的同学的姓名。
如此看来,要保住这三栋楼,必须依靠行政的干预了。这符合当下大学管理的逻辑,与此同时,也反映出校友们的弱势——大学怎么办,学校根本不在乎校友的感受。最近我参加哈佛中国论坛,在会议间隙,去参观了哈佛本科生宿舍,走进宿舍,楼道古老、陈旧——这里“最年轻”的宿舍已有至少八九十年历史,大一学生宿舍之一的Massachusetts Hall更是建于1720年,是哈佛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带领我参观的留学生告诉我,他三年级宿舍的隔壁,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住过,宿舍门对面的墙上,挂着罗斯福总统的画像,每个宿舍的历史同学们都可上网查阅,知道自己的宿舍里曾经住过谁,比如比尔.盖茨。另一位在读哈佛读研究生的同学告诉我,她本科在一所女子学院,自己住的宿舍墙壁上,刻满了曾经住过的同学的姓名。
哈佛同学没有说这是学校倡导的“宿舍文化”——这个概念在国内大学屡屡提及——但毫无疑问,宿舍成为了哈佛凝聚校友的一个重要纽带,在这里能找到很多大学生活的记忆,哈佛要求所有本科一年级学生都必须住校,二年级以上学生可以选择不住学校,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哈佛本科生也会觉得古老的宿舍,有一些缺点,包括有老鼠、没有电梯、通道比较狭窄,有的地方的门很低,但却对这里充满感情。尤其重要的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老宿舍只能在不改变外部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整修,但哈佛校方却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十分舒适、实用的生活环境,宿舍楼下就有宽敞的食堂,还有若干活动室、会议室,可方便地用来组织各种活动。我在灯壁辉煌的Massachusetts Hall看到学生坐在大厅中就餐,感觉哈佛学生真是幸福。就连带我参观的学生也说,我们自己都觉得用这么好的地方给本科生做食堂吃饭,太“奢侈”了。
而就是以让学生生活得更舒适的整修,据说在哈佛,也很难轻易进行,改造寝室的计划,要花几十年时间才能审批通过。在我看来,这才是哈佛的古老建筑能得以保持至今,令人神往的重要原因。在哈佛,校务领导机构有两个,一个是大学董事会,一个是校务监督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由30名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大多由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的校友中选举产生,任期为6年。校务监督委员会举行定期会议,对大学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就有关大学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提出建议,支持学校的重大活动。这种治理机制,保证了大学的办学决策,不是由行政说了算,而必须民主决策,而民主决策中,校友的意见至关重要。
校友是大学办学的重要资源,在哈佛大学,校友捐赠率达到48%,这是与学校重视教育质量、重视所有校友的办学传统所分不开的,由此也形成了学校办学的良性循环、增强了校友对母校的认同与归属感。而在我国大学,学校在各种场合都称重视校友,然而,校友却被排除在学校管理、决策、监督之外,而且,学校根本就没有长远维护校友网络的理念,只有当每个校友出名之后,才“记起”这位校友。将所有校友曾经拥有的校园生活记忆草率地拆除,校园的面貌在日日更新,而大学的精神则加速迷失。学校也许想拆出一个“新大学”,但拆除的却是学校的底蕴,拆得的却是一个没有历史、没有传统,也没有文化的现代建筑堆积物。
哈佛同学没有说这是学校倡导的“宿舍文化”——这个概念在国内大学屡屡提及——但毫无疑问,宿舍成为了哈佛凝聚校友的一个重要纽带,在这里能找到很多大学生活的记忆,哈佛要求所有本科一年级学生都必须住校,二年级以上学生可以选择不住学校,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哈佛本科生也会觉得古老的宿舍,有一些缺点,包括有老鼠、没有电梯、通道比较狭窄,有的地方的门很低,但却对这里充满感情。尤其重要的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老宿舍只能在不改变外部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整修,但哈佛校方却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十分舒适、实用的生活环境,宿舍楼下就有宽敞的食堂,还有若干活动室、会议室,可方便地用来组织各种活动。我在灯壁辉煌的Massachusetts Hall看到学生坐在大厅中就餐,感觉哈佛学生真是幸福。就连带我参观的学生也说,我们自己都觉得用这么好的地方给本科生做食堂吃饭,太“奢侈”了。 而就是以让学生生活得更舒适的整修,据说在哈佛,也很难轻易进行,改造寝室的计划,要花几十年时间才能审批通过。在我看来,这才是哈佛的古老建筑能得以保持至今,令人神往的重要原因。在哈佛,校务领导机构有两个,一个是大学董事会,一个是校务监督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由30名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大多由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的校友中选举产生,任期为6年。校务监督委员会举行定期会议,对大学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就有关大学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提出建议,支持学校的重大活动。这种治理机制,保证了大学的办学决策,不是由行政说了算,而必须民主决策,而民主决策中,校友的意见
有人说,现在的北大已没有老北大的精神,留着老建筑,可能还是对自己的伪装,拆掉所有老建筑,也就彻底让大家断了对北大的幻想。哀莫大于心死。大学如发展到这一地步,失去的就不仅是校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f477101017zv6.html) - 古老的哈佛与鈥溔骡澋谋贝骭bqxiong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