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淨空法師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六集) 2010/4/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26

(2011-02-01 09:04:34) 下一个

http://ft.amtb.tw/dv.php?sn=02-039-0026&lang=zh_CN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十五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个字看起。

  「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这四句偈所讲的,第一句讲的是学佛,我们同学要注意到,学佛是学什么?就是求佛慧。佛慧在哪里?佛慧是本有的,虽然本有,我们迷失了。求佛慧就是把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找回来,这就叫学佛,这是真正学佛。大经里面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一句话,佛说得太多次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慧找到了,自性里面无量功德全都找回来了。佛常讲的智慧德相,这是举其大端,细说说不尽,无量无边的智慧德相全都找回来了,这是真学佛了。求佛慧最重要的就是发菩提心,这个地方的通跟达都是发的意思,通是畅通,没有障碍,达是到达。菩提心是什么?昨天跟诸位说过,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圆满了。我们现在怎样把它找回来?第一个,我们的心不真诚,为什么说我们的心不真诚?我们的心有执著、有分别、有妄想。曾国藩先生跟诚字下个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我有一念就不诚,跟佛在经教里所讲的是一个意思。我们平常用很白的话来讲,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真心,起心动念那就是妄心。

  妄心怎么来的?佛说得好,「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一念不觉就是无明,叫无始无明。无始不是过去很久很久找不到了叫无始,不是这个意思,无始,给你说没有开始,真的,就是当下一念。弥勒菩萨所说的,这一秒钟,我们现在用秒作单位,一秒要是五次弹指的话,一千六百兆的念头,那里头的一念,那叫一念不觉。不是我们想像当中说,我们的想像不知道多少念头了,一个妄想都是用兆来计算的,就是最短念头的一弹指,一弹指已经三百二十兆,佛讲的是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无始。念念都无始,所以念念也不灭,不生不灭,这是真的,你找不到它生灭,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常常能体会到生灭同时,速度太快了。不但我们言语没法子说,我们的第六识都抓不到,第六识这个分别是最灵敏的,它都抓不到。这样微细的念头,这个一念不觉,佛怎么知道的?佛告诉我们,八地菩萨以上都知道。我们就晓得,八地菩萨是什么样的定功,修禅定修到八地你就见到,要那么样的清净心才能感觉到这个极其微细波动在那个地方生灭,起灭了,跟生灭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八地菩萨见到,九地见到,十地见到,等觉见到,妙觉见到,很多人见到,不是一个。因此菩提就是当下一念觉,无明就是当下一念迷。一念觉是不动的,惠能大师讲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是一念觉;一念迷是妄动,就是动了,无明是个动相,所以阿赖耶的业相就是无明,无始无明。

  所以我们求佛慧一定要发菩提心,我们现在心不诚实,这个我们明白了,真的是不真诚。我们要学佛陀,学法身菩萨,我们用真心,我们用诚意,现在就要开始,不能等待,等待就完了,就在当下,我处事待人接物、生活工作都用真诚心。大家晓得,在这个社会上用真诚心很吃亏,别人都骗你,你不骗人。你要觉悟到,别人骗我,我也骗他,别人搞六道,我也搞六道,别人搞三途,我也搞三途,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你要想脱离三途、脱离十法界,你就学佛菩萨搞真的,不搞假的。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叫觉悟!你一念觉了,不再随波逐流,这是六道苦海,不干了,用真诚心。真诚心的自受用是清净心,确实不再染污了,这要功夫。为什么?我们这个世间,特别是现前的社会,五欲六尘都在诱惑你,财色名食睡,样样都在诱惑你,你能不为所动,你才得清净心。你要为它所动摇,清净心马上就失掉,菩提就不通,这条路就不通了;清净心,这条路就通了。得清净心之后,还要能再进一步得平等心,平等是佛心,十法界里头有佛,佛心;再往上提升一步就真佛了,不是假佛,菩提心就畅通,就达到,就圆满了。

  由此可知,平等心是最接近菩提心的。你看我们这个经题,清净平等下面就是觉,平等才能觉,不平等不会觉,那要把我们傲慢习气彻底拔除才会平等。从这个地方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学谦卑,我为什么要对人谦卑,对一切众生谦卑?原来是通菩提心的。我那一丝丝骄慢的习气都是菩提心的障碍,不通了。你说谦卑对谁有好处?对自己有大利益!不是对别人,是让我们畅通菩提心,你说这个问题多重要。通达菩提心就从谦卑做起,对人谦卑,对一切动物谦卑,对蚊虫蚂蚁都谦卑,我们都称蚂蚁菩萨、蚊虫菩萨,从内心里有恭敬心对它,它有感受。现在我们总算是明白了,学了《还源观》,知道一一微尘、一一毛端,用现在科学的术语来说,一一细胞、一一粒子(基本粒子),都是色想行受识五蕴所现的。换句话说,它有体积,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它有受想行识,这个东西就是阿赖耶,它能够变现万法,一切万法都是这个基本粒子组成的。有科学家说这些基本的粒子是一种振动的现象,没错,确实是振动的现象,一念不觉是波动,它从波动出来的,讲得一点都不错。不动,不动就没有了,五蕴就没有了。所以般若现前,照见五蕴皆空,那个五蕴我们现在知道了,那是基本粒子,比细胞还小。

  真能通达,「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这两句话是说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只要你用菩提心,你决定能证得;净宗这个法门保证你一生成就,这个不可思议。所以真正修行,是真功夫,就是在生活上不再起心动念。在工作,在待人接物,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成佛了,圆满了。这一点做不到,不起心、不动念做不到,太难,那不是普通人,佛法里面讲上上根人,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的示现,在中国唐代惠能大师也给我们做了一个表演,上上根人。中下根人,烦恼习气重,无始劫所薰修来的。那我们遇到的缘,这个就是善导大师讲的,这一个人一生当中修行能不能成就,他说了一句话说得很好,「总在遇缘不同」,缘是机会,你要遇到很好的机缘,你这一生能成就,能回得了头来。遇到圣教,遇到大乘,遇到净土,缘!遇到好的善知识,这是老师;好的善友,同学;遇到好的修学环境,这个真难,真不容易。这些你都遇到了,你这一生肯定成就,缘具足,善根具足,福德具足。善根是能信能解,福德是真干,那你就是速证大觉位。

  再看底下,「又诸经之王《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是《华严经》上说的,我们念过的。我们修行把菩提心忘掉了,真会忘掉吗?真会,甚至於你在学习经教,你在讲台上讲经说法,菩提心都失掉。怎么失掉?不是真诚心了,还夹杂著名闻利养,还夹杂著自私自利,菩提心就忘掉了,忘得干干净净。我再换一句话说,还有妄想分别执著,菩提心没有了,那是什么?那是六道众生心,那是轮回心。轮回心讲经也是轮回业,不过它是轮回业里面的善业,将来果报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就是魔业。所以修一切善法、修佛法,都叫魔业,就是六道的福报。你修到色界天,修到无色界天,还是不行,无色界天寿命尽了还往下堕落,谚语所谓爬得高、跌得重,爬到非想非非想天,死了以后,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般都是堕阿鼻地狱。为什么?他信心动摇了,他是误以为非想非非想天就是诸佛所证得的大般涅盘,他在那个境界以为是自己证得大般涅盘,不生不灭了。到定功失掉的时候,经上讲他的寿命,也就是他的定功,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的时候,他的定会失掉,失掉的时候他就想,从前诸佛菩萨骗我,证到大涅盘就不生不灭,为什么我现在烦恼起现行?这一念就造阿鼻地狱罪业,毁谤圣贤,谤佛、谤法、谤僧,这个罪业就堕地狱,你说多可怕!他不知道错在自己,他把过错推到三宝那里去。「发心之要,不言可喻」,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元晓师等」,这前面说过的,「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因」。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取的是这个意思,蕅益大师注的《弥陀经要解》,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看,正因;念佛功夫的浅深,是往生极乐之后品位的高下。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品位高下是在你念佛功夫,蕅益大师讲的也就是元晓师他们这个意思。「我国善导、灵芝与日本净宗诸家,则以持名为正行,发心为助行」。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祖师大德他们看法不一样,他们认为,这些人认为,持名念佛这是正行,发菩提心是助行,正助要双修,有正没有助不能成功,有助没有正也不能成功。所以莲池大师就把它会和了,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和会之曰: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真正持名就是发菩提心,为什么?这里有道理,持名念到一心不乱不就是菩提心吗?持名没有到一心不乱,那不是菩提心,这个诸位要知道。菩提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我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念,心里是阿弥陀佛,口里是阿弥陀佛,把其他东西全放下了,这就是菩提心。如果我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东西没放下,夹杂在里面,这就不是菩提心。各说各有理,莲池大师他把它会通了,这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二法门,菩提心跟持名是一不是二。真持名念佛,确实他是圆满的菩提心,否则他往生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瑞相,预知时至,走得很潇洒、很自在?菩提心!莲池大师《疏钞》里说,「则双取两家而和会其义也」。

  「今崇」,这个今是现在,我们崇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本经之宗」。这就是发心跟持名合起来,这是本经的宗旨,本经修学指导的原则。换句话说,本宗是净土宗第一经,也就是说,修净土最高的指导原则就这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正是双取两家」,这个两家是两派,古今两个学派,他们所主张的,把两家合起来了。「复又摄归名号,正与莲池大师之意相契」。发心往生,往生当然品位愈高愈好。愈高愈好,这是在持名,认真老实念佛,你的品位就高。这些意思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对自己的修学就大有帮助。「且此八字,展之则为彻悟禅师之教」,这八个字把它展开,就是彻悟大师所说的四句话,「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彻悟禅师说的。老人家是念佛往生净土的,禅宗的大德,回过头来念佛求生净土。这十六个字我们要把它记住,真为生死,不再搞生死轮回了,生死轮回苦不堪言。我们脱离六道之后,在极乐世界成就了,实在讲不成就也行,一到极乐世界马上到十方世界去度化众生也行。为什么?弥陀本愿威神加持你,你虽然是凡夫,可是你的智慧德能与七地菩萨相等,你是阿惟越致菩萨,只要见了阿弥陀佛,你就有阿惟越致菩萨的待遇,你就取得了。所以你证得阿惟越致当然更好,普度众生;没有证得,你有大慈悲心,看到众生太苦,也行,你应化在六道里面,阿弥陀佛、诸大菩萨会常常照顾你。真的在极乐世界证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圆证三不退,在《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菩萨就是。他到六道里面来应化,他会不会迷?他不会迷,为什么?他见性了,明心见性怎么可能会退转?没有这个道理。什么样的菩萨会迷?十法界里面的,十法界里头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到六道里面来应化,他有隔阴之迷,法身菩萨没有了。十法界里面的这些菩萨,他只有位不退,他行有退,念就不必说了,他只有一个位不退。到了明心见性,脱离十法界,证得圆初住、别初地,不退了。这个地位上,诸佛如来还是加持他,增进他的智慧道力,帮他一把,他在那里成就教化众生的功德。

  下面说,约之,前面是展开,彻悟大师所说这四句话,「约之,则为蕅益大师所倡之信愿持名」。蕅益大师讲这四个字,简单。这四个字,印公老法师,我们净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一生受持。你看在《文钞》里,他常常教人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他老人家的心传,传法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十六个字是印祖一生的行持,十六个字把它说透了。「《弥陀要解》以信愿持名为宗」。明宗论用,《阿弥陀经》蕅益大师《要解》里面就是用信愿持名,因为《弥陀经》跟这部经是同一部,大本、小本,所以指导原则是相同的。底下说,「并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这些话都是蕅益大师讲的,「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两句话说得太好!这是净宗修学最高指导原则,「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信愿,我们在讲解《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是善根?善根就是能信、能解,这是善根。什么是福德?福德是能念,你真干,真的持名。因缘,那是你外面助缘的环境,你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修学这些法门的善知识,他们来协助你,这是外缘。善根、福德、因缘这三者具足,决定得生,三者缺一个都不行。你有福德,你有因缘,你没有善根,遇到怎么样?不相信,也没有办法理解它,所以念佛的愿你发不起来,求生的愿。如果没有福德的话,你能信、能解,做不到,敌不过眼前名闻利养的诱惑。你不是不懂,诱惑的力量太强大,明知故犯,这种人很多,不是不多。所以印祖一生提倡因果教育就大有道理。懂因果是什么?懂因果,这生死问题真是大事情!生生世世迷惑颠倒干这个事情,与一切众生结多少冤业。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是把因果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这真觉悟了,不再干了,下定决心不再干了,我这一生一定要出六道、出十法界,这是因果的力量,那你就会真干了,真干就是大福德,无量的福德。行行为正修,念念不离阿弥陀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跟阿弥陀佛相应。「如目足并运」,这是个比喻话,好懂,我看到了,我这一步就踏到。

  又说,「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蕅益大师这几句话说得好,正行里面还有条件的,要怎样念?这一句佛号里具足深信发愿,发愿求生净土。佛道无上誓愿成,既然成佛道了,诸位想想,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不都在其中吗?四弘誓愿四句,后后深於前前,有第一条未必有第二条,有第二条一定有第一条,有最后一条,前面三条一定具足,所以它是圆满的。所以,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合此信愿,那就是净土的指南,依此而执持名号这叫正行,蕅益大师说具足这个条件才是真正正行。「大本阿弥陀经」,这就是《无量寿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四十八愿,十八愿是执持名号,十九愿是发菩提心,往生净土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句话也是在第十九愿说的。「可见信愿持名与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正是同旨」,同一个宗旨。蕅益大师说四个字,《无量寿经》说八个字,一个意思,旨趣完全相同。「蕅益大师以信愿持名为小本之宗。大小两本,宗旨应同。故今曰」,我们现在学习《无量寿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蕅益大师之垂教也」,跟蕅益大师所教的完全相应。

  下面再给我们解释「一向专念」,「一向二字有数义」,这里有好几个意思在里头。第一,「朝向一方前进」,这一方就是西方,目的地就是极乐世界,一向第一个是这个意思。第二,「偏向一边」,决定不取东南北,他就专取西方,也不取上方下方,偏取西方,跟前面朝向一方也是一个意思。第三是「一味」,第四是「总是」。第五是「一段时间」,第五一段时间也说得好,就是我们现前这一段时间,不说过去也不说将来,我们在现前这一段时间一定要完成,要到达目的地。那个总是,起心动念总是阿弥陀佛,决定没有杂念,一味、总是都是这个意思。「故知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即专恒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之义也」,重要!我们应当万缘放下,不但万缘放下,连佛法也放下。莲池大师给我们做的榜样,他老人家「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不再搞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你们喜欢学哪个法门尽管学,他老人家恭敬赞叹。他自己呢?自己是专念弥陀,真专。有一年,他住在杭州,他的道场我去参观过,我去过,现在开茶馆,实在是我们看得很难过。大雄宝殿里面佛像全没有了,做成茶馆,祖师的道场!他那个大殿叫神运殿,所以我们想到就很难过。有一年杭州干旱,非常严重,太守,那个时候的太守,就是现在叫市长,去求老和尚,希望老和尚发慈悲心为干旱求雨。这个在佛门里面,你看大课诵本里有求雨的一个仪规,这是求龙王。莲池大师跟大家说,这仪规我都不会,我只会念佛,我们一起去念佛好了。带著一大堆人,敲著木鱼念阿弥陀佛,就在那田埂上走路,真的,他走到哪里,雨就下到哪里,真灵!就用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一些仪规都没有,诚则灵!莲池大师传记里有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这一句阿弥陀佛非常管用,只要诚心诚意,决定没有怀疑,决定没有夹杂,他就有感应,莲池大师用阿弥陀佛佛号求雨,求到了。

  在现代,好像是前年,山东庆云,齐素萍居士在那里建个庙,金山寺。她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小麦,四百亩地的小麦要收成,忽然遭到蝗虫,这个事情麻烦了,小麦会被虫吃光。附近的农民告诉她要喷农药,齐居士打电话来问我,喷农药是杀生,我说你好好去想想看怎么处理。她最后想通了,不杀生,绝不喷农药,宁愿四百亩小麦统统给蝗虫吃掉,供养它们,也不杀害它们。这个念头起了,她也带一群人到麦田里面去念阿弥陀佛,在麦田绕佛;下了一阵小雨,刮一阵风之后,那些病害虫一个都没有了。附近这些农民感到很惊讶,怎么会没有?真的,一个都找不到,大丰收。如果她要是喷农药,跟这些众生结下冤仇,那就麻烦大了。她发的是慈悲心,一个小蝗虫都不杀。她也没想说它离开,结果这些小虫真的没有了,这是她告诉我的。前个礼拜,你们看到东北的刘素云居士,十一年前得红斑狼疮,非常严重,医生告诉她,让她心理有个准备,她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她得的是严重的红斑狼疮,比她轻的都走了,她就一个信念「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是大医王,阿弥陀佛一定能把我的病治好,就一个念头念阿弥陀佛,那病真好了,到今年十一年了,到我们这里来给我们做报告,讲了十几个小时,讲得真好。今年六十六岁,在我们这里一天讲两小时,讲完之后,深圳向小莉把她请过去,在她那个道场讲了两天,一天八小时,六小时讲演,两小时答覆问题,一点没有疲倦的相。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有不思议的威力。

  底下说,「一向专念,本於弥陀本愿第十八,十念必生之大愿」。这第十八愿里面的,这一句是从十八愿来的。「弥陀因中发十念必生大愿」,这是说临命终的时候,说什么样的人?一生没有闻到佛法,没有宗教信仰,临命终的时候,头脑清醒,一点不迷惑,遇到善友,遇到一个念佛的人,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一听就相信,一听就愿意,就真干,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声就往生了。这个十声净念相继,他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十声,这是阿弥陀佛本愿。蕅益大师也是从这一愿为我们说出,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他真信切愿,但是他持名念佛,他净念相继,不过时间很短,他能成功,这是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故行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净土,圆证不退之妙果」。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经中上辈、中辈及下辈往生之人,皆由於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而往生极乐净土。盖以果觉因心,究竟方便,全显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不可思议之威神功德」。这些话是黄念公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我们的缘具足了,就怕善根福德还差那么一点。差这一点没关系,我们可以在这一生当中把它补足,说得更近一点,我在今天把它补足,我们求生的愿望就达到了。如果不把它补足,这一生很可能就空过了。像这种情形,我们自己应当能够肯定过去生生世世我们曾经多次遇到,为什么没有往生?就是信愿欠缺的这一点没有把它补足,所以还是随业流转。我喜欢这个法门,那个法门很重要,还是搞这个,不像古大德,古大德是先把净土取得了,再搞其他的。像交光大师,他取得净土,他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取得了,但是他想到《楞严经》的注解有问题,古大德这些注解都不是佛的意思,他向阿弥陀佛告假,我把这部注解注好再去,阿弥陀佛准许。你看,这就是他取得净土了,也就是说,於自己往生不碍事了,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短可以自在,想早一天去,行,能去得了;想帮助众生,再住几年也不碍事,这一种功夫,行!要不是这种功夫,那我们应当要记住,我们取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就成佛。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那个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是一般的悟。真正彻悟之后,那就跟佛一样,实践你四弘誓愿里面第一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真能做得到,度众生对自己丝毫妨碍都没有,众生有感,你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

  我们在《还源观》里面看到的,这念头一起,周遍法界,我们感这个念头周遍法界,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立刻就有应。我们有时候有求,求没应,这是不是不灵?不是的。这些疑问是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有,章嘉大师给我解释,不是没有应,有应,你没有感觉到,什么原因?你自己有业障。我们的感,譬如我们的波达到佛菩萨那里,佛菩萨那里有回应,回应到我这边来的时候,我有业障,所以自己没有感受。业障消除了,这个应就非常明显,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感应的事理也很深,佛给我们说四种。所以学佛、念佛也是消业障,经上说,念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才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古大德常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我们念佛,为什么消不了业障?我们的心不清净,我们的疑虑没断,所以有怀疑、有夹杂,而且也常常间断,所以佛菩萨的应我们就很难感受得到。明白这个事实真相,然后我们才知道,忏除业障这是很重要的一桩大事情,忏悔业障。怎么忏悔?还是一句老话,放下,不要再把这些拉杂东西放在心上,心地恢复清净,业障忏除了。业障不除,你的心怎么会清净?宿世今生,业障习气,宿世是习气,统统要放下。换句话说,不要再去想了,不但是过去了,已经过去了,记住佛的话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你念它干什么?你想它干什么?你念它又造业,你想它也造业,身口没有造业,你意在造业,意业不断。身口造业有断的时候,睡觉了,身口不造业了,可是意还在造业,你念头不断;换句话说,你还是所谓牵肠挂肚的太多了,你放不下。现在要知道,要想了生死,要想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佛菩萨好,非常羡慕,希望我也能当佛菩萨,那你就得真放下。你当不上佛菩萨是因为你没放下,放下就当上了。

  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以果觉心究竟方便教导我们,跟一般普通法门不一样。普通法门是因地心求果地觉,所以它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的,从十信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是这么样升上去的,因心果觉。这个不是,这是果觉,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果觉,果觉心做为我们的因地心,因果不二,所以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的德号就成了阿弥陀佛。它真正的依凭,依靠凭据是什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就凭这个。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从哪里来的?自性所生、所现的,我们今天用自性来念佛,所以就超越这些层次,四十一个阶级不需要了,顿超,就成就了。「全显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不可思议之威神功德」,我刚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些理事我们要能真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你不相信,他不相信,这是正常现象,要不然怎么叫难信之法?菩萨难信,声闻、缘觉难信,有时候凡夫倒是信了,那凡夫能超越声闻、菩萨吗?当然超不了。他为什么能信?过去生中曾经学过这个法门,阿赖耶识里有净土的种子,这一生遇到了,把过去生中的种子又翻出来,如果没有这个因,不可能。无论初学怎么样的艰难,学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真信了,那是什么?阿赖耶的种子翻出来了。如果是久远劫学习的,阿赖耶识的种子埋得很深。缘殊胜,有善友、有顺境来帮助你,你过去宿世的种子一定能现行,这接上了。这一接上,也许在临终时候一下翻过来,那一接上就行了,临终十念他往生了。他往生什么品位?说下下品,很难讲,下下品是多数,也有上上品的,少数,这与过去生中修学有关系,绝对不是一生成就的。

  「又一向专念者,古云:上尽形寿,下至十念。上尽形寿者,指从发心念佛之日,终身念佛」,从真正把净宗搞清楚、搞明白了,完全接受了,这就开始老实念佛,活一天念一天,这叫尽形寿,「直至命终之最后一念,此乃其上者。其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以事繁,未暇多念」,这是讲的福德。诸位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福德?念佛是真正福德,你一天到晚佛号不断,大福德人!为什么说大福德人?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福德还得了吗?不是大福德你怎么能往生!一天到晚念这句佛号,把你那个品位是愈念愈高,《十六观经》里面所说的,你将来往生那个莲花愈来愈大。极乐世界样样都相同,只有莲花不相同,为什么?每一个人念佛的功夫不一样,莲花大小不一样,莲花光色不一样。所以极乐世界的人看得很清楚,这个莲花的人还没有来,先看到莲花,在七宝池看莲花,看这些,哪个人念佛功夫不错,那个人念佛功夫差一点,他们在那里都看得清楚。莲花大、莲花光色好,肯定他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很快,功夫用得深。

  经上佛告诉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个世界不错!这个世界能让我们快速成就;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缓慢,这个地方快速。西方世界好处就是他寿命长,无量寿,没有隔阴之迷,一生成就;这个世间波浪太大,头出头没,生生死死,所以苦多乐少。但是要修行,这个地方真的是好修行,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考验你的功夫。决定不生烦恼,顺境里面没有贪恋,要把这个心断掉,逆境里头没有怨恨;换句话说,在顺逆境界里头,无论是人事环境、是物质环境,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不必提,清净平等自然就觉了。这个与法相宗转识成智这个道理相应,相宗跟我们讲转识成智,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那是清净心,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是第七识,不分别了,平等就现前。觉是果上转的,所以我们要重视修清净跟平等,就是转六、七识,六、七转了,第八跟前五跟著就转了。我们用什么方法转?就用这一句佛号,在顺境里面才有一点点贪心念头起来,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念头转到阿弥陀佛去了;逆境里面才有一点点怨恨,阿弥陀佛,全把它转成阿弥陀佛,这个法子妙!所以祖师大德常说「暗合道妙」,没有看到在转,其实它真的转了,这个佛号一句接一句不让它间断,声声佛号里面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功夫纯。

  下面说,「则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专念」。这个十念法是祖师大德他们说的,於工作繁忙的时候,事务多,没有时间去念佛,也没有时间做早晚课,你就用十念法。早晨起来,洗脸漱口之后,面向佛像,没有佛像面向西方,尽一口气为一念,一念不拘多少,一口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一生不间断,也叫一向专念。我住在新加坡的时候,我教同学是另一种十念法,十声佛号,用这个十念法,时间就更容易去做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念十句,一天九次。早晨起来,洗过脸、漱过口念一次;晚上睡觉之前念一次,这两次了;每天三餐吃饭的时候,念十声佛号再吃饭,这就三次,这就五次了;你上午上班,下午上下班,上班工作之前坐在你的办公桌上念十句再开始,下班的时候,工作完了之后,念十声佛号再离开你的座位,上午、下午四次,一共九次。念兹在兹,虽然很简单,时间一分钟就够了,非常有效果。为什么?时时刻刻你都想著佛。用这个做定课,其他做散课,散课是什么时候想到你什么时候念;这一天九次,一次十句佛号,用这个做定课,真不浪费时间,不耽误工作。这个法门实在是非常的方便,这都是符合一向专念。

  「更下则如《观经》所说恶逆之人,临欲命终,得聆圣教,至心悔改,十念称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这是《观无量寿经》上讲的。十恶五逆这种罪业,这经上讲的堕阿鼻地狱,大恶不赦,他在临终的时候,要是遇到一个念佛人劝他念佛,他真心悔改。能做到真心悔改,那是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现前,这一生没修善,十恶五逆,临终回头,真正悔改,念阿弥陀佛念十声断气了,也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说的,这个法门太殊胜了。下面老居士给我们说,「行者应知」,这个行者是念佛人,一定要知道。「一向专念指从初发心念佛,一直到临终最后一念」,这叫一向专念。「而其关键实在最后」,最重要的是在你临走的那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你才能往生,临命终时最后的一念是阿弥陀佛。所以助念就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助念就是唯恐他最后一念忘掉了,我们用这个方法提醒,让他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他就决定往生。不管他这一生念佛的功夫怎么样,最后一念太重要了。人在最后一念往往没有把握,烦恼习气起现行,这个机会就失掉。念佛念一辈子,到最后一念他心里有牵挂也不行,这些事情我们都是亲身看见过的。

  下面举这个例子,「如上说恶逆之人」,就是十恶五逆这种人,「十声念佛」,他只念十声,「第一声是初念,第十声则命终」,这也算是「从初发心直至命终均在持名」。这个人的福报太大了,一生作恶,临终遇到善友,他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本来要堕落阿鼻地狱的,从阿鼻地狱,你看看,把他送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所以他符合一向念佛的宗旨,太殊胜了。这个我们不能不晓得,这个事情是有,很难得、很稀有。所以我们念佛人千万不要有侥幸的心理,我现在做一点坏事还不要紧,临终我还有办法,我还来得及,那你就错了。起这个念头那是无比的恶念,要钻阿弥陀佛本愿的漏洞,这个是太可恶了,这是决定不容许的,所以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人要老实、要诚恳,不能有一个恶念,有这个恶念就不好了。

  「反之,如有人念佛数十年,或於最后阶段,轻视持名而改行他法,或於临终不欣极乐而恋世间,未能念佛,是则不名一向专念」。这个事情我们也看得很多,真有,不但有,很多。到临命终的时候,他对於这个世间有留恋,最大的留恋是亲情,习气最重。所以古大德在《饬终须知》里面告诉我们,就是送往生,送往生这个人快要往生的时候,最好他的家亲眷属、他的儿女,不要让他看见,为什么?看见他就动心,这一动心就坏了。所以让他的佛友,念佛的同修来照顾他,来送他往生。他往生之后,家亲眷属才进来,而且一般断气之后八个小时,家亲眷属才可以进来,他神识离开了,怕扰乱他。真正往生,一断气就走了,那往生快。有的人凭助念,他断气他并没有走,他灵魂还在身体的附近,这个时候念佛的功德是非常非常之殊胜,让他声声都听到佛号,最后也跟著佛号走了,这个好。要知道,念佛送往生的很多,许许多多往生真的是要靠助念,所以助念要如法,要是不如法这个麻烦就很大。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疑,这个疑是根本烦恼之ㄧ,根本烦恼有六个,贪瞋痴慢下面就是疑,最后是恶见,恶见就是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合起来叫恶见。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菩萨不能开悟,不能见性,念佛人不能往生,都犯在这个字上。那就不是真信,信心不到位,不是说你没有信心,百分之百的信心没有疑,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还有一分疑,那一分疑就是严重障碍,就障碍你不能成就,你说这个事情麻不麻烦。我们过去听老师讲,很难理解,老师给我们举例子,他说譬如这个茶杯盛的是醍醐,满满一杯醍醐,醍醐是最好的饮料,里头有一滴毒药,就那么一滴,你这一杯醍醐就全部都变成毒药了,你喝一口都要死亡。这就是说什么?你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当中有一分是疑,那就是一滴毒药,就把你九十九分信心破坏掉了。比喻得好!让我们真正能提高警觉,对经教不能怀疑,对佛菩萨不能怀疑,对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能怀疑,有一点点怀疑就障碍你的成就。真信,你看经上讲真信愿,真信切愿,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

  「因能念所念,皆是实相故」,这是念公为我们解释念佛为什么有这么殊胜的功德。能念是觉心,所念的是果佛,因果相应。觉心不迷是实相,果佛也是实相,所以它功德不可思议。念佛人临终,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念佛都往生,从阿鼻地狱他就成佛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到极乐世界去做阿惟越致菩萨,皆是实相。「《弥陀要解》云: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皆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这桩事情,佛菩萨、祖师大德跟我们讲透了,光,遍照十方,代表空间;寿,过去现在未来,代表时间,我们现在讲时空。横竖交彻,横是空间,竖是时间,时空都是无量无尽没有边际的,这是法界体,这是自性圆满的功德,《华严经》上讲的体相用。举此体作弥陀身,法性身,西方净土是法性土,没有离开自性。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法性的名号,所以这个名号就是一切众生本觉理性、自性本具的德号,用这个名号深深把我们自性唤回来。

  密教里面讲三密相应,净宗也要讲三密相应,这一句名号跟密宗的咒没有两样,它是梵语,阿弥陀佛,音译过来的,就是自性,所以你要懂得这个意思。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你想到觉,你一定就会想到觉正净,我们经题上觉;正是什么?正是平等,平等才正;上面是清净,觉正净,清净是净,平等是正,觉。无量觉,无量的平等清净,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自然然所有一切染污都没有了,你就回归到觉正净,回归到清净平等净了,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众生就成佛了,这叫做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怎么个相应法?我们从这个地方才得到消息,也就是我们常常提醒同学的,怎么相应?念念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因上相应,果上就相应。因上是始、是生;果上是本、是佛。果上是什么?大乘无量寿庄严,就相应了。有因一定有果,所以我们从经题,你看看后半部跟前半部,你从这里一看,始本不二,生佛不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样殊胜法门到哪去找!除净宗之外找不到,无比的稀有难逢殊胜,所以我们要珍惜,要真干。

  在这里顺便跟大家报告一点信息,我今天晚上的飞机到澳洲,明天一号到达,一号上山,不能讲经,后天二号我们就开始接著讲。我们的网路统统能收看得到,虽然离开二十几天,我们讲经在一起学习不中断。好,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敬请常念阿弥陀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