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究 报 告
【篇 名】 巴西金融动荡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
【作 者】 张燕生
【单 位】 对外经济研究所
【发表时间】 1999年2期
Abstract
1999 1月13日巴西中央银行新行长上任并宣布雷亚尔对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从1美元兑换1.12—1.20雷亚尔提高到1.20—1.32雷亚尔,实际贬值8.5%。其目的是为降低利率,推进财政和国际收支状况的调整,重建国际信誉。但由于投资者担心此举会导致亚洲金融危机初期的“雪崩”效应,巴西股市、债市和汇市价格出现激烈波动,进而波及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为此,1月15日,巴西中央银行被迫宣布对外汇市场实施不干预政策,实行汇率浮动。
美国80年代初期的债务危机、90年代中期1994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这次亚洲1997和巴西1999
发生的金融危机
内容:
--------------------------------------------------------------------------------
继亚洲、南非、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经济接连发生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以后,今年1月,巴西又发生了震撼全球经济的金融动荡。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国际环境中,巴西发生这次金融恐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屡次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金融恐慌所暴露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问题究竟是什么?研究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加快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增强我国经济防范外来风险的能力,很有必要。
一、巴西发生金融动荡的起因 这次巴西金融动荡的直接起因,是今年1月7日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宣布90天内无力偿还联邦政府154亿美元的债务,从而引起投资者的恐慌。1月13日巴西中央银行新行长上任并宣布雷亚尔对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从1美元兑换1.12—1.20雷亚尔提高到1.20—1.32雷亚尔,实际贬值8.5%。其目的是为降低利率,推进财政和国际收支状况的调整,重建国际信誉。但由于投资者担心此举会导致亚洲金融危机初期的“雪崩”效应,巴西股市、债市和汇市价格出现激烈波动,进而波及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为此,1月15日,巴西中央银行被迫宣布对外汇市场实施不干预政策,实行汇率浮动。同时,美国、G—7其它国家、IMF、世界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等纷纷表态,支持巴西政府的稳定和改革新措施,从而暂时缓解了巴西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应当承认,拉美各国中,巴西受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现在看来,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性预期下降,对巴西等拉美国家经济所产生的直接和潜在影响,要大于人们事先的估计。全球性通货紧缩以及亚洲各国所采取的紧缩内需和扩大出口的反危机措施,通过国际传递机制也影响到有通胀传统的拉美国家。此外,去年下半年石油、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也使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委内瑞拉和巴西等拉美国家承受着巨大的外来经济压力。在通货紧缩和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压力下,巴西出现了短期资本的大规模外逃(去年估计在400亿美元左右,今年1月前期又增加30多亿美元),这无疑是加剧巴西对外收支状况恶化的主要根源。为阻止资本外逃而采取的高利率措施(去年9月央行拆借利率曾到达49.75%,目前巴西央行的年基础利率29%,银行间拆借年利率36%),又加剧了巴西国内的经济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汇率定值过高,很容易成为国际货币投机者的攻击对象。为避免雷亚尔急剧贬值造成的市场恐慌,巴西央行对外汇市场采取了干预措施。象通常事例一样,这种干预造成了巴西外汇储备的急剧下降(从去年7月的740亿美元外汇储备降至目前的350亿美元左右),又加剧了外汇投机预期,最终造成了这场巴西金融动荡。 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巴西政府组织了415亿美元的紧急援助,其条件是巴西政府必须采取调整措施,解决其财政和国际收支“双赤字”(公共支出赤字600多亿美元,相当GDP的7.5%,国际收支赤字310亿美元,相当GDP的3.5%)、高利率和结构问题。但在全球经济剧烈不稳定条件下,这些措施是否有助于恢复稳定,其结果是不确定的。在IMF宣布给予巴西巨额援助以后,巴西仍发生了这次金融动荡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使在巴西央行宣布雷亚尔实现“自由浮动”,巴西及全球股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价格出现明显的反弹以后,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仍值得人们的高度关注。 二、巴西金融动荡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 这次巴西金融动荡是否会继续深化和蔓延,进而引发全球经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加剧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目前国内外有两种基本判断。一种认为巴西的问题纯属国内问题(财政问题),如果巴西不能继续吸引足够的外资,巴西将出现经济衰退或货币的进一步贬值。进而影响它的重要贸易伙伴(如阿根廷),但不会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另一种认为,巴西金融危机可能会加深和蔓延。有的学者从历史经验比较认为,现在发生新大萧条的危险比过去20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大,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世界上认为能轻易地把一场严重危机孤立起来或局限起来是一种幻想。后一种观点虽然仅是少数人的看法,但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首先,作为经济总规模名列世界第八、拉美地区最大的巴西经济,在拉美地区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在经历了80年代初期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中期墨西哥金融危机打击以后,拉美国家普遍采取了结构调整和风险防范措施,较好地化解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打击。但目前巴西的财政状况变化,债台高筑,外汇储备下降,却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为赢得IMF贷款而采取削减政府开支,紧缩通货的措施,以及偿还2700亿美元的债务,很可能抑制其国内的经济增长,从而殃及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尤其是与巴西有密切贸易关系的国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美国经济将首当其冲受到直接影响,因拉美地区是美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并且美国是拉美的最大债权国。这将带来地区经济的连锁反应,危及亚洲和俄罗斯各国经济复苏的努力。这种间接影响已经在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冲击过程中逐步显露出来,因此,巴西金融动荡的中长期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其次,巴西金融动荡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目前全球经济脆弱性的一种表现。它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能加速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联系的融合和交流,也会破坏一国逐步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不和谐的政策安排,加快危机和冲击的国际传递速度,正如一位分析家指出的,“美国经济的任何弱点都会通过美元贬值的形式迅速传到欧洲和亚洲”。虽然目前美国和欧洲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两大亮点,但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调整和竞争的潜在危险以及不平衡性正在累积和扩散。从深层次上看,亚洲和拉美出现的金融危机只是这种不平衡性的外部化。如果不采取根本性、有实效的国际合作和协调,可以预见,很有可能将有更多的国家受到打击,最终陷入全球性经济衰退。这种不平衡的潜在危险,不仅仅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同样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程。信息、微机系统、生物技术的新科技突破,很可能对旧结构和秩序带来破坏性冲击。作为相对开放的经济,应高度警觉这种开放的“系统”风险。 再次,这次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更多地反映在预期的连锁反应方面,而不仅仅在实物经济方面,1月13日至15日全球股市价格波动证明了这一点。一旦主要国家的投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心理预期更加悲观,那么对需求的负面影响将远远大于巴西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而且,这种心理预期的破坏性冲击,将在较长时期内产生深远影响。 三、接连发生国际金融动荡的现实呼唤着国际金融体制改革 巴西的金融动荡又一次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金融问题一般表现在三个层次,金融机构、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前两个层次的问题主要是国内金融问题,在统一货币和央行的制度框架下,可以通过央行的监管、金融政策的调控、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机构改革与调整逐步加以解决。然而,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没有这个统一的制度框架,这是问题的实质。这也反证了为什么在国际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稳定的时期,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的原因。这次亚欧财长会议也终于认识到,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中,过分强调自由化并不是好办法。其根源还在于,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大国积极推进的金融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并没有解决国际金融体系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内金融问题尚未解决好的情况下,过快地推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很容易陷入外来冲击导致的金融危机。80年代初期的债务危机、90年代中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这次亚洲和巴西发生的金融危机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监控和管理缺位的前提下,世界经济大国仅仅从本国利益出发,不愿主动担负国际协调动作和调整责任,使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后缺少应有的国际政策协调和统一对策,更使一国在面对全球性金融和外汇投机的冲击下表现出无能为力。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无数事实证明,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对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欧共体国家从1979年建立欧洲货币体系以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