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看到很多的父母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孩子们周游世界了,那些孩子也就是刚会走路,可能孩子呀呀学语,或者孩子还在上幼儿园上小学的时候,就被父母带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去周游世界了。这些有眼光的父母就带他们在世界各地转悠了。说是要带孩子开眼界,了解更多的东西,看看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同,话语中带着肯定,带着自豪,带着大国风范。
其实,我倒是觉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们去周游世界,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孩子的心智在小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孩子的知识结构,在小的时候也没有建立起来。一个几岁的孩子,懂不了红场,懂不了美人鱼,懂不了埃菲尔,懂不了比萨斜塔,懂不了格林威治,懂不了大笨钟,懂不了泰姬陵,懂不了罗马斗兽场,懂不了尼罗河,也懂不了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懂不了伊丽莎白桥头的那两头狮子。
更懂不了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甘地和大小种马。即使有些神童在三岁就会背唐诗三百首,那也就是死记硬背,懂不了陆游的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更懂不了李白的但愿长醉不愿醒。
孩子在上初中之前,就是玩。对于孩子们来说,到迪斯尼玩,到环球影城玩和去印度玩,去日本玩,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玩没有什么区别,估计孩子们更喜欢去游乐场去玩。没有知识的积累,没有文化的底蕴,孩子们懂不了历史留下的痕迹,也懂不了文化留下的辉煌。
想想我自己,十岁之前的记忆也就是破碎的片段。记忆最清楚的就是我姥姥做的炸茄盒。我出国在中国人中间也不算晚。但是,我十几岁的时候跟队去比赛去过不少国家,但是我几乎什么都记不得了。我的记忆不是最差的,但是,如果不是苦苦回忆,很多很多事情都记不得了。我虽然不是聪明绝顶,但是,比我聪明的孩子也是有限。
2008年的时候,我带我女儿在北京看奥运会,那时候她六岁。奥运会呀,多大的事情呀,多么令人向往的大事件呀。但是,对于她来说,给她留下记忆的不是长城,不是鸟巢,不是故宫,不是奥运会的开幕式,不是奥运会的闭幕式,也不是奥运会的各种决赛和各种破纪录。
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北京金钱豹的自助餐吃饭的时候有人在她面前跳舞唱歌,西苑饭店顶层的旋转餐厅和五方桥那里的游乐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对她来说,无感!
金钱豹倒闭了,但是,那可是曾经大火的京城美食城呀!
所以,我觉得在上初中之前的孩子们,如果不是读过历史,读过曾经发生的事件或者是对某些事情特别感兴趣的话。带他们去看高第的建筑,带他们去看白金汉宫,带他们去看奥匈帝国的辉煌,带他们去看罗马的斗兽场,带他们去参观奔驰的工厂,带他们去看尼罗河文明,带他们去看紫禁城,带他们去看诺曼底,带他们去看捷尔任斯基的雕像,带他们去看罗丹的故居,带他们去看贝多芬用过的钢琴,带他们去看欧洲唯一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带他们去看安徒生的豪宅等等,全部都是浪费。第一他们不懂,第二他们不会感兴趣,第三,也不会达到父母对这次旅游的期待。留下来的最多就是在裴多菲的雕像前留过影,在某景点上面照过相,仅此而已!
我觉得,孩子上了初中之后,有一些历史的知识,有一些文化的积累,再加上有钱有闲有兴趣,然后就可以去周游世界了。
周游世界花钱费力耗时间,一定要有所收获,不然的话,真的还不如到 Downtown 转悠转悠吃点儿美食呢。
但是,如果人家说:“我们愿意,你管得着吗?”哈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阿嚏!
《版权周游世界所有,翻印年龄太小不究》
什么时候带孩子去周游世界比较合适? 答案应该比较简单: 什么时候带孩子去周游都不合适。
孩子小,游了等于没有游;
孩子大了,谁还跟着你游呀!你要坐邮轮,人家要去荒山登野岭;你要去欧洲显富,人家要到非洲去帮穷助蠢。嗨呀, 大家还是洗洗先睡吧。
就像我的问题是:蜂蜜和糖哪个更甜?回答是:尖椒更辣!
大家年龄大了,就不要那么着急了,哈哈哈。仔细读读题目,自己看看内容,不然,我会笑话你们的,哈哈哈哈。
I remembered that I took my 2 years old daughter to Disney. All the fun moments. Of course she forgot all.
Please remember to live at the moment. I took my kids to visit places. I saw that they had fun and laughed. I was very happy. I do not care if my kids forgot all.
游什么游, 是头猪,赶遍全世界还是一头猪。
中国人就会忽悠: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纯属胡扯。人家行百里, 上初中,不一样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家 ?
本人認為,只要條件(時間、金錢、健康)容許,孩子越早周游世界越好。當然,如果按成人的周游世界觀(歷史、地理、人文)而言,那得讓他們成人後,自由定奪。這裡恐怕是是從家長的角度來討論,至少以下三方面的理由,是作為家長,和觀察其他家長的經驗與教訓:
自理能力:
要出門旅行,總是孩子們渴忘的一個家庭大事,一年一度定要給孩子們心中這個希望。無論孩子的旅遊體驗是什麼,總是帶到學校分享故事和自信的材料。
出行前由孩子自己准備,帶必備品、打包裝箱(大小視孩子年齡不一,只是自己負責自用物品)是孩子們乾家務最設怨言的主動行為。不充分的備品,造成旅行中的不方便,也是最有說服力的課程,遠勝空洞說教與責備。
個人宇宙:
出門後所見的世界,是不熟悉的環境,沒有熟人、朋友、老師和家長圍着你轉。知道個人小宇宙離家之後行不通,學會謙讓、妥協、寬容,統統在潛移默化中,不需理論高度的引導,增長社會適應能力。這些 intangible 的東西,不是事先能夠計劃和達成的,自然中的體驗不能說不是學問(不必非教育別人才是學問)亦或本領。
驚奇與應變:
出門的不確定性處處存在,有驚喜也有驚慫,這就是大千世界的奧妙,在家呆着注定沒有機會。是驚慌失措還是鎮定自若,對付危機或者目睹家長的危機管控過程,這些都會深深印入孩子本的心中。旅遊中的風險與奇遇,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以上的內容,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這種能力,完全不是文中大人的想法。本來旅遊就是提供孩子們見世面認識世界的機會,不是家長想要孩子學什麼的機會(那是家長自己的事),給不給自己孩子這樣的機會,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作法。
總之,我一定會給,而且在孩子大腦發育最快的兒童時期。至於結果如何,也是未知的,就看你帶他們去哪裡,接觸什麼而已,家長的責任應該就是如此吧。
小的时候妈妈带着我们去香山,觉得那是世界上最没有意思的地方,去北海荡秋千多好,哈哈。长得老大了以后,才体会香山的美。
记得四岁的时候家附近大喇叭放的音乐。
记得五岁的时候坐火车夜里过黄河。当时人都睡着了。列车把卧铺车灯都打开,告诉大家正在过黄河,让大家看。我觉得灯那么亮,眼睛难受极了。
当然每个人开始记忆的年龄不一样。但6岁的事一定能记住。算术不就是6岁学的吗?
所以我觉得6岁以后看全世界就可以了。虽然效果不是最大化,但肯定忘不了,所以没有白去。
孩子很容易有趋同现象,因此心理上更愿意与同学一样,比如暑期大家都有进入camp,开学后交流,也是一种炫耀。
出国是一种可以炫耀的内容,孩子也清楚,但仅仅是为了炫耀,反而记不住发生了什么。最近发现当年带着小家伙专程去DC认识政府部门职能的旅行她竟然什么都记不住,当时她已经十岁了。那是与参议员办公室互动,专门被安排的,在我们也是第一次,并不是平时可以随时发生的,她没有任何印象,仅仅是记得去过DC。好在我N年前在万维写过一个系列介绍使用议员办公室参观的优势,把这个给她,算是学中文和回忆了。
十六岁的时候带她玩欧洲,她记得这件事,但不记得内容,以至于本科毕业后打算用一年的gap year专门住在欧洲玩。
也许是她这样,去地方太多了,但我觉得是如今的孩子的兴趣不同,小时候的兴趣并不是在旅行上,可能不如网上聚众游戏更有兴趣,印象更深。
孩子大了你还想他们跟你一起旅游?别做梦了! 你除了主动给钱为他们的旅游付账,剩下的就是赶快去祷告吧。 阿门!
说的没错,这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我无所事事,白活了好多天以后,也会觉得无聊,要找些有意义的事来做。忙东忙西了一阵子之后,又想闲下来,所谓享受当下,向往起白活的感觉。诗人说, 生命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地。那么,怎么去经历这一段旅程,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和小朋友一起,怎么样玩,到哪里去玩,归根结底,大概不是那么重要,量力而行就可以;要紧的是一起渡过这些珍贵的时光,能够多一点经历多一点回忆的碎片,白活好像也是可以接受的,能够再学到点东西,那简直是可望而不可求了
但是,你没有任何收获也没有关系,白活就白活,哈哈哈
“周游世界花钱费力耗时间,一定要有所收获,不然的话,真的还不如到 Downtown 转悠转悠吃点儿美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