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虽然那时候是文革时期,毛老人家在山外发出指示要破四旧,立四新。可是这儿是山高皇帝远,老乡们才不管那一套。 前边提到的我们的婚礼大概是老乡看到的最简单的婚礼了,他们算是尝了尝新式的婚礼是什么样的滋味。
老乡看着是省钱,他们绝不会那么干。当地习俗一定要媒婆来提了亲,定了价,送了彩礼,定下日子,然后就等大婚的日子了。不管你娶的是便宜的傻子还是昂贵的漂亮姐,婚礼一定要办得体面。到了结婚那天可热闹了,大伙儿挤在村口,等着送亲的人出现。来送亲的总是赶着个马车,新娘子由哥哥,长辈中的全福人(就是儿孙都有的有福的女长辈),和媒人陪着到夫家来。我记不得许多,只记得沿途经过的井,都要拿棉被盖上,这实在闹不明白,是不是怕新媳妇跳井呀?当然新娘一到家门口就要放鞭炮,然后拜天地,接着婚宴开始,院子里摆席。
晚上的闹洞房则是不可免的,大冷的天把窗户纸舔破了,那冷风吹进来滋味也不是好受的, 还要让人能偷到东西又别偷太多。第二天是回门的日子,就是女儿女婿要回老丈人家去拜见他们,当然宴席也是不可少的。我前边写过买卖婚姻,这里就不多说了。
说起葬礼,我们可更是吃惊,那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四旧。家里死了人,他们都会做白色的衣服穿上。鞋也用白布盖上,后边留一条,如果是黑色说明是子侄辈的, 如果是红布表示是孙辈的。和内地人不同的是女人们会披上一条一丈多长的白布,后边垂到地上,腰间扎着麻绳,上边余下的部分在头上和脸前折叠数次,把脸全挡住,她们就会跪在棺材边守灵,边守灵边在那儿号啕大哭,数算着逝者生前的好处,听着声音很惨,其实没有眼泪的也大有人在,那盖头的好处就是如此。
出殡时,当然要请一个唢呐班子来吹丧,那唢呐吹得那个惨,通常是小寡妇上坟之类的曲子,说实在的,我当时想这要是在山外早就被抓出来批判了,老百姓只认他们自己的礼,没人认为是错的,本来也没错。 出殡那天,女人坐在大车上棺材旁,男人们在地上走,长子拿着根哭丧棒紧跟在棺材后边,其他男的打着幡跟在他后边,边走,边哭,边撒纸钱。到了墓地把棺材埋了,烧纸,长子把那哭丧棒插在坟前,通常用杨树棍子做哭丧棒,因为它容易生根,如果赶上有雨水的时候,就会很快生根,慢慢长成树。我那年去的时候,沿途山是光秃秃的一片黄,但是偶尔你会看到一棵或几棵绿树,人家告诉我那一定是谁家的坟地,那树人们就叫他坟树,这是他们仅有的种树的习惯。
葬礼完毕,一定要回家摆宴席,请亲朋好友大吃一顿。 无论婚丧大事摆席,一定要有炸黄米年糕和扣肉,他们很会做。可是不管什么宴席,老乡们总炒好多很咸的的豆,我问为什么?他们悄悄告诉我,来参加婚礼的孩子们会抢着吃,吃了要喝水,喝水会胀肚,筵席正式开始时,他们已经吃不下多少饭了,这样省钱。我记得最清楚的另一件事,就是每次宴席上都吵架,总是因为长辈抢着要坐在首席,那些姑奶奶,舅姥爷的争来争去,吵得脸红脖子粗,闹得很不高兴,没有一次例外过,所以我心想干脆来个要饭的坐到上座倒好了。外边当官的为权争斗,山里的小人物为面子打仗,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