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爱神爱人,有喜乐,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过的是精彩人生。
个人资料
加州花坊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因着祝酒歌,纪念歌唱家张权

(2010-11-20 23:35:27) 下一个
因着市场里的歌声想起了张权,79年刚回北京,一切都在变,封资修的音乐又可以上演,味道一下子从冲冲杀杀变得优雅,高贵。最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张权演唱的祝酒歌了,以至于歌声的旋律在我的心理牢牢记住,至今一听到那音乐就想起她那美丽的歌声,心里就欢乐非常。那时她刚从黑龙江回来,当右派的那些年不知道她是怎么样过的,她在兴凯湖边还唱歌吗?

于是上网搜了些文章来纪念她。

"好阿姨张权" (by 关东散人)2003-03-06
http://www.risingsun.org.cn/mrft/whkx_bot.jsp?id=3767


写张权,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她是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她已经是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主要演员,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第一个中国女文学硕士。她历尽千辛万苦,从美国回到祖国参加建设,可是被打成“大右派”,流放到东北兴凯湖,那是苏武牧羊的地方。深爱她的丈夫陪她而去,竟病死在兴凯湖畔。就这样,她对祖国仍然一往情深。教育孩子要爱国,告诉学生要爱国。凡是有人出国找她写推荐信,她都反复嘱咐人家:“学成了千万回国!”张权生前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北京歌舞团副团长。她多次出国担任国际音乐比赛的评委,又经常担任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怎么称呼她呢?我想来想去,最后觉得叫“好阿姨”最合适。

我管张权叫阿姨,尽管有父辈的关系,但主要是张权阿姨给我的感觉。我们住得很近,只隔几栋楼。开始我认识她,她不认识我。在路上,我们见面,我就点头向这位我心目中的杰出艺术家致敬,她也向我点头表示礼貌。一次活动中,她走过来对我说:“原来是你呀!为什么见我不说话?你应该管我叫阿姨。”我说:“张权老师,你是大艺术家,我哪能随便叫您。”她说:“你再这样说我不高兴了。以后见面叫阿姨。”

当然,以后我们见面我就叫她张权阿姨。但我想说的是张权阿姨是个好阿姨。

一次,张权阿姨对我说:“你看,咱们团结湖有点儿不团结,老有人吵架。以前我住和平里,人家也说不太和平,总出事儿。咱们能不能为街道做点好事儿,提倡团结、和平。”我说:“好哇!怎么做好事儿呢?”张权阿姨说:“我把在这儿住的几个老头儿老太太叫上,黄苗子、郁风、李凌、朱琳、楼乾贵、王遐举、贾作光,还有一帮子呢,让他们给大家讲课,让大家学学艺术哇什么的。社会风气是不是会好一点儿?”我一听这话可吓坏了:这都是中国第一流的艺术家呀!为街道老百姓上课?这可能吗?张权老师说:“你不信?你定个时间,我把他们都给你叫来。”我赶紧向领导汇报,领导非常重视这件事儿。一来二去,一个名为“朝阳文化艺术辅导中心”的组织就建起来了。张权阿姨等四十几位艺术家担任辅导中心的艺术指导。辅导中心经常为群众义务讲课,多次组织艺术活动,这些大艺术家参加活动全是免费的呀!它使朝阳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档次上了一大块,为促进朝阳区的精神文明起了很大作用。在此基础上,一九八五年,朝阳区开始搞“金色的秋天”群众艺术节。我请张权老师为艺术节提字。张权老师想了想,写下这样几个字:“我的看法是:没有群众就没有好汉!”

北京音乐报的记者陈志音写过一篇文章,写张权阿姨对刘欢的夸奖。因为文章写好后没有请张权阿姨过目。发表后,社会舆论有一些争论。陈志音感到压力很大,亲自给张权老师写了一封致歉信。因为文章中有些情节是我对陈志音讲的,我也觉得有一定的责任。我见到张权阿姨时提及此事,张权阿姨大度地说:“没事儿,告诉小陈,以后写东西注意分寸就行了,本来挺好的事,我就是怕说得不全面让人家误解,那多不好哇。”然后突然小声地问我:“你认识崔健吗?小崔唱得也真好哇!”我当时是吓了一大跳。觉得张权阿姨真是儿童心理。在当时这要是传到社会上去,不定造成多大的轰动呢。但有一点我当时就认定了:真正的艺术家是喜欢真正的艺术的,不是那种装孙子的人能比得了的。

张权阿姨病了以后,我去医院看她,她正在恢复中,气色很好。我祝她早日康复,她对我说:“华东发大水了,咱们组织一场义演吧,我唱不了了,但我要登场,当个主持人吧。”这场义演真的搞成了,地点就在北京音乐堂,张权阿姨抱病主持,观众看到她有时忘词,还出现一点小小的口误,哪里知道她那是抱着癌症之躯呢?

后来,张权阿姨一直住院,我几次要去看她,她女儿莫燕都告诉我不要去。一天,莫燕来电话,哭着说:“我妈走了……”。我放下电话就跑到张权阿姨家去了,我问莫燕为什么在张权阿姨病危时不告诉我。莫燕哭着说:“我妈说,千万别让他来看我,我不愿意让他看到我现在的样子。让他永远记着张权阿姨美好的形象吧!”
-------------------------------------------

傳上一首由著名前輩女高音張權以中文演唱的 "Danny Boy" 版本錄音, 此歌由張權女士自己譯配的, 是鋼琴伴奏版, 歌曲名字為“丹尼!我親爱的”
http://www.bh2000.net/files/musicbbsdetails29205.mp3

這是一張 "中國唱片" 1998年發行出版的 "二十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專輯, CD 里面收錄的 17 首中外歌曲及歌劇選曲, 都是沒說的好呢! : )

這兩天 Patzak 樂此不疲地播放著 "意大利歌曲", 所以特別揀選由張權女士自己譯配的, 以中文演唱的 "負心人" , 這首歌亦即著名的拿坡里民歌 "Core 'ngrato" ( 英譯為 "Ungrateful heart" )
http://www.recmusic.org/lieder/c/cordiferro/cg.html

先送上這款以鋼琴伴奏的版本
http://www.bh2000.net/files/musicbbsdetails29227.mp3

等會再補上一款由廣州太平洋音像樂隊伴奏版!這款進行了後期加工的樂隊伴奏版, 來自一張廣州太平洋影音的 CD, 是九八年左右, 我和妻子在廣州遊玩時, 在廣州北京路新華書店閣樓的一個小角落覓到的. 同時拿下的還有別的唱片牌子郭頌和胡松華的專輯各一! : )

這張太平洋影音出版的CD, 是以 "雲雀" 為標記的, 對於它, Patzak 是相當熟悉的. 雖然我對 CD 標榜的 "......借助數碼, 電子電聲, 技術......." 有戒心, 但看到眾歌唱前輩的名字, 還是把它拿下!

幸好並沒太誇張之改動, 效果尚可接受! : )

請比較一下張權女士演唱的 "負心人" 吧!
http://www.bh2000.net/files/musicbbsdetails29229.mp3

張權女士中文版的 "負心人" 是她自己譯配, 所以与原文比較是有些許删減和差別的. 現在請先看看她的譯版:

卡塔麗, 卡塔麗,
為甚麼你對我說這些話呢?
為甚麼使我心里痛苦難受,卡塔麗?
你可記得我曾把心獻給你.卡塔麗你可記得!
卡塔麗, 卡塔麗你還要說甚麼?
每句話都剌痛我的心,
你不會想到我這里的痛苦,
你不會想過我,
因為你沒有良心!
啊, 負心的人哪,
你已奪去了我的生命,
甚麼都完了, 你就忘了我!
(唱兩遍)

----------------------------------------

《假如我的歌聲能飛翔》
張權

中國唱片 M-551 (10吋密紋黑膠) (1962年录音,1964年出版)
 


中國唱片 M-2446 (10吋密紋黑膠) (1962年录音,1979年出版)
 

余斡寒 (2005-03-04 18:51:12)
張權"假如我的歌聲能飛翔" -------小时候家里为数不多的密紋黑膠(主要是廉价的薄膜唱片),经常听,因而把里面用中文唱的咏叹调歌词记得很熟,后来听意大利原文唱的反倒不习惯呢

-------------------------------------------

選自《一片青山了此身》——罗隆基素描 p. 346

...........一次,我去听张权独唱音乐会。在音乐厅里,我看见了坐在后面的罗隆基。人很精神,穿着笔挺的米色西服,手持粉色的唐菖蒲。在旁边的是赵君迈,一副中式打扮,象个跟班。张权每唱一首歌,罗隆基都鼓掌。字幕打出“休息半小时”,他立即起身,双手捧花,走向太平门,这一路非常惹眼,他却毫不在意。当我再看见罗隆基返回座位的时候,他手上的那束花没有了。几日后,罗隆基对我提及那场音乐会,说:“我去,是为了张权,不是为了音乐。她与我是朋友,同是留美的,又都是右派。她的丈夫还把一条性命,丢在了东北。舞台上,观众只是觉得她神采依旧,无人念及她的人生坎坷。我到后台去送花,用英语说:‘祝贺你能在北京开音乐会。今晚的你,非常美丽。’她连说thank you。可是当我问:‘生活可好?’的时候,她的眼圈立刻红了。人呀,没有经历生的一番苦,便不能了解心的创痛。”显然,那束粉色唐菖蒲,他是用心准备了的──为了往昔的友谊,为了共同的际遇。我想,象这样的举动,父亲也做不来。它属于罗隆基..............

早期藝聲所出版的10 吋 33 1/3轉黑膠唱片, 是Patzak 較喜之物, 除了封面設計別出心栽之外, 唱片公司亦提供了一些極具參考價值的輔助資料呢! 實在是非常有意思的.

試舉編號 ATC-273 的 "小夜曲八首" (歌曲) 以說明之吧! : )

它收錄的八首樂曲如下:

(第一面)

1/. "小夜曲" (作曲: 古諾) (演唱: 張利娟, 鋼琴伴奏: 李寶珠)
2/. "小夜曲" (作曲: 柴可夫斯基) (演唱: 溫可錚, 鋼琴伴奏: 王逑)
3/. "小夜曲" (作曲: 德里戈) (演奏: 楊秉蓀, 鋼琴伴奏: 巫漪麗)
4/. "西班牙小夜曲" (作曲: 列契庫諾夫) (演唱: 黎信昌, 管弦樂隊伴奏)

(第二面)

1/. "小夜曲" (作曲: 托斯蒂) (演唱: 樓乾貴, 鋼琴伴奏: 劉祖祥)
2/. "小夜曲" (作曲: 托賽里) (演奏: 韋賢彰, 鋼琴伴奏: 謝月明)
3/. "小夜曲" (作曲: 舒伯特) (演唱: 朱崇懋, 鋼琴伴奏: 周涵綺)
4/. "小夜曲" (作曲: 勃拉姆斯) (演唱: 張權, 鋼琴伴奏: 丁順訓)

----------------------------------

From : 『 依旧论坛 』 » 『 依旧红色经典 』 » 《蓝花花》(老歌漫议之九)
http://www.19bbs.com/bbs/viewthread.php?tid=20687&highlight=&page=2

铜铃花 在 2004-10-18 05:26 PM 发表:

偶记得曾经在张权的唱片中有过一张歌剧兰花花的剧照,不知道是哪个版本。另外,记得很小的时候在电视里面看过一出兰花花,忘了是不是歌剧。

fsk 在 2004-10-19 12:35 PM 发表:

铜铃花同学的回复提醒了我。所谓的“民族”或“美声”唱法的《蓝花花》,起源不应该是我在贴子里说的1980年代的朱逢博,而应该是歌剧。我对歌剧所知甚少,对《蓝花花》的歌剧也没有印象了,因此疏忽。按照过去歌剧的演唱,如《白毛女》,我听过1951年的录音,已经“民族”“美声”化了,以此推测,早期的《蓝花花》歌剧,也应是非陕北的唱法。查了一下资料,张权最早是1963年在歌剧《蓝花花》中饰演蓝花花的,她是一位正宗的 soprano,这《蓝花花》的演唱,应该是“民族”或“美声”的吧。

-----------------------------------------

張權女士的一張紅色薄膜唱片! : )


余斡寒 (2005-06-29 11:13:49)

唱什么呢?看不清楚,不过我肯定没听过,張權的唱片我家只有那一张。

----------------------------------------

阿鏜 (2010-06-14 22:01:35)
在「其嗅如蘭」的博客http://www.emus.cn/?631/viewspace-378.html ,發現這篇談張權唱「我住長江頭」的好文章:

在家找资料时,无意中翻到了一封信,莫燕写来的,有几年了。信中写道:

刘老师:您好!我是咽着眼泪读完您为我妈妈写的纪念文章的,曾想替她衷心地向您表示感谢,又怕这世俗的方式破坏了那份可贵的神圣,而且我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她对您说什么。
我不知道您是否与她接触过,但就您对她透切的分析,深刻的理解和对她艺术再创作的共鸣,我想她一定会知道的。不然,您怎么会读懂她歌声中那细致的,似乎只能用血缘才能感悟的内涵呢?哈尔滨的这位学生我也不认识,介绍她去拜见您,或许是因为看到她千里迢迢地赶来寻找深埋在我心里的记忆吧。请您原谅我的冒昧,打扰了。在此,我仅代表我自己衷心地感谢您!今天是她的生日,她走了十年了,不知她可好?

莫燕
2003,4,12

那年,一个学生,从哈尔滨到北京,找到我,说是要写硕士论文,写张权的。希望我给提供指导意见。她就是带着这封信来找我的。莫燕和我同在一个单位,但从未谋面。这封信,让我感动,让我真诚地欢迎到访者。张权的歌声,让素不相识者,心心相印。那篇一万多字的纪念文章,在纪念张权会议之后,就再也找不着了。去年中国音乐学院院办拟出教师传记,催我再找找,还是没有找着。它消逝了,消逝在对张权永远的追忆之中,也许这是纪念文章的另一种命途吧。还保留一篇短文,名为:张权与《我住长江头》,曾发在系网中,网上多有转贴和串写。今天挪到博客上,再加上必要的谱例和音响。

---------------------------------------

张权与《我住长江头》

作者:江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66 更新时间:2005-5-26

张权演唱过各类作品,而最具魅力的是艺术歌曲。提到她唱的艺术歌曲,又不能不提《我住长江头》,聆听这位已故著名歌唱家昔日精湛的演唱,不无感慨万千。这里略述一二:其一,良好气息控制产生多层次的力度及音色变化。比如,这首歌第四句是“共饮长江水”,在各字级进后,“水”字四度跳进到小字二组A音。张权情绪跃进到这个最高音时,力度呈现“P”到“PP”再到“PPP”的变化,并延长至下一个休止小节。这样声音留有余地,意境连绵,既有利于突出后面的表现,也合乎曲作者的原意。当进入“定不负相思意”一句时,这一句处在中音区,又是全曲的核心句,对于女高声,不易唱好。但张权唱得字字饱满有力,“思”字作倚音处理,使情感热切,下连到达D音,非常稳定。这一句在结束时,“相”字到达小字二组的A。张权在“定不负”之后换一个气,深情有力的唱出“相思意”。“意”字在小字二组G音上自由延长,在钢琴的和弦余音下,渐渐消失,悠长的气息,满腹的心绪,托寄于遥远的天国。第二,字正腔圆的理解与贯彻。她一方面注重“字正”。在演唱《我住长江头》首句“我住长江头”时,她要求在“长”字上增加了下方小三度的倚音,为的是不把“长”唱成“畅”。而另一方面又注意“腔圆”,在演唱“共饮长江水”时,她要求“水”字在跳进中,闭口复合韵母ei 一旦唱出便马上放开,这样做既守着了字调,又可以避免声音被挤在喉咙里。她在教学中对初学者都要求的“窄字宽唱”。她自己在演唱这一句时,在渐弱的声音中,也能仔细辨听得到“水”字从ei至ai的趋势。张权曾撰文写道:“对‘字正腔圆’的理解要全面,既要注意‘字正’,又要善于通过正确的发声方法达到‘腔圆’的效果。”可见“字正腔圆”这个地道的中国词汇在张权的理解和实际处理上,将民族风格与科学方法统一了起来,实际上是中西结合的另一种说法。张权在《我住长江头》时,多处作了含蓄收敛的处理。这不仅只是一个真假声结合的轻唱问题,更是一个领会歌曲的思想内容的问题。这首作品产生于1930年,曲作者青主,原名廖尚果。他创作的这首歌,决非一般的情歌。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他被误当作共产党人遭到通辑,被迫隐名埋姓,潜至上海租界,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7年的亡命乐坛的生涯。期间,他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历历在目,人生世相,变化多端,不堪回首,特别是朋友间相互出卖、相互残杀,自己也死里脱生,险些丧命,更是感慨万千。他借用宋代李之义的词来抒发自己的复杂心绪。他曾表示在这首歌中表达了自己的创伤和失意。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应该多几份庄重、含蓄和无奈才更合乎作者本意。张权把演唱作为第二度创作,非常强调演唱前的“案头工作”, 她把《我住长江头》视为重点教学曲目,她认为这首歌比复杂华丽的外国歌曲更有深度和难度。她为这首歌作了最好的诠释。现在声乐学生对这首作品的词曲缺乏深究,演唱时情感都比较夸张和外在,自然也就缺乏真切的表达。要唱好《我住长江头》,不能不听张权。张权的《我住长江头》,最能体现了她严谨、准确和适度的演唱风格。由于这首歌曲的内容本身与张权多舛的命途不谋而合,那歌声里无尽的思念和期盼,听罢尤如冰炭置肠,催人泪人。张权一生坎坷不平,身心承受着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打击,她默默地在艰难崎驱中行走,一个人承担着一切,坚强地走过来了。笔者从张权亲人那里得知,张权一生最爱唱《我住长江头》,她是用心在歌唱。张权将整个生命体验化作了这首歌曲的表达,要想懂得张权,就不能不听她的《我住长江头》。她的演唱体现了老一辈学院派歌唱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或许只有懂得张权的人,才能够领略其中三味。

-------------------------------------

御谐 (2005-10-02 02:54:10)

我也很喜欢张权的演唱。第一次听到还是2001年,她对声音和音乐的控制都很细腻,而且很多细节的地方都让人感觉恰到好处。

请听《我住长江头》
http://www.bh2000.net/files/musicbbsdetails45857.mp3" width=300 height=40 controls=ControlPanel loop=true autostart=true volume=100 type=audio/x-pn-realaudio-plugin Initfn=load-types mime-types=mime.types >

《玫瑰三愿》。悠长的咏叹真是美极了
http://www.bh2000.net/files/musicbbsdetails45858.mp3

《梅娘曲》
http://www.bh2000.net/files/musicbbsdetails45859.mp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