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客栈

临时客,澳籍华人,职业工程师,曾任“澳洲日报社”社会新闻版记者。
个人资料
正文

老片情怀:卡萨布兰卡夜空的马赛曲

(2008-03-02 14:31:43) 下一个

卡萨布兰卡是北非的一个地名,是法属殖民地摩洛哥的一个重要城市。该城市之所以在世界上有点儿知名度,很大程度是源于一部描写二战时期爱情故事的经典电影 - “卡萨布兰卡”,(另一译名“北非谍影),里面的女主角就是著名的影星英格丽•褒曼主演的。现在,世界各地大同小异的都有些名叫“卡萨布兰卡”的咖啡厅或者夜总会,很大程度也多少受到了这部电影的影响。后来,还有一首很出名的英文歌曲“卡萨布兰卡”,大意是一对青年男女在看电影“卡萨布兰卡”时相恋的故事,不过那是一首爱情歌曲,跟电影本身关系不大。

整个电影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大意是一位叫里克 (Rick) 美国人在卡萨布兰卡开了一个夜总会之类的酒吧,由于他交际能力很强,处理各种关系非常得体,所以,酒吧的生意挺兴隆。在卡萨布兰卡,有各色人等,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出入那里。这个里克很富有,外表有点玩世不恭的样子,对女士也总是彬彬有礼、敬而远之的态度。但其实他的内心极富正义感,对待爱情也非常忠贞。但这一切,都在他那深藏不露的外表之下,无人能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里克在德军占领巴黎之前,在巴黎也曾开过酒吧。其间,与一位名叫伊尔莎的漂亮巴黎女郎 (英格丽•褒曼饰) 坠入情网,里克对这份情感非常珍惜。可就在德军占领巴黎之前的一天,伊尔莎突然神秘地失踪,从此就杳无音讯,每当里克想起此事,就会黯然神伤,所以,他对身边主动投怀送抱的女郎,总是持怀疑态度、爱搭不理的。事有巧合,有一天,伊尔莎忽然携丈夫出现在卡萨布兰卡,更出现在里克的酒吧里。这让本来疑惑不已的里克立刻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原来伊尔莎是个有夫之妇,却在巴黎跟自己海誓山盟,自己居然还一直对她念念不忘,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于是,他心里面已经暗暗地把伊尔莎当成骗子一类的人物,决定冷眼旁观伊尔莎和她丈夫在卡萨布兰卡的表演。

但伊尔莎那边也有自己的故事,这位貌若天仙、倾国倾城的女子倒也不像里克想像的那样,是一个水性扬花的角色。早在认识里克之前,她已经结婚了,她的丈夫是著名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领袖维克多•拉斯洛。可是,由于拉斯洛从事的是出生入死的地下工作,经常在危险状态下工作,有一段时间,伊尔莎竟然接到了她丈夫的死讯。在这种情况下,她跟里克在巴黎相遇并坠入情网。可就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前夕,她的丈夫忽然死里逃生,从德国人的集中营里逃了出来,回到了巴黎、伊尔莎的身边,并且病得非常严重,出于对丈夫的忠诚和内疚,伊尔莎毅然斩断了与里克之间的情丝,就此给里克来了个下落不明。

以上就是小人物在影片开始时候的小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还有当时的大局面大命运,当时的卡萨布兰卡实在是一个敏感的地方。1941年的法国是一个战败国,在德国法西斯的占领之下,成立了傀儡政府,完全听命于德国人。而法属殖民地摩洛哥就有点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它确实是由法国人统治着;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听命于由纳粹德国控制的巴黎傀儡政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事务还是德国人说了算。由于二战时期的欧洲充满了战乱和杀戮,法国难民纷纷涌向卡萨布兰卡,希望从这里获得好运气,弄到去美国的签证,永远地离开欧洲这块战乱之地。

由此而诞生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警察局长雷诺上尉一方面对德国人的专横跋扈不满,另一方面却利用其掌握签发出入境签证大权的便利,大发国难财;纳粹德国驻卡萨布兰卡的军事代表斯塔尔少校,自认为是当地至高无上的太上皇,他在疯狂地追捕抵抗运动的领袖拉斯洛;还有当地的阿拉伯人,形同虚设的意大利占领军代表,失意的法国军官、趾高气扬的德国军官,等等等等各色人等。但当时在卡萨布兰卡最多的人还是来自欧洲各国的难民,这些难民滞留当地只有一个梦想 - 美国。

在这一堆人物之中,最为闪光的莫过于伊尔莎的丈夫拉斯洛了。他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抵抗运动领袖,曾经被关在纳粹的集中营里,有好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几经辗转周折才逃出欧洲大陆,来到卡萨布兰卡,准备取道这个表面中立的地方,转去英国或美国,继续自己所领导的抵抗事业。围绕拉斯洛的去留问题,各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德国人是不惜一切代价地要将他滞留在卡萨布兰卡,为此对警察局长雷诺上尉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而抵抗运动的成员们也在暗中想尽办法,试图让拉斯洛能平安离开。至于故事的主人公,咖啡店的老板里克,其内心深处对于正义的事业是支持的,对于拉斯洛本人也是有好感的。只是对他作为伊尔莎的丈夫感到有点来路不明,也颇有些嫉妒和气恼。因此,出于里克个人的感情因素,他拒绝帮助拉斯洛离开充满风险的卡萨布兰卡。

于是,就在里克咖啡馆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镇压与抗争、威胁与暴力、死亡与恐惧的戏剧性场面,就像火山爆发之前,炽热的岩浆在暗流汹涌,一次比一次接近爆发的边缘,终于要喷薄而出了。爆发的导火线却是一个偶然之中的必然事件。当时,拉斯洛正和里克在密室商谈,但整个谈话的气氛却相当不友好,这主要还是缘于里克对拉斯洛的抵触情绪。为了能尽快脱离险境,拉斯洛想尽了办法游说里克:先是动之以情,慷慨陈词正义的事业是必胜的,也强调自己所领导的抵抗运动正方兴未艾。希望里克能从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出发,帮助自己离境,没料到里克正对他一肚子的情绪呢!他没好气的回答拉斯洛说:“你领导你的正义事业,我开我的咖啡馆,我是商人,在商言商,我对你的死活没有兴趣。”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拉斯洛顺势而下,对里克诱之以利,提出给里克10万元,后来加至20万元,但里克仍然顽固地拒绝帮助拉斯洛,这就让拉斯洛有点百思不得其解了,最后,他干脆单刀直入地问里克:“你这么固执地拒绝帮助我,一定有特殊的理由。我想知道为什么?”里克也毫不客气地答复他说:“确实有一个理由,你只要回去问你的妻子,就一切都明白了!”

正当他们俩在密室里舌枪唇剑之时,外面的咖啡厅里却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醉醺醺的德国军官们在里克的咖啡馆,乘着酒兴,大唱纳粹歌曲,给本来就充满恐惧色彩的咖啡馆带来一种更加阴森森的肃杀氛围。所有在场的法国人都默默无语、默默忍受。咖啡厅里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小撮肆无忌惮、狂妄自大的德国人在唱歌,而一大群法国人却难堪地沉默着,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拉斯洛径直走到铜管乐队前,铿锵有力地说:“奏马赛曲!”乐队头儿看了老板里克一眼,这时候,里克心中的正气油然而生,用力地一点头,给了一个明确的指示:卡萨布兰卡上空的马赛曲激昂地响起,就像冲锋的号角,刺破寂静的漫漫长夜!

“前进,前进!
祖国的儿郎!
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

激昂的国歌一奏响,现场的法国人全部霍然起立,放声高歌!无论他是失意的军官、见风使舵的当地警察、颠沛流离的难民,甚至是堕入风尘的法国女郎,全都勇敢地站在自由法国的旗帜下,唱出了心中不畏强暴、波澜壮阔马赛曲:

“前进,前进!
祖国的儿郎!
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
专制暴政在压迫著我们,
我们祖国鲜血遍地,
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
到处在残杀人民!
他们从你的怀抱里
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
公民们,武装起来!
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
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一开始,德国人还在继续唱着纳粹歌顽抗,但雄浑有力的马赛曲完全压倒了他们。斗志昂扬的法国人在国歌唱完之后,都情不自禁的高呼:“法兰西万岁!”

就在这卡萨布兰卡的马赛曲响起之时,电影开头的一切悬念都迎刃而解了:失意的法国军官们重新聚集在拉斯洛的周围;抵抗运动的战士们在继续战斗;而里克也放弃了个人恩怨,决意要帮助拉斯洛脱离险境;就连一向以随风倒而自诩的警察局长雷诺上尉也在潜移默化中跟上了自由法国的脚步;……。

故事的结局很感人,里克毅然承担了一切风险,迫使警察局长签发了拉斯洛夫妇离境的签证,强行将他们送上了飞机。最后离别时,拉斯洛感动地对里克说:“欢迎你重返战场,这一刻,我知道: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里克对伊尔莎的离别赠言则感人肺腑:“在这战乱的尘世之中,讨论你我之间的感情已经没有意义。我们三人都不过是沧海横流中的小水珠而已,而只有正义的事业是不朽的!我们都属于拉斯洛所领导事业,你一定要支持他继续这个伟大的工作。”而绝色佳人伊尔莎对里克的所有的感情,千言万语都凝结成一句话:“愿上帝保佑你!”

影片的结尾是这样的,黑暗的卡萨布兰卡的夜空里,激昂的马赛曲再次响彻云霄!

2005年9月29日 写于 澳大利亚 悉尼市


更多的电影评论类文章:

澳洲电影介绍:新娘的继父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平凡英雄

电影“特洛伊”随笔——真正的骑士风范

老片情怀之:加里森敢死队里的酋长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养须 回复 悄悄话 记得当年看到此段时自己的体温不由上升,双眼含水量增加,喉咙发干。。。。
不过话说回来,俺多年前去过法国,现在还不时与法裔族打交道,怎莫说呢,我印象,这是一个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一样突出的国家民族。
dongfangshaoer 回复 悄悄话 谢好介绍;去找来看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