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始敬终

唉,吹嘘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
个人资料
mychin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内卷,是可以量化的!

(2023-06-17 06:05:18) 下一个

也谈“内卷化”_2021年第12期_南方杂志

近些年来,有一个特别的时髦的词叫做:内卷。

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内卷,口语化了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字:卷

在電子報中創造急迫感,並提升轉換率的好工具:倒數計時器| 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

我们这一带的老中,真的是卷的特别厉害,而且,那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那种无名的紧迫感,让孩子丫丫学语的时候就就背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刚刚开始走路的时候就让孩子打网球打高尔夫球,刚刚拿起来蜡笔的时候就让孩子学素描学油画学点彩派,刚刚能听见点儿声音的时候,就让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家长们那个急呀,生怕自己的孩子拖了中华民族的后退。

我们这里的那些个老中的父母那个卷呀,卷到我都不理解的地步了。很多孩子连走路都走不稳,就去了 Kumon 学“高等数学”了。还有其他各种补习班,补英文,补中文,补数学,补写作,补钢琴,补提琴,补这个,补那个,那些补习班,把愚昧的中国父母给补的不轻,哈哈哈。

网球夏令营上海(暑期网球培训哪家强8家优质俱乐部请查收) - 千黎号

我见到一个特别卷的项目,就是卷网球。当年我女儿打网球的时候,每周一个小时的私教,每周两次大课每次两个小时,剩下的那几天我带着孩子练习练习每次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因为我们这里的场地只能订90分钟),每个月打两个比赛,这也就是我“卷”的程度了。当时,像我这样“卷”的老中不多,我也算是卷的比较厉害的家长了。

但是,现在带孩子打网球的父母内卷的程度是我自己都不敢想象的。看看下面的统计数据吧:

怎么查看微信群的进群退群成员名单?-有机云社群管家- 有机云

我们这疙瘩有一个老中青少年网球家长群,这个群是满群了,也就是说有500个群员,另外一个二群是半满群,250个群员,这样一共就有七百多个家庭的孩子在这两个微信网球群里。据说,还有另外的网球群,那是我不知道的。圣地亚哥这个在中国的人口只能排在500名之后的城市,居然有这么多的网球家庭,我觉得是够凶的!

Coach (baseball) - Wikipedia

我家娃当年打网球,跟一个教练几年,然后跟高水平一点的教练,然后再跟更适合的教练,打了十年网球,也就跟过那么三两个教练。而现在的孩子,一个星期跟好几个教练上私教课,好像是教练越多,提高越快,教练越多,水平越高一样!

现在的网球娃上私教,一周两次都是刚起步。我知道有的孩子,每天都要上跟两个不同的教练上私教课,第一是有钱,第二是卷,这么努力这么卷,如果赢不了几个250K的比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打网球了。

有一个词叫做“躺平”,好像和“内卷”相对应的,自从有了躺平,那些内卷的人就更内卷了。

我看了当今内卷的那些人,感觉到内卷是可以量化的。

线性方程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父母的期待值)乘以(父母在卷的过程中花的时间)乘以(父母在卷的过程中投入的资金的平方)除以(孩子的天赋)除以 (孩子努力的程度)加上(孩子的运气)等于孩子卷的最终结果。

二元3次方程组解法- 抖音

据说,这几个群里的很多人,都拿我做标杆,拿我女儿当榜样。但是,每当看到那些孩子那么辛苦,看到那些孩子的父母们每天那么严肃地卷,我心里特别的惭愧。

不说了,这个周末,我去花点时间,写一首:“卷之歌”

 

《版权内卷所有,翻印躺平不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8)
评论
mychi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World' 的评论 : 比我写的字数还多,没法回复了。
JustWorld 回复 悄悄话 原生家庭论,不过是一场误会罢了

Fanly Lee

发布于 2020-06-12 03:51

最近两年,发现有个词非常流行,原生家庭。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就导致大家迫切的想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距,最终,大家把落脚点放在了家庭背景上,觉得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取得的成就,都是来自家庭的影响。

的确,家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人。

但,这是必然的吗?

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话题,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跟我一起来探索吧。

我们先抛论点,然后阐述。

这里需要说到一个概念,就是 “行为遗传学三大定律(Three laws of behavior genetics)”,由心理学家埃里克·特克海默(Eric Turkheimer)提出,严格来说他是行为遗传学专家,埃里克·特克海默在2009年赢得了詹姆斯希尔兹双胞胎研究奖。

First Law. All human behavioral traits are heritable.

第一定律。所有人类行为都是可遗传的。

Second Law. The effect of being raised in the same family is smaller than the effect of genes.

第二定律。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影响比基因的影响要小的多。(换句话说,由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非常小)

Third Law.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variation in complex human behavioral traits is not accounted for by the effects of genes or families.

第三定律。在复杂的人类行为特征的变异中,很大一部分不是由基因或家庭的影响造成的。(换句话说,行为特征中很大一部分影响因素,与遗传和家庭无关)

如果定律让人一下子难以理解的话,我们用案例来说明。

这是在心理学范畴被多次引用的实验,因为这样的实验周期长达数十年,要跟踪记录非常不容易,所以也就颇具代表性。这就是众所周知的 “双胞胎实验”。

实验#1

在一对双胞胎的家庭里,父母留下其中一个小孩自己抚养,另外一个小孩送去其他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陌生家庭抚养。(不用担心社会伦理问题,事实上这是行为心理学家们发现的巧妙办法。他们注意到了一些被遗弃的孩子,这些孩子中有很多是双胞胎,但却被领养到了不同的家庭。我们一边惋惜弃婴的悲惨命运,但另一方面,却为双胞胎研究提供了机会。)

这个实验想要验证什么?

我们普遍知道的一个现象,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结构几乎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是想观察,假如这对同卵双胞胎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未曾谋面,也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如果他们表现出来的特征高度一致,那就是先天遗传;如果,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毫无共性、甚至大相径庭,那就是后天的影响远大于先天遗传。

实验#2

增加两个条件,一是原生家庭,而是异卵(异卵双胞胎,有50%的遗传结构是相同的)。如果,一对异卵双胞胎被同一个家庭收养,也就是在同一个环境下长大,那么两者特征相关度越高,则说明环境的影响越大。

结果怎么样?

研究结果令人震惊。父母对子女最大的影响,是遗传。

这对同卵双胞胎,在分开抚养的情况下,长大成年后,他们的表现依然是高度相似的。也就是说,一出生就分开的同卵双胞胎不仅相像,而且相似程度和在一个家庭养育的同卵双胞胎没有什么差别。

行为心理学家还发现,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无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其相似程度,并不比大街上随机的陌生人更高。

01 第一定律,遗传力

什么是遗传力(Heritability)?

遗传力又称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遗传力分为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数量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那么表型的变异可能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甚至还有环境和遗传相互作用的因素。

遗传力表明某一性状受到遗传控制的程度。它介于0与1之间,当等于1时,表明表型变异完全是由遗传的因素决定的,当等于0时,表型变异由环境所造成。

事实上,不存在遗传力为0的情况(见第一定律)

人类一些性状的遗传力,举几个例子。

身高:0.81
体重:0.78
智力:0.80
精神分裂症:0.80
数学天赋:0.12
文史天赋:0.45

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的身高、智商及精神分裂症等几种性状受遗传控制的程度较大;相反像数学的天赋等遗传力的作用很小,主要是依靠后天的努力和培养。

据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智力商数》词条记载:“根据调查结果,约70%-80%智力差异源于遗传基因,20%-30%的智力差异系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所致。”

回到开头的那个同卵双胞胎的实验,如果我们知道父母抚养的这个小孩子的生活,我们大概有90%的把握大胆推测,被寄送抚养的那个小孩的生活是相似的,不管寄养家庭是贫穷还是富有,家里有多少个兄弟姐妹。

如果性格是一种适应,为社么人们应当将这种在游戏里应用的策略一直带到成年呢?一种可能性是兄弟姐妹从来没有完全脱离父母的轨迹,而在独立竞争中生活。另一种可能性是,有主见和保守主义这样的策略和其他策略同样是一种技能。随着年轻人在磨练这种技能上投入的越来越多,他就越来越不愿意在学习曲线上回头,重新培养新的应对他人的策略。

02 第二定律,原生家庭

我们已经得知,子女受影响的最大部分来自于父母的 “基因”,那么,其它的就是来自于外在环境了。说到环境,行为心理学专家们把环境分为 “共享环境” 和 “非共享环境”。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遗传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定量遗传学方面,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概念的引入深化了人们对环境作用的认识。对于环境和遗传关系,不仅认识到 “基因-环境” 的交互作用可能存在三种形式,还揭示出遗传对环境测量的影响。

罗伯特·普洛明(Robert Plomin)等人的研究发现同一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异是由于经历的不同环境造成的,使得兄弟姐妹彼此不同的环境在行为遗传学上被定义为 "非共享环境"。

那什么是共享环境?

共享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 “原生家庭”,相比较非共享环境而言,共享环境是相对比较容易被控制的变量。

我们看到的这几个元素,基因、共享环境、非共享环境,加在一起就是行为遗传学的ACE模型。

A(Additive Heritability),加性遗传力。指的是我们从父母那里所获得的遗传基因。

C(Shared Environment),共享环境(原生家庭)。指的是我们从出生至成年期间所成长的家庭环境。

E(Non-shared Environment),非共享环境。指的是我们成年之后自己的人生经历。

继续回到我们开头的 “双胞胎实验”,两组实验,不仅仅只是证实了 “基因” 的影响,而且,还同步得出了影响的数值。这组数字让人窒息。

50:0:50

套用ACE模型来解释,就是加性遗传和非共享环境各占一半。共享环境(原生家庭)没有立足之地。

看到这里,我相信有些读者朋友们要困惑了。长久以来,我们所说的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呢?

困惑#1

如果原生家庭不重要,那么童年的心理创伤和阴影呢,这些影响不大吗?

确实够大,不少心理学研究也证实了,创伤性经历会影响人格发展,如果这样的创伤性经历发生在童年时的家庭中,那自然会对子女的人格造成伤害。

原生家庭论也确实具有足够的普适性,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和父母不愉快的经历,也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不能接纳的性格缺陷。

问题在于,父母再怎么讨厌,也不会坏到不给你饭吃,就算体罚,也不会真的要了你的性命,这些都还不足以构成家庭虐待儿童的创伤。只是,恰好,当有了 “原生家庭” 这个理论后,为人们的缺陷找到了解释的理由。也有很多人,自然地把这个理论往自己身上套,觉得自己的性格缺陷都是父母造成的。

行为心理学家指出,一个有忧郁症潜质的小孩子,不论是被同样有忧郁症的母亲抚养长大,还是没有忧郁症的寄养家庭母亲抚养长大,他们成年后都会有这个特质,这个影响,只跟母亲遗传有关,与谁抚养长大无关。

困惑#2

如果原生家庭不重要,家长们费尽心思为子女创造的学习环境,以及投入的资源呢,比如社区、学校、邻居等等,难道没有太多帮助吗?

对不起,答案非常讽刺,似乎没有。

还记得,上期嘉宾依琳,在L小姐书·读书俱乐部分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吗?

作者塔拉,1986年出生在爱达荷州的山区。父亲是一名摩门教徒,担心学校是一个阴谋,不让他的孩子去学校。因此,塔拉在17岁之前都没有踏入过教室一步。

后来,塔拉痛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那么,家庭真的一点也不重要吗?也不是。只是想要告诉大家,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正确的陪伴与关爱才是最重要的。其它的,我们无法期望太多。

很多影响都是我们自己建构出来的。

而建构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模式,来自于我们的认知。之前的文章我们有提到过。

这里,我非常同意后现代哲学的一种说法,认为,真相都是建构出来的,建构本身没有实体,你不相信,它就不存在。

03 第三定律,环境影响

埃里克·特克海默(Eric Turkheimer)提到。

The greatest virtue of the new challenge is that it abandons the implausible environmentalist contention that important aspects of behavior will be without genetic influence.

新挑战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摒弃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环保主义者的观点,即行为的重要方面不会受到基因的影响。

个性中的差异,大概50%是有遗传原因的,这意味着另外的50%一定是源自父母或者家庭吗?不是的!

现代基因研究证明,人与黑猩猩基因差异虽然只有不到1%,但比较人与黑猩猩的大脑,不仅人脑的容量大,而且复杂程度更高,如果说脑量和脑的复杂程度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那么脑功能的形成是离不开社会环境的。

拿人和黑猩猩的婴儿来比较,出生时差别不是很大,但到了1岁,黑猩猩就已经大致发育成熟了,人类小孩则还要很长的时间缓慢成长,便有很多机会接受环境外来讯息的影响,慢慢塑造出精细的构造与功能。

这说明人脑的发育有基因以外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社会环境,包括文化因素等。

是否在一个家庭中养育最多能解释人们性格差异的5%。

在同一个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并不比放到不同星球上长大的孩子更为相近,这一发现表明,我们对性格的发展了解是多么的少。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关于父母影响的金科玉律是错的。

剩余的45%来自哪里?没人知道。

科学家们推断,性格或许是由镌刻在成长的大脑中的独特事件所造成的,比如胎儿在子宫中的位置、母体中血液转向的数量。出生时的挤压方式、是否有某些疾病残存在大脑中或在新出生的几年中被感染等等。

或许性格是由独特的经历所塑造的,比如被狗追逐,或者感受到一个老师善意的行为。

或许父母的特质和孩子的特质也在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因而,相同父母抚育大的两个孩子的确具有不同的性格。有一种父母可能会奖励喧闹的孩子而惩罚安静的孩子;另一种父母可能刚好相反。

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Harris)搜集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任何地方的孩子都是被他们的同伴群体、而不是被父母所社会化的。

在各个年龄段,孩子们会加入各种玩耍群体、圈子、团队、死党、沙龙,在这些群体中谋求地位。每个群体都是一个文化,从群体外吸收一些惯例,并形成他们自己的惯例。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从一个群体换到另一个群体,直到最后进入成人社会。在一个层次中获得的声誉会使这个孩子在下一个层次中先发一步。最重要的是,青少年帮派中的头头总是第一个约会的。在各个年龄段,孩子们都努力想弄明白怎样在同伴中获得成功,并将此作为他们优先考虑的策略性做法,而把父母强加的任何东西置于脑后。

“许多在孩提时代移居美国的成功人士,一点儿也没有受到在文化上笨手笨脚的父母的影响,而他们的父母也一直没学会这个国家的语言和习惯。作为一个语言发展的研究者,我总是惊讶于孩子们能够如此迅速地跟上同伴们的语言(特别是口音),尽管他们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更长。”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说到。

为什么孩子们没有听任父母的摆布呢?

像罗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和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Harris)一样,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也怀疑这是因为孩子们的遗传利益只是与他们父母的部分重叠而已。孩子们从父母那里得到卡路里和保护,因为父母是唯一愿意提供这些服务的人,但孩子们的信息则是从他们所能找到的最好来源中获取的,并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命而构建应对策略。

父母不一定是周边最有智慧、最博学的成人,更糟糕的是,家中的繁琐规则往往更偏向于这些刚出生的孩子或还未出生的兄弟姐妹,而不是对他们自己有利。就繁殖而言,家庭是一条死胡同。

04 总结

进化是指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体的变化过程,是群体在进化而不是个体在进化。群体是一群能正常互相交配、繁衍的机体,一个群体内的全部基因被称为基因库(GenepooL),因而进化就是一个基因库的一代代的变化。

罗伯特·普洛明(Robert Plomin)在获奖公告的声明中说:“基因通过影响我们和周围世界的互动方式,推动我们选择、修改、甚至创造环境的方式、塑造我们自己。”

“DNA并不重要,但它比所有东西加起来都重要。”

基因,至少有一半决定了我们的人生,但并不需要为此而气馁。我们也不要把群体数据迁移到个体身上。

早在2016年,CBRE咨询公司和中国公司Genesis出炉一项报告称,今天50%的职业,将在2025年消失!人们将从事更有创造力的职业。

我们今天所认为好的东西,未来也许毫无用处。那我们就不需要给自己徒添烦恼,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拥有自我理解和自我变化的巨大潜能,总会在某个领域发挥自己的长处。

尤其是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拥抱更多的可能性。最后,用L小姐常常说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文章。我们的一生,就是一场不断自我探索的旅程。
mychi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我们这疙瘩打网球的孩子上哈耶普斯哥布密山愁大的一大堆呀。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阿牛那疙瘩的网球内卷是不是因为牛妞上哈佛而引发的?如果是,阿牛难辞其咎。
mychi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en_yue' 的评论 : 怎么理解都行。
wen_yue 回复 悄悄话 卷不就是焦虑症的代名词吗?要比别人强,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这些是焦虑症带来的虚幻恐慌吧。
mychi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哈哈哈哈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老牛之内卷,好像最多只能卷卷多重牛肚或者牛尾巴,都是好菜!哈哈哈。
mychi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有话直说818' 的评论 : 有话直说就是好。
有话直说818 回复 悄悄话 一如既往的风情幽默!文中至少有两处令我忍俊不禁:”家长们那个急呀。。。” 还有那量化的长长的内卷公式,可以拿去申请发明创造奖了!哈哈哈,不得不赞牛哥一次:将说教于娱乐之中,牛!
mychi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tillsingle' 的评论 : 真的错了,特别特别的惭愧。
stillsingle 回复 悄悄话 千错万错都是你的错。你要是没把牛女儿培养成牛人,其他老中就不会有卷的动力卷的目标,不管孩子有没有天份都要卷一下
mychi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主要是超过了你,哈哈,因为你一直随遇而安。
魅力野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您最近吹捧牛哥,恰到好处,超过了所有的人.
mychi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啊?我是一个很严肃的思考者。
mychi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随遇而安,会带来一种酸酸的苦楚,哈哈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分析得很透彻,你也不仅仅会逗趣的~~
魅力野花 回复 悄悄话 随遇而安,是一种健康心态。它好过在身不由己中没有效果的挣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