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作期货时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约翰·墨菲的名字,可以说他的技术理论影响了一代中国期货人。我记得刚入行时就买了一本,当时对许多期货初学者来说简直就是红宝书。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技术分析界的泰斗--约翰·墨菲的故事。
约翰·墨菲是美国的商品期货技术分析师,从事技术分析超过30年时间,现担任哥伦比亚国家广播公司CNBC电视台的期货技术分析师,曾任美林证券公司分析研究主任、商品研究 局的高级技术分析编辑、市场技术分析家协会(MTA)理事、纽约金融学院教授。
1981年,纽约金融学院邀请约翰·墨菲讲授“商品期货技术分析”这门课程,当时他已经担 任期货市场分析师10多年了,也曾经主持过几次类似内容的讲座,可是要主持一个15星期时间的课程,却是第一次。起初,约翰·墨菲担心题材不够,充实不了这么多课时。但随着对课 程构思的深入,约翰·墨菲逐渐意识到,要说清楚这样复杂的东西,15个星期的时间其实根本不够。很快,约翰·墨菲就确定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接着就要找一本合适的教材,但在浏览了 已出版的所有相关书籍后,约翰·墨菲非常失望,因为介绍技术分析的书虽然不少,但大部分都是以股市分析作为前题的,还没有一本是现成的讲“商品期货技术分析”课程的书籍。约翰 ·墨菲在仔细考虑过后,决定不用股市的相关案例做商品期货的教材,用就要用商品期货市 场自身的内容,于是他开始着手自己编写一本以商品期货为案例的技术分析书籍。一本伟大的书——《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就这样诞生了,该书在1986年正式出版。后来,这本书被许多 投资者认为是技术分析的“圣经”。该书曾被翻译成六种语言,即中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波兰文及西班牙文。这本书将许多读者引入到市场分析这个奇妙的世界中,同时,它还向投资群体介绍了许多实用的计算机指标,这些指标从此被普遍运用在投资市场技术分析中。
1999年,约翰·墨菲将《期货市场技术分析》重新修订,并改名为《金融市场技术分析》。在《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一书出版不久,1991年约翰·墨菲又出版了《多市场之间的技术分析》,第 二本书强调了金融市场和资产等级之间的联系,因此被认为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这两本书都被列为畅销书。1996年约翰·墨菲又出版了《图表炒家》。
约翰·墨菲作为技术分析界的大师级人物,对于技术分析的境界有独特的看法,技术分析的内涵远比用心拼凑的一组专业资料丰富,因为正是不同的研究途径和专业领域的美妙结 合才造就了技术分析。为了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至少要把10多种研究领域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么多年后,我们再来看《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这本书,仍然觉 得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整个书写的非常简洁,给人一种空中跑马、密不透风的感觉。有人是不厌其烦地把简单概念折腾得深奥复杂,但约翰·墨菲不这样做,他是宁愿简单些再简单些。 因为他也曾经尝试过从非常简单到非常复杂的大多数技术分析工具,结论是——“在绝大多 数情况下,更简单的往往是更有效的”。所以,约翰·墨菲通过《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这本书告诉广大投资者:一切都要“力求简明”。约翰·墨菲还到处宣传自己简单明了的投资原则,他曾 在道琼斯——奥尔良主办的包括股票和期货投资者参加的第8届技术分析会议上说过,“由 于我简化了投资技巧,我的工作更得心应手了”。
约翰·墨菲说过,他主要依靠的只是五六种有用的技术指数来分析市场,其中包括相对强弱指数RSI、趋势线、移动平均指数MA、古典技术图形如三角形和双顶,以及费波纳奇回撤 百分比等等。“交易时,你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技术信号,不能一叶障目。”约翰·墨菲说。他经 常根据技术分析将市场分为“良好”和“糟糕”两种类型,当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市场处于良好 状态时,约翰·墨菲就开始积极入市;如果证据不足,他宁可等待下一次入市时机。
有一年仲夏,约翰·墨菲准确地预测到美国半导体股指(SOX)已经到顶,他的原因很简单:SOX在呈现双顶之后,打破了上升通道,顶部确立的第一个信号就是上升线被击穿!关 于个股的移动平均指数,约翰·墨菲喜欢参照50、100和200天的移动平均指数。如果个股的 200天移动平均指数被击穿,该股未来走势将有“较大的麻烦”。同样对于股市而言,如果50 日均线被破,则“股市不妙”!约翰·墨菲常用的另外一种技术指标就是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 (MACD),即利用简单算术平滑线同算术移动平均线相结合。约翰·墨菲认为长线技术指标较短线技术指标更有价值,他说:“长线技术图形更有助于判断趋势。”
在谈到技术分析这门学问时,约翰·墨菲说,我们大家不都是学生吗?另一位投资市场分析专家W·D·江恩也曾说过:“在过去四十年里,我年年研究和改进我的理论,现在我还在不断学习,希望自己在未来能有更大的发现。”(江恩《怎样从期货交易中获利》,1976年兰伯特·江恩出版社出版,第2页)。在大师的眼里,不断学习、不断检讨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约 翰·墨菲最初是因为要讲授技术分析理论,才又重温了许多过去学过的参考书,而这个过程使他获益匪浅,因为每次复习都可以从中领悟出不少新知识,发现许多过去忽略了的精妙之 处。每当一个操此行当一年半载的新手声称自己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可以升级去讲究“更 深的技术”的时候,约翰·墨菲总是忍不住感叹:“满瓶不动半瓶摇啊!”因为在他的心中,研究 永不止境,即使自己已经干了15年,现在还在不断学习,尝试掌握新的东西呢。技术分析不是人人都有缘分的。实际上要是所有人都奉之为圭臬,也许它会失去许多魅力。所以约翰·墨 菲从不奢望他的技术分析方面的书能人见人爱,因为他深知,这门学问有时是深奥艰涩的,令人望而生畏。平心而论,约翰·墨菲写这本书也不过是想以一个技术分析者的身份同那些 有心进一步了解该理论的同道者分享自己的一点理解罢了。有的人因为所知有限,就说技术分析是“算命”,这当然是偏见。然而技术分析也不是令人一夜暴发的聚宝盆,它是基于历史 资料、心理学和概率统计规律之上的、预测市场的一种途径,肯定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 但这门学问的成功之处明显多过失误之处,而且还经受住了交易实践的检验,因此值得所有有志于市场行为研究的投资者努力学习。
约翰·墨菲在哥伦比亚国家广播公司CNBC每天做商品的技术分析专栏,所做的事就是察看市场的图表,就像气象广播员看天气图表那样,是一项非常单调的工作。但约翰·墨菲认为 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观图工作,再也没有其他名称可称呼了,他就把自己在CNBC的工作称为观图分析,以减少制作人的担心,因为这些制作人对主题的名称总有一种恐惧感。有趣的 是,在CNBC,每一个评论员都利用图表来说明市场情况,而这些图表大部分都是由约翰·墨菲提供的,但如果他在自己的节目中用了相同的图表却经常被别人认为技术性太强。约翰· 墨菲希望投资者都能成为一位相当出色的观图分析师,而且在读了自己的这本《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之后,能对那些弯弯曲曲的曲线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约翰·墨菲和Greg Morris合作成立了网站,设计投资教育软件和在线投资服务,另外还经常参加哥伦比亚国家广播公司CNBC每晚的交易报告节目,很多的投资报刊杂志都引用他 的观点。约翰·墨菲还经常出席世界各地的金融分析家讨论会,每天为了它的技术分析而奔波宣传。为了表彰约翰·墨菲对全球市场技术分析的杰出贡献,在1992年10月的第五届“世界市场技术分析家联盟会(MTA)”上,荣获该联盟的首届年度大奖,2002年再次获得“技术分 析突出贡献奖”。
看完这篇故事,不知道你对约翰·墨菲的技术分析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在现实中必须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技术理论,技术分析是根据历史经验来推断的, 而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简单的沉迷于技术分析,生搬硬套,那结果必然是失败。
John J.Murphy
www.murphymorr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