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2024 (184)
 
  我本人是一个吃货,是一个馋鬼,同时也是美食鉴赏者,我去过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地方,品尝过很多很多当地的美食,今天我要说的是:“当地特色小吃!”
我原来一直把不同地域的美食和当地特色小吃混在一起了。其原因就是因为我没有细分美食和特色小吃的概念。我举一个例子。
我是北京人,北京也有很多美食,比如北京烤鸭,北京的涮羊肉,北京的炸酱面,北京的烤肉,北京的包子,(暂定)北京的春饼,北京的京东肉饼,北京的门丁肉饼,还有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属于北京的宫廷菜肴,满汉全席之类的甚至是红烧羊蝎子,鱼头泡饼,这些都是北京美食。但是,要说到北京的当地的特色小吃,那就复杂了:豆汁儿,炸灌肠,炸蚕蛹,炸蝎子,炸蚂蚱等等,均属北京的当地特色小吃,对了,那些我从来不吃的用猪下水做的卤煮,炒肝儿等带臭味儿的吃食,也是北京的当地的特色小吃。
北京烤鸭,是北京当地美食。
北京的美食比如北京烤鸭北京涮羊肉和上面我举的那些例子,真的可以列入美食之列,但是,北京的当地小吃,那可真的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卤煮炒肝儿都是下水,豆汁儿也是下水,那些炸货基本上也都是垃圾,尤其是炸蚂蚱,连非洲人都不吃。但是,在这些“东西”上面加一个北京当地特色小吃的名头,就有人上当!
北京炒肝儿,属于北京当地小吃 (这品相就和烤鸭差了八千多倍)
再比如,我到了山西也喜欢山西的特色美食:过油肉,小酥肉,泡泡油糕,麻地沟的羊肉都是一等一的美食,但是,当你吃到当地的特色小吃比如碗托,比如晋南无碱馍,你就明白了,当地的美食和当地的特色小吃是有天壤之别的。
这样的例子我可以举5000个,但是,真正让我对当地特色小吃和特色美食有清醒认识的是我去年年底再次去台湾观光的时候。那次去台湾我去了很多地方,坐捷运,坐火车,坐汽车真正的体会到了台湾当地的民风。从台北到台中,到台南,到高雄,到彰化,到新竹,到桃园,到基隆从南到北去了台湾的所有大城市(哈哈哈)。每到一处,基本上都要逛台湾当地的夜市,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但是,从九份最热闹的当地特色小吃到基隆人挤人的当地特色小吃,我都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好吃的地方,人多,嘈杂,热闹,但是,当地特色小吃却是极为一般。(就是九份著名的赖婆婆芋圆,也是徒有虚名。还有那日月潭的阿婆茶叶蛋,唉,也就是能吃。)
后来,我去了高雄的洲际酒店的中餐厅,去了台北101大楼的 Simple Kaffa Sola, 捌伍添第等等有台湾当地美食特色的餐馆,甚至是台南的牛肉汤都比所谓的当地特色小吃好吃八千倍。所有的当地特色美食和当地特色小吃都有着天壤之别。
这是当地特色小吃,难看难吃的长沙油炸臭豆腐。
这是当地特色美食,好看又好吃的东坡肉。
当地的特色美食那很可能就真的是美食,而当地特色小吃,基本上就是垃圾食品。不信你到北京的东单夜市去看看,基本上就是哄骗外地人外国人的垃圾食品的集散地。(咦,有几十年没有去过东单夜市了,还活着呢吗?)
当地特色小吃基本上都是垃圾,也包括你家乡的,哈哈,不服可以,但是,你忍着!
以后,估计我不会去尝试当地特色小吃了。
《版权美食所有,翻印小吃不究》
 
    
  
小吃这个概念意味属于享受性的食品,世界上所有享受性的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食品就是身体健康作为代价。
它提供的种类不多,所以也没掉进过陷阱。我最经常买的是炸糕。
偶尔骑自行车进一趟北京城,有时顺路在“西四回民小吃店”停一下,买点吃的。
西四提供的种类比五道口多,有五道口没有的红豆沙馅炸糕。
因为名字误导,掉进过陷阱。
没经意,买了一碗豆汁,以为就是豆浆另外一种叫法,结果难以下咽。
炒肝,我以为就是炒猪肝,结果既不是炒,也不是猪肝,而是煮大肠。
它们如果叫“馊豆汁”和“煮大肠”,顾客就不会掉陷阱。
但是,香港的避风塘在上海居然可以称为“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