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写“在内蒙古的日子”,不能不说老崔大嫂。老崔大嫂是跟着老崔大哥到和林来的,老崔原来是内蒙古林业设计院的工程师,文革里一家被下放下来,就分到了林业站。老崔瘦瘦的身材,崔嫂发福,剪着短头发。他们是赤峰人,解放后到了呼和浩特市工作。他们有5个孩子,两男三女,当时只有老大在包头工作,老二,老三插队,老四东明和老小冬娟在家。林业站盖了房子,老崔家住在东头第一家,我们在东头第二家,再西边有内蒙的小康,天津的小李,还有两家人,尽西头就是住着那会看天的老刘头了。大家住在一起就互相照应,像一个大家庭。
我们住的这排房子,两间一套,外屋是厨房,里面是一通大炕,在外边做饭烧炕,里屋就不烟熏火燎脏兮兮了。在内蒙,大家都是把箱子个炕上,被子叠在箱子上,大家聊天盘腿一坐,嗑着瓜子,喝着砖茶,女人或者衲着鞋底,或者缝着衣服,反正嘴不闲着,手也不闲着,要不就成了懒婆娘了。
通常我们都聚在崔嫂的家,因为她家人气旺,暖和,又好客。那时候没有电视,也不是每家都有收音机,这县里发生的小事,国家发生的大事,就这样在炕头上传播着。比如我讲过的这里人心地善良,张三斗李四时,他们去安慰李四,等李四平反了,又斗开张三了,他们就有去安慰张三了,宗旨都是叫他们好死不如赖活着,想开点,不能留下一家老小不管,不要寻了短见之类的话。那地方老乡阶级斗争观念差,多的是人情常理,无论你在外面有多大的压力,回到这个窝里,就全没了。
我喜欢种菜,把前边院子里种满了西红柿,茄子,柿子椒,豆角,收成了自家吃不了就分给他们,聊完了,总有收获。
崔嫂总是在家,所以周围的事情她都知道。我们西边是小学校,东边后一排是县武装部宿舍。这些军人牛气得很,不把人看在眼里。有个武装部头头的女儿才上中学,肚子突然大起来了,这个头儿就一头赖在了小学校看门的老头身上,那老头真是很大岁数了,崔嫂和其他的不上班的婆娘们都知道这个女孩在和另一个男孩乱搞,每天看见他们在一块儿。可是那头儿装作不知道,就是对那看门老汉不依不饶,终于一个早上人们发现看门老头上吊死了。虽然大家都不服,可是那乱世年月,武装部谁敢惹,一条人命就这样没了,事情也这么不了了之了。过了些日子这个武装部的头也调走了,回了东北老家,他实在无脸在这儿呆下去了。
我生了马二回到和林,就把她送给崔嫂看着,每个月给10元钱,当时都是这个价。胖马二成了他们的宝贝,崔嫂每天把她搂在怀里,坐在炕头上摇晃着。那时候我早上送过去,晚上接回来,见两个姐姐抢着背着她到处玩。等生了马三就把马二留在了北京,换了马三回来,还放在崔嫂那儿,还是一样的疼他,姐姐们也是小心地抱着。谁知马磊从小就体弱,成天一吃不合适就拉肚子,要不就吐,崔嫂操了不少心,等他12个月大就送回了北京,把老二又换了回来。
马三两个月时,我带着他回到和林,崔嫂就告诉我,我不在的两个月里,邻家那个小李的女人,心不正,总想法子上我们家去,崔嫂就怕她是看上马家爸爸了,所以每天都多长一只眼盯着那女人,只要她一进我家门,崔嫂就跟过去,怕出事儿,我说她来干什么?崔嫂说她就是老来借东西,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心里感激她的关心和保护。那个女人也是奇怪,老是眼睛盯着我们家这边,后来我们回北京时,她先生请了马家爸爸去他家吃饭没请我,真怪。
最对不起崔嫂的是让崔嫂犯了高血压,那是汽车公司的错。马三要过百岁的时候,我忙着操持,崔嫂也帮我,内蒙人很重视这个,可是正好是马家爸爸在盟里开会,到了百岁那天他因为什么原因没车回不来,虽然大家照样来了,吃了肉,喝了酒,给了礼,可是崔嫂一着急,血压高犯了,躺在了床上好几天,好了以后只能在近处走几步,活也不能干了,大部分时间就在炕头坐着。这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我心里老是觉得对不起她。
79年我们回到北京,就再也没时间过去,90年临出国前几天我带着个外宾到内蒙去,晚上我就到了和林县专门去看她,那时候林业站有了汽车,他们来接上我,又去接了在呼和浩特老崔原来的单位工作的冬娟,到了和林。他们又搬家了,三间大瓦房,东明就在林业站工作,顺便照顾两个老人。我看到崔嫂还是那样病怏怏的,坐在炕头上,我告诉她我要走了,她说你看一晃11年了才见面,这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去吧。我想在她心里北京,美国也没什么区别。第二天我回到北京,10天后离开了中国。
18年了也没联系,不知她们现在怎么样了?
谢谢qq的鼓励和建议。
花姐写的真好, 记录了这样珍贵的生活. 你经历这么丰富, 真的应该写小说. 写小说, 就得有生活.
建议文章分些段落.
问候姐妹, 周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