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七集,第八十八集)

(2009-01-18 19:48:18) 下一个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七集)  2000/10/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87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七集)  2000/10/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8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四面第一行: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

  这是不瞋,十善里头「不瞋」。瞋恚的心最难断,遇到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瞋恚的念头自然就会生起来,而且生得非常快,这就说明无始劫以来恶习气深重。在烦恼里面,这个烦恼是最严重的,佛跟我们讲它的果报在地狱。三毒是三恶道主要的因素,贪欲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所以佛在大小乘一切经论里面,这一桩事情不知道说了多少次,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千万不能造三毒的业因,造三毒业因就决定堕三恶道。佛度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们一般讲佛菩萨保佑、佛菩萨加持,他用什麽方法来保佑、来加持?用教学。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自己愚痴,不懂佛的意思,不能够接受教诲、身体力行,所以学了佛还是要堕三途。岂不闻谚语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绝不是无风生浪,有道理的、有原因的。

  四众弟子在这一生当中,有机会闻到佛法,这是希有难逢的因缘。经上佛也常讲,善根、福德、因缘三个具足,这一生才能得度。我们是因缘具足,问题就是有没有善根、福德?有善根、福德就是真信切愿、依教奉行,这个就是善根福德。不信,没有这个愿力,不肯依教奉行,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三个条件「因缘」有了,善根、福德不足,就是从前李炳南老居士所说的,你依旧是随业受报,你还是被业力牵引,出不了轮回,逃不过三途。必须三个条件同时具足,这个人在这一生超越了。过去很多年前我在台湾,蓝吉富教授来问我往生的条件,我就依照《弥陀经》上这一句经文答覆他,《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今天一般说善根、福德、因缘都有,但是少,少了不能「得生彼国」;换句话说,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才决定生净土。佛在经上讲得这麽清楚、这麽明白,我们要知道。

  忿怒的心要怎样降伏?这是大学问,这是真功夫。会用功的人、警觉性高的人,这个念头才起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把这个念头压下去,这叫会念佛。念头才起,第一个念头是忿恨心,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时时刻刻要用这个功夫,然後你才晓得念佛法门的殊胜;八万四千法门里面这个法门方便,随时随地可以用,而且用得非常有效。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贪瞋痴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随顺烦恼习气的念头,这个念头决定会起,无始劫以来薰习成的,你是凡夫,哪有不起烦恼的道理?第一念起来了,第二念就警觉到,一句佛号就把它摆平了,就把它压下去了。这个功夫用久了,实实在在讲你要是真肯用,一般讲三年,三年到五年决定成功。关键就是警觉性高,念头才起,佛号立刻就提起来,这是净宗无比殊胜之处。凡夫可怜,烦恼起来,第二个念头又继续起来,於是烦恼念念增长,这个样子才让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纵然遇到殊胜的法缘都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知道这桩事情了,明白这个道理,就要认真好好的去学习。佛要怎麽念?就是这个念法;要用得纯熟,随时随处都能够提得起来,把你烦恼完全控制住,於是这个境界就转过来了。你自己知道,很清楚、很明了,烦恼轻、智慧长,功夫见效了。

  纵然是弘法利生、利益众生的事情,也都要看缘分。自古以来,高人、大德,很多一生遇不到缘;遇不到缘,他自修,他成功了、自度了。没有缘的时候自度,有缘的时候帮助众生,缘绝不强求。佛教我们随缘,强求,你决定生烦恼。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训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你的心是清净的、平等的;攀缘,心不清净、心不平等;换句话说,你生烦恼不生智慧。随缘,生智慧不生烦恼,我们必须要了解这是事实。

  佛法不容易遇到,这个事实一定要了解,开经偈里面所讲「百千万劫难遭遇」,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真正了解,你才会珍惜。遇到佛法为什麽不知道珍惜佛法?不了解,不知道它的好处,不知道它的可贵,不知道它这样难逢。彭际清居士也讲得好,「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无量劫希有难逢,哪有那麽容易,你每一次生生世世都遇到。这些话说得有没有过分?我们冷静思惟、仔细观察就知道了。你不说今天全世界,你就讲今天新加坡,三百多万人口,几个人遇到?三百万人口里面,遇到佛法的有多少?佛法里面,纯正的佛法能够遇到又有多少?我们在此地也算弘法多年了,过去每年我到这里来讲一个月,我估计大概也不过三千人而已。这三千人里面,真正能够觉悟的又有几个?不可能有三百人,能有三十个人就不错了。所以逐渐淘汰到最後,没有几个人。我们对於古人讲的话这才肯定,丝毫不疑惑,然後想想自己,这是多麽幸运!

  学佛成败的关键,我学佛头一天,承蒙章嘉大师教导我「看破、放下」,你的成败关键决定在这四个字;你不能看破、不能放下,这一生充其量在佛法里结个缘。「结缘」,无量劫来我们过去结过不少次的缘,所以才讲善根深厚。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告诉我们,阿闍王子那一帮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印度「亿」这个数字出入很大,十万也叫亿,百万也叫亿,千万也叫亿,我们就算最低的,算十万,一个亿是十万,「四百亿」这个数字也就相当可观了。过去生中曾经这麽多次接触到佛法所种的善根,这个善根在《弥陀经》上讲,是「少善根」,还不是多。由此可知,我们习气的严重,为什麽?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阿闍王子他们听世尊讲《无量寿经》,还没有发心求生净土,这个心还没有发出来;只发一个心,「我们将来作佛,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发求生的心。如果发求生净土的心,这才叫多善根。所以阿闍王子还是属於少善根、少福德;纵然是多因缘,他善根少、福德少,不能成就。

  我们反省一下,我们是不是少善根、少福德?这个要好好去思量。果然善根福德少,有没有办法补救?有,你真正能看破、真正能放下、真正能求学,有个几年时间,可以把你的少善根变成多善根,那就是日夜要加强佛法的薰修。诸位在新加坡最明显的例子,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虽然从小学佛,护持佛法五、六十年,少善根,善根、福德都少,因缘不少,因缘是具足。最後晚年四年的时间,生病躺在病床上,每天听经听八个小时,一天不间断,把他的善根福德补足了,变成了多善根。病中真的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所以他成功了,这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我们不要等临终生病、躺在床上再听录像带,不必,现在就要干!他躺在病床上听了四年,就能预知时至。我们现在不生病,趁年轻的时候,万缘放下,也每天听上八个小时,我相信四年站着往生,不会生病的,这很可能。可能变成不可能是什麽原因?不肯干。放下什麽?放下烦恼习气,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贪瞋痴慢,放下是非人我,放下五欲六尘,教你放下这些东西。

  专心读经、听讲经、念佛,三年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你们去看《净土圣贤录》,你去看《往生传》,多少人三年往生了。所以过去有很多人来问我,他说:「法师,是不是他们刚刚好寿命到了?」我笑笑,不见得。哪有那麽巧?一个、两个或者有,那麽多人都是三年、五年念佛就往生了,不可能那麽巧。那是什麽原因?他没有度众生的法缘;他自己成就了,到这个时候,功夫到这个程度叫「生死自在」。他随时可以走,他想走就走,他觉得这个世间没有法缘,没有度众生的对象,住在这个世间没有意义,这样就走了。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见了阿弥陀佛之後,哪个地方有缘,他就到哪里去度众生,不限於这个地球。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活动空间大了。这个地方的缘没有成熟,他方世界缘成熟了,可以到他方世界去,不会拘束在这个世间,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

  不瞋恚,你看看这一条的成就,『速自成就』,你成就得快。『无碍心智』,「无碍」就是没有障碍,你的智慧没有障碍。诸根庄严相好,『见皆敬爱』,这是怎麽成就的?没有瞋恚。瞋恚的时候面孔很不好看,所以相貌不好,大家看了你不欢喜;离瞋恚相貌就好、身体也好,每个人看到你都生欢喜心;因为你可以欢喜对待别人,别人也欢喜对你。瞋恚这个样子谁都不愿意看。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跟大众有缘、无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八集)  2000/10/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88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八集)  2000/10/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8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四面,经文第三行看起: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经文这一小段,不愚痴布施,所得的利益就是到『常不忘失,大菩提心』。後面从『是为大士』以下这一行是这一段的总结,就是以十善业修布施的总结。「邪倒」,邪是邪见,倒是颠倒,邪见颠倒就是愚痴。『离邪倒心,而行施故』,这是我们一般讲不愚痴,不愚痴行布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这是总的讲利益。六波罗蜜第一段是细说,从持戒往下都是略说,略说里面我们一定要用前面这个例子,前面这个例子一直贯穿全经。譬如念到持戒,你就要想到不杀生持戒得什麽利益,不偷盗持戒得什麽利益,不邪淫持戒得什麽利益,一直到不愚痴,条条都是如是,佛在下面就没有说了,我们自己要懂得,这叫举一反三。乃至到这个经文的末後「方便」;後面六度、四摄、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每一条都是这样的。譬如说修止观,不杀生修止庄严故、不偷盗止庄严故、不邪淫止庄严故,每一句里头都有十条,我们自己要能够想得到。这是世尊在此地举例而言,落实在我们生活上点点滴滴,无有一法不具足十法,任何一法都具足十法,这个才是止於至善。

  这部经一开端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在佛家概括的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一法都具足十法,这才真正落实到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们念佛念这一句佛号,我们现在懂得了,你不杀生执持名号,不偷盗执持名号,不邪淫执持名号,到不贪不瞋不痴执持名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是上善之人,声声佛号里面都具足十善业,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不愚痴行布施的别报,单单讲这一条果报,『恒生正见』,「恒」是永恒,「正」是正知正见;换句话说,就是宗门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常生智慧」。他见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晓得他为什麽常生智慧,他不愚痴行布施,得这个果报。我们平常是不是这样修学?『敬信之家』,不但自己生正知正见,这一句当中这个点不能要,这是一句,「恒生正见敬信之家」,他受生不会受生在一般人家,决定是生在正信佛教家庭之中。为什麽?他自己有正知正见,自己不具正知见就不会生正知见之家,这是感应。孔夫子在《周易?系辞传》里面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见欢喜正见,邪见欢喜邪见。所以古人曾经教人,观察这个人,这个人是正人还是邪见之人,从哪里看?看他的交友,看他跟哪些人在一起做朋友。他所交友的都是正知正见,这个人决定是正知正见;他所交往的这些人是邪知邪见,他也难免知见不正,一定的道理。所以观友知其人矣。

  既然正知正见,必定『见佛闻法,供养众僧』,这是亲近三宝。诸位必须要知道,世出世法里头,亲近三宝是大福德之人,也是大智慧之人。可是三宝在今天的世间衰微了,衰微在只有形式的三宝,没有实质的三宝。诸位要晓得,实质的三宝才管用,我们才能真正得福慧。实质的三宝,《坛经》上讲得很好,六祖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所以他教人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正、净是实质的三宝,佛法僧就是觉正净。但是现在人认识佛法僧,不知道佛法僧的内涵是觉正净。提到佛,就想到佛像;提到法,就想到经典;提到僧,就想到出家人。想错了,於是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住持三宝对於佛法的弘传、修学非常重要,不能缺少;你有实质,你没有形象,实质也就落空。佛菩萨教导我们,见到佛像要想到觉悟,觉而不迷,供养佛像真正的意义在此地;见到经典,不仅仅是经典,只要见到书本、见到文字,立刻就能够想到正而不邪,这就真的皈依法,真的你见佛、见法了;见到出家人就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你就真的敬僧。见佛、闻法、敬僧是这麽讲法的。所以这个形相的三宝,它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没有这个形相,我们是非常健忘的,无量劫来随顺习气烦恼,自然就被烦恼带走。所以为什麽我们要供养三宝,目的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就是形相上的三宝给我们最大的恩惠,否则的话,哪一个来提醒我们?

  觉而不迷,怎麽样觉法?正而不邪,怎麽个正法?净而不染,怎麽个净法?这些大道理都在经典之中。所以佛教诫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读诵是枢纽;常常读诵,常常为人演说,演是做到。十善业道是佛门的基本课程,不管你修哪个宗派,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大乘也好、小乘也好,显教、密教,宗门、教下,这是共同科目,统统都要修的。有共同科目,这个才是佛弟子,现在人讲,叫佛教徒。没有这个基础,那就是天台大师讲的「名字弟子」,他老人家讲的六即佛,「名字即佛」。六即用在我们身上,那就是「名字佛教徒」,有名无实。真干,真干就入观行位,那是观行位的佛弟子,真干。干到真正有成绩拿出来,这就是相似位的佛弟子。

  哪些是相似位?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是相似的佛弟子。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是真的佛弟子。真佛弟子都从十善业道上紮根的,我们舍弃了十善,在菩提道上一步都不能前进,这是实话。为什麽?没有十善业道,你就没有起步,菩提道上一步你都没有踏上。於是我们就晓得,学佛多少人在佛门之外,门槛没进去,具足十善业道才踏进门槛,然後你步步向前进,你是入了佛家的大门。

  我们如果将菩萨五十个位次来做比喻,十信位,这是大门,初信入门,到十信是大门里面;十住菩萨是进了二门,十回向菩萨是进到三门;地上菩萨是入室,登堂入室。大门、二门、三门,很多同修没有见到过,如果诸位到中国去旅游,仔细留意,古时候大户人家在北京还有四合院,四合院里面就有大门、二门,没有三门,但是你到雍和宫去看,就有大门、二门、三门。雍和宫是从前雍正皇帝作王子的时候所居住的房子,他做了皇帝之後,把他自己住宅捐献出来作佛寺,这是正信,捐献出来是供养三宝。所以看看这个建筑跟一般民间建筑就不一样,庭院很深,四合院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在中国大陆上,富贵人家大概都有三、四进。我抗战期间在湖南住过一年,我住在衡山。我住的那个房子曾经就是一个大户人家,他家里房子是四合院,三进,最後面是花园,相当富有的人家,在那个时候没落了。後世的子孙人口很稀,人不多了,这个族衰了。可是你看到他家庭这个建筑,就晓得那不是一个普通人家,所以庭院深深。

  我们自己总要晓得,我们现在在佛门里面是在门外、还是在门里?我们跨进了大门,我们还能不能进入二门?只要进得大门来,真正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肯定得生。在这个世间什麽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只有念佛往生是真的。假的我们要放下、要舍弃,真的要紧紧抓住,决定不能放松。所以不痴行施,才能够生正信之家。今天我们佛教居士林、净宗学会,跟诸位说,这是正信之家。我们天天在此地研究、讨论、修学正法,我们虽然没有生长在一个佛教家庭,可是今天我们有这个殊胜的因缘,我们居住在这个环境就是生正信之家了。在这个地方我们有缘见佛、闻法、供僧,这个缘多殊胜!

  见佛是见性;闻法明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供僧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不仅是我们常住住众,不分国土。我们不说「国家」说「国土」,国家的范围小,没有离开地球,国土的范围大,国土是一尊佛的教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叫国土。在太虚空当中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叫做供养。供养之中去修学,修学什麽?修学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供养是福,清净不染是慧,福慧双修。『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无上菩提心,念兹在兹,无上菩提心都落实在生活当中,这是不痴这一小段。

  後面总结,总结以十善业修布施波罗蜜,『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如是」就是如前面所讲的。世尊在这一段里头是细说,往下都是略说,我们要懂得他说法的义趣。好,今天时间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