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三十七集)

(2009-01-16 20:15:26) 下一个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三十七集)
2008-8-1【字体: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最後的一段,第六「起六觀」。我們從文「一者」看起:

  者攝境歸心真空觀。謂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無一法可得。故曰歸心。】

  底下還有一句,我們也把它念下來:

  一切分別但由自心。曾無心外境。能與心為緣。何以故。由心不起。外境本空。】

  這是一段,「觀」,大師跟我們說了六種,教我們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物有個正確的看法,這一點非常重要,也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佛知佛見」。這個看法就正確,包括我們凡夫所講的想法,確實在六道裡面過著非常痛苦的日子,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現在我們總算是明白,境由心轉,法由心造。絕不是有另外一種力量來支配你、來控制你,沒有這些事情。完全是自己變現自己受用,古諺語裡面所說的自作自受,這一點都不錯。整個佛法都是說這個現象,說事實真相,這是諸法實相。從「妄盡還源觀」,第一條告訴我們自性能現能變,所現所變的根源是我們自己的自性,不是別的,自性才是真正自己。迷失了自性,才出現這些十界六道,十法界六道才出現這些事。我們迷了自性,以為這些現象是真的,對它確實完全不了解,雖然在大乘教裡面薰習不少時間,說起來也能夠講得頭頭是道,可是怎麼樣?依舊生活在煩惱、痛苦的世界。

  這什麼原因?雖然知道,不透徹、不究竟,信心還是不足,半信半疑,如果真相信就回頭。釋迦牟尼佛當年給我們示現真相信,回頭了;六祖惠能大師在中國給我們示現的,真的明白了,真相信回頭了。從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們終於明白了,大乘教裡面所說的迷悟只在一念之間。所以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是知難行易,凡夫成佛,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一念之間,它不是難事。難在哪裡?你不肯回頭,你不肯放下,這是什麼原因?知道得不清楚,捨不得放下。捨不得裡頭最嚴重的一個是捨不得身體,執著身體是我,其餘的這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放下了,實在講也不是容易事情。身外之物包括什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身外之物,也不容易。可是最難的是放下這個身體,不知道這個身體是假的,無量劫來就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這個錯覺根深蒂固,你說多難。

  所以大師在六觀裡面,頭一個教給我們『攝境歸心真空觀』,這一條杜順和尚提的。下面的開示是賢首國師的,大師給我們說,『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這個事實讓我們立刻就能想起,夏威夷土著古老的傳說,裡面就有一條,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你自己心裡造的,你的心念造的,也就是你的念頭造的,你有念就有世界,念頭沒有了,世界就沒有。那我們相信,夏威夷古老的祖先也是佛菩薩示現的,這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佛菩薩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你看所說的法、所示現的沒有兩樣。我們今天聽到這句話,至少可以接受,不會反對,也不會懷疑。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就是講六道裡面所有的一切法,從哪來的?一心造。

  『心外更無一法可得』,佛在經上常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法是什麼?法是心變的,心是能變,法是所變,這個法包括的範圍可大!我們今天講宇宙,佛家講法界,遍法界虛空界,我們看大宇宙,現在天文裡面通過精密儀器的觀察,知道浩瀚的宇宙太大了。我們居住這個地球,在太空當中是很渺小的一個星球,佛告訴我們整個宇宙是自己,是自己心變的,這心多大?心包太虛。太空大嗎?太空不大,佛在《楞嚴經》上舉個比喻說,他把太空比作我們的心,心像太空一樣,那太空呢?太空比喻作一片雲彩,那一片雲彩多大?我們乘飛機飛到高空,看到雲層在飛機的下面,這個比喻現在我們很清楚、明瞭、認知,太空跟心性比較,太小了。在太空裡面無數的星球,每個星球裡面有眾生,佛家講眾生,這個名詞是廣義的,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包括我們現在講的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這四樁事,全是心現識變。心怎麼會現這樣複雜的現象?而且現的複雜現象它很有秩序,它一點也不亂。所以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看到宇宙現象又有這麼好的秩序,以為一定有個主宰,於是就想像當中,一定有個主宰的神。佛法裡沒有神,神也是凡夫,也是眾生之一,也是心現識變的。

  真正的造物主是自性,自性為什麼能造?我們前面讀過「起二用,示三遍」,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起心動念,起心依報出現,宇宙出現;動念,正報出現,前面講得很清楚,正報是我自己,我出現了。依報跟正報的出現沒有時間間隔的,可以說同時的,同時出現。我們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個因果也是同時出現的。你看,起心是因,依報現前是果;動念是因,正報現前是果。這因果不是與宇宙、與生命同時出現,這就不是小事。隨順性德稱佛菩薩,覺而不迷;違背性德是六道三途,錯了,迷了,迷而不覺!不管你是覺,不管你是迷,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象沒有絲毫改變,它確實是幻相、是虛妄、是相似相續相,決定不是真實。佛家講了個名詞來形容它,講得好,無常!佛法給常、無常下了個定義,永恆不變叫常,只要它有變化那就叫無常。我們從這個定義上來看,你就看到一切法的無常,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自然現象那變化得更快,變化莫測,沒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大概永恆不變,古人也發現了,可能發現有一樣東西,就是虛空,好像虛空從來沒變過,對的。虛空為什麼沒有變過?虛空也是假的,起心動念的時候虛空就有了,到什麼時候不起心、不動念,虛空就沒有了,所以那個時候你也知道,原來虛空不是真的。

  現在科學家也發現,這也很難得,知道空間跟時間不是真的,空間跟時間是假的,實際上講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沒有空間就沒有遠近,這叫一真。迷了的時候才感覺得有先後,有過去、有未來,有四方、四維、上下,有空間,迷的時候有,覺了沒有。這樁事情,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學這些經教,學了的時候真的是似懂非懂,好像是懂了,實在講沒懂。為什麼?我們依舊執著時間、空間是真的,生活在裡頭不能把這關突破。要是突破呢?突破就證果了,至少是須陀洹果。須陀洹何以能突破?他把執著裡頭放下一小部分,也就說他不再執著身是我,他知道身是我所有的,身不是我。就像我們的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不再把這個身看得很重要,不再有對立了。五種見惑,身見破了,邊見破了,邊見是對立。他知道所有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你怎麼能對立?對立不是自己跟自己對立嗎?佛也是自性變現的。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就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這個話就是說,阿彌陀佛是我心現的。不現的時候有沒有?還有。不現的時候他隱了,我們不起心、不動念,他不現,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五句話裡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有,具足的,不現。一起心動念他就現了,極樂世界現了,阿彌陀佛現了,隱現不二!

  你跟誰對立?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自己變的。我們在現前這個世間,你喜歡的人、你喜歡的東西,都是你自性變現的;你討厭的人、討厭的東西,也是自性變現的。覺悟的人好醜不二,他心清淨了,他知道全是自己變現的。變現,為什麼會有善、有不善?一切善的是善心所變的,一切不善的是不善心所變的,善是虛妄,不善也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它都等於零。這就是《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心經》講得透徹,到最後跟你講「無智亦無得」,不但是五蘊皆空,受想行識不可得,菩提涅槃也不可得,你還源你就明白,真相大白。所以我們這個困難,我也常常提到,我們能解、能信,能解不能行。須陀洹他能行、他能證,他證得初果,證,得真實受用。所以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須陀洹恢復了兩個能力,這六通是本能,我們迷了自性失掉了,他恢復兩個,天眼通、天耳通。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他能看得見,須陀洹,我們相信他的能力能夠看到六道,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他突破了,這叫小小成就。但是他雖然突破了,看見,他沒有辦法超越,為什麼?思惑沒有斷,就是說貪瞋痴慢疑沒斷。錯誤的見解他沒有了,錯誤的思想他還有,所以出不了六道,但是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佛在許多經典裡面提到,須陀洹在六道裡頭,他只是天上人間七次往來就證阿羅漢果,那個思惑斷掉超越六道輪迴,生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提升了。

  阿羅漢,我們在經典上讀到,阿羅漢的天眼能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的佛土。他突破的空間維次就多了,但是要知道,法界虛空界裡面,像娑婆世界這樣的佛國土不知道有多少!無量無邊,所以阿羅漢才稱之為小果,超越六道了。愈往上面去,能力逐漸統統恢復,到起心動念放下了,十法界沒有了,這才算是大徹大悟,這才稱之為大果。大果後面還有極果,大果就是成佛,雖然成佛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習氣厚薄不同,所以《華嚴經》上把他分為四十一個等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都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斷。菩薩位次愈高的習氣愈淡,愈低的習氣愈濃,但是這些習氣不礙事,真的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圓教初住菩薩就成佛了,他就能夠在十法界裡面示現八相成道普度眾生,這在佛教裡面稱為藏教佛,釋迦牟尼佛示現這個形相是屬於藏教佛。我們在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法,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有善根,要沒有善根不能接受,有善根聽到之後生歡喜心,不懷疑,慢慢再求理解,有理論上做依據,我們的疑情會斷掉,不疑了我們才能真正肯幹,依教奉行。行門從哪裡起?行門要從持戒起。所以許多學佛人學了一輩子沒有成就,原因在哪裡?他止於信解,他沒有去行,這叫佛學。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告訴我(那時候沒有出家,做居士,年紀很輕),「古人別學蘇東坡,今人別學梁啟超」。蘇東坡、梁啟超都是佛門的大德、大居士,為什麼不能學?他們只有信解,沒有行證。用今天的話來說,他們是佛學家,他們搞佛學,他不是學佛,這個指示很重要!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十善業道。為什麼我們今天十善業道也做不到?這是真的,十善業道可不簡單,我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在小乘裡面講,十善業道展開三千威儀,在大乘教裡面展開是八萬四千細行。所以十善業道的圓滿,就是學佛的圓滿。我們以前是曉得這個意思,但是知道得不夠詳細,所以對於十善業道也就沒有認真去做為學習。早年章嘉大師在世的時候,我還問他要了一張字,他老人家親自親筆寫給我的,這麼多年來搬家搬來搬去,這一張字也搬不見了,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他給我寫的三個字叫「唵阿吽」,用藏文寫的,我問他這三個字什麼意思?就是十善業道,唵是身清淨,阿是口清淨,吽是意清淨。他告訴我,你看到很多畫的佛像,佛像那個圓光上面有三個字,我看過。他說就頂上三個字,你仔細看看唵阿吽。我們過去在台灣,一般看到很少是用藏文,梵文寫的、中文寫的,但是念的聲音是一樣的,唵阿吽,那就是十善業道的圓滿。

  到以後我們讀《十善業道經》,我們講《十善業道經》,真的有幾分體會了,為什麼做不到?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我們也認真去思考,想到古人為什麼能做到?現在為什麼變成這麼困難?於是我們就想到什麼?家教。我學佛,佛陀裡面的教誨,我是真的能做,做得沒有古人那麼徹底,不做得不到受用,你真去做你才會得受用。那就是我們從小受的家教,時間太短,環境不好,遇到抗戰,這個中日戰爭把整個中國社會打亂了。戰爭爆發之後,中國這個家,等於說是天天在逃難、在戰爭,家教疏忽了。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我記得大概在我是八歲之前還有私塾。九歲的時候私塾沒有了,改成短期學校,這些古典的東西不念了,編的有新教材,什麼「小狗叫、小貓跳」,念這些東西了,學白話文。這是我們還沾一點邊緣,我弟弟小我六歲,邊都沒沾上,所以什麼?沒有根!佛法傳到中國,在中國發揚光大,在中國的成就是超過了印度,原因在哪裡?原因是中國家教給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想到這樁事情,愈想愈有道理,所以才極力提倡《弟子規》。《弟子規》是中國五千年傳統家教的集大成,每個家都有他的家教,這可以說是共同的,無論哪一家的家教這是共同科目,必須要學的。這些家道、家規、家訓、家學、家業,都記載在家譜裡面,從前是每個姓氏有祠堂,每個祠堂都有家譜。從前是大家庭規矩很嚴,從小對於這個兒童就約束,大人給他做榜樣,所以他能信。絕對不是大人教的,只教他,大人沒有做到,那是不可能的,大人都要做到。所以《弟子規》是一生做人基本的條件,你不能照這個做,你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你就有缺陷。所以我們想起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再佛法的《十善業道》,這一看「淨業三福」第一條,真的,就是講這三樣東西。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弟子規》;「慈心不殺」,這因果教育,《感應篇》;第三句「修十善業」。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這裡學起。千萬不能小看《弟子規》,《弟子規》展開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展開就是八萬四千細行,就是十善業,所以從這個地方真正下功夫,認真學習那叫學佛。

  學佛能得佛法真實受用,真是要真幹的人的話,確實叫立竿見影,你自己所得的利益是你自己決定想不到的,煩惱輕了、沒有了,身心健康,智慧起來了,是自性般若的智慧,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為什麼不幹?事實真相很模糊,還沒搞清楚。真正搞清楚的時候,你想不幹都不行,這就是章嘉大師講的知難行易。你知要是得到的話,那行太容易!沒有一樣你做不到。所以首先我們這個知裡頭最重要的,就是講認識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心現識變的。所以沒有一法不歸心,心現的還歸心,心是心性,現相我們今天講法相,法相的範圍太大了,動物是法相,植物也是法相,礦物也是法相,自然現象還是法相,有相它就有性,性跟相分不開的。現在性是什麼?性已經變成物質了,物質是性變的,那物質就是性。所以見性的人講,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沒有一法不是!迷的時候沒有一法是,他到處找找不到,覺悟之後原來法法皆是,沒有一法不是,悟了就歸心,悟了就還源。這是我們確實要認真學習的,你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常作如是觀,心現識變,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下面大師舉:

  云。】

  這個論是《唯識論》。

  依唯識故。境本無體故。真空義成。以塵無有故。本識即不生。】

  《唯識論》裡說的,『依唯識』,唯識所變,識是什麼?識是阿賴耶。阿賴耶很不好懂,它是妄心,它不是真心,實際上是真心帶著妄念,就這麼回事情,就稱它作阿賴耶。如果沒有妄念,它就是真心,它就是自性。它能現,能現為什麼會起變化?像玩萬花筒一樣起變化,萬花筒一動它裡面就現相,你不停的動,它現的相千變萬化,都很有規律,絕不雜亂。很像我們的虛空法界森羅萬象,那些原理原則它很有規律,因為它的發展層次是有規律的。一念妄動,阿賴耶識現前,自性變成阿賴耶,帶著妄,這個妄它還會動,它不是靜止的,所以識是動的,心是靜的。現象像什麼?像個圓,像這個圓,心是圓心,圓心不動;識是圓周,圓周動。圓周在動,圓心不動,動跟不動是一體,它不是兩樁事情,它是一樁事情。所以佛用圓來表法,佛家的mark它用圓,動靜不二,動靜是一!不動是真的,動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識動,性不動,不動的是真心,動就叫妄心,這一動就有分別、就有執著,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識。這個我們通常講三心,三心就是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妄心,三個根本的妄心。這個妄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阿賴耶是妄想,末那是執著,意識是分別,就這個東西,這就產生變化。變成什麼?把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變成了六道,這個我們都講得很多!要常常講,為什麼?常講你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當中提得起觀照功夫,也就是說幫助你放下。為什麼?你看破了,你不再執著了,不再吃這個虧了。

  雖然我們自己業障很重,知道成就是不容易,遇到淨宗法門,淨宗法門是無比的殊勝,能夠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大幅度向上提升。關鍵呢?關鍵是你要真能看破放下,那就是止觀二門,看破是觀,放下是止。我們不再幹傻事了,幫助眾生,幫助正法久住,要不要做?要,怎麼做法?一定是先修自己,然後才能成就事功。如果自己沒有修行的話,你怎麼樣做,很熱心去做,做不好,事情做得不圓滿,自己修行功夫全被破壞了,所以到後來什麼?到後來兩邊都不能成就。但是在今天,今天是太難了,到哪裡去找修功圓滿的人來護法,找不到。今天弘法、護法都是熱情,弘護都沒有人,這是這一代人的悲哀,想到這個地方無比的痛心。弘法都要開悟,弘護都要開悟才行,那沒悟怎麼辦?我們哪裡敢出來講經!

  我當年到台中是去聽經的,不是去學講經的。李老師勸我學講經我不敢,必須學成之後才能出來講,老師說太遲了,來不及了。他舉他自己的例子來說,他也沒有開悟,不講沒有人講了!那怎麼講法?所以他教給我們一個方法,講古人的註解。古人註解是文言文,我們看懂了,把他註解裡的意思等於說翻譯出來,與大眾分享,不是自己會講經。我那時想這倒是有道理的,這個方法可以試一試,自己確實沒能力。老師的善巧方便,誘導我們走入講經這個行列,講經當教員容易,護法是當校長那個可難了,弘護是一體,護法的功德決定是超過弘法。就是說你辦學,校長雖然是你不上課,教員代你上課。校長是主持學校的,安排課程的,聘請老師的,教育成功失敗,校長負責任。所以古時候寺院裡面的住持是校長,當家是總務,首座是教務,維那是訓導。這些人是真正大護法,他能夠培養法師,提供講經說法的場所,就是道場,正法久住。

  佛法的教學,除了重視解門之外,它重視行門,行門很多,在中國大小乘就十個宗派。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三類,參禪、念佛、持咒,不外乎這三種。所以多半這寺廟裡面,都有念佛堂、有禪堂,這裡面請的有堂主,指導大家如法修行。這些堂主也都通宗通教、有學有修,不會把路子指錯,古人有福,遇到這真善知識。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就可憐了,沒有真善知識,什麼原因?眾生沒福報。為什麼眾生沒有福報?造業太嚴重,你看把倫理丟掉,道德丟掉,因果不相信。一切法從心想生,佛菩薩是我們心想生的,我們天天念佛,想佛菩薩,佛菩薩不來,要怎樣他才來?我們依教奉行他就來了。只要我們把四門課落實,佛菩薩都來,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只要把這四門落實,這才叫感。我們口念不行,口念我們的心不能感動他;心裡面真的有《弟子規》,有《感應篇》,有《十善業》,有《沙彌律儀》,佛菩薩就來了。所以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是絲毫不爽,這個一定要懂。

  雖有感應,我們有真知正見,知道什麼?『境本無體』。人也是境,有沒有體?沒體。這個現在我們很清楚,因為我們念過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物質現象真相是什麼?是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生滅。也就是物質現象它所存在的時間,實際上是用秒來算的時候,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它存在的時間只有這麼長。我們現在所看的是看它的相續相,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電影銀幕上,我們看的畫面,那個畫面的幻燈片打在銀幕上,畫面的時間實際上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的眼睛來不及去辨別,它就換了。你看這個印象,這個印象還沒有滅,第二個印象又來了,第三個又來了,不斷的在那裡換,讓你以為是真的。你看電影銀幕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現在實際上的狀況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所以你以為是真的。不是真的,然後才曉得,所有一切法都沒有自體。這個現象科學家發現了,我們很佩服,我們也沒有去研究,他到底怎麼發現的,是用儀器觀察發現的?還是數學推演出來的?他說物質不是真的,物質是無中生有,而且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這是科學裡面的報告。

  佛法裡面彌勒菩薩講的,連數字都講得那麼清楚,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他講得這麼清楚。那我們想想,在這個速度裡,確實你不可能以為它是假的,都把這個東西當作事實真相。所以實際上是剎那生滅,剎那生滅就是沒有生滅,這是真的。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此界,沒有他方,一體!這才是真相。知道「境本無體,真空義成」,你才真正能夠理解,還不能完全,少分理解大乘教裡面講「萬法皆空」。空不當作無講,所以這很難懂,真空不空,它會現相;妙有非有,相是有,妙有非有,為什麼?它沒有自體,它剎那生滅,它生滅得太快了。就像電影銀幕的相一樣,即使在銀幕裡面出現的時候都沒有,那個銀幕痕跡都沒有。像我們看電視,電視畫面這個速度,比電影銀幕上的速度還要快,所以我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比電影逼真,這些常識我們都知道。這個畫面是由點變成線,由線變成面組成的,它移動的速度太快,讓我們看起來好像是一下現前的樣子,其實它是一條一條線排列的,速度太快。佛告訴我們,我們宇宙的現象就是這種情形。

  『以塵無有故,本識即不生』,塵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妙有,妙有非有。那我們想想,阿賴耶識裡頭業習種子是真有嗎?沒有,佛為什麼這麼說?我們曉得,佛說法他有兩個原則,一個是依真諦說,依他自己親證的境界來跟我們說;第二是依眾生,依俗諦說,就是依眾生他的程度來講,隨緣說法。雖然說的不是真的,他並沒有欺騙你,他慢慢誘導你,慢慢把你向上提升,這善巧方便。什麼人聽到佛的究竟說?上上根人,那是一聽的時候他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那樣根性的人,佛給他講真的。上根、中根、下根,佛都是方便說,為什麼?說真的沒用,他不懂。真的我們也讀得不少,《華嚴經》上句句都是真的,我們讀這麼多,讀這麼多年沒開悟、沒有見性,什麼原因?夾雜著煩惱知見在裡頭。我們同學當中人多,有的人悟入深一點,有的人悟得淺一點,什麼原因?夾雜煩惱習氣淺深不一樣,多少不一樣。習氣深的,妄念多的,你領悟得少一點、淺一點;妄念少的,習氣薄的,他領悟就深,道理在此地。

  所以這個事情與放下有關係,你放下的愈多,你領悟就愈深,你才能體會到。這個分別執著非常嚴重,那很困難,佛來也沒法子。所以我學佛,學了到今年五十七年,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師,頭一天他就把這個祕訣告訴我,對我產生一定的影響。他告訴我就是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說從布施。我真學、真幹,但是不徹底,點點滴滴接受,慢慢慢慢接近。所以我也感謝佛菩薩,我的壽命延長,才有今天的成就;如果當年四十五歲就死了,我沒有這個境界,那差很遠!雖然那個時候也講,我三十三歲開始講經,也講了十幾年經,不行。講得聽眾都很讚歎,我自己心裡清楚,不透!所以我也常常說,老同學們從我年輕時候就聽我經的,你們能夠看得到我年年有進步。或是同一部經,或是不同的經,你能聽到我講的時候,悟處不一樣,境界不相同。

  這也是李老師早年就告訴我的,我那個時候聽經寫筆記,他不讓我寫筆記。他說「真幹,年年境界不相同,向上提升,你記的東西沒用。」我想有道理,所以把全部精神貫注在聽經、讀誦,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有大道理在!年輕聽老人講的時候不太相信,但是老師很慈悲,對我很愛護,又不能不服從,這個服從得利益了。如果堅持自己的意見,要照自己的做法,那就沒法子提升。所以對老師的尊重,對老師的孝順,這是從小養成的,小時候家教、私塾裡得這個利益,對這些年學佛的時候有大幫助。所以一般人發心,心發不出來不是沒有道理,就像《發菩提心論》裡面所說的,不知道報恩,不知恩,心發不出來。它舉出來很多,佛的恩誰知道,父母的恩現在人都忘記了,老師的恩,眾生的恩。佛法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知恩他才會報恩,心才能發起來。所以不知恩,真心發不出來。這個地方所講的,「境本無體,本識不生」,這都是講真的,依真諦而說,這不是依俗諦。再看下面大師引經說:

  經云。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

  這個幾句話說得好,達是通達明瞭,我們沒有達到!所以什麼?所以有分別,不但有分別,還有執著。這個地方的境,就是指的萬法,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森羅萬象、芸芸眾生,哪個人知道是自己起心動念變出來,與誰都不相干,這很難懂。我們人,大家都曉得有生死,生死不是自己死了,身死了,不是自己,自己永遠不會死。好像我們把這個身當作自己,把衣服當作身,衣服破了,衣服髒了,換一件。我們的生死就是換個身體,是這麼個道理。人要真正懂得這個事實真相,不會貪生怕死,你真正懂得,肯定愈換愈好,為什麼?你懂,明白!愈換愈差的時候,那是不知道事實真相,迷惑顛倒糊塗;真正懂得這個,人決定是斷惡修善,他的身體愈換愈好,遠離十惡,勤修十善,肯定是這樣的。別的人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明白的人怎麼樣?歡喜,一點都不會煩惱,沒有怨恨,而且感恩,感他什麼恩?他替我消業障。我聽了之後能生感恩的心,這是境界提升了,決定比這一生境界高,這一生在人道,來生肯定在天道。五欲沒放下,生欲界天,欲界六層天;對這個欲望淡薄了,沒有分別執著了,這生色界天,生無色界天,他往上升。遇到淨土法門的時候,肯定念佛,到哪裡去?極樂世界去了,怎麼能不感恩!遇到逆境、逆緣的時候,你能夠以這樣的心態來對待,你到極樂世界的品位上升。如果在逆緣,你還有怨恨心,忍,還不錯也能往生,品位低,不高。

  佛門說的「仁者無敵」,仁者是菩薩,菩薩跟一切眾生沒有對立的、沒有敵對。他對我有對立,我跟他不對立;他對我有誤會,我對他清楚明瞭,明瞭什麼?我跟他是一體。他從哪裡來的?是我心裡現的相,我識心裡變的相,心現識變,不是外面的!所以會修的人,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全是好的增上緣,沒有一樁事情不是幫助你提升的。所以我們才真正肯定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點都不假。如果你是迷了,迷了可以說那都不是好人好事,為什麼?善緣,你喜歡的,喜歡的讓你生起貪愛、貪戀,墮餓鬼道;不喜歡的,讓你生瞋恨心,墮地獄道。你看看善緣、不善緣都是幫助你到惡道去,然後你才曉得覺悟多重要。我講經這麼多年,幾十年前我就提出,就常常講我們學佛是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斷惡修善,要從這裡做起。這要重視戒律,特別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斷惡修善要依這個經典的標準。再向上提升破迷開悟,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轉凡成聖那就是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是轉凡成聖,真的往生。所以這三個階段就等於是三層樓一樣,一定從第一、第二、第三順序的,沒有躐等的。你沒有第一個階段,破迷開悟做不到,什麼事情都有個基礎、都有個開始,從哪裡開始太重要!所以這個四句話非常好,『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分別如是,執著就不用再說。分別不生決定沒有執著,有執著就有分別,有分別可以沒有執著,但是有執著決定有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所以通達萬事萬物心現識變,這個非常重要。下面說:

  諸法唯心。便捨外塵相。由此息分別。悟平等真空。】

  一切法,這是教導我們從法上去見性,你的真心、你的本性在哪裡?就在一切現象裡面。這樁事情古人用個比喻,用金跟器做比喻,把金比喻作本性,把器比喻作『塵相』,塵是六塵。眼睛對的叫做色,耳朵所對的叫做聲,鼻所對的叫香,舌所對的叫味,身體所對的叫觸,念頭所對的叫法,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這個六塵相就是天地萬物,我們六根對的對象,如果你知道,六塵全是自己的心性,心性變的,它的體是心性。心性不可得,塵相也不可得,這講外;內呢?內是五蘊,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有沒有?沒有,也不可得,《心經》上講「照見五蘊皆空」。內外都不可得,你還會執著嗎?到這種境界,『悟平等真空』,這個受用就大了。到悟入平等真空的時候,你就能轉境界,楞嚴會上所說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一接觸全是法性,就跟那個見性的人一樣,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他所見的是法性。什麼是法性?法相原來就是法性。原來金器就是金,鐲子也好、戒指也好、鍊子也好,金的碗也好、盆也好,金所造的這些器具樣樣不同,這是法相,法相千差萬別,法性是一個。所以你從性上看,它怎麼不平等!它完全平等,能夠轉法相成了法性。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這是大徹大悟,真的是「攝境歸心」。我們能不能學到?這是菩薩的看法,跟我們看法真的不一樣。

  我們今天講宇宙觀、人生觀,這宇宙人生觀都在裡頭,合成一個真空觀,原來境就是心,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所以能轉萬物,只要你離分別執著,講分別就包括執著,講執著還不包括分別。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是三層樓,執著是第一層,分別是第二層,妄想是第三層。我講到第二層當然包括第一層,分別沒有了當然執著就沒有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入平等的境界。這種人,在我們大乘教裡面,我們學了這麼久的時間,我們曉得,他住哪裡?他住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他不在十法界裡頭。分別沒有息,還有分別,他在十法界裡頭;他沒有執著,他不在六道,他在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有四個階層,這四個階層就是分別的念頭輕重不一樣,執著沒有了,分別心很重,那就是阿羅漢、辟支佛;分別心很輕,那是菩薩;分別的習氣都沒有了,這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分別習氣沒有了,但是什麼?他有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起心動念沒有了,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他到哪裡去住?到實報莊嚴土。我們現在把這些東西,真的是搞得很清楚!下面大師舉個比喻來給我們說:

  世有醫王。以妙藥救病。諸佛亦如是。為物說唯心。】

  譬如世間有個好的大夫,我們尊他為醫王,他有妙藥治病,幫助人治病。『諸佛亦如是,為物說唯心』,那是妙藥,佛是大醫王。你看這裡不說為人,如果為人說唯心,範圍就小,那只是對我們說的,「物」這範圍大了,物裡面十法界全包括了,佛、菩薩、聲聞、緣覺、諸天、修羅、人,下面餓鬼、地獄、畜生,這個物字全部包括了,這就是為十法界的眾生說唯心。而十法界眾生誰真正得利益?給諸位說,四聖法界,為什麼?他們學佛有功底。阿羅漢執著沒有了,辟支佛執著的習氣沒有了,有分別;菩薩分別斷掉了,有分別的習氣;十法界的佛,分別習氣沒有了,妄想沒斷,起心動念沒斷,這個我們都要搞清楚。你看佛教他怎麼斷法?「萬法唯心」,你的見聞覺知、六根所接觸對象,全是你自己心裡變現的,離開你的心沒有一法可得。這個話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太多了,我們聽到耳熟,有時候自己也能說得出來,可是做不到。什麼原因?不透徹,這個透難!怎樣才能透?要幹。從哪裡幹起?從持戒,這就要記住,沒有躐等的。三世諸佛都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想另外找一條路子,決定行不通,還是老老實實,你從這裡幹的時候,決定有非常殊勝的成就。我跟諸位說真話,我學佛也是真幹,但是我的障緣很多,業障!做得不夠徹底,但是年年還是有進步,這就是什麼?想盡方法克服困難,深入經藏,這經藏幫了大忙,沒人跟你說!

  早年跟老師十年,十年之後離開老師,沒有人講了,老師過世之後再也沒有人,三個老師都走!唯一依靠的就是大乘經教,展開經卷就面對佛祖。可是我發現有一個比我還厲害,真幹,很短時間就看到殊勝的效果,我們不能不佩服。那就看,他會不會退心?他能不能克服煩惱習氣?如果能克服煩惱習氣,他的成就就像古人所講的一代祖師出現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要他想作佛,沒有不成就的,想作佛的時候必須克服自己煩惱習氣,因為就是這個東西障礙著你。執著是見思煩惱,什麼叫見思?見是你的見解,你看錯了;思是你的思想,想錯了。你所看的自以為是,你所想的自以為是,其實全錯了,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如果知道,你自然就放下,你不知道,所以你不肯放下。不能用自己的標準,要用聖賢的標準,為什麼?聖賢標準是自性的標準,這我常講。《弟子規》是哪個人制定的嗎?不是,古聖先賢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他就是這樣的。

  像釋迦牟尼佛在世,釋迦牟尼佛制定了戒律嗎?沒有,他日常生活、教化眾生、講經教學,你把它記錄下來就是這樣,一絲毫勉強都沒有,這叫性德的流露,自性自然的流露,這是性德。所以戒律,釋迦牟尼佛制定的叫我們遵守,我為什麼聽他的?這話說得有道理,那不是他製作,是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記下來就是了!孔夫子、孟夫子、堯舜禹湯,你記下來就是《弟子規》。這不是哪個創造的,不是哪個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制定的。這叫性德,性德自然的流露,你要是不學那怎麼行?那就違背自性了,違背自性,煩惱就現前;隨順自性,性德現前。這個性德,這篇文章裡講了四個,那個四個展開無量無邊,你看「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代眾生苦是大慈悲心,為什麼?眾生跟我是一體,我看到他苦,我能不救嗎?我能不問嗎?哪有這種道理?自自然然能夠發出捨己為人的心。捨己為人是什麼?教化眾生,讓大家看到,讓多少人回頭是岸。佛菩薩捨己的時候,就像脫一件衣服再換一件,就這麼簡單,一絲毫罣礙都沒有,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這後面還有一段,但時間到了,今天就學到此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